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自传世界的尽头读后感

用了三日时间,终于看完了林丹的自传。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静。我虽然不是林丹的铁杆粉丝,却深深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气息;那是只有我们80后,尤其是80年至84年出生的人才能感动的气息。

第一次关注林丹,是因为一个70后。我和他谈起林丹,他说很反感这个运动员,个性太张扬,一点国家运动员的样子都没有,而且打骂教练。最后一句刺痛了我:非常符合你们80后的样子。我当时没有反驳,确实林丹是80后,而且我同意林丹符合80后的样子。那时我就有个疑问:8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竟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在书上看到的林丹和很多普通的80后一样经历:独生子女的童年、感染着女排精神长大、少年时期就要学会独立生活、“靠关系”进入国家队、身在国家队要面临激烈的竞争、随时笼罩被送回地方队的压力、个性张扬不被领导看好等等。这些正是不少80后最直接最贴切的经历,这些也同时回答了上面的那个问题。

社会阶层永远都是成金字塔形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爬到金字塔的顶峰。林丹他能成功登顶,他坚韧的个性和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书中他提到他的很多队友,相信有些人连名字我们都不曾有机会听说过。所以林丹也是幸运的。书中提到的他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整天提心吊胆,打得不好没有成绩就要卷包袱走人。那个时候他特别压抑,而且他是“插班生”,被安排到地下室的集体宿舍住。大强度的训练加上国家队里的激烈竞争,没有“不服输、好胜心强、求胜心切”支持他,估计他很难熬下来。即便他熬下来了,他通向冠军和全满贯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雅典失利、阿纳海姆和多哈的暴风骤雨、格拉斯哥团体失利后换教练、韩国公开赛与对方教练的不愉快,还有后来的“林丹打骂吉新鹏教练”事件。一路走来,可以说“登上顶峰之前,任何艰辛都是难以预料的。”但书中林丹并没有只表现自己的艰难。每一次的失利或事件后,他都在反省和成长,而且毫无忌讳地道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正是我们这一代80后身上很宝贵的本质:张扬的背后不断自省,在跌倒中不断成长。他的经历其实也和很多80后不尽相同。他说他很喜欢看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像每个那个年代的80后一样熟悉那首歌:《直到世界尽头》。当耳边响起熟悉旋律时,林丹也和千千万万个80后一样是个普通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让别人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正如林丹所说:“这么多年来,我时常有种感觉,就是周围的人似乎还没有学会承认别人的好,也不懂得赞美和祝福别人。相反,越是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越是愿意同情他。甚至可能是以匪夷所思的大方去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家里揭不开锅了,也要给别人一口吃的。但是一旦看到别人过得比他好,心里就不乐意了。”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好像注定被质疑,注定要在这样的社会里挣扎,与别人竞争,最终有小部分可能成功,有大部分相对平凡。我不知道那位70后有否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他看到林丹在伦敦拿下金牌时是否还会对他持有“个性太张扬而且打骂教练”的印象?我很想跟他说:林丹的张扬背后是一条不平凡的锤炼之路;尽管他只是80后其中一员,但是他却代表了我们所有人,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平凡与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无论别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也要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真到世界尽头!

用了三日时间,终于看完了林丹的自传。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静。我虽然不是林丹的铁杆粉丝,却深深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气息;那是只有我们80后,尤其是80年至84年出生的人才能感动的气息。

第一次关注林丹,是因为一个70后。我和他谈起林丹,他说很反感这个运动员,个性太张扬,一点国家运动员的样子都没有,而且打骂教练。最后一句刺痛了我:非常符合你们80后的样子。我当时没有反驳,确实林丹是80后,而且我同意林丹符合80后的样子。那时我就有个疑问:8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竟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在书上看到的林丹和很多普通的80后一样经历:独生子女的童年、感染着女排精神长大、少年时期就要学会独立生活、“靠关系”进入国家队、身在国家队要面临激烈的竞争、随时笼罩被送回地方队的压力、个性张扬不被领导看好等等。这些正是不少80后最直接最贴切的经历,这些也同时回答了上面的那个问题。

