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本课我依然采用“前放后收”的教学方法。
前半时,让学生自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两处“好好儿活”的深意。
后半时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系统化,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回顾整理,也是给学生补充笔记的空间与时间:作者的相关资料;重点语句的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拓展阅读„„
上完后,觉得两课时还是没上过瘾,学生读得还不够多,不够深;一三段的母子对话练习没有进行;课后对加点词情感的体悟还未进行。计划再加一课时,将未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2017.9.27
第6课《散步》
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是利用此文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结合本课的写法,向学生介绍“六笔”教学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待一点,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结合课文介绍完“六笔”教学法后,拓展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三代》,思想内容上与本文相近;一篇《鲇鱼跑了》在写作方法上对应“六笔”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不是我创造的,是在一次培训中学习的。依据一
课一得的原则,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种简单的记事方法。
本届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很差的。我也是很发愁。最近也在想办法,希望能细细地指导几节作文课,让学生对作文有些最基本的认识,会写基本的记叙文。
课后才意识到,本课有一个写景的段落很美,也可以借助此进行写景的指导,只不过课堂容量有限,没有时间进行了。这是一个疏漏。
计划利用一两节课将前两单元课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进行一次整理,组织同学们细细地读,再积累下来——语言不就是这样习得的吗?读一读,写一写,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了。
2017.9.28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
诗怎么讲?散文怎么讲?散文诗应该怎么讲?
细细分析?解了内里味道,再说,又有几人能把他们的内容讲得透?
就此翻过?学生的文学熏陶如何而来?不是误了编者的用意? 我的做法:读。反复读;拓展读。
我们先读了课后介绍散文诗与泰尔、冰心的资料,有了基本了解后,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旁批,只简单思考两三个关乎课文主旨理解的问题,其他细节暂且放过。之后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冰心《繁
星》《春水》中的代表诗作。积累之后,再反复阅读。
遗憾的是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尝试仿写的时间。如果在学生反复阅读基础上,让他们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仿写几句,学以致用,让学生也品尝一把当小诗人的感受那会更好,如果学生作品不错,甚至可以出本小诗集,那对激发热爱新诗的学生将会有更大的作用。这是课后思考的遗憾之处。
2017.10.10
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怎么上?简短文言文怎么上?
我一般是长文短教。简短文言文基本不教——似乎很懒哦——不过懒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
从话题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世说新语》此书后,出示五个学习任务。
学生10分钟自学与组内研讨(两项基础内容——朗读、词句翻译;两项思考内容;一个拓展内容)。
将五个问题分解成具体的10个小问题,明确展示方法。各小组抽签,5分钟时间准备。
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去标点读两文-抽查部分重要字词翻译-翻译全文-课后两道研讨题-一道拓展题。每小组展示后,可以随机抽取别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第一节前半节课是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
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后半节课开始展示,尤其是到了展示后提问环节,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他们提的往往是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也迫使这些孩子努力聆听别人的讲解。
在思考研讨部分,老师适当进行追问,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入化。拓展部分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情即可。
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男女生同学竟出来了一个小生成——关于“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哪句更好,形成了小小的辩论高潮。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纪律好。因为孩子们思维激活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也不能说课堂无纪律,在别人发言时,我们规定是不可以乱说话的,一会听不清,学不到,后面的提问自己就有问题了,二是有班规制约,乱说话者小组成员都要扣分。也许,这样的课堂就叫“严肃”“活泼”吧。
这样的课堂,学生上后是满心愉悦的。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习而快乐也应该是老师最幸福的事吧。
2017.10.10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本课我依然采用“前放后收”的教学方法。
前半时,让学生自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两处“好好儿活”的深意。
后半时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系统化,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回顾整理,也是给学生补充笔记的空间与时间:作者的相关资料;重点语句的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拓展阅读„„
上完后,觉得两课时还是没上过瘾,学生读得还不够多,不够深;一三段的母子对话练习没有进行;课后对加点词情感的体悟还未进行。计划再加一课时,将未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2017.9.27
第6课《散步》
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是利用此文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结合本课的写法,向学生介绍“六笔”教学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待一点,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结合课文介绍完“六笔”教学法后,拓展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三代》,思想内容上与本文相近;一篇《鲇鱼跑了》在写作方法上对应“六笔”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不是我创造的,是在一次培训中学习的。依据一
课一得的原则,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种简单的记事方法。
本届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很差的。我也是很发愁。最近也在想办法,希望能细细地指导几节作文课,让学生对作文有些最基本的认识,会写基本的记叙文。
课后才意识到,本课有一个写景的段落很美,也可以借助此进行写景的指导,只不过课堂容量有限,没有时间进行了。这是一个疏漏。
计划利用一两节课将前两单元课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进行一次整理,组织同学们细细地读,再积累下来——语言不就是这样习得的吗?读一读,写一写,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了。
2017.9.28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
诗怎么讲?散文怎么讲?散文诗应该怎么讲?
细细分析?解了内里味道,再说,又有几人能把他们的内容讲得透?
就此翻过?学生的文学熏陶如何而来?不是误了编者的用意? 我的做法:读。反复读;拓展读。
我们先读了课后介绍散文诗与泰尔、冰心的资料,有了基本了解后,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旁批,只简单思考两三个关乎课文主旨理解的问题,其他细节暂且放过。之后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冰心《繁
星》《春水》中的代表诗作。积累之后,再反复阅读。
遗憾的是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尝试仿写的时间。如果在学生反复阅读基础上,让他们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仿写几句,学以致用,让学生也品尝一把当小诗人的感受那会更好,如果学生作品不错,甚至可以出本小诗集,那对激发热爱新诗的学生将会有更大的作用。这是课后思考的遗憾之处。
2017.10.10
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怎么上?简短文言文怎么上?
我一般是长文短教。简短文言文基本不教——似乎很懒哦——不过懒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
从话题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世说新语》此书后,出示五个学习任务。
学生10分钟自学与组内研讨(两项基础内容——朗读、词句翻译;两项思考内容;一个拓展内容)。
将五个问题分解成具体的10个小问题,明确展示方法。各小组抽签,5分钟时间准备。
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去标点读两文-抽查部分重要字词翻译-翻译全文-课后两道研讨题-一道拓展题。每小组展示后,可以随机抽取别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第一节前半节课是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
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后半节课开始展示,尤其是到了展示后提问环节,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他们提的往往是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也迫使这些孩子努力聆听别人的讲解。
在思考研讨部分,老师适当进行追问,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入化。拓展部分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情即可。
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男女生同学竟出来了一个小生成——关于“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哪句更好,形成了小小的辩论高潮。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纪律好。因为孩子们思维激活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也不能说课堂无纪律,在别人发言时,我们规定是不可以乱说话的,一会听不清,学不到,后面的提问自己就有问题了,二是有班规制约,乱说话者小组成员都要扣分。也许,这样的课堂就叫“严肃”“活泼”吧。
这样的课堂,学生上后是满心愉悦的。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习而快乐也应该是老师最幸福的事吧。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