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论]病案精点录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不一

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刘渡舟治验)

二、 外散表寒,内化食滞治疗小儿发热不退,舌苔黄腻。(郝万山治验)

三、 栀子豉汤治疗热邪留扰胸膈而作喘,患者每于五一而发病,十一而愈,

因大渴后饮冷而致。方以焦栀子15g淡豆豉15g(北京东直门医院宋孝至教

授治验)

四、 柴胡桂枝甘姜汤:口渴、便溏、心情不舒(肝郁脾阳虚)

五、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疗河北某化工厂毒气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

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六、 桂枝汤加葛根汤(桂枝10g芍药15g葛根30g)治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

颈椎病效果明显。可加祛风湿药如威灵仙10g秦艽10g,鸡血藤30g。(郝万

山)

七、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小儿面白、舌质淡、发热、咳喘反复发作虽用麻

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芦根但易反复案例一周效佳,后从未发作。(任应

秋)

八、 桂枝新加汤治疗产后身疼痛,生姜量应大一些,属营血不足,肌肤失养。

而气血不足,内脏失养的可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刘渡舟治验)

九、 小青龙汤主治的痰饮证为“咳吐大量泡沫痰,入盂化水”(寒饮射肺)。

面部胖肿,为水气盛的表现;面色黧黑为水气盛;面部色素沉着为水斑。秋

燥的咳嗽吐的白色泡沫痰,量较少。不可久用,以防伤阴动血;缓解后以苓

桂剂善后。

十、 细辛不过钱之说,最早见于南宋陈承《本草别说》,现已佚失。《证类本

草》引《别说》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

死”。《本草纲目》引用陈承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北京阜外

医院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冶疗病窦综合征用细辛15~30g。细辛含黄樟醚,是

一种致癌的成分,故不能常用久用。

十一、 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的换算

班固《汉书·律历志》“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

斤为钧,四钧为石”。汉1斤=250克,1两=15.625克;“千二百黍实其龢,

合龢之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1合=20毫升,1升=200

毫升,1斗=2000毫升。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

丈为引”。1寸=2.3厘米,1尺=23厘米。晋时,6铢=1分,4分=两。麻黄

汤中杏仁70枚(去皮尖)重约28克。麻黄汤中一次治疗剂量:麻黄15克、

桂枝10克、甘草5克、杏仁7克,与今天的量相近。粳米1升约合现在的

180克,半夏半升约合现在50克,五味子半升约合30克,厚朴1尺约15

克。五苓散1寸匕约5、6克重。桃仁100粒称重30克,杏仁100粒称重

4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20克,大附子1枚25克,野生乌头1枚

5克,甘遂末1钱匕约1~1.5克。

十二、 五苓散原方剂量应为:

泽泻30g 猪苓18g 白术18g 茯苓18g 桂枝12g 可

用来治疗脑积水,可做成散剂,长年服用。(郝万山)

十三、 胃虚水停证:胃虚水停证是由于胃气虚,水停胃中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

饮水过多。主证:心下悸、胃脘部悸动不宁(胃阳和水邪相搏所致)、上腹

部有振水声、口不渴、小便利,手足厥冷。用茯苓甘草汤(生姜用量最多)

治之。

十四、 郝万山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病案:1.患女,22岁,每次来月经前烦躁自

己不能控制、大便干、月经不定期、色暗有块,口苦,多家医院诊断为周期

性精神分裂症而治疗效果不明显。予月经前给予桃核承气汤,经后给予益气、

养血及化痰之品,调理6个月经周期而愈。2.患者术后排气但不大便,伴烦

躁如狂,予桃核承气汤一剂而愈,排出大量污浊粪便,奇臭无比。

十五、 抵当汤治疗脑血管瘤,做成散剂口服半年而愈。CT复查瘤体消失。 十六、 五苓散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神经性膀胱或膀胱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后遗症等

症见尿急、尿频、尿痛,少腹急结,大便干,舌质红苔黄等。(合方治难症)

十七、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十八、 补心阳用桂枝、甘草;补肾阳用附子、干姜;补脾阳用甘草、干姜。 十九、 阳虚易生痰、饮、水。

二十、 奔豚汤治疗: 郁火上冲用奔豚汤;水邪上冲用苓桂剂;寒气上冲用桂

枝加桂汤。

廿一、 水液的输布代谢正常生理功能需要: 肾阳的温煦,脾阳的运化,心阳

的镇摄作用来完成。

廿二、 苓桂枣甘汤治脐下心动悸,无论胖瘦,不论是腹主动脉搏动,还是腹直

肌跳动均效(欲作奔豚),也可治已发奔豚。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凡是见

到脐下悸动或脐上悸动者,都不用白术;因白术有补气与升提的作用,为仲

景的用药方法。仲景用量:茯苓40g桂枝20g大枣5g甘草10g;甘澜水也叫

劳水,科学依据无从考证。苓桂术甘汤亦可治疗奔豚发作。

廿三、 苓桂术甘汤可用来防治老年人素体慢支、心功能不全者,多在秋冬季节

服药,对于预防心衰有很好的疗效。刘渡舟常服之。

廿四、 《神农本草经》云:“芍药利小便,利膀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在临

床上确有利水、利小便的作用。陈慎吾老中医曾治一女病人,低烧不退、小

便不利、下肢浮肿,经用清热,养阴等诸法不效,后辨为蓄水发热,用桂枝

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两剂而效。

廿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治疗脾虚痰湿阻滞,虚中夹实的很好的方子。

胡希恕老师口诀:“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

脾虚腹胀此方真”。现代用量:厚朴20g 生姜15g 半夏15g 党参6g 甘草6g。后世医家以为本方为“补三消七之法”治腹胀以脐周及脐下胀满

为妥,“脾主大腹”。治胃脘胀满效果不佳。

廿六、 虚人外感,阴阳气血两虚,治则“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所以虚人外感只能用小建中汤治疗,温中补虚,益气养血。现代用量:桂枝

