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相关内容

  • 唐朝系列人物-李商隐
  • 作者: 十四 李商隐(约813--851),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李浦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他出生于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自称是宗室之后,单前几代人都只做过县令.县尉和州郡佐一类的低级地方官吏,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早死.家境日益艰困.在这严峻的生活环 ...

  • 远距离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
  • 主持人:张德明 批评家,博士后,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对话者:史习斌 批评家,博士,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张厚刚 批评家,博士后,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赵目珍 批评家.诗人,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倾诉对象的虚拟与真实 张德明:荣荣的组诗<李商隐&g ...

  • 正说李商隐的初恋-彭志文
  • 正说李商隐的真正初恋 彭志文 撰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实际的证据,人们只能从他诗作的字里行间去捕风捉影.偏偏李商隐的诗被称为"唐代的朦胧诗",虚幻蕴意,朦胧凄婉.靠揣测推想难度是相当之大的,但后世的人们仍是乐此不疲.而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李商隐爱情文章更是谬误百出,让 ...

  • 李商隐生平经历.docx
  • 李商隐生平经历 摘要:李商隐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都有什么遭遇和报复呢? 生平经历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堂兄.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生于河南荥阳,一说出生于河南获嘉.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 ...

  • 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
  • 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 内容提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晦涩难懂为后人所铭记,多表现的是诗人的 心灵世界,正所谓言为心声.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也表现 ...

  • 杜牧与李商隐的咏史诗比较
  • 及语■文学研究 杜牧与李商隐的咏史诗比较 C0ntraSt on theHistoryChants by Du Mu andLiShangyin 晏天丽 YANTian一1i 内容摘要: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 ...

  • 天涯漂泊李商隐: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 暮春,黄昏,微雨初歇,莺声阵阵.身形消瘦的李商隐站在园中,默默的看着枝头,那朵花终究是要被雨水打落了. 背后走出一个人,是柳仲郢,他的上司.四年来,承他照顾,李商隐过了一段平静而安稳的生活,他是他的恩人. 柳仲郢:你站在这里很久了. 李商隐:是的. 柳仲郢:四年来,你好像从没笑过. 李商隐:我已是中 ...

  •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诗美
  • 摘 要: 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清丽而不浮浅,严肃而不轻薄.这与李商隐的主观情感世界密切相关,有着诗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其无题爱情诗旨趣幽深,包藏细密,意境含蓄朦胧,韵味浓厚,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 李商隐无题诗 诗美 深情绵邈 清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一切景语 ...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不展:不开.结:结而不开的花蕾.此写女子不得与情人相会的愁思,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自己,二人在异地都为不能相见而愁苦. ○唐·李商隐<代赠二首>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 ...

  •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李商隐
  • 高考分类文学常识全集著名诗人--李商隐.txt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