社会阶层永远都是成金字塔形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爬到金字塔的顶峰。林丹他能成功登顶,他坚韧的个性和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书中他提到他的很多队友,相信有些人连名字我们都不曾有机会听说过。所以林丹也是幸运的。书中提到的他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整天提心吊胆,打得不好没有成绩就要卷包袱走人。那个时候他特别压抑,而且他是“插班生”,被安排到地下室的集体宿舍住。大强度的训练加上国家队里的激烈竞争,没有“不服输、好胜心强、求胜心切”支持他,估计他很难熬下来。即便他熬下来了,他通向冠军和全满贯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雅典失利、阿纳海姆和多哈的暴风骤雨、格拉斯哥团体失利后换教练、韩国公开赛与对方教练的不愉快,还有后来的“林丹打骂吉新鹏教练”事件。一路走来,可以说“登上顶峰之前,任何艰辛都是难以预料的。”但书中林丹并没有只表现自己的艰难。每一次的失利或事件后,他都在反省和成长,而且毫无忌讳地道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正是我们这一代80后身上很宝贵的本质:张扬的背后不断自省,在跌倒中不断成长。他的经历其实也和很多80后不尽相同。他说他很喜欢看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像每个那个年代的80后一样熟悉那首歌:《直到世界尽头》。当耳边响起熟悉旋律时,林丹也和千千万万个80后一样是个普通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让别人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正如林丹所说:“这么多年来,我时常有种感觉,就是周围的人似乎还没有学会承认别人的好,也不懂得赞美和祝福别人。相反,越是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越是愿意同情他。甚至可能是以匪夷所思的大方去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家里揭不开锅了,也要给别人一口吃的。但是一旦看到别人过得比他好,心里就不乐意了。”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好像注定被质疑,注定要在这样的社会里挣扎,与别人竞争,最终有小部分可能成功,有大部分相对平凡。我不知道那位70后有否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他看到林丹在伦敦拿下金牌时是否还会对他持有“个性太张扬而且打骂教练”的印象?我很想跟他说:林丹的张扬背后是一条不平凡的锤炼之路;尽管他只是80后其中一员,但是他却代表了我们所有人,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平凡与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无论别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也要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真到世界尽头!


相关内容

  • 名著读后感300字
  • 读<遥远的岛>有感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 ...

  •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一) 在寒假中,我翻开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作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一书记录的他--这位美国开国元勋从默默无闻到功勋卓著的奋斗历 ...

  •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 读<富兰克林自传>有感 乔治·华盛顿曾说"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都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 ...

  • 童年读后感900字(初中生优秀读物)
  • 童年读后感900字(初中生优秀读物) 童年的伤痕 --<童年>读后感 漫长岁月的煎熬,已化为乌有.因为,岁月带来的,煎熬过后,已是火灾,烧得到处都是. 一无所有的面庞,伤痕也成了点缀. --题记 本书作者高尔基出生在俄国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便走向了社会,尝尽了 ...

  • 邓肯自传读后感
  • 邓肯自传读后感(一) 在我们家,我是最有勇气的人.当家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到肉铺去,利我的小聪明让肉铺的老板赊给我几块羊肉.家里人也总是让我去面包铺,想出各种理由说动老板继续让我们赊购面包.在这些差事中,我总能体会到冒险的乐趣,特别是当我成功的时候. 老师要我用脚尖站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 ...

  •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读后感
  •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读后感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读后感 朴槿惠当选为韩国首任女总统,在我看来,这件事带来的历史改变无异于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如果说,奥巴马作为首位有非洲血统的总统,站在了历来由白人为主导的欧美政界的最高峰,那么,朴槿惠的当选打破了 ...

  •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
  •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一)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1939年,日寇占领潮州后,随父母流落香港.12岁被迫辍学到社会谋生.17岁成为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每天工作16小时,由于工作出色,18岁做经理,19岁成为总经理,22岁开始创业. 读完<李嘉诚传>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人物传记前1/3 ...

  • 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500字
  • 在寒假就这几天里,我认真地读了几本书,其中<海伦凯勒自传>这本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引起了我无比的震撼. 一岁半的海伦凯勒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

  • 曼德拉自传读后感
  •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