15g甘草10g 大枣4枚 芍药30g 生姜15g 饴糖50g。(饴糖补气

养血,缓急止痛,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用蜂蜜、蔗糖等其他来代替)。郝万山

病案既可缓解胃脘疼痛,也可缓解肥大性脊柱炎疼痛。

廿七、 协热利:下利伴有表证的发热(协热为伴有表证的发热)。桂枝人参汤

为理中汤加桂枝,治协热利“心下痞硬”。现代用量:桂枝20g 甘草20g 白

术15g 人参15g 干姜15g。本方为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之发热,应区别

于葛根芩连汤的“协热利”,后者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

廿八、 肾阳虚干姜附子汤条文“躁烦”: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撮空理线,

循衣摸床。通过干姜附子汤与四逆汤药物的比较,从药理实验来看,干姜附

子汤给实验离体蛙心注射后,心脏做功频率加大,直至心脏衰竭;而注射四

逆汤后的离体蛙心,心脏做功频率逐渐加大,而无心脏衰竭。理解甘草“甘

缓”含义当有三:一则药效温和;二则药效持久;三则药效发挥作用较慢。

廿九、 芍药甘草汤,《朱氏集验方》又名“去杖汤”,是有其临床依据的。清代

程仲龄的《医学心悟》说本方“治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

加黄连”。《类聚方广义》用它来治疗“腹中挛急疼痛”,还可以治疗小儿“夜

啼不止”。另外,现代用来治疗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遗留神经

痛;治疗高热惊厥;治疗不安腿综合征;还可以治疗溃疡病的疼痛;气管及

支气管的痉挛;还可以治疗痛经;冶疗神经血管性头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方中白芍用量最少用30g,甘草10g。

三十、 甘草干姜汤温补脾阳;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附子干姜汤温补肾阳;吴

茱萸和生姜散肝胃寒邪。

三十一、 炙甘草汤,换算成现代用量应为: 生地80g 桂枝15g 阿胶10g

人参10g 生姜15g 甘草20g 麦冬15g 麻仁15g 大枣10枚。方

中清酒,在《周礼·天官·酒正》记载了三种酒都是米酒,一种是事酒,即

随酿随吃,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醪糟,是给办事的人(如古代吃喇叭的、抬

轿子的等)饮用的;第二种酒是白酒(更加清纯,也叫久白酒),是冬酿春成,是招待宾客的;第三种酒叫清酒,冬酿夏成,即清纯的陈米酒,是祭祀

天地与祖先的。清酒的作用,一个是养血通脉;还有行药滞,防治他药腻膈

滞胃。麻仁防治严重心脏病患者大便干结。本方现代用于心律失常属于气血

虚者效果较好。177条炙甘草汤原文中脉结代泛指脉搏跳动不匀;而178条

原文则解释为“结主邪盛,代主正虚”,后世医家疑为非仲景原文。

三十二、 北京第六医院及北京海淀医院用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腹

膜炎疗效确切。方中 大黄9g 芒硝9g(分两次冲服) 甘遂3g(分两次

冲服);轻症者上方做成散剂,甘遂末0.9g 大黄粉0.6g 芒硝0.3g(321

胶囊),上述1天的量,分两次服。

三十三、 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的治法比较 小陷胸汤治法:清热、除痰、开结;

大陷胸汤的治法:泄热、逐痰、破结。

三十四、大剂量的艾灸治疗缩阴症或缩阳症,或用温经散寒之品如吴茱萸等。 三十五、大黄煮10~15分钟泻下作用最好。

三十六、 痞或痞证的鉴别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五苓散、桂

枝加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十枣汤、大柴胡汤证。其中后四方当视为心

下痞证的类似证。

三十七、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任伤寒教研室主任陈慎吾先生在用逍遥散时,认为

肝气郁结应怕凉,有温通与辛散的作用,故常弃其方中薄荷,而加桂枝,取

其通阳的作用,认为比加薄荷效果好,值得我们借鉴。郝万山治疗一些精神

抑郁疾病,常用桂枝,用它既可疏肝,还可以通阳,通心阳。

三十八、《伤寒论》第一篇辨脉篇“凡脉大、浮、数、动、滑者,此名阳也,沉、涩、

弱、弦、微者,此名阴也”。以阴阳来分脉。条文第58条以阴阳来判断预后,

十分重要,应记住。

三十九、 胃有热则消谷善饥。大剂量的白虎汤治疗神经性多食症。无汗不可用白

虎,有汗不可用麻黄。白虎加人参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胃热盛而气津

两伤,服二三个月后而停服降糖西药。白虎加人参汤加桑螵蛸、益智仁、麦冬、五味子治疗神经性多饮多尿症(女性病人,异常口渴),服药三月痊愈。本方亦可用来治疗尿崩症。

四十、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四十一、 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的三大主症: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

眠。

四十二、 阳明病热在上焦者,清宣郁热,治以栀子豉汤;热在中焦者,辛寒清热,

治以白虎汤;热在下焦者,育阴清热利水,治以猪苓汤。柯伯韵称为阳明病的“起手三法”。

四十三、 麻子仁丸:二仁一芍小承气。

四十四、 三一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加甘草(后世温病学家所创,包含了三个承气

汤,既泄热又通便)。小承气汤的一方二法。

四十五、 哕,在《伤寒论》中是指呃逆,宋代以后即指干呕;

四十六、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腑实证,“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

少是津还”。对辨阳明燥热是否可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四十七、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经表证,“葛根浮长经表证,缘缘面

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四十八、 茵陈蒿汤三味药必用,特别是大黄为动药,实验证实,只有这三味药同

用退黄效果才最好;在临床运用时应服至黄疸消退,不要中途停药,否则易反弹。重症者一天可服两剂药。郝万山认为,用茵陈蒿汤时若出现大便稀,次数多者,可改用栀子柏皮汤治疗湿热未退,中气已虚出现的大便溏薄的症状。而黄疸病人出现感冒即湿热未退又兼有表证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在临床运用时,若患者表证明显可用桑白皮代替生梓白皮,若表证不太明显,可用茵陈代替生梓白皮。

四十九、寒湿发黄治疗,湿大于寒者用茵陈五苓散;寒大于湿者用茵陈理中汤或茵陈

四逆汤。即仲景云“于寒湿中求之”。

五 十、 阳明病篇,大便初硬而后溏是中阳不足的表现。“所以然者,以胃中虚冷,

水谷不别故也”。

五十一、 随吃随吐谓之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谓之寒。(因为火性急)。吴茱萸

汤是一张温胃止呕的好方子。治疗胃寒受纳无权,食谷反呕。方剂记忆“吴姜大人”。其中吴茱萸和生姜正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的一对药。

五十二、 《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三焦《六书》云:“焦,燔

之近炭也”意指燃烧,能量代谢;三是多的意思。即为人体所有能量代谢的场所,中医谓水火气的通道。《黄帝内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五十三、 少阳病的特点: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让饮生水;易伴

