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拍卖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新兴行业,以其“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服务宗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拍卖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商品流通等各项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拍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拍卖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拍卖 市场经济 配置资源 公开 平等
一、拍卖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定义:“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交易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及优点,其具体表现在:
(1)价值的发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许多商品按照传统的计价方式很难确定其真正价值,而拍卖过程中,不同的买方围绕同一物品或财产权利竞相出高价,从而在拍卖竞价中去发现其真实价格和稀缺程度,能够避免交易的主观随意性,更直接地反映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商品的最大价值,有利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
(2)优化资源配置。有的标的物是供不应求,在拍卖交易过程中,通过“价高者得”的方式,最后成交的买受人通常是具备最佳条件或最需要拍卖标的者,这就使拍卖标的“适得其所”,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3)拓展销售。拍卖标的涉及面广,在特殊商品方面,拍卖方式的功能也显得尤为突出,如文物艺术品、土地使用权、冠名权、各种经营权等,因为拍卖的进入,使得这些本来难以交易的商品找到了销售渠道,从而扩大了市场流通领域。
(4)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在拍卖会上,拍品能够直接面对客户,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竞买人进退自如,不受约束,竞争风险小,拍卖也是现货交易,款到即付,信用风险小。
二、拍实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性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它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运用竞争机制通过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变化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从而达到公平与提高效率的目的。市场经济中,市场营销成为最普遍的经营形式。市场营销强调“广泛利用市场资源”,而拍卖市场作为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调整作用。
无论生产资料的生产还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这个重要的途径,才能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拍卖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和中介活动,不仅适用于有形资产的交易,而且有利于无形资产的交易,并能使无形资产潜在的、难以评估的价值通过公开的竞价得以实现。有些物品,如文物、艺术品、不动产、土地、二手商品、专利技术等商品是很难评估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价值的,因而不利于流通。而经过拍卖市场的竞买,最后的竞买价才是其真正的价值。它反映了市场的实际需求,是价值规律的客观体现。这种价格有着高度的透明度及传播性,是市场交换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市场机制调整供需平衡和资源流向的重要形式。
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乃至法治原则的实现,只有在市场经济关系中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个完全公开、平等竞争、透明度高的市场环境。拍卖正是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复生。这种特殊的买卖方式具有购买对象集中、购买过程简捷、价格合适、公开性强、法律约束力显著等特点。它不但给一些不经常流通的商品开辟了一条合理、快速流通的渠道,而且有利于抵制和防止流通领域中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对促进为政清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拍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处理公物最理想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处理公物的拍卖制度,形成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廉政建设,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在处理公物时以权谋私。其次,通过拍卖激烈的竞买可以使国有资产增值,挖掘其潜在价值,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再次通过拍卖可以为公物开辟新的流通渠道,满足一部分人的特殊消费需要。
综上所述,拍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应正确地认识拍卖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拍卖市场,充分发挥拍卖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拍卖市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拍卖行业要市场化、集团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上,产业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是一种趋势。集团化的拍卖企业能建立优秀的拍卖师队伍、拓展市场能力强的营销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拥有更多的客户资源。拍卖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业就有资格并能获取较高的佣金收入,实现规模效益。
(2)品牌化。拍卖企业要放弃短期行为,要注重诚信。通过几年、十几年或若干年的努力才能成就走向世界的拍卖企业。注重品牌建设是拍卖界同仁应树立起的事业目标。
(3)电子网络化。抓好电子网络化平台是拍卖业当务之急。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必然运用到市场经济中去,并使市场经济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依据现有的《拍卖法》进行创新,建设电子网络平台。
(4)拍卖业需要更多的市场推广。拍卖企业、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公益营销。
参考文献:
[1]孙礼海,赵杰.拍卖法全书[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拍卖市场的规范与发展[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3]邓本川.关于建立和完善公物拍卖制度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1995.
[4]郝渊晓.拍卖市场的功能及运行机制[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7.
