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新教育,家长应做些什么 21世纪已经到来,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创新。罗曼罗兰指出:“创造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永远有效的契机。”的确是这样,自本世纪初经济学家从技术的应用这一角度提出“创新”这一概念以来,人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创新。在当代,也只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创新和创新教育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言以蔽之,实施创新教育以成为时代的要求。
创新素质必须从小培养,而家长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有突出成就的创造性人才,在回忆他们成长过程中,大多都能追溯到幼年时期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由于他好奇,所以他不仅生活中养成了多疑善问的习惯,还经常在家里搞些小实验,小发明,做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正是因为爱迪生有一位贤明的母亲保护和支持了孩子的探索与创造,使他成为发明大王。一生之中发明的东西约有1328种之多,给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母亲,由于儿子拆了他得金表,盛怒之下,把孩子打了一顿,陶先生对他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据有关资料表明,幼儿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可是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一、 教育的偏差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议论“某某孩子聪明”、“某某孩子比较笨”,而那些被家长冠以聪明殊荣的孩子往往是那些会背许多儿歌、认识许多字、会加减运算的孩子,而这些技能大都属于左脑的管辖。事实上,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都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好奇心强烈、好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常常是我们家长所忽视的。
二、 作风的专制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一句话的“力道”如何,通常要看出自谁的嘴,而不是这话本身的可行性。甚至正确性如何!所以,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更是死报着四书五经,连用个新词,创个新字,都会被斥为异断邪说。你可以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以后,中国一直愚昧落后了!原因无他,创造源被威信慑服了。时至今日当学校里“师道尊严”仍然盛行的情况下,家庭里是否仍有一言九鼎的威信呢?一次,有个孩子照家长的示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说:“是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
着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呆呆的点点头,并顺从的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上述现象,表面上看孩子学会了范画,提高了技能,而实际上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其结果只能让孩子养成墨守成规的习惯。多可惜呀,这位家长错过了一次鼓励孩子创造性表现的机会。令人忧虑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不少家长在孩子刚有一些超乎寻常的想象时,不予支持,对孩子异想天开的“出轨”做法,常常一棍子打死。
三、 关爱的过度
我们的家长总是自诩站在保护教导孩子的立场,所以不断的制止孩子这个危险不许动,那个不好不要玩,写字要用右手,洗澡要先洗脸„„时时关心倍至,事事包办代替。总是希望孩子遵照我们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乖乖牌”的孩子,举手投足都是中规中矩。当然,“乖乖牌”的孩子不是不好,你没有听到人们常用来夸奖孩子的字眼就是“好乖”吗?只是,好乖并没有好到值得我们牺牲创造力的程度。
那么,我们家长在创新教育中应做些什么呢?
一、 创设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一个充满友好、民主与和谐的家庭,往往能培养出智慧超群,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具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以及个人行为决策的自主性。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决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如双休日去哪儿玩)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另外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孩子
在比较具体的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感受。父母尽量让孩子在家里有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创作。譬如,充分利用他自己的书桌,用他自己的画来布置书桌,让平凡的书桌变得极富创意。
二、善用赞美与鼓励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认同赞美和鼓励具有神奇的魔力,管教孩子的时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法宝。在创造力的培养上,赞美和鼓励更是神奇的催化剂,经常受到表扬与赞美的小孩,创造力比较高。曾经有一项实验,以两班智力测验成绩大致相当的学生为对象,有一班不做任何暗示,另一班却暗示他们是智商较高的资优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经过暗示的那一班学生,各方面明显优于另一班。与成人相比,孩子更需要表扬,因为他们的意识里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父母的表扬是他最渴望的肯定。表扬孩子时应注意:(1)孩子由于做出了努力而获得了成就,应立即爽快地给予表扬。(2)表扬要十分肯定,态度诚恳适时。(3)不断寻找值得表扬的行为。
三、提供大量可操作的游戏材料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谈到“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让我听了,我会忘记;让我看了,我会记住;让我做了,我会牢记。”儿童在兴致勃勃的游戏过程中,他们的智力潜能、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各种社会品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建构游戏和角
色游戏,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萌发创造性;在玩沙、水时,孩子可凭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无拘无束地搭建各种建筑物,在玩“娃娃家”、餐厅、邮局等游戏中,孩子不仅在人物及活动情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想象,而且可以凭借想象使用代替物,如用长方形积木当肥皂,用废纸箱当电视等。
四、 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
知识为创新活动提供原材料,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中,知识越丰富,产生联想,产生新观念的可能性越大。假如一个人头脑中知识本来就非常有限,那么他所进行的活动的新颖程度必然会受到限制,创新活动的这种综合性质要求我们要让孩子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大自然是最令儿童向往的地方,是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大自然中,万事万物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充满魅力。家长要充分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那变幻多端的云朵,绚丽多彩的晚霞,形状奇异的古松、奇石,即能启发孩子的想象,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好奇心,开发智慧之门,增强探索情趣,而这一切都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