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

五十四、 少阳病的口苦多在晨起后口干口苦较明显,一般为肝胆有热的表现。阳

明病的口苦大多在午休以后。因少阳的经气在清晨比较旺盛,阳明的经气旺盛于下午。

五十五、 多年的由于情志因素造成的气郁,脉多沉弦,可伴见面色苍黄无泽,手

发凉,心烦、急躁。故少阳气郁脉既可见到弦细,也可见到沉脉或沉弦脉。

五十六、 郝万山用四逆散、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治疗妇女心烦、失眠、手脚发凉,

面色苍黄效佳。

五十七、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北医附院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全部治愈(柴胡、黄芩、半夏、赤芍、

枳实、厚朴、蒲公英、大黄、甘草)。武汉医学院治疗急性胰腺炎23例,治愈22例,以上方加郁金、白芍、蒲公英、双花、大黄。

五十八、 柴胡桂枝汤可用来治疗外感兼有明显四肢疼痛的病症;也可以用治消化系

统疾病兼有四肢疼痛的病症;治疗痹症兼有肝气郁结的也比较合适;还可以治疗精神情志方面的病变,比如常见老年妇女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伴见四肢窜痛不舒。另外还有报道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脂膜炎(皮肤泛红,皮下有结节,伴有发热、怕冷、乏力甚至是四肢关节酸痛),郝万山用此方治疗2例脂膜炎疗效较好。此外,郝万山还用本方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可用芍药甘草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

单纯性肠梗阻可首选大柴胡汤证。

五十九、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的症状表现可见于:一为无形邪热蕴于胸

中,热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二为湿热发黄证,热邪内郁,不能外越,三为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四为太阳病篇最后的火邪伤阴内热证,津液不足,汗出无源;少阳三焦热郁证。

六 十、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不和,兼有脾虚、津液不足的证候。

临床上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要抓3个症状:一为肝胆湿热、肝胆气郁,

如胁痛、胸胁胀满;二抓脾阳不足,脾气虚,如便溏;三为津液不足,如口干、口渴。特别对于肝病见有上述三个证候时效果较好。郝万山认为小柴胡汤加减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肝病,临床常用。慢乙肝的病人,临床常辨为湿热毒邪内郁,所用的基础方为刘渡舟老师的经验方“:柴胡12g黄芩12g土茯苓10~15g茵陈12~15g凤尾草12~15g草河车10~15g叶下珠10~12g垂盆草10~15g炙甘草6g清热利湿,疏郁解毒。如兼有血瘀,如肝区刺痛,生化指标y球蛋白升高等,可加红花10g茜草10g当归10g白芍10g;如果有早期肝硬化的倾向,可再加土元10g泽兰10g生牡蛎30g鳖甲30g,或同时服用鳖甲煎丸来增强软坚化瘀消积的效果;郝万山常还加入三棱、莪术,且莪术有一定的抗肝肿瘤的作用;如果兼有湿毒凝结,如面色黎黑而有油垢、肢体腰背酸胀、苔腻不脱,刘老常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0g寒水石10g滑石12g竹叶12g银花10g;如果兼有脾虚便溏,轻者加茯苓15g白术10g;脾寒泄泻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郝认为本方不寒不热,比较稳妥,且很有效。另外,本方用来治疗糖尿病有口干口渴津液不足、便溏、精神忧郁也有较好的疗效,要增强养阴生津药的用量,可加生地、玉竹、麦冬、山萸肉、沙参、五味子、人参等。还可以用来治疗慢性结肠炎加白术、山药;如慢性结肠炎伴有过敏现象,或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可合腹泻要方再加乌梅或藁本,藁本可治肠道的风邪,但药量不宜大,顶多可用至6g。本方还可以用来治疗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可加软坚散结的药物,如夏枯草、昆布、海藻,还要加重牡蛎的用量。也还可以治疗寒多热少的疟疾,可减少黄芩的用量。也可以治疗伴有脾虚的热入血室证。还可以治疗胸膜炎、胆囊炎、兼心脾阳虚的感冒等。

六十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清泄阳明,重镇安神的

作用,在精神方面有心胆不宁,如心烦、惊悸。本方为少阳不和兼有心胆不宁的证候。最好不用铅丹,对于治疗精神病人可用生铁落来代替。如用铅丹,量不宜超过10g,应布包煎,且不能久用。郝认为可冲服琥珀粉来镇心安神。

本方现代临床多用来治疗精神燥狂症。

六十二、 脉滑,中冲脉盛为孕脉(患妇停经3个月)。

六十三、 热入血室证的胸胁下满痛,《医宗金鉴》叫做血结胸。肝不藏魂表现为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治疗宜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出现寒热如疟状的可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可加血分药如茜草、赤芍等。

六十四、 《黄帝内经》:“经脉,行血气,营阴阳”。太阴病,邪在经脉,气不利则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

七十六、

七十七、 满,血不和痛。用桂枝加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急。如气血不和,发展至气滞血瘀,可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一味大黄以化瘀止痛。四肢烦痛者,属太阴中风,用桂枝汤来治疗。太阴脏虚寒,宜四逆辈。 “自利不渴属太阴”是辨太阴下利很关键的一点,不渴排除了阳热性的下利;自利不渴也可以区别少阴病的“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下利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其下利特点为: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少阴口渴是由于少阴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与输布所造成的,这种口渴与热盛伤津的口渴不同,少阴虚寒的口渴特点:喜热饮而不多饮。 太阴病“腹满时痛”,有吐利者邪在脏,无吐利者邪在经。太阴经脉受邪,治以桂枝加芍药汤;虚者小建中汤;实者桂枝加大黄汤。结合今天临床,可用来治疗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 《伤寒论》278条:“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本条有其确切的临床意义。特别对于寒湿郁结体内的证候,确有其效。下利为邪通过下利而解。 中医有句话:“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意即伤寒直中少阴,出现手脚冰凉,血压下降,精神不振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水火既济”出自《易经》火卦“离中虚”,水卦“坎中满”。 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尿频,利尿的作用发挥的较快,故服后尿愈频。所以本品宜在早晨和中午服用为好。 后世医家总结少阴病应急温,阳明病应急下,有两句话“少阴急温如救溺然,阳明急下如救焚然”。四逆汤按《伤寒论》方中用量,甘草15g 干姜12g 附子10g。在《伤寒论》中凡是干姜与附子同用的均用生附子,即:回阳救逆用生附子,温里散寒用炮附子。惟乌梅丸方例外,方中虽有干姜,但也有炮附子。 真武汤的适应症归纳为: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真武汤与洋地黄合用,有明显的提高心肌储备力的作用,防止洋地黄中毒。 后背发凉、大便干燥、头晕头疼常常是早孕的征象,病机为机体阴精阳气蓄而养胎所致。 里急后重:火性急,暴注下迫,所以里急;下重难通是由于有湿邪的存在;故里急后重是湿热盛的表现。而下利滑脱是关门不固的表现。“有一分里急就有一分热;有一分后重就有一分湿”。(桃花汤)赤石脂又名桃花石。 灸刺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效果较好,成人效差。相反针刺会阴穴可以治疗癫痫、精神燥狂、顽固性脱发。涌泉穴可以治疗神昏、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症燥狂。此即“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黄连阿胶汤:慢性的神经衰弱如十年或二十年的失眠用之无效。如果病人平素失眠,感冒后失眠加重,心烦甚用之则效果明显。 猪苓汤三大主症: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小便短赤;渴欲饮水;心烦不

