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近期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寄予了更高期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务院已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支持互联网行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政策不断细化落实,结合消费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的持续发展,我国互联网行业将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政策深入推进营造新环境
围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将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互联网+”政策细化落实,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已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福建、四川、山东、河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互联网+”实施方案。
随着政策持续细化落实,“互联网+”行动涉及的11个领域都将出台有效的对接措施,“互联网+”行动在各省市也将制定具体的落地方案,各级政府将调动多方资源、协调多方力量,推动“互联网+”行动的实质性开展。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计划选取“互联网+”协同制造、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等若干重点领域,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随着重大工程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壮大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力度将不断加大,政府服务模式将持续优化,创业创新潜能将加速释放,不仅推动初创企业大量涌现和规模化发展,而且促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负面清单管理深入推进,进一步释放创业创新活力。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构建开放包容发展环境,要求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提出我国将从2015年12月起在部分地区试行、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随着“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推进,“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创新活力将进一步迸发释放,相关市场主体将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壮大新经济,打造新动能,推动“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此外,我国互联网领域立法加快推进,为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服务立法不断完善。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修改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适应互联网行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起草的《电子商务法》草案初稿也基本形成,预计2016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电子商务法》以促进发展、规范秩序、维护权益为指导思想,对平台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要问题做出了规定,将有效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保护立法加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未来,我国将加速推进《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并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网络信息安全等基本制度等做出规定,为互联网行业发展营造完善的法律环境。
(二)消费结构升级激发新需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消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理念、消费内容、消费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进而驱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极具消费潜力的中产阶级人数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处于上中等收入的中值水平(上中等收入区间为3976-12275美元)。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超越美国的9200万,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22.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富裕国家。
其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需求、消费内容加速转变。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将从生存型消费升级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这具体表现为衣食住行等家庭必需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长久以来被低收入抑制的非必需品需求,如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需求将快速释放,逐步成为消费市场增长的主力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型,进入“从量到质”、“从有到好”、“求新求特”的新阶段,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新消费格局将加速形成。
最后,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促进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迸发释放,特别是以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消费和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消费,将激发出数万亿级的消费市场,进而驱动“互联网+”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共进。
(三)网络演进升级构筑新基础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提速降费行动的深入实施,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将向高速宽带、泛在融合、天地一体迈进,智能化综合信息设施加速形成。
光纤宽带全球领先,高速宽带互联网加速渗透。固定宽带向全光化发展,2016年全光网城市将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城市家庭基本实现100M光纤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100%实现光纤接入。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全面实施,农村光缆到村、光纤入户快速推进。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FTTH端口将超过3.5亿个,占比突破60%;光纤用户占比加速扩大,将达到75%,超越日韩跃居全球第一;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占比首次超半,固定宽带全面迈入20M时代。骨干网间互联架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各环节协同发展,互联网访问质量持续提升。
“4G+”时代加速到来,移动互联网体验全面改善。4G网络建设继续稳步推进,覆盖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商业楼宇等室内场所覆盖加快深入,室外覆盖由城市和乡镇向行政村、景区、道路沿线延伸,4G信号盲区范围逐步缩小,4G基站在移动基站总数中占比将接近50%。载波聚合、VoLTE商用步伐全面提速,流量密集地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4G网络使用体验改善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相互促进,推动2G和3G用户加快向4G网络迁移,预计2016年4G用户将超过7亿户,占移动用户比例突破50%,全面超越2G/3G用户。
应用设施创新发展,有力支撑网络经济壮大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将持续高速发展,实现数据高速传输、高效处理和深度挖掘。据IDC预测,2016年我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其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全面支撑“互联网+”和“双创”的重要资源。物联网应用连接将日益普及,信息网络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网络空间到信息物理空间一体化扩展,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应用加速渗透,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预计2016年我国蜂窝M2M终端用户将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规模超过1亿户,全面构建网络经济空间新基础。
(四)技术创新发展形成新动力
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引领,形成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成为信息通信业持续增长的驱动力量。
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云计算与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文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应用基础、安全管理等重要环节的宏观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6年云计算与大数据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是行业垂直化、定制化服务与应用成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创新热点,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工业、农业等传统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将推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助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催生教育、医疗、物流等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二是服务的平台化深入发展,各类数据开放平台综合提供数据计算、数据加工、机器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云计算平台的资源调度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云计算大数据在电子政务和社会管理领域普遍应用,助力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型,政府的应用示范与产业引领作用凸显。四是容器(Docker)、单核
