摘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不言人过]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父亲是三行先生未落款书法作品

祸莫大於纵己之欲,

恶莫大於言人之非,

病莫大於不知己过。

源于弘一大师编《格言别录》中关于“不言人过”的至理名言:

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3、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4、唐荆川(明儒唐顺之)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6、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

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7、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8、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9、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10、吕新吾(明儒吕坤)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11、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

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12、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

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

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

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13、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14、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15、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1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7、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18、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19、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20、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2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2、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23、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24、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25、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26、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父亲是三行先生未落款书法作品

祸莫大於纵己之欲,

恶莫大於言人之非,

病莫大於不知己过。

源于弘一大师编《格言别录》中关于“不言人过”的至理名言:

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3、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4、唐荆川(明儒唐顺之)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6、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

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7、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8、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9、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10、吕新吾(明儒吕坤)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11、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

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12、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

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

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

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13、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14、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15、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1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7、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18、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19、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20、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2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2、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23、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24、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25、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26、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相关内容

  • 李叔同与叶圣陶(6P)
  • 正文 拜见大师 早在李叔同于<太平洋报>办副刊时,叶圣陶就对李叔同的书画艺术留有深刻的印象.李叔同出家后,叶圣陶曾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弘一大师的情况.至于叶圣陶与李叔同的相识,还是在李叔同出家以后得益于丰子恺的介绍.他在<两法师>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十分感兴趣之余,自然来了见 ...

  • 李叔同格言别录
  •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3.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 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 ...

  • 李叔同与王一亭(6P)
  •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他是近代上海佛教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先后任中国佛教协会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佛学书局董事长.世界佛教居士林副林长.林长等职.王一亭又是一位国画大师,刘海粟为创造有中国气派的西洋画,曾特聘他与吴昌硕担任作品的审查员. 王一亭与李叔同的交谊 艺缘192 ...

  • 节录劝世文[孝顺格言]是三行先生行书书法作品
  •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人生百善孝为先,鸟兽尚知哺乳恩. 节录劝世文[孝顺格言] 劝 世 文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兄弟本是同根生,莫因小事起争论: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手足之情诚可贵,万事皆念骨 ...

  • 弘一大师格言录
  • 1。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2。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4。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

  • 李叔同评价及部分名句一览
  • "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 时人称弘一大师为孤云野鹤,弘法四方. 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g ...

  •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
  •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字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 ...

  • 非主流幸福爱情语录
  • 在我所读过的作品中,惟一与这个无名老僧相近的人物是毛姆<刀锋>中的莱雷.在经历了漫长的阅读.思索和寻求后,莱雷选择了做一个出租车司机来安度余生.1991年,在写<艺术家生涯>时,我写下我一生的理想:走过大地,不留痕迹. 多年的重读使我确信:金庸写这个无名老僧,是有深意的,我想 ...

  • 名言警句8
  • 珠玑语录(1) 珠玑语录(2) 珠玑语录(3) 珠玑语录(4) 珠玑语录(5) 珠玑语录(6) 珠玑语录(7) 珠玑语录(8) 珠玑语录(9) 珠玑语录(10) 珠玑语录(11) 珠玑语录(12) 珠玑语录(13) 珠玑语录(14) 珠玑语录(15) 珠玑语录(16) 珠玑语录(17) 珠玑语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