得眠。或见症:咳、吐利、脉浮、发热。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泌尿系统的感染。如小便有潜血或肉眼血尿者,加凉血止血之品,如白茅根30~50g、仙鹤草、三七粉;尿化验有脓球的,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其中蒲公英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效果较好。

七十八、 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感):现代临床上用来治疗低血压、病窦综合

征、但应注意一则细辛用量3克不足以显效,量宜大;二则细辛含黄樟醚,是致癌物质,不宜长期应用。太少两感多用于高年老人外感。

七十九、 少阴三急下:下利色纯青,应为胆腑病变,胆腑热实,如梗阻性胆管炎八十

八十一、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可用大承气汤,但从临床来看用大柴胡汤更好。但下利色纯青有时也见于肠道梗阻性病变。 少阴阳郁----四逆散证。某地中医解郁方治疗慢性病常用药:柴胡、黄芩、陈皮、赤白芍、枳壳、甘草、生炒山楂等药,效果较好。本方是治疗肝胃(脾)气滞的基本方。 清咽饮(北京东直门医院)治疗慢性咽炎、咽喉干燥:麦冬、元参、桔梗、甘草各3克。可以适当地加胖大海。如有肝热,可加菊花。开水冲服代茶饮效果较好。 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蛔虫的生理特性是: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所以治疗蛔虫的药须酸、苦、辛可并用。 乌梅丸治久利,可用来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久利。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溃结等。 丁萸理中汤:是理中汤加丁香和吴茱萸,是《医宗金鉴》中的一张名方,用来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及下利。(胃家虚寒,腐熟无权的表现)。 厥证的提纲: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热厥,先热后厥,见厥而热不退;寒厥,先厥后热,见热而下利清谷不止。热厥证现代临床上儿童比较多见,一发热,热邪内闭,出现手脚发凉,对成年人来说,出现热厥病情往往较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的病人周围循环不良,可用大柴胡汤。 当归四逆汤应用时应抓三个主症:一是血虚表现;二是冷的症状;三是痛的症状。《伤寒论》中的通草应是木通;但郝认为以鸡血藤代之更好。本方对治疗冻疮、雷诺氏病有一定的疗效、治疗血虚痛经、男性的疝气痛等。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较好。(经脏两寒证)分五次服,清酒。 三阴下利的鉴别:大便稀溏、自利不渴的属太阴,治疗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一类的方子;下利清谷、自利而渴的属少阴,治疗用四逆汤补命火,补肾阳来暖脾土;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渴欲饮水属厥阴,治疗用白头翁汤。郝万山在谈到白头翁汤的使用的时候,认为本方加入马齿苋效更好。最少用30克,急性痢疾可用50克。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总结白头翁汤应用的文献,有的用本方治疗目赤肿痛,有人用治颈淋巴结核(炎)、有的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有的用来治疗肋软骨炎还有的用来治疗带状疱疹,也有人用它治疗肝炎、还有人用它治疗泌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上述疾病均属肝经湿热、从部位上说为肝经所过的病证,这就是抓病机扩大经方治疗范围。 小承气汤治下利,系燥热逼近肠液下泄的下利。 唾液在中医里叫做“神池水、上池水、金津、玉液”。吞津为古人保健

养阴的功夫,以灌溉脏腑、濡润四肢,清神补脑、面色红润。一个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唾液分泌减少。吴茱萸汤治疗“干呕、吐涎沫”,即清稀唾液,系肝胃两寒,饮邪不化,也可以少阴肾阳虚饮邪不化,也可以是脾阳虚饮邪不化,这在《伤寒论》中都有描述。足厥阴肝经和督脉交于巅顶,故头痛,常在深夜加重。血分的证候常夜间加重。

九十、 哕,„„胃中寒冷故也。“哕”,在宋代以前的中医书籍中,作为一个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症状,它指的是呃逆、呃忒,即今天的膈肌痉挛。宋代以后,哕的词义发生变化,意指干呕。胃家虚寒呃逆,可用吴茱萸汤治疗。胃虚痰浊中阻的呃逆可用旋复代赭汤治疗,代赭石可量重些。五苓散、真武汤和猪苓汤可以治疗水邪阻滞,水结所造成的膈气上逆的呃逆。寒热不明显的用五苓散,偏寒的用真武汤,偏热的用猪苓汤。 “实则阳明,虚则郑声”。郑声的临床表现为:语言重复,声低息微。 治疗里急后重的下利,加木香来行气,以治湿浊阻滞气机。 五苓散、猪苓汤和真武汤可治疗水结所造成的膈肌痉挛(呃逆)。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不一

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刘渡舟治验)

二、 外散表寒,内化食滞治疗小儿发热不退,舌苔黄腻。(郝万山治验)

三、 栀子豉汤治疗热邪留扰胸膈而作喘,患者每于五一而发病,十一而愈,

因大渴后饮冷而致。方以焦栀子15g淡豆豉15g(北京东直门医院宋孝至教

授治验)

四、 柴胡桂枝甘姜汤:口渴、便溏、心情不舒(肝郁脾阳虚)

五、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疗河北某化工厂毒气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

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六、 桂枝汤加葛根汤(桂枝10g芍药15g葛根30g)治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

颈椎病效果明显。可加祛风湿药如威灵仙10g秦艽10g,鸡血藤30g。(郝万

山)

七、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小儿面白、舌质淡、发热、咳喘反复发作虽用麻

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芦根但易反复案例一周效佳,后从未发作。(任应

秋)

八、 桂枝新加汤治疗产后身疼痛,生姜量应大一些,属营血不足,肌肤失养。

而气血不足,内脏失养的可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刘渡舟治验)

