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倡不仅要在举止上守礼,更要在思想上有礼,要言行一致,才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文从少先队员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深化“礼仪”品牌活动。运用文献法、实验观察等方法,根据队员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以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为重点,提升少先队员礼仪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少先队员;礼仪素养;新途径 礼仪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学习、后天养成的。针对各年级队员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分别提出了“礼仪强化养成训练点”,不断强化礼仪细节内容,养成学、悟、用、记、律的精神,长期坚持落实。在认知方面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行为方面由简到繁,由易及难,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创设诗化的环境,发挥队员主体作用,体验成长快乐。 一、年龄分层——让“礼仪”可行 根据不同年龄段队员的心理、生理特点,从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目标。低年级的队员,对新事物都有好奇心。礼仪教育重点放在:待人礼仪,队的礼仪,家庭礼仪。中年级阶段是个转折点,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好时机,将重点放在交往礼仪,做客待客礼仪上。高年级的队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开始和社会接触,所以这个阶段的礼仪重点放在公共礼仪和个人礼仪。 就同一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活动,就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低年级:在楼道里不追逐、跑闹,进出楼道有秩序,上下楼靠右行。高年级:要礼让低年级的同学和师长,见到客人要问好。根据队员的发展情况,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分阶段选择切合他们实际,抓住队员中普遍欠缺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并从规范礼仪的角度加以强化。这样,通过循序渐进与强化相结合,帮助队员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知到熟练,从而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每周的升旗仪式是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很好的途径,根据队员年龄特点,采用中队轮流制。低年级队员年龄小,由各中队选派队员参加升旗仪式的培训。中、高年级在升旗轮换制的活动中,小干部担任了辅导员的职责,从训练旗手、主持人到训练护旗队伍都做得井井有条,使每个队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去体验、感受,激发出爱祖国的情感。 二、环境分层——让“礼仪”可触 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如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等,这些教育资源都是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更是重要的礼仪教育阵地,优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教室文化环境,对规范人的行为及个性发展的良好塑造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低年级中队文化环境的建设以活泼、富有儿童气息为主要风格,图画多于文字,着力营造少先队教育的文化氛围,彰显少先队文化魅力,对于少先队的知识以“队前十知道”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吸引队员的眼光,激起他们对早日加入少先队的渴望。 三、形式分层——让“礼仪”可享 在礼仪教育活动中,低年级以“读好书 习美德 立良行”为座右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红领巾图书角”中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新书,队员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早上,利用“红领巾早餐”的时间,各中队一起诵读《弟子规》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孝亲尊师智慧思想中。中午,“读书读报”时间里,把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手抄报、小书签或读后感的形式进行交流。晚上,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使书香氛围家校合一。队员们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让积淀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四、内容分层——让“礼仪”可践 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随季节设计一套礼仪“四季行”活动。即“春种”:建立礼仪箱,反映中队好人好事,批评与建议,发动队员收集礼仪故事,创编礼仪歌,绘制礼仪儿童画;“夏忙”:组织队员开展“人人争开礼仪花”活动,如热爱祖国的向阳花,勤奋学习的智慧花,助人为乐的文明花,关心集体的荣誉花,让队员与辅导员和家长共建礼仪花园;“秋收”组织队员开展“丰收乐”活动,举办礼仪教育成果展,说说或写写身边的礼仪故事;“冬藏”:组织队员开展“礼仪在我心中”活动、礼仪常规知识竞赛、礼仪常规表演赛、家长服务周等活动。我们利用队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礼仪教育,使队员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五、评价分层——让“礼仪”可传 队员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文明礼仪习惯比较差的队员,不但要用爱心去帮助、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 此外,还应注重礼仪教育心理化,加强心理健康疏导,对队员做适当援助,促进礼仪修养的形成,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简介:韩春玲,天津市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摘 要]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倡不仅要在举止上守礼,更要在思想上有礼,要言行一致,才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文从少先队员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深化“礼仪”品牌活动。运用文献法、实验观察等方法,根据队员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以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为重点,提升少先队员礼仪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少先队员;礼仪素养;新途径 礼仪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学习、后天养成的。针对各年级队员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分别提出了“礼仪强化养成训练点”,不断强化礼仪细节内容,养成学、悟、用、记、律的精神,长期坚持落实。在认知方面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行为方面由简到繁,由易及难,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创设诗化的环境,发挥队员主体作用,体验成长快乐。 一、年龄分层——让“礼仪”可行 根据不同年龄段队员的心理、生理特点,从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目标。低年级的队员,对新事物都有好奇心。礼仪教育重点放在:待人礼仪,队的礼仪,家庭礼仪。中年级阶段是个转折点,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好时机,将重点放在交往礼仪,做客待客礼仪上。高年级的队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开始和社会接触,所以这个阶段的礼仪重点放在公共礼仪和个人礼仪。 就同一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活动,就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低年级:在楼道里不追逐、跑闹,进出楼道有秩序,上下楼靠右行。高年级:要礼让低年级的同学和师长,见到客人要问好。根据队员的发展情况,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分阶段选择切合他们实际,抓住队员中普遍欠缺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并从规范礼仪的角度加以强化。这样,通过循序渐进与强化相结合,帮助队员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知到熟练,从而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每周的升旗仪式是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很好的途径,根据队员年龄特点,采用中队轮流制。低年级队员年龄小,由各中队选派队员参加升旗仪式的培训。中、高年级在升旗轮换制的活动中,小干部担任了辅导员的职责,从训练旗手、主持人到训练护旗队伍都做得井井有条,使每个队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去体验、感受,激发出爱祖国的情感。 二、环境分层——让“礼仪”可触 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如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等,这些教育资源都是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更是重要的礼仪教育阵地,优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教室文化环境,对规范人的行为及个性发展的良好塑造是不言自明的。 对于低年级中队文化环境的建设以活泼、富有儿童气息为主要风格,图画多于文字,着力营造少先队教育的文化氛围,彰显少先队文化魅力,对于少先队的知识以“队前十知道”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吸引队员的眼光,激起他们对早日加入少先队的渴望。 三、形式分层——让“礼仪”可享 在礼仪教育活动中,低年级以“读好书 习美德 立良行”为座右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红领巾图书角”中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新书,队员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早上,利用“红领巾早餐”的时间,各中队一起诵读《弟子规》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孝亲尊师智慧思想中。中午,“读书读报”时间里,把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手抄报、小书签或读后感的形式进行交流。晚上,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使书香氛围家校合一。队员们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让积淀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四、内容分层——让“礼仪”可践 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随季节设计一套礼仪“四季行”活动。即“春种”:建立礼仪箱,反映中队好人好事,批评与建议,发动队员收集礼仪故事,创编礼仪歌,绘制礼仪儿童画;“夏忙”:组织队员开展“人人争开礼仪花”活动,如热爱祖国的向阳花,勤奋学习的智慧花,助人为乐的文明花,关心集体的荣誉花,让队员与辅导员和家长共建礼仪花园;“秋收”组织队员开展“丰收乐”活动,举办礼仪教育成果展,说说或写写身边的礼仪故事;“冬藏”:组织队员开展“礼仪在我心中”活动、礼仪常规知识竞赛、礼仪常规表演赛、家长服务周等活动。我们利用队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礼仪教育,使队员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五、评价分层——让“礼仪”可传 队员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文明礼仪习惯比较差的队员,不但要用爱心去帮助、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 此外,还应注重礼仪教育心理化,加强心理健康疏导,对队员做适当援助,促进礼仪修养的形成,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简介:韩春玲,天津市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