【摘要】拍卖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新兴行业,以其“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服务宗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拍卖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商品流通等各项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拍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拍卖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拍卖 市场经济 配置资源 公开 平等
一、拍卖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定义:“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交易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具有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及优点,其具体表现在:
(1)价值的发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许多商品按照传统的计价方式很难确定其真正价值,而拍卖过程中,不同的买方围绕同一物品或财产权利竞相出高价,从而在拍卖竞价中去发现其真实价格和稀缺程度,能够避免交易的主观随意性,更直接地反映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商品的最大价值,有利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
(2)优化资源配置。有的标的物是供不应求,在拍卖交易过程中,通过“价高者得”的方式,最后成交的买受人通常是具备最佳条件或最需要拍卖标的者,这就使拍卖标的“适得其所”,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3)拓展销售。拍卖标的涉及面广,在特殊商品方面,拍卖方式的功能也显得尤为突出,如文物艺术品、土地使用权、冠名权、各种经营权等,因为拍卖的进入,使得这些本来难以交易的商品找到了销售渠道,从而扩大了市场流通领域。
(4)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在拍卖会上,拍品能够直接面对客户,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竞买人进退自如,不受约束,竞争风险小,拍卖也是现货交易,款到即付,信用风险小。
二、拍实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性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它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运用竞争机制通过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变化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从而达到公平与提高效率的目的。市场经济中,市场营销成为最普遍的经营形式。市场营销强调“广泛利用市场资源”,而拍卖市场作为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调整作用。
无论生产资料的生产还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这个重要的途径,才能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拍卖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和中介活动,不仅适用于有形资产的交易,而且有利于无形资产的交易,并能使无形资产潜在的、难以评估的价值通过公开的竞价得以实现。有些物品,如文物、艺术品、不动产、土地、二手商品、专利技术等商品是很难评估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价值的,因而不利于流通。而经过拍卖市场的竞买,最后的竞买价才是其真正的价值。它反映了市场的实际需求,是价值规律的客观体现。这种价格有着高度的透明度及传播性,是市场交换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市场机制调整供需平衡和资源流向的重要形式。
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乃至法治原则的实现,只有在市场经济关系中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个完全公开、平等竞争、透明度高的市场环境。拍卖正是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复生。这种特殊的买卖方式具有购买对象集中、购买过程简捷、价格合适、公开性强、法律约束力显著等特点。它不但给一些不经常流通的商品开辟了一条合理、快速流通的渠道,而且有利于抵制和防止流通领域中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对促进为政清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拍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处理公物最理想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处理公物的拍卖制度,形成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廉政建设,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在处理公物时以权谋私。其次,通过拍卖激烈的竞买可以使国有资产增值,挖掘其潜在价值,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再次通过拍卖可以为公物开辟新的流通渠道,满足一部分人的特殊消费需要。
综上所述,拍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应正确地认识拍卖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拍卖市场,充分发挥拍卖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拍卖市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拍卖行业要市场化、集团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上,产业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是一种趋势。集团化的拍卖企业能建立优秀的拍卖师队伍、拓展市场能力强的营销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拥有更多的客户资源。拍卖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业就有资格并能获取较高的佣金收入,实现规模效益。
(2)品牌化。拍卖企业要放弃短期行为,要注重诚信。通过几年、十几年或若干年的努力才能成就走向世界的拍卖企业。注重品牌建设是拍卖界同仁应树立起的事业目标。
(3)电子网络化。抓好电子网络化平台是拍卖业当务之急。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必然运用到市场经济中去,并使市场经济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依据现有的《拍卖法》进行创新,建设电子网络平台。
(4)拍卖业需要更多的市场推广。拍卖企业、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公益营销。
参考文献:
[1]孙礼海,赵杰.拍卖法全书[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拍卖市场的规范与发展[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3]邓本川.关于建立和完善公物拍卖制度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1995.
[4]郝渊晓.拍卖市场的功能及运行机制[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