九、 小青龙汤主治的痰饮证为“咳吐大量泡沫痰,入盂化水”(寒饮射肺)。

面部胖肿,为水气盛的表现;面色黧黑为水气盛;面部色素沉着为水斑。秋

燥的咳嗽吐的白色泡沫痰,量较少。不可久用,以防伤阴动血;缓解后以苓

桂剂善后。

十、 细辛不过钱之说,最早见于南宋陈承《本草别说》,现已佚失。《证类本

草》引《别说》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

死”。《本草纲目》引用陈承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北京阜外

医院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冶疗病窦综合征用细辛15~30g。细辛含黄樟醚,是

一种致癌的成分,故不能常用久用。

十一、 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的换算

班固《汉书·律历志》“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

斤为钧,四钧为石”。汉1斤=250克,1两=15.625克;“千二百黍实其龢,

合龢之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1合=20毫升,1升=200

毫升,1斗=2000毫升。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

丈为引”。1寸=2.3厘米,1尺=23厘米。晋时,6铢=1分,4分=两。麻黄

汤中杏仁70枚(去皮尖)重约28克。麻黄汤中一次治疗剂量:麻黄15克、

桂枝10克、甘草5克、杏仁7克,与今天的量相近。粳米1升约合现在的

180克,半夏半升约合现在50克,五味子半升约合30克,厚朴1尺约15

克。五苓散1寸匕约5、6克重。桃仁100粒称重30克,杏仁100粒称重

4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20克,大附子1枚25克,野生乌头1枚

5克,甘遂末1钱匕约1~1.5克。

十二、 五苓散原方剂量应为:

泽泻30g 猪苓18g 白术18g 茯苓18g 桂枝12g 可

用来治疗脑积水,可做成散剂,长年服用。(郝万山)

十三、 胃虚水停证:胃虚水停证是由于胃气虚,水停胃中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

饮水过多。主证:心下悸、胃脘部悸动不宁(胃阳和水邪相搏所致)、上腹

部有振水声、口不渴、小便利,手足厥冷。用茯苓甘草汤(生姜用量最多)

治之。

十四、 郝万山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病案:1.患女,22岁,每次来月经前烦躁自

己不能控制、大便干、月经不定期、色暗有块,口苦,多家医院诊断为周期

性精神分裂症而治疗效果不明显。予月经前给予桃核承气汤,经后给予益气、

养血及化痰之品,调理6个月经周期而愈。2.患者术后排气但不大便,伴烦

躁如狂,予桃核承气汤一剂而愈,排出大量污浊粪便,奇臭无比。

十五、 抵当汤治疗脑血管瘤,做成散剂口服半年而愈。CT复查瘤体消失。 十六、 五苓散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神经性膀胱或膀胱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后遗症等

症见尿急、尿频、尿痛,少腹急结,大便干,舌质红苔黄等。(合方治难症)

十七、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十八、 补心阳用桂枝、甘草;补肾阳用附子、干姜;补脾阳用甘草、干姜。 十九、 阳虚易生痰、饮、水。

二十、 奔豚汤治疗: 郁火上冲用奔豚汤;水邪上冲用苓桂剂;寒气上冲用桂

枝加桂汤。

廿一、 水液的输布代谢正常生理功能需要: 肾阳的温煦,脾阳的运化,心阳

的镇摄作用来完成。

廿二、 苓桂枣甘汤治脐下心动悸,无论胖瘦,不论是腹主动脉搏动,还是腹直

肌跳动均效(欲作奔豚),也可治已发奔豚。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凡是见

到脐下悸动或脐上悸动者,都不用白术;因白术有补气与升提的作用,为仲

景的用药方法。仲景用量:茯苓40g桂枝20g大枣5g甘草10g;甘澜水也叫

劳水,科学依据无从考证。苓桂术甘汤亦可治疗奔豚发作。

廿三、 苓桂术甘汤可用来防治老年人素体慢支、心功能不全者,多在秋冬季节

服药,对于预防心衰有很好的疗效。刘渡舟常服之。

廿四、 《神农本草经》云:“芍药利小便,利膀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在临

床上确有利水、利小便的作用。陈慎吾老中医曾治一女病人,低烧不退、小

便不利、下肢浮肿,经用清热,养阴等诸法不效,后辨为蓄水发热,用桂枝

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两剂而效。

廿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治疗脾虚痰湿阻滞,虚中夹实的很好的方子。

胡希恕老师口诀:“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

脾虚腹胀此方真”。现代用量:厚朴20g 生姜15g 半夏15g 党参6g 甘草6g。后世医家以为本方为“补三消七之法”治腹胀以脐周及脐下胀满

为妥,“脾主大腹”。治胃脘胀满效果不佳。

廿六、 虚人外感,阴阳气血两虚,治则“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所以虚人外感只能用小建中汤治疗,温中补虚,益气养血。现代用量:桂枝

15g甘草10g 大枣4枚 芍药30g 生姜15g 饴糖50g。(饴糖补气

养血,缓急止痛,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用蜂蜜、蔗糖等其他来代替)。郝万山

病案既可缓解胃脘疼痛,也可缓解肥大性脊柱炎疼痛。

廿七、 协热利:下利伴有表证的发热(协热为伴有表证的发热)。桂枝人参汤

为理中汤加桂枝,治协热利“心下痞硬”。现代用量:桂枝20g 甘草20g 白

术15g 人参15g 干姜15g。本方为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之发热,应区别

于葛根芩连汤的“协热利”,后者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

廿八、 肾阳虚干姜附子汤条文“躁烦”: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撮空理线,

循衣摸床。通过干姜附子汤与四逆汤药物的比较,从药理实验来看,干姜附

子汤给实验离体蛙心注射后,心脏做功频率加大,直至心脏衰竭;而注射四

逆汤后的离体蛙心,心脏做功频率逐渐加大,而无心脏衰竭。理解甘草“甘

缓”含义当有三:一则药效温和;二则药效持久;三则药效发挥作用较慢。

廿九、 芍药甘草汤,《朱氏集验方》又名“去杖汤”,是有其临床依据的。清代

程仲龄的《医学心悟》说本方“治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

加黄连”。《类聚方广义》用它来治疗“腹中挛急疼痛”,还可以治疗小儿“夜

啼不止”。另外,现代用来治疗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遗留神经

痛;治疗高热惊厥;治疗不安腿综合征;还可以治疗溃疡病的疼痛;气管及

支气管的痉挛;还可以治疗痛经;冶疗神经血管性头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方中白芍用量最少用30g,甘草10g。

