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教材《历史•经济成长历程》第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Ⅱ)》第8个专题(即岳麓版教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因此,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整个单元的一把钥匙。本课教材侧重从经济角度讲述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鉴于在历史(Ⅰ)《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已经从政治角度学习过欧洲一体化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多角度探讨欧洲一体化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近一年的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后,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也逐渐适应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模式。
教学目标
一、 基本知识
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
二、 能力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历史思维
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
2、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本课难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教学方法
1、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同时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教学准备
1、教师整理课堂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欧洲一体化历程、欧盟现状的资料。
3、课前按教室座位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8-10人,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同时在屏幕上让系统自动演示法国作家雨果关于“欧洲合众国”的发言稿节选以及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情的典型图片。
(叙述)回首百年来的欧洲历史,乃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前五十年,欧洲各地炮火连绵,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使欧洲支离破碎、脆弱不堪,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无尽的创伤;后五十年,欧洲各国痛定思痛,在认真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走上了民族和解、国家联合的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一极。作为亚洲的一份子,我们不禁会问,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板书)第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板书)一、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一:欧洲联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低,但必须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回顾政治史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教师可以让学习情况一般的同学作答,适时鼓励,最后将答案展示在大屏幕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该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凡事都想刨根究底的思维习惯,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课堂学习的深入,同时训练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叙述)法德两个欧洲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展示法德政治家让·莫内、舒曼、阿登纳的照片并简略介绍他们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与功绩,然后引出下面的问题。)
(板书)二、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关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格,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演进趋势。
(各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将答案投影在屏幕上,师生共同点评,看看那个小组概括得最准确、精炼。教师要及时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最后在大屏幕上展示欧洲一体化的大致进程、重大措施、演进趋势,并配上相应的图片,数据,地图等资料,指导学生识记。)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教师整合教材及课后附件内容,以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学习评价上引入激励与改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叙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欧洲一体化的基本历程。事非经过不知难,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乍一看好像一帆风顺,但实际上却是一路坎坷,并非直线发展。
(活动)转换角色:
㈠ 根据你所掌握的信息,假如现在是1958年,假设你们分别是法、德两国的代表,你们正在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部长会议。会议上有两个议题——关于建立关税同盟问题和关于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问题。请你模拟这两国代表发言表明你们的立场及其原因。
㈡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92年,欧共体各国代表齐聚马斯特里赫特,他们将要讨论成立欧洲联盟与欧洲统一货币问题。如果你是英国政府代表,请你就上述问题谈谈你的立场及其原因。
㈢ 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刚才“各国代表”的发言,
请大家接着探讨一下欧盟近期内整合成为统一国家的可能性。
(让各小组同学选择愿意扮演的角色,确定后各小组充分讨论,倡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然后鼓励其畅所欲言,不追求统一看法与答案,重在体验过程,创新思维。最后教师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指导学生完成课后附件“自我测评2——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应注意突破“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权让渡”这一难点。)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一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要求,也对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进行了整合。同时,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既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活了思维,又在不经意间解决了学习难点。
(叙述)尽管欧盟近期不一定会成为统一的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盟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成熟,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它的出现,显然对欧洲、对世界其它地区、对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板书)三、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二:欧洲一体化的意义何在?(这一问题较浅,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教师可将此问题留给在小组学习中不甚积极主动的同学作答,并适时鼓励,最后将答案展示在屏幕上。)
(结课)(在屏幕上用动画演示全课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在小节课堂内容时注意既要照应全课,又要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每个小组学习情况,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课后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当堂完成课后附件“解析与探究”与“自我测评”。
课外活动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并查找一些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题为《“欧盟(欧元)”来了,“亚盟(亚元)”还会远吗?》的小论文。 教学后记(结合学生反馈进行)
(
共2991字)
岳麓版教材《历史•经济成长历程》第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Ⅱ)》第8个专题(即岳麓版教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因此,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整个单元的一把钥匙。本课教材侧重从经济角度讲述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鉴于在历史(Ⅰ)《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已经从政治角度学习过欧洲一体化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多角度探讨欧洲一体化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近一年的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后,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也逐渐适应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模式。
教学目标
一、 基本知识
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
二、 能力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历史思维
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
2、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本课难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教学方法
1、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同时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教学准备
1、教师整理课堂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欧洲一体化历程、欧盟现状的资料。
3、课前按教室座位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8-10人,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同时在屏幕上让系统自动演示法国作家雨果关于“欧洲合众国”的发言稿节选以及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情的典型图片。
(叙述)回首百年来的欧洲历史,乃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前五十年,欧洲各地炮火连绵,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使欧洲支离破碎、脆弱不堪,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无尽的创伤;后五十年,欧洲各国痛定思痛,在认真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走上了民族和解、国家联合的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一极。作为亚洲的一份子,我们不禁会问,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板书)第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板书)一、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一:欧洲联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低,但必须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回顾政治史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教师可以让学习情况一般的同学作答,适时鼓励,最后将答案展示在大屏幕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该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凡事都想刨根究底的思维习惯,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课堂学习的深入,同时训练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叙述)法德两个欧洲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展示法德政治家让·莫内、舒曼、阿登纳的照片并简略介绍他们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与功绩,然后引出下面的问题。)
(板书)二、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关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格,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演进趋势。
(各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将答案投影在屏幕上,师生共同点评,看看那个小组概括得最准确、精炼。教师要及时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最后在大屏幕上展示欧洲一体化的大致进程、重大措施、演进趋势,并配上相应的图片,数据,地图等资料,指导学生识记。)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教师整合教材及课后附件内容,以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学习评价上引入激励与改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叙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欧洲一体化的基本历程。事非经过不知难,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乍一看好像一帆风顺,但实际上却是一路坎坷,并非直线发展。
(活动)转换角色:
㈠ 根据你所掌握的信息,假如现在是1958年,假设你们分别是法、德两国的代表,你们正在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部长会议。会议上有两个议题——关于建立关税同盟问题和关于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问题。请你模拟这两国代表发言表明你们的立场及其原因。
㈡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92年,欧共体各国代表齐聚马斯特里赫特,他们将要讨论成立欧洲联盟与欧洲统一货币问题。如果你是英国政府代表,请你就上述问题谈谈你的立场及其原因。
㈢ 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刚才“各国代表”的发言,
请大家接着探讨一下欧盟近期内整合成为统一国家的可能性。
(让各小组同学选择愿意扮演的角色,确定后各小组充分讨论,倡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然后鼓励其畅所欲言,不追求统一看法与答案,重在体验过程,创新思维。最后教师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指导学生完成课后附件“自我测评2——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应注意突破“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权让渡”这一难点。)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一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要求,也对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进行了整合。同时,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既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活了思维,又在不经意间解决了学习难点。
(叙述)尽管欧盟近期不一定会成为统一的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盟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成熟,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它的出现,显然对欧洲、对世界其它地区、对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板书)三、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二:欧洲一体化的意义何在?(这一问题较浅,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教师可将此问题留给在小组学习中不甚积极主动的同学作答,并适时鼓励,最后将答案展示在屏幕上。)
(结课)(在屏幕上用动画演示全课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在小节课堂内容时注意既要照应全课,又要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每个小组学习情况,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课后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当堂完成课后附件“解析与探究”与“自我测评”。
课外活动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并查找一些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题为《“欧盟(欧元)”来了,“亚盟(亚元)”还会远吗?》的小论文。 教学后记(结合学生反馈进行)
(
共29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