幼儿创新教育,家长应做些什么 21世纪已经到来,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创新。罗曼罗兰指出:“创造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永远有效的契机。”的确是这样,自本世纪初经济学家从技术的应用这一角度提出“创新”这一概念以来,人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创新。在当代,也只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创新和创新教育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言以蔽之,实施创新教育以成为时代的要求。
创新素质必须从小培养,而家长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有突出成就的创造性人才,在回忆他们成长过程中,大多都能追溯到幼年时期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由于他好奇,所以他不仅生活中养成了多疑善问的习惯,还经常在家里搞些小实验,小发明,做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正是因为爱迪生有一位贤明的母亲保护和支持了孩子的探索与创造,使他成为发明大王。一生之中发明的东西约有1328种之多,给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母亲,由于儿子拆了他得金表,盛怒之下,把孩子打了一顿,陶先生对他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据有关资料表明,幼儿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可是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一、 教育的偏差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议论“某某孩子聪明”、“某某孩子比较笨”,而那些被家长冠以聪明殊荣的孩子往往是那些会背许多儿歌、认识许多字、会加减运算的孩子,而这些技能大都属于左脑的管辖。事实上,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都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好奇心强烈、好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常常是我们家长所忽视的。
二、 作风的专制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一句话的“力道”如何,通常要看出自谁的嘴,而不是这话本身的可行性。甚至正确性如何!所以,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更是死报着四书五经,连用个新词,创个新字,都会被斥为异断邪说。你可以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以后,中国一直愚昧落后了!原因无他,创造源被威信慑服了。时至今日当学校里“师道尊严”仍然盛行的情况下,家庭里是否仍有一言九鼎的威信呢?一次,有个孩子照家长的示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说:“是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
着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呆呆的点点头,并顺从的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上述现象,表面上看孩子学会了范画,提高了技能,而实际上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其结果只能让孩子养成墨守成规的习惯。多可惜呀,这位家长错过了一次鼓励孩子创造性表现的机会。令人忧虑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不少家长在孩子刚有一些超乎寻常的想象时,不予支持,对孩子异想天开的“出轨”做法,常常一棍子打死。
三、 关爱的过度
我们的家长总是自诩站在保护教导孩子的立场,所以不断的制止孩子这个危险不许动,那个不好不要玩,写字要用右手,洗澡要先洗脸„„时时关心倍至,事事包办代替。总是希望孩子遵照我们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乖乖牌”的孩子,举手投足都是中规中矩。当然,“乖乖牌”的孩子不是不好,你没有听到人们常用来夸奖孩子的字眼就是“好乖”吗?只是,好乖并没有好到值得我们牺牲创造力的程度。
那么,我们家长在创新教育中应做些什么呢?
一、 创设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一个充满友好、民主与和谐的家庭,往往能培养出智慧超群,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具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以及个人行为决策的自主性。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决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如双休日去哪儿玩)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另外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孩子
在比较具体的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感受。父母尽量让孩子在家里有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创作。譬如,充分利用他自己的书桌,用他自己的画来布置书桌,让平凡的书桌变得极富创意。
二、善用赞美与鼓励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认同赞美和鼓励具有神奇的魔力,管教孩子的时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法宝。在创造力的培养上,赞美和鼓励更是神奇的催化剂,经常受到表扬与赞美的小孩,创造力比较高。曾经有一项实验,以两班智力测验成绩大致相当的学生为对象,有一班不做任何暗示,另一班却暗示他们是智商较高的资优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经过暗示的那一班学生,各方面明显优于另一班。与成人相比,孩子更需要表扬,因为他们的意识里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父母的表扬是他最渴望的肯定。表扬孩子时应注意:(1)孩子由于做出了努力而获得了成就,应立即爽快地给予表扬。(2)表扬要十分肯定,态度诚恳适时。(3)不断寻找值得表扬的行为。
三、提供大量可操作的游戏材料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谈到“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让我听了,我会忘记;让我看了,我会记住;让我做了,我会牢记。”儿童在兴致勃勃的游戏过程中,他们的智力潜能、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各种社会品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建构游戏和角
色游戏,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萌发创造性;在玩沙、水时,孩子可凭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无拘无束地搭建各种建筑物,在玩“娃娃家”、餐厅、邮局等游戏中,孩子不仅在人物及活动情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想象,而且可以凭借想象使用代替物,如用长方形积木当肥皂,用废纸箱当电视等。
四、 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
知识为创新活动提供原材料,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中,知识越丰富,产生联想,产生新观念的可能性越大。假如一个人头脑中知识本来就非常有限,那么他所进行的活动的新颖程度必然会受到限制,创新活动的这种综合性质要求我们要让孩子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大自然是最令儿童向往的地方,是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大自然中,万事万物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充满魅力。家长要充分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那变幻多端的云朵,绚丽多彩的晚霞,形状奇异的古松、奇石,即能启发孩子的想象,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好奇心,开发智慧之门,增强探索情趣,而这一切都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