三十、 甘草干姜汤温补脾阳;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附子干姜汤温补肾阳;吴

茱萸和生姜散肝胃寒邪。

三十一、 炙甘草汤,换算成现代用量应为: 生地80g 桂枝15g 阿胶10g

人参10g 生姜15g 甘草20g 麦冬15g 麻仁15g 大枣10枚。方

中清酒,在《周礼·天官·酒正》记载了三种酒都是米酒,一种是事酒,即

随酿随吃,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醪糟,是给办事的人(如古代吃喇叭的、抬

轿子的等)饮用的;第二种酒是白酒(更加清纯,也叫久白酒),是冬酿春成,是招待宾客的;第三种酒叫清酒,冬酿夏成,即清纯的陈米酒,是祭祀

天地与祖先的。清酒的作用,一个是养血通脉;还有行药滞,防治他药腻膈

滞胃。麻仁防治严重心脏病患者大便干结。本方现代用于心律失常属于气血

虚者效果较好。177条炙甘草汤原文中脉结代泛指脉搏跳动不匀;而178条

原文则解释为“结主邪盛,代主正虚”,后世医家疑为非仲景原文。

三十二、 北京第六医院及北京海淀医院用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腹

膜炎疗效确切。方中 大黄9g 芒硝9g(分两次冲服) 甘遂3g(分两次

冲服);轻症者上方做成散剂,甘遂末0.9g 大黄粉0.6g 芒硝0.3g(321

胶囊),上述1天的量,分两次服。

三十三、 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的治法比较 小陷胸汤治法:清热、除痰、开结;

大陷胸汤的治法:泄热、逐痰、破结。

三十四、大剂量的艾灸治疗缩阴症或缩阳症,或用温经散寒之品如吴茱萸等。 三十五、大黄煮10~15分钟泻下作用最好。

三十六、 痞或痞证的鉴别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五苓散、桂

枝加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十枣汤、大柴胡汤证。其中后四方当视为心

下痞证的类似证。

三十七、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任伤寒教研室主任陈慎吾先生在用逍遥散时,认为

肝气郁结应怕凉,有温通与辛散的作用,故常弃其方中薄荷,而加桂枝,取

其通阳的作用,认为比加薄荷效果好,值得我们借鉴。郝万山治疗一些精神

抑郁疾病,常用桂枝,用它既可疏肝,还可以通阳,通心阳。

三十八、《伤寒论》第一篇辨脉篇“凡脉大、浮、数、动、滑者,此名阳也,沉、涩、

弱、弦、微者,此名阴也”。以阴阳来分脉。条文第58条以阴阳来判断预后,

十分重要,应记住。

三十九、 胃有热则消谷善饥。大剂量的白虎汤治疗神经性多食症。无汗不可用白

虎,有汗不可用麻黄。白虎加人参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胃热盛而气津

两伤,服二三个月后而停服降糖西药。白虎加人参汤加桑螵蛸、益智仁、麦冬、五味子治疗神经性多饮多尿症(女性病人,异常口渴),服药三月痊愈。本方亦可用来治疗尿崩症。

四十、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四十一、 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的三大主症: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

眠。

四十二、 阳明病热在上焦者,清宣郁热,治以栀子豉汤;热在中焦者,辛寒清热,

治以白虎汤;热在下焦者,育阴清热利水,治以猪苓汤。柯伯韵称为阳明病的“起手三法”。

四十三、 麻子仁丸:二仁一芍小承气。

四十四、 三一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加甘草(后世温病学家所创,包含了三个承气

汤,既泄热又通便)。小承气汤的一方二法。

四十五、 哕,在《伤寒论》中是指呃逆,宋代以后即指干呕;

四十六、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腑实证,“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

少是津还”。对辨阳明燥热是否可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四十七、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经表证,“葛根浮长经表证,缘缘面

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四十八、 茵陈蒿汤三味药必用,特别是大黄为动药,实验证实,只有这三味药同

用退黄效果才最好;在临床运用时应服至黄疸消退,不要中途停药,否则易反弹。重症者一天可服两剂药。郝万山认为,用茵陈蒿汤时若出现大便稀,次数多者,可改用栀子柏皮汤治疗湿热未退,中气已虚出现的大便溏薄的症状。而黄疸病人出现感冒即湿热未退又兼有表证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在临床运用时,若患者表证明显可用桑白皮代替生梓白皮,若表证不太明显,可用茵陈代替生梓白皮。

四十九、寒湿发黄治疗,湿大于寒者用茵陈五苓散;寒大于湿者用茵陈理中汤或茵陈

四逆汤。即仲景云“于寒湿中求之”。

五 十、 阳明病篇,大便初硬而后溏是中阳不足的表现。“所以然者,以胃中虚冷,

水谷不别故也”。

五十一、 随吃随吐谓之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谓之寒。(因为火性急)。吴茱萸

汤是一张温胃止呕的好方子。治疗胃寒受纳无权,食谷反呕。方剂记忆“吴姜大人”。其中吴茱萸和生姜正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的一对药。

五十二、 《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三焦《六书》云:“焦,燔

之近炭也”意指燃烧,能量代谢;三是多的意思。即为人体所有能量代谢的场所,中医谓水火气的通道。《黄帝内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五十三、 少阳病的特点: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让饮生水;易伴

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

五十四、 少阳病的口苦多在晨起后口干口苦较明显,一般为肝胆有热的表现。阳

明病的口苦大多在午休以后。因少阳的经气在清晨比较旺盛,阳明的经气旺盛于下午。

五十五、 多年的由于情志因素造成的气郁,脉多沉弦,可伴见面色苍黄无泽,手

发凉,心烦、急躁。故少阳气郁脉既可见到弦细,也可见到沉脉或沉弦脉。

五十六、 郝万山用四逆散、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治疗妇女心烦、失眠、手脚发凉,

面色苍黄效佳。

五十七、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北医附院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全部治愈(柴胡、黄芩、半夏、赤芍、

枳实、厚朴、蒲公英、大黄、甘草)。武汉医学院治疗急性胰腺炎23例,治愈22例,以上方加郁金、白芍、蒲公英、双花、大黄。

五十八、 柴胡桂枝汤可用来治疗外感兼有明显四肢疼痛的病症;也可以用治消化系

统疾病兼有四肢疼痛的病症;治疗痹症兼有肝气郁结的也比较合适;还可以治疗精神情志方面的病变,比如常见老年妇女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伴见四肢窜痛不舒。另外还有报道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脂膜炎(皮肤泛红,皮下有结节,伴有发热、怕冷、乏力甚至是四肢关节酸痛),郝万山用此方治疗2例脂膜炎疗效较好。此外,郝万山还用本方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可用芍药甘草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

