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2012 年山东烟台)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 “苛政猛于虎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 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 . B. 殚其地之出 . 亲戚畔之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C. 吾恂恂而起 . D. 向吾不为斯役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缚者曷为者也 .
2. 翻译下面句子。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3. 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
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4. 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D2. (1)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 (2)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3. 非死则徒尔 旦旦有是4. 参考答案: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2012 年大庆) (甲)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余悲之,且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来源:学。科。网 ) (选自《捕蛇者说》
(乙)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 孔子。孔 .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 陈蔡之间,诸大夫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 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 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分)
(1)殚其地之出 . 殚: (2)而乡邻之生日蹙 . 蹙: (3)向 吾不为斯役 . 向:
(4)楚使人聘 孔子 . 聘: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 分)
A .号呼而 转徙 .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 行 . 《晏子使楚》
B .今其室十无一焉 . 且焉 置土石 .《愚公移山C
.积于 今六十岁矣 . 孔子用于 楚 . 《史记孔子世家
D .若毒之 乎 . 属予作文以寄之 . 《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分)
(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译文: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4.下列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的一项是( , ) 属于孔子被围的原因的一项是( 。 )(4 分)A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C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 .吴伐陈,楚旧陈,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F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4 (1)殚:用尽(2)蹙:窘迫;1、 分) (3)向:从前(4)聘:聘请 (22、 分)D (D 之:均为代词,代事;A 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 焉: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 ;C “哪里” 于:介词,到/介词,在) (43、 分) (每句 2 分)(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互相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 。采分点:触,顶着;犯,冒着;藉,枕着、压着、挨着;往往,处处、的死人到处都是) (每个采分点 0.5 分)到处都是。(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采分点: ,所字结构,译为他所讥讽的 “所刺讥” (所字结构 1 分,中、疾各 0.5 分)话语;中:切中,动词;疾:比喻要害之处,痛处。4、AF
(2012 立达一模)阅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6-9 题。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言之,貌若甚戚者。二年,几死者数矣。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③余悲之,且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④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 A 若毒之乎 .猛浪若奔( )
B 几死者数 矣 . 广故数言欲亡( . )C 今吾嗣为 之十二年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鱼我所欲也》 D 悍吏之来吾乡 .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下面哪一句话的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2 分)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愚公移山》 C .君将哀而生之乎? D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曹刿论战》 ,
第④段中又说“吾斯役之不
8.同样都是指捕蛇,选文第②段中提到蒋氏“专其利三世矣” ,你认为这里的“利”与“不幸”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
9.蒋氏的话中多次用到对比的手法,请你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第 10 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 “凡师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善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转身。①还:同“旋”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2012 星海二模) (8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6~9 题。 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 】 分) A . 悍吏之来吾乡 . 《陋室铭》 无案牍之劳形( . ) B . 殚其地之出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出则无法家拂士( . ) C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马说》 D .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 《桃花源记》
7.下面哪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又敢安毒耶?”不同?【 】2 分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B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是他人之过哉( )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岳阳楼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吾孰与徐公美?( )
8.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蒋氏自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表明自己的观 (2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内容和写作9.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 (2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分)材料链接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材料链接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 分) ① ② ③ “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庞葱 与太子质 于邯郸 ,谓魏王曰: ” “否。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 ④ ”庞葱曰:“寡人信之矣。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 也远于市, ”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寡人自为知。 王曰: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4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①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6.A7.D (18.蒋氏宁 愿捕蛇 也不 愿意交 税。 分,意 对即 可,直 接答 原句“ 则吾斯 役之不 幸,未若复 吾赋不 幸之甚 也” 不得分 ) 通过一系列对比突出了乡邻 们在苛税重压下的悲惨生活,表明自 己想 “捕蛇 而 不纳税 ” (1的观点 。 分 ,答出 “对比 ”或 “衬托 ”的 手法即 可 )
9.蒋氏的“乐”并非是真正的乐,这短暂的乐是用一年犯两次死亡的危险换来的,是命运悲惨的体现。作者写蒋氏的乐是为了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及对赋 (1税制度的不满。 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欧阳修“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其施政有方,人们幸福安宁而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 (1的情怀。 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10.①现在有 一个人 说街 市上有 老虎 ,大王 相信这 件事 吗?( 市、 之) (去 、于 、 ②现在 邯郸距 离大梁 ,也 比街市 远许 多,而 且议 论我的 人又 不止三 个。过,句 式不能 改变)
2012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2012 年山东烟台)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 “苛政猛于虎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 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 . B. 殚其地之出 . 亲戚畔之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C. 吾恂恂而起 . D. 向吾不为斯役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缚者曷为者也 .
