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即将毕业的我和我们
(1)
其实我一直抗拒写字,从很久之前开始。大概是发现,写字如同思考。不思考就不会迷茫,不写字就不会思考。于是我不写字,也不思考。
很长的时间我决定不思考,不写字。因为我不想对生活大声疾呼,我渴望保持沉默。因为沉默使我显得有力量。 “我憎恨生命的重复。极其讨厌,难以摆脱人的软弱与限制。”
因为生命重复,结果之后的结果沉重不堪,累计下来。于是思考变得沉重,写字变得繁琐扰人。
写字是掏心的事情,拿一把小勺子,在桃型的轮廓里一勺一勺把沙粒和泥土区分。
写字是一件掏心的事。
春去秋来。我以为的永远的18岁就这样过去了。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在千百年人铸就的,我并不甚明白其中道理的规则和风俗之下,在生存的大限制之下,求得一点生活的自由。
我不能抬头。脖颈粗重,似乎背上生出了瘤子。我需要浮出海面,去呼吸。有人告诉我,即使如此,你依然可保持生命存在的骄傲和灵魂的桀骜。
(2)
太多事情可以分散注意力。眼泪倒带的速度变得非常快。任何重大的事都迅速的被黄沙掩埋。
于是我开始写字,虽然心依然沉睡。有太多事情可以写:如何缴手机费,如何和店主寒暄,如何充当一个并不用费力气的倾听者;如何讨论时尚(并不一定要亲身尝试),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在一群资质平庸的人中间显得耀眼而不出位,如何在精英中间保持微笑和沉默的矜持;头发乱了,有发胶;皮肤坏了,google 最合适的美容用品:保湿是基础、美白是进阶、防晒最重要;知道一点点阅读少有人有耐心阅读的长文章便可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没有google 不到的东西,google 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
凡此种种,在一日一日与人和世界的交接里,慢慢习得。然后便可以写字,心里觉得安慰。这一天并未白白流逝过去。 然而,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总是匆匆而过。总觉得来不及记录,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来写字。生活说:这是犯罪。生命说:你便懂得生活便足够了。灵魂说:不,我不能。虽然我不知为何,虽然你逻辑严密,虽然论据在眼前;可是,我不能。即便直觉也不能说服我。
(3)
文足细细,生命如洪流。如何打败?只是心不甘。
(4)
“其实在这一刻,我已经死了。日后的日子不过在摹仿
生命。”
熟练的生活,并不等于成熟。而此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甚至谈不上熟练。
我只是在摹仿生活罢了。
(5)
还有一种文字,是摹仿的摹仿。所谓的毕业论文。我们,一堆对生活充满迷惑的人,被规定说:你必须给出结论。迷惑和犹疑不决是不被看好的。于是我们在合法的范围内扯谎、假装镇定。我们并不可恶,我们只是可怜的一群。
(6)
我想这便是为什么我写着字,那些字却再也不能抵达心灵。
我不写我看懂的《The Graduate》(毕业生) ,我不写我昨夜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跌宕的梦。我不说我看黄碧云的《其后》心里是何等感动。
写字,是一场冒险。
我想我并不熟练。
(7)
我不想写下来这些字的原因,无非是,它们不再是模仿生活了。而是试图去解释它穿透他,到达生命的底层。母体、本质、终极……随便你怎么叫它,它都是冒险的,困惑的,无从定义的双面的镜子。
我不想写《毕业生》。因为“毕业生”太“困惑”,在我的世界里,文字一直原理描摹人的困惑。我避免和人在文字里交往。
只是有一天,我19岁将近20岁的某一天,突然间懂得了许多东西。
(8)
黄碧云 读她的《其后》,第一部小说集。
书背后的评论不知是出自谁手,其实我并不满意。太男人气,太命运,太疏远。有些事,真的不是男人化的思维能读透。我们便也不奢望他们懂。他说:“其后,便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黄自己都在小说中讲尽。于是我写:“其后,其实还有无穷无尽的其后。”不然何必叫做其后呢?
岁月是残忍的,人是残忍的。但是青春尤其是残忍的,遗忘,再来,重复。诞生时残忍的。残忍在于停滞,单个生命的不能前进,命运的重复;残忍却更在于更新,更新着,遗忘着,连拷问本身都要一再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能走到哪里去呢?