单纯性肠梗阻可首选大柴胡汤证。

五十九、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的症状表现可见于:一为无形邪热蕴于胸

中,热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二为湿热发黄证,热邪内郁,不能外越,三为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四为太阳病篇最后的火邪伤阴内热证,津液不足,汗出无源;少阳三焦热郁证。

六 十、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不和,兼有脾虚、津液不足的证候。

临床上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要抓3个症状:一为肝胆湿热、肝胆气郁,

如胁痛、胸胁胀满;二抓脾阳不足,脾气虚,如便溏;三为津液不足,如口干、口渴。特别对于肝病见有上述三个证候时效果较好。郝万山认为小柴胡汤加减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肝病,临床常用。慢乙肝的病人,临床常辨为湿热毒邪内郁,所用的基础方为刘渡舟老师的经验方“:柴胡12g黄芩12g土茯苓10~15g茵陈12~15g凤尾草12~15g草河车10~15g叶下珠10~12g垂盆草10~15g炙甘草6g清热利湿,疏郁解毒。如兼有血瘀,如肝区刺痛,生化指标y球蛋白升高等,可加红花10g茜草10g当归10g白芍10g;如果有早期肝硬化的倾向,可再加土元10g泽兰10g生牡蛎30g鳖甲30g,或同时服用鳖甲煎丸来增强软坚化瘀消积的效果;郝万山常还加入三棱、莪术,且莪术有一定的抗肝肿瘤的作用;如果兼有湿毒凝结,如面色黎黑而有油垢、肢体腰背酸胀、苔腻不脱,刘老常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0g寒水石10g滑石12g竹叶12g银花10g;如果兼有脾虚便溏,轻者加茯苓15g白术10g;脾寒泄泻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郝认为本方不寒不热,比较稳妥,且很有效。另外,本方用来治疗糖尿病有口干口渴津液不足、便溏、精神忧郁也有较好的疗效,要增强养阴生津药的用量,可加生地、玉竹、麦冬、山萸肉、沙参、五味子、人参等。还可以用来治疗慢性结肠炎加白术、山药;如慢性结肠炎伴有过敏现象,或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可合腹泻要方再加乌梅或藁本,藁本可治肠道的风邪,但药量不宜大,顶多可用至6g。本方还可以用来治疗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可加软坚散结的药物,如夏枯草、昆布、海藻,还要加重牡蛎的用量。也还可以治疗寒多热少的疟疾,可减少黄芩的用量。也可以治疗伴有脾虚的热入血室证。还可以治疗胸膜炎、胆囊炎、兼心脾阳虚的感冒等。

六十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清泄阳明,重镇安神的

作用,在精神方面有心胆不宁,如心烦、惊悸。本方为少阳不和兼有心胆不宁的证候。最好不用铅丹,对于治疗精神病人可用生铁落来代替。如用铅丹,量不宜超过10g,应布包煎,且不能久用。郝认为可冲服琥珀粉来镇心安神。

本方现代临床多用来治疗精神燥狂症。

六十二、 脉滑,中冲脉盛为孕脉(患妇停经3个月)。

六十三、 热入血室证的胸胁下满痛,《医宗金鉴》叫做血结胸。肝不藏魂表现为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治疗宜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出现寒热如疟状的可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可加血分药如茜草、赤芍等。

六十四、 《黄帝内经》:“经脉,行血气,营阴阳”。太阴病,邪在经脉,气不利则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

七十六、

七十七、 满,血不和痛。用桂枝加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急。如气血不和,发展至气滞血瘀,可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一味大黄以化瘀止痛。四肢烦痛者,属太阴中风,用桂枝汤来治疗。太阴脏虚寒,宜四逆辈。 “自利不渴属太阴”是辨太阴下利很关键的一点,不渴排除了阳热性的下利;自利不渴也可以区别少阴病的“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下利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其下利特点为: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少阴口渴是由于少阴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与输布所造成的,这种口渴与热盛伤津的口渴不同,少阴虚寒的口渴特点:喜热饮而不多饮。 太阴病“腹满时痛”,有吐利者邪在脏,无吐利者邪在经。太阴经脉受邪,治以桂枝加芍药汤;虚者小建中汤;实者桂枝加大黄汤。结合今天临床,可用来治疗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 《伤寒论》278条:“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本条有其确切的临床意义。特别对于寒湿郁结体内的证候,确有其效。下利为邪通过下利而解。 中医有句话:“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意即伤寒直中少阴,出现手脚冰凉,血压下降,精神不振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水火既济”出自《易经》火卦“离中虚”,水卦“坎中满”。 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尿频,利尿的作用发挥的较快,故服后尿愈频。所以本品宜在早晨和中午服用为好。 后世医家总结少阴病应急温,阳明病应急下,有两句话“少阴急温如救溺然,阳明急下如救焚然”。四逆汤按《伤寒论》方中用量,甘草15g 干姜12g 附子10g。在《伤寒论》中凡是干姜与附子同用的均用生附子,即:回阳救逆用生附子,温里散寒用炮附子。惟乌梅丸方例外,方中虽有干姜,但也有炮附子。 真武汤的适应症归纳为: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真武汤与洋地黄合用,有明显的提高心肌储备力的作用,防止洋地黄中毒。 后背发凉、大便干燥、头晕头疼常常是早孕的征象,病机为机体阴精阳气蓄而养胎所致。 里急后重:火性急,暴注下迫,所以里急;下重难通是由于有湿邪的存在;故里急后重是湿热盛的表现。而下利滑脱是关门不固的表现。“有一分里急就有一分热;有一分后重就有一分湿”。(桃花汤)赤石脂又名桃花石。 灸刺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效果较好,成人效差。相反针刺会阴穴可以治疗癫痫、精神燥狂、顽固性脱发。涌泉穴可以治疗神昏、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症燥狂。此即“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黄连阿胶汤:慢性的神经衰弱如十年或二十年的失眠用之无效。如果病人平素失眠,感冒后失眠加重,心烦甚用之则效果明显。 猪苓汤三大主症: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小便短赤;渴欲饮水;心烦不