2. 翻译下面句子。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3. 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
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4. 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D2. (1)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 (2)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3. 非死则徒尔 旦旦有是4. 参考答案: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2012 年大庆) (甲)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余悲之,且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来源:学。科。网 ) (选自《捕蛇者说》
(乙)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 孔子。孔 .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 陈蔡之间,诸大夫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 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 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分)
(1)殚其地之出 . 殚: (2)而乡邻之生日蹙 . 蹙: (3)向 吾不为斯役 . 向:
(4)楚使人聘 孔子 . 聘: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 分)
A .号呼而 转徙 .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 行 . 《晏子使楚》
B .今其室十无一焉 . 且焉 置土石 .《愚公移山C
.积于 今六十岁矣 . 孔子用于 楚 . 《史记孔子世家
D .若毒之 乎 . 属予作文以寄之 . 《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分)
(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译文: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4.下列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的一项是( , ) 属于孔子被围的原因的一项是( 。 )(4 分)A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C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 .吴伐陈,楚旧陈,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F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4 (1)殚:用尽(2)蹙:窘迫;1、 分) (3)向:从前(4)聘:聘请 (22、 分)D (D 之:均为代词,代事;A 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 焉: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 ;C “哪里” 于:介词,到/介词,在) (43、 分) (每句 2 分)(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互相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 。采分点:触,顶着;犯,冒着;藉,枕着、压着、挨着;往往,处处、的死人到处都是) (每个采分点 0.5 分)到处都是。(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采分点: ,所字结构,译为他所讥讽的 “所刺讥” (所字结构 1 分,中、疾各 0.5 分)话语;中:切中,动词;疾:比喻要害之处,痛处。4、AF
(2012 立达一模)阅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6-9 题。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言之,貌若甚戚者。二年,几死者数矣。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③余悲之,且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④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 A 若毒之乎 .猛浪若奔( )
B 几死者数 矣 . 广故数言欲亡( . )C 今吾嗣为 之十二年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鱼我所欲也》 D 悍吏之来吾乡 .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下面哪一句话的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2 分)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愚公移山》 C .君将哀而生之乎? D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曹刿论战》 ,
第④段中又说“吾斯役之不
8.同样都是指捕蛇,选文第②段中提到蒋氏“专其利三世矣” ,你认为这里的“利”与“不幸”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
9.蒋氏的话中多次用到对比的手法,请你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第 10 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 “凡师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善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转身。①还:同“旋”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2012 星海二模) (8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6~9 题。 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 】 分) A . 悍吏之来吾乡 . 《陋室铭》 无案牍之劳形( . ) B . 殚其地之出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出则无法家拂士( . ) C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马说》 D .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 《桃花源记》
7.下面哪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又敢安毒耶?”不同?【 】2 分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B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是他人之过哉( )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岳阳楼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吾孰与徐公美?( )
8.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蒋氏自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表明自己的观 (2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内容和写作9.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 (2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分)材料链接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材料链接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 分) ① ② ③ “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庞葱 与太子质 于邯郸 ,谓魏王曰: ” “否。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 ④ ”庞葱曰:“寡人信之矣。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 也远于市, ”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寡人自为知。 王曰: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4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①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6.A7.D (18.蒋氏宁 愿捕蛇 也不 愿意交 税。 分,意 对即 可,直 接答 原句“ 则吾斯 役之不 幸,未若复 吾赋不 幸之甚 也” 不得分 ) 通过一系列对比突出了乡邻 们在苛税重压下的悲惨生活,表明自 己想 “捕蛇 而 不纳税 ” (1的观点 。 分 ,答出 “对比 ”或 “衬托 ”的 手法即 可 )
9.蒋氏的“乐”并非是真正的乐,这短暂的乐是用一年犯两次死亡的危险换来的,是命运悲惨的体现。作者写蒋氏的乐是为了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及对赋 (1税制度的不满。 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欧阳修“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其施政有方,人们幸福安宁而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 (1的情怀。 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10.①现在有 一个人 说街 市上有 老虎 ,大王 相信这 件事 吗?( 市、 之) (去 、于 、 ②现在 邯郸距 离大梁 ,也 比街市 远许 多,而 且议 论我的 人又 不止三 个。过,句 式不能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