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叙写20110221

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达成的,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在表述上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体,要表述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的积极和积极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叙写就是将一般性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目标的过程。

要清晰明确地表述课时教学目标,在叙写时总体上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学生养成或形成的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领域或者内容。

例如:“在讲完元素与原子的概念后,有80%为,而“二者的区别”即为该行为运用领域或内容。

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而且所用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行为达成的程度作出区分,如:说出、“学生能够掌握元素的概念……”等来叙写。

一般而论,“知识与技能”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的叙述方式,明确告诉大家,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能运用模式图说明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较多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叙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如:“重视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开展绘图、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设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研究方法”。

1、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行为条件

行为主体 表现程度 行为动词 主体通过动词所体现的内容

(1

“教给学生……”或“使学生掌握……”都不妥。应是“学生应该……”。

例如:“在课堂计算讨论中,学生能讨论出该有机物的结构。”或“通过讨论,让学生„„”

(2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而且要注意因学习水平不同而表述不同。

行为动词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目标叙写的具体性,如知识性结果“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 ,其可观察、可操作性和对教、学的引导价值就会提高。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不可以)带计算器”。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给出所有原子量,能计算出……”。“根据图示,可以……”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可以……”。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中,能……”。

(4到的程度。

如:“熟练地”、“至少……”、“百分之……都对”、“完全无误”。

完整举例: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目标中写道:“学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后(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熟练地(表现程度)指出(行为动词)氧化还原反应的四种物质(学生行为所对应的内容)”。

2、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

以高中化学学科某一教学设计中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为例。下面是某教师写的教学目标: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

引导学生了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乙醇的结构,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

“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这些概念性的叙写只是方向性的说明,对课堂教学无具体的指导意义和评价的价值,况且一课时的学习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性。

“目的”常常是一种方向性的说明;“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下面再举一例说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请体会两者的区别:

1 2 3 4.提供给学生电子与电学的基本知识,以备将来在有关科目上进修。 目标。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

1

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

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不符合叙写的要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无法测评。

行为条件(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如通过„„)和表现程度(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如基本上„„,80%„„)基本没有显现,而这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中也要强调教师的引领性。

2 3 4 5 6.遵守电子和电器装置的操作安全守则。

……”、“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这就是教学目标叙写中对三维目标的误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是建构课程总体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并非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时都必须兼备的要件。三维是从不同,更不能以具体的教学环节机械对应某一维度的目标。所以尽管每一则目标的叙写,未必完全合乎规范格式的要求,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即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避免目标高大笼统(如学习语法)

【说明】:本文中的一些案例用了地理、化学和电学学科内容,老师们首先要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然后在阅读本文过程中抓住课时教学目标叙写“四大要素”,相关知识用本学科内容进行替换,以加深理解与应用。

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达成的,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在表述上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体,要表述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的积极和积极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叙写就是将一般性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目标的过程。

要清晰明确地表述课时教学目标,在叙写时总体上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学生养成或形成的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领域或者内容。

例如:“在讲完元素与原子的概念后,有80%为,而“二者的区别”即为该行为运用领域或内容。

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而且所用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行为达成的程度作出区分,如:说出、“学生能够掌握元素的概念……”等来叙写。

一般而论,“知识与技能”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的叙述方式,明确告诉大家,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能运用模式图说明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较多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叙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如:“重视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开展绘图、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设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研究方法”。

1、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行为条件

行为主体 表现程度 行为动词 主体通过动词所体现的内容

(1

“教给学生……”或“使学生掌握……”都不妥。应是“学生应该……”。

例如:“在课堂计算讨论中,学生能讨论出该有机物的结构。”或“通过讨论,让学生„„”

(2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而且要注意因学习水平不同而表述不同。

行为动词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目标叙写的具体性,如知识性结果“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 ,其可观察、可操作性和对教、学的引导价值就会提高。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不可以)带计算器”。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给出所有原子量,能计算出……”。“根据图示,可以……”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可以……”。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中,能……”。

(4到的程度。

如:“熟练地”、“至少……”、“百分之……都对”、“完全无误”。

完整举例: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目标中写道:“学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后(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熟练地(表现程度)指出(行为动词)氧化还原反应的四种物质(学生行为所对应的内容)”。

2、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

以高中化学学科某一教学设计中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为例。下面是某教师写的教学目标: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

引导学生了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乙醇的结构,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

“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这些概念性的叙写只是方向性的说明,对课堂教学无具体的指导意义和评价的价值,况且一课时的学习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性。

“目的”常常是一种方向性的说明;“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下面再举一例说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请体会两者的区别:

1 2 3 4.提供给学生电子与电学的基本知识,以备将来在有关科目上进修。 目标。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

1

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

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不符合叙写的要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无法测评。

行为条件(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如通过„„)和表现程度(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如基本上„„,80%„„)基本没有显现,而这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中也要强调教师的引领性。

2 3 4 5 6.遵守电子和电器装置的操作安全守则。

……”、“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这就是教学目标叙写中对三维目标的误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是建构课程总体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并非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时都必须兼备的要件。三维是从不同,更不能以具体的教学环节机械对应某一维度的目标。所以尽管每一则目标的叙写,未必完全合乎规范格式的要求,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即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避免目标高大笼统(如学习语法)

【说明】:本文中的一些案例用了地理、化学和电学学科内容,老师们首先要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然后在阅读本文过程中抓住课时教学目标叙写“四大要素”,相关知识用本学科内容进行替换,以加深理解与应用。


相关内容

  • 20110221企业管理类别调整申请书
  • 企业管理类别调整申请书 企业类型 企业名称 海关注册编码 工商营业执照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电话. 传真 北京海关: 本单位现管理类别为()C/()D 类.自海关于 ()C 类管理的申请. 本单位知悉并同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及相关海关规定,保证所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 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目前, 许多学校都采用 了导学案(或其他类似名称)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形式一般都 是在页面开始就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此目标展开学习过 程和学习内容.在这样 ...

  • 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
  •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4-02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学校贯彻执行已经将近两年了,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把这种教育理念主要通过以导学案的编写为依托贯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但是,在每学期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

  • 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 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当我们在设计教案和学案时,是否深入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教学目标来源于什么?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何关系?应该怎样准确地描述?我们设计的学案设计能否让学生清晰地知晓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们展开了<课程标准>与文本之间关系的学习与研究. 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 ...

  •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 ...

  •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姓 名:王 单 位: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淑 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第三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下面我从学习目标的叙写.评价方案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这几方面 ...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1]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 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 ...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题归纳复习doc
  • 名 词 解 释 题 1.语文素养: 答案: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或答案: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 ...

  •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以及答案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以及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