你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命运并没有放过我们,由软弱而生的命运。” 究竟,是如何出生的呢?每件事。
(9)
人生是演戏,文字是舞台。
戏里的舞台,舞台上的舞台,已经不能再给它重量了。 “我在舞台上,纯粹是感情、能力、智慧的活动,华美而又丰盛,仿佛我能够掌握生命
——舞台是一个骗局。”
生命不只是由文字组成的。一部分,一部分,哪一部分,都要出发。
(10)
出发,再出发
于是,眼球微微在眼皮下转动,一千亿个神经激烈的交换着意见,最终食指跳动了一下,接着呼吸由低缓变为规律、由沉浊转为清冽,顺着颈椎,肋骨之下的心脏、胃、肝脏、大肠也随着脉搏醒来。手腕连接处活络起来,膀胱充满尿液刺激着大脑……光线一丝丝渗透进来……
文字在脑中在手下流出来,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我摸摸自己,五体俱全。至少不再害怕未知的未来。 可耻的,我跑题了。
周一就要拍毕业摄影了吧,突然有点想耍赖。
这次的毕业,很快、很快,真正的不能再赌气了吧
写给即将毕业的我和我们
(1)
其实我一直抗拒写字,从很久之前开始。大概是发现,写字如同思考。不思考就不会迷茫,不写字就不会思考。于是我不写字,也不思考。
很长的时间我决定不思考,不写字。因为我不想对生活大声疾呼,我渴望保持沉默。因为沉默使我显得有力量。 “我憎恨生命的重复。极其讨厌,难以摆脱人的软弱与限制。”
因为生命重复,结果之后的结果沉重不堪,累计下来。于是思考变得沉重,写字变得繁琐扰人。
写字是掏心的事情,拿一把小勺子,在桃型的轮廓里一勺一勺把沙粒和泥土区分。
写字是一件掏心的事。
春去秋来。我以为的永远的18岁就这样过去了。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在千百年人铸就的,我并不甚明白其中道理的规则和风俗之下,在生存的大限制之下,求得一点生活的自由。
我不能抬头。脖颈粗重,似乎背上生出了瘤子。我需要浮出海面,去呼吸。有人告诉我,即使如此,你依然可保持生命存在的骄傲和灵魂的桀骜。
(2)
太多事情可以分散注意力。眼泪倒带的速度变得非常快。任何重大的事都迅速的被黄沙掩埋。
于是我开始写字,虽然心依然沉睡。有太多事情可以写:如何缴手机费,如何和店主寒暄,如何充当一个并不用费力气的倾听者;如何讨论时尚(并不一定要亲身尝试),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在一群资质平庸的人中间显得耀眼而不出位,如何在精英中间保持微笑和沉默的矜持;头发乱了,有发胶;皮肤坏了,google 最合适的美容用品:保湿是基础、美白是进阶、防晒最重要;知道一点点阅读少有人有耐心阅读的长文章便可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没有google 不到的东西,google 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
凡此种种,在一日一日与人和世界的交接里,慢慢习得。然后便可以写字,心里觉得安慰。这一天并未白白流逝过去。 然而,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总是匆匆而过。总觉得来不及记录,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来写字。生活说:这是犯罪。生命说:你便懂得生活便足够了。灵魂说:不,我不能。虽然我不知为何,虽然你逻辑严密,虽然论据在眼前;可是,我不能。即便直觉也不能说服我。
(3)
文足细细,生命如洪流。如何打败?只是心不甘。
(4)
“其实在这一刻,我已经死了。日后的日子不过在摹仿
生命。”
熟练的生活,并不等于成熟。而此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甚至谈不上熟练。
我只是在摹仿生活罢了。
(5)
还有一种文字,是摹仿的摹仿。所谓的毕业论文。我们,一堆对生活充满迷惑的人,被规定说:你必须给出结论。迷惑和犹疑不决是不被看好的。于是我们在合法的范围内扯谎、假装镇定。我们并不可恶,我们只是可怜的一群。
(6)
我想这便是为什么我写着字,那些字却再也不能抵达心灵。
我不写我看懂的《The Graduate》(毕业生) ,我不写我昨夜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跌宕的梦。我不说我看黄碧云的《其后》心里是何等感动。
写字,是一场冒险。
我想我并不熟练。
(7)
我不想写下来这些字的原因,无非是,它们不再是模仿生活了。而是试图去解释它穿透他,到达生命的底层。母体、本质、终极……随便你怎么叫它,它都是冒险的,困惑的,无从定义的双面的镜子。
我不想写《毕业生》。因为“毕业生”太“困惑”,在我的世界里,文字一直原理描摹人的困惑。我避免和人在文字里交往。
只是有一天,我19岁将近20岁的某一天,突然间懂得了许多东西。
(8)
黄碧云 读她的《其后》,第一部小说集。
书背后的评论不知是出自谁手,其实我并不满意。太男人气,太命运,太疏远。有些事,真的不是男人化的思维能读透。我们便也不奢望他们懂。他说:“其后,便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黄自己都在小说中讲尽。于是我写:“其后,其实还有无穷无尽的其后。”不然何必叫做其后呢?
岁月是残忍的,人是残忍的。但是青春尤其是残忍的,遗忘,再来,重复。诞生时残忍的。残忍在于停滞,单个生命的不能前进,命运的重复;残忍却更在于更新,更新着,遗忘着,连拷问本身都要一再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能走到哪里去呢?
你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命运并没有放过我们,由软弱而生的命运。” 究竟,是如何出生的呢?每件事。
(9)
人生是演戏,文字是舞台。
戏里的舞台,舞台上的舞台,已经不能再给它重量了。 “我在舞台上,纯粹是感情、能力、智慧的活动,华美而又丰盛,仿佛我能够掌握生命
——舞台是一个骗局。”
生命不只是由文字组成的。一部分,一部分,哪一部分,都要出发。
(10)
出发,再出发
于是,眼球微微在眼皮下转动,一千亿个神经激烈的交换着意见,最终食指跳动了一下,接着呼吸由低缓变为规律、由沉浊转为清冽,顺着颈椎,肋骨之下的心脏、胃、肝脏、大肠也随着脉搏醒来。手腕连接处活络起来,膀胱充满尿液刺激着大脑……光线一丝丝渗透进来……
文字在脑中在手下流出来,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我摸摸自己,五体俱全。至少不再害怕未知的未来。 可耻的,我跑题了。
周一就要拍毕业摄影了吧,突然有点想耍赖。
这次的毕业,很快、很快,真正的不能再赌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