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案
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美术罗先桃
一、课前准备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一把)、小毛笔(小楷笔、勾线笔)、墨(北京、红星、一得阁)、青田石、冻石或橡皮等,砂纸(粗砂、细砂在五金店有卖)、小圆镜、小牙刷(可以是废的)、印泥等。
(1)篆刻石头的规格:2.5×2.5×4/5cm 2×2×4/5cm 1.5×1.5×4/5/cm 1×1×4/5cm刻名字或临摹汉印,其他不规则的刻闲章、刻图案。
(2)材质种类:
冻石:透明、软、比较容易刻,但容易断,颜色多种,多为白色和绿色,价格较贵,10元左右;青田石:杂质较多、硬、不易断,有绿色、红色、黄色,价格要便宜5元左右。
二、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制作手法、布局特点。
2.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印章的绘制、雕刻、拓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印章,提高欣赏水平,以达到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欣赏、示范
五、课时:5课时
六、教学步骤
(二)讲授新课
(三)篆书的相关资料介绍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
篆刻教案
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美术罗先桃
一、课前准备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一把)、小毛笔(小楷笔、勾线笔)、墨(北京、红星、一得阁)、青田石、冻石或橡皮等,砂纸(粗砂、细砂在五金店有卖)、小圆镜、小牙刷(可以是废的)、印泥等。
(1)篆刻石头的规格:2.5×2.5×4/5cm 2×2×4/5cm 1.5×1.5×4/5/cm 1×1×4/5cm刻名字或临摹汉印,其他不规则的刻闲章、刻图案。
(2)材质种类:
冻石:透明、软、比较容易刻,但容易断,颜色多种,多为白色和绿色,价格较贵,10元左右;青田石:杂质较多、硬、不易断,有绿色、红色、黄色,价格要便宜5元左右。
二、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制作手法、布局特点。
2.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印章的绘制、雕刻、拓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印章,提高欣赏水平,以达到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欣赏、示范
五、课时:5课时
六、教学步骤
(二)讲授新课
(三)篆书的相关资料介绍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