得眠。或见症:咳、吐利、脉浮、发热。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泌尿系统的感染。如小便有潜血或肉眼血尿者,加凉血止血之品,如白茅根30~50g、仙鹤草、三七粉;尿化验有脓球的,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其中蒲公英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效果较好。

七十八、 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感):现代临床上用来治疗低血压、病窦综合

征、但应注意一则细辛用量3克不足以显效,量宜大;二则细辛含黄樟醚,是致癌物质,不宜长期应用。太少两感多用于高年老人外感。

七十九、 少阴三急下:下利色纯青,应为胆腑病变,胆腑热实,如梗阻性胆管炎八十

八十一、

八十二、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可用大承气汤,但从临床来看用大柴胡汤更好。但下利色纯青有时也见于肠道梗阻性病变。 少阴阳郁----四逆散证。某地中医解郁方治疗慢性病常用药:柴胡、黄芩、陈皮、赤白芍、枳壳、甘草、生炒山楂等药,效果较好。本方是治疗肝胃(脾)气滞的基本方。 清咽饮(北京东直门医院)治疗慢性咽炎、咽喉干燥:麦冬、元参、桔梗、甘草各3克。可以适当地加胖大海。如有肝热,可加菊花。开水冲服代茶饮效果较好。 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蛔虫的生理特性是: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所以治疗蛔虫的药须酸、苦、辛可并用。 乌梅丸治久利,可用来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久利。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溃结等。 丁萸理中汤:是理中汤加丁香和吴茱萸,是《医宗金鉴》中的一张名方,用来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及下利。(胃家虚寒,腐熟无权的表现)。 厥证的提纲: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热厥,先热后厥,见厥而热不退;寒厥,先厥后热,见热而下利清谷不止。热厥证现代临床上儿童比较多见,一发热,热邪内闭,出现手脚发凉,对成年人来说,出现热厥病情往往较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的病人周围循环不良,可用大柴胡汤。 当归四逆汤应用时应抓三个主症:一是血虚表现;二是冷的症状;三是痛的症状。《伤寒论》中的通草应是木通;但郝认为以鸡血藤代之更好。本方对治疗冻疮、雷诺氏病有一定的疗效、治疗血虚痛经、男性的疝气痛等。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较好。(经脏两寒证)分五次服,清酒。 三阴下利的鉴别:大便稀溏、自利不渴的属太阴,治疗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一类的方子;下利清谷、自利而渴的属少阴,治疗用四逆汤补命火,补肾阳来暖脾土;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渴欲饮水属厥阴,治疗用白头翁汤。郝万山在谈到白头翁汤的使用的时候,认为本方加入马齿苋效更好。最少用30克,急性痢疾可用50克。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总结白头翁汤应用的文献,有的用本方治疗目赤肿痛,有人用治颈淋巴结核(炎)、有的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有的用来治疗肋软骨炎还有的用来治疗带状疱疹,也有人用它治疗肝炎、还有人用它治疗泌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上述疾病均属肝经湿热、从部位上说为肝经所过的病证,这就是抓病机扩大经方治疗范围。 小承气汤治下利,系燥热逼近肠液下泄的下利。 唾液在中医里叫做“神池水、上池水、金津、玉液”。吞津为古人保健

养阴的功夫,以灌溉脏腑、濡润四肢,清神补脑、面色红润。一个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唾液分泌减少。吴茱萸汤治疗“干呕、吐涎沫”,即清稀唾液,系肝胃两寒,饮邪不化,也可以少阴肾阳虚饮邪不化,也可以是脾阳虚饮邪不化,这在《伤寒论》中都有描述。足厥阴肝经和督脉交于巅顶,故头痛,常在深夜加重。血分的证候常夜间加重。

九十、 哕,„„胃中寒冷故也。“哕”,在宋代以前的中医书籍中,作为一个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症状,它指的是呃逆、呃忒,即今天的膈肌痉挛。宋代以后,哕的词义发生变化,意指干呕。胃家虚寒呃逆,可用吴茱萸汤治疗。胃虚痰浊中阻的呃逆可用旋复代赭汤治疗,代赭石可量重些。五苓散、真武汤和猪苓汤可以治疗水邪阻滞,水结所造成的膈气上逆的呃逆。寒热不明显的用五苓散,偏寒的用真武汤,偏热的用猪苓汤。 “实则阳明,虚则郑声”。郑声的临床表现为:语言重复,声低息微。 治疗里急后重的下利,加木香来行气,以治湿浊阻滞气机。 五苓散、猪苓汤和真武汤可治疗水结所造成的膈肌痉挛(呃逆)。


相关内容

  • 郝万山伤寒论病案
  •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不一 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刘渡舟治验) 二. 外散表寒,内化食滞治疗小儿发热不退,舌 ...

  • 郝万山教授讲解伤寒论(好)
  • 郝万山教授讲解伤寒论 第一讲:伤寒杂病论地作者 1伤寒杂病论地作者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这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教学推荐我来讲授<伤寒论>. 虽然说我学习,研究,讲授<伤寒论>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面对录音,录象这样一个现 ...

  • 学生眼中的中医临床经典及其教与学_伤寒论_学习心得集粹
  • 第26卷 第4期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Vo.l26No.42008年4月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r.2008 学生眼中的中医临床经典及其教与学 )))5伤寒论6学习心得集粹 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张横柳,彭万年, ...

  • 百家讲坛纪连海 郝万山 孙立群聊千古中医故事
  • http://book.qq.com/2008年06月30日17:12 腾讯读书 评论4条 嘉宾孙立群 纪连海 主持人:自己养的方式还是符合中国医学的观点. 纪连海:其实食疗本身也是中医里的一部分. 主持人:郝老师,您在写关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时候,除了刚才提到的昼夜节律以外,还提到了七日节律,周或者 ...

  • 传染病学简答题
  • ★★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无症状,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实现. (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 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结 ...

  •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发表者:邓宏 1995人已访问 收藏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 ...

  • 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意
  • • 1578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原中国医药学报 ) 2011年7月第26卷第7期 CJTCMP , July 2011, Vol . 26, No. 7 ·研究报告· 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意 李宇铭 (指导: 姜良铎)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摘 ...

  • 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 您的位置:超星读书  > 医学  > 内科学  > 总论  > 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3分 我来评价 4人评价 请选择星星评价 想要纸本书?按需印刷服务 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作者:韩涛主编 出版日期:2009 页数:488 分类: 医学 >总论 在线阅读实用中西医内科诊疗 ...

  • 本科伤寒试卷一
  •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182) 7.太阴之为病,273)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理中丸主之.(386)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