(Unikernel)等新技术加速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升级与创新,将带动形成相关芯片、服务器架构、操作系统与关键中间件的新一轮创新浪潮。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市场更加成熟。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与智能硬件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一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格局逐步稳定,智能健康设备进一步普及,智能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将提上正式议程。二是物联网应用潜力将在智慧城市进一步释放,物联网在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基于LTE-V技术的车联网将进入快速起步阶段,车载芯片与终端、车载操作系统、V2X通信技术以及面向车联网的大数据和云平台将加速整合,
多种技术路线加速竞合,技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四是移动互联网及其衍生的新技术不断驱动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出现,移动视频、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生活、企业级应用等日趋普及,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实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时代开启。随着谷歌的Alpha 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引起全社会关注,智能翻译、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革命正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近,同时智能3D人机交互推动虚拟现实成为发展新热点,今年将成为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发展的元年。一是智能汽车研发速度加快。相关政策环境在政府和业界的积极推动下也有望进一步完善,引来更多资本进入。二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加快。消费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形态将更加多样,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智能客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三是高沉浸环境呈现和3D人机互动成为虚拟现实的重要发展方向。多感官高沉浸虚拟环境呈现技术在娱乐、游戏中广泛应用,在医疗、军事、安全等关键行业应用逐步启动;面向移动终端的多模态自然交互技术快速发展,将极大提升移动终端视觉、听觉感观性能,进一步提高下一代智能移动终端易用性和便捷性。
(五)应用跨界融合拓展新空间
互联网发展正进入泛在普及、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随着网络、产业、用户、应用基础日渐坚实,各种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将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和深度应用,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规模扩张。互联网与商贸、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创新,线上线下互动、分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将蓬勃兴起,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提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同时,我国还具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以及海量的可供分享的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分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消费升级、跨境零售、电商下乡、数据智能、移动社群、线上线下互动等驱动因素的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我国电子商务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以供应链电商、
中小企业B2B、大宗商品交易、企业级服务等为代表的行业电子商务也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渗透。“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要求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这为改造升级现有网络设施、全面打通生产环节数据孤岛、实现智能制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将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未来,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将成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智能化生产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延长制造企业价值链条、拓展制造业整体价值空间,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将更加活跃,成为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近期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寄予了更高期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务院已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支持互联网行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政策不断细化落实,结合消费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的持续发展,我国互联网行业将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政策深入推进营造新环境
围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将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互联网+”政策细化落实,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已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福建、四川、山东、河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互联网+”实施方案。
随着政策持续细化落实,“互联网+”行动涉及的11个领域都将出台有效的对接措施,“互联网+”行动在各省市也将制定具体的落地方案,各级政府将调动多方资源、协调多方力量,推动“互联网+”行动的实质性开展。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计划选取“互联网+”协同制造、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等若干重点领域,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随着重大工程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壮大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力度将不断加大,政府服务模式将持续优化,创业创新潜能将加速释放,不仅推动初创企业大量涌现和规模化发展,而且促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负面清单管理深入推进,进一步释放创业创新活力。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构建开放包容发展环境,要求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提出我国将从2015年12月起在部分地区试行、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随着“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推进,“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创新活力将进一步迸发释放,相关市场主体将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壮大新经济,打造新动能,推动“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此外,我国互联网领域立法加快推进,为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服务立法不断完善。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修改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适应互联网行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起草的《电子商务法》草案初稿也基本形成,预计2016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电子商务法》以促进发展、规范秩序、维护权益为指导思想,对平台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要问题做出了规定,将有效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保护立法加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未来,我国将加速推进《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并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网络信息安全等基本制度等做出规定,为互联网行业发展营造完善的法律环境。
(二)消费结构升级激发新需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消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理念、消费内容、消费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进而驱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极具消费潜力的中产阶级人数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处于上中等收入的中值水平(上中等收入区间为3976-12275美元)。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超越美国的9200万,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22.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富裕国家。
其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需求、消费内容加速转变。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将从生存型消费升级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这具体表现为衣食住行等家庭必需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长久以来被低收入抑制的非必需品需求,如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需求将快速释放,逐步成为消费市场增长的主力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型,进入“从量到质”、“从有到好”、“求新求特”的新阶段,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新消费格局将加速形成。
最后,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促进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迸发释放,特别是以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消费和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消费,将激发出数万亿级的消费市场,进而驱动“互联网+”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共进。
(三)网络演进升级构筑新基础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提速降费行动的深入实施,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将向高速宽带、泛在融合、天地一体迈进,智能化综合信息设施加速形成。
光纤宽带全球领先,高速宽带互联网加速渗透。固定宽带向全光化发展,2016年全光网城市将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城市家庭基本实现100M光纤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100%实现光纤接入。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全面实施,农村光缆到村、光纤入户快速推进。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FTTH端口将超过3.5亿个,占比突破60%;光纤用户占比加速扩大,将达到75%,超越日韩跃居全球第一;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占比首次超半,固定宽带全面迈入20M时代。骨干网间互联架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各环节协同发展,互联网访问质量持续提升。
“4G+”时代加速到来,移动互联网体验全面改善。4G网络建设继续稳步推进,覆盖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商业楼宇等室内场所覆盖加快深入,室外覆盖由城市和乡镇向行政村、景区、道路沿线延伸,4G信号盲区范围逐步缩小,4G基站在移动基站总数中占比将接近50%。载波聚合、VoLTE商用步伐全面提速,流量密集地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4G网络使用体验改善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相互促进,推动2G和3G用户加快向4G网络迁移,预计2016年4G用户将超过7亿户,占移动用户比例突破50%,全面超越2G/3G用户。
应用设施创新发展,有力支撑网络经济壮大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将持续高速发展,实现数据高速传输、高效处理和深度挖掘。据IDC预测,2016年我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其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全面支撑“互联网+”和“双创”的重要资源。物联网应用连接将日益普及,信息网络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网络空间到信息物理空间一体化扩展,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应用加速渗透,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预计2016年我国蜂窝M2M终端用户将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规模超过1亿户,全面构建网络经济空间新基础。
(四)技术创新发展形成新动力
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引领,形成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成为信息通信业持续增长的驱动力量。
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云计算与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文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应用基础、安全管理等重要环节的宏观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6年云计算与大数据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是行业垂直化、定制化服务与应用成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创新热点,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工业、农业等传统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将推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助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催生教育、医疗、物流等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二是服务的平台化深入发展,各类数据开放平台综合提供数据计算、数据加工、机器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云计算平台的资源调度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云计算大数据在电子政务和社会管理领域普遍应用,助力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型,政府的应用示范与产业引领作用凸显。四是容器(Docker)、单核
(Unikernel)等新技术加速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升级与创新,将带动形成相关芯片、服务器架构、操作系统与关键中间件的新一轮创新浪潮。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市场更加成熟。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与智能硬件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一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格局逐步稳定,智能健康设备进一步普及,智能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将提上正式议程。二是物联网应用潜力将在智慧城市进一步释放,物联网在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基于LTE-V技术的车联网将进入快速起步阶段,车载芯片与终端、车载操作系统、V2X通信技术以及面向车联网的大数据和云平台将加速整合,
多种技术路线加速竞合,技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四是移动互联网及其衍生的新技术不断驱动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出现,移动视频、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生活、企业级应用等日趋普及,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实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时代开启。随着谷歌的Alpha 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引起全社会关注,智能翻译、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革命正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近,同时智能3D人机交互推动虚拟现实成为发展新热点,今年将成为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发展的元年。一是智能汽车研发速度加快。相关政策环境在政府和业界的积极推动下也有望进一步完善,引来更多资本进入。二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加快。消费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形态将更加多样,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智能客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三是高沉浸环境呈现和3D人机互动成为虚拟现实的重要发展方向。多感官高沉浸虚拟环境呈现技术在娱乐、游戏中广泛应用,在医疗、军事、安全等关键行业应用逐步启动;面向移动终端的多模态自然交互技术快速发展,将极大提升移动终端视觉、听觉感观性能,进一步提高下一代智能移动终端易用性和便捷性。
(五)应用跨界融合拓展新空间
互联网发展正进入泛在普及、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随着网络、产业、用户、应用基础日渐坚实,各种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将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和深度应用,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规模扩张。互联网与商贸、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创新,线上线下互动、分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将蓬勃兴起,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提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同时,我国还具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以及海量的可供分享的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分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消费升级、跨境零售、电商下乡、数据智能、移动社群、线上线下互动等驱动因素的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我国电子商务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以供应链电商、
中小企业B2B、大宗商品交易、企业级服务等为代表的行业电子商务也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渗透。“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要求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这为改造升级现有网络设施、全面打通生产环节数据孤岛、实现智能制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将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未来,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将成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智能化生产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延长制造企业价值链条、拓展制造业整体价值空间,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将更加活跃,成为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