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农村的经济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义的过渡时期。当时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停滞不前;第三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力的提高使农村经济上了一大台阶,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此外,中央政府对农村发展问题一直都很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

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其中近几年,中央政府投资了几十个亿,减免了农村的粮食税收,初步普及了农村医疗保障,免除了农村孩子上学的费用,这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越发展,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就越多。

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六大变化: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加收入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

  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愈来愈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愈来愈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开始有所打破,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也使中国农业发展更加直接地面临国际市场、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严峻挑战。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建党90

周年之际,回首农村改革的成果,倍感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伟大,倍感党对人民的关怀。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党的方针的正确指导下“三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农村经济文化的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如今的农民再也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思想简单的农民,他们的观念已随改革的春风,焕然一新,与时共进。新气象、新面貌的新农村如壮丽的画卷正展现在你的面前。   

一、农村传统观念正在更新,新的思想焕发出勃勃生机。 1、近几年出外打工致富的人多了,恋家安守的人少了。每到春节过后,成群结队的打工者带着简单的行李奔向务工的地方,农村80%的青壮年都奔走在城乡之间,有不少年轻人已融入城市人的行列。

2、“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没有了,“只生一个好”的理念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孩子少了,农民家里余出的资源多了,生活的质量随之成倍的提升。

3、在老一辈的观念中流传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俗,而现代的农村在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其风俗也开始变化,婚姻自主、异域婚姻、厚养薄葬,从简办婚事思想开始盛行。新观念新思想正在深入农村,更新农民的传统观念,引导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固扎实,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现在农村的基层选举制度更加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有志者为先,有为者当前,有智者当用”,不管你是谁,只要能指引导农民致富,使农民过上富裕日子,你就上。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当村官就是一件好事情,他们年轻有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来到农村,他们是农村新思想的传播者,引路人,掌握先进致富理念的村官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建设新农村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乡亲们的美谈。实行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建设美好的新农村了提供充实的思想保障。基层组织已经成为指导和引领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堡垒。   

三、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人解决了实际问题,使党的富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多年出台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党的富民政策得到落实,先后在农村实施了“减免农业“三农”税”、“农业补贴”的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水利设备实施也正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局面,对常旱缺水地区大力修建水窖,保障了人畜饮水安全,人民从心底感激着政府对人民的承

诺、关心和保障。“道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极大的发展了农村经济,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建设农村已经发生了改变。农村也正与时并进,健身操,集体舞,歌舞赛,体育比赛在农村随处可见。城里的歌舞、影视、图书下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下乡了,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风貌变新了。新农村的精神风貌迎着党的光辉,与时并进,天天向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成为农村休闲的主流。

四、党的惠民教育政策的实施,为新农村未来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

现在农村孩子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去小学学费、课本费。建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政府助学政策。农村孩子上学的机遇多了,在完成基础教育后绝大多数都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高中大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农村孩子技能得到提高了,就业难得以解决,农村子弟的明天有了美好的前景。农村的图书馆是农村人的知识文库,读书的人们多了,知识增长了,思想观念解放了,致富的眼界开阔了。

五、农民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

农村医疗保险也有了保障,养老保险也正积极探索实施,对独生子女的父母年老了给以特殊补助,提高养老金、农村低收入家庭补助、建房补助等,让农民老有所养、人有所居、病有所医所下正在成为现实。   

城乡差距缩小,农村的明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近几年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归功于党的领导,正确方针的指引,在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深深感到党的伟大,为有这样执政为民的党感到自豪。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

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

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282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

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由此可见新农村的建设还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问题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党的政策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群众,坚定信念,进一步开放思想一切的问题将得以解决。我们的新农村将会越来越好越新,农村也将越来越强,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农村的经济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义的过渡时期。当时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停滞不前;第三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力的提高使农村经济上了一大台阶,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此外,中央政府对农村发展问题一直都很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

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其中近几年,中央政府投资了几十个亿,减免了农村的粮食税收,初步普及了农村医疗保障,免除了农村孩子上学的费用,这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越发展,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就越多。

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六大变化: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加收入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

  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愈来愈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愈来愈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开始有所打破,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也使中国农业发展更加直接地面临国际市场、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严峻挑战。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建党90

周年之际,回首农村改革的成果,倍感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伟大,倍感党对人民的关怀。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党的方针的正确指导下“三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农村经济文化的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如今的农民再也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思想简单的农民,他们的观念已随改革的春风,焕然一新,与时共进。新气象、新面貌的新农村如壮丽的画卷正展现在你的面前。   

一、农村传统观念正在更新,新的思想焕发出勃勃生机。 1、近几年出外打工致富的人多了,恋家安守的人少了。每到春节过后,成群结队的打工者带着简单的行李奔向务工的地方,农村80%的青壮年都奔走在城乡之间,有不少年轻人已融入城市人的行列。

2、“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没有了,“只生一个好”的理念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孩子少了,农民家里余出的资源多了,生活的质量随之成倍的提升。

3、在老一辈的观念中流传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俗,而现代的农村在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其风俗也开始变化,婚姻自主、异域婚姻、厚养薄葬,从简办婚事思想开始盛行。新观念新思想正在深入农村,更新农民的传统观念,引导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固扎实,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现在农村的基层选举制度更加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有志者为先,有为者当前,有智者当用”,不管你是谁,只要能指引导农民致富,使农民过上富裕日子,你就上。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当村官就是一件好事情,他们年轻有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来到农村,他们是农村新思想的传播者,引路人,掌握先进致富理念的村官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建设新农村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乡亲们的美谈。实行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建设美好的新农村了提供充实的思想保障。基层组织已经成为指导和引领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堡垒。   

三、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人解决了实际问题,使党的富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多年出台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党的富民政策得到落实,先后在农村实施了“减免农业“三农”税”、“农业补贴”的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水利设备实施也正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局面,对常旱缺水地区大力修建水窖,保障了人畜饮水安全,人民从心底感激着政府对人民的承

诺、关心和保障。“道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极大的发展了农村经济,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建设农村已经发生了改变。农村也正与时并进,健身操,集体舞,歌舞赛,体育比赛在农村随处可见。城里的歌舞、影视、图书下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下乡了,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风貌变新了。新农村的精神风貌迎着党的光辉,与时并进,天天向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成为农村休闲的主流。

四、党的惠民教育政策的实施,为新农村未来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

现在农村孩子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去小学学费、课本费。建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政府助学政策。农村孩子上学的机遇多了,在完成基础教育后绝大多数都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高中大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农村孩子技能得到提高了,就业难得以解决,农村子弟的明天有了美好的前景。农村的图书馆是农村人的知识文库,读书的人们多了,知识增长了,思想观念解放了,致富的眼界开阔了。

五、农民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

农村医疗保险也有了保障,养老保险也正积极探索实施,对独生子女的父母年老了给以特殊补助,提高养老金、农村低收入家庭补助、建房补助等,让农民老有所养、人有所居、病有所医所下正在成为现实。   

城乡差距缩小,农村的明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近几年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归功于党的领导,正确方针的指引,在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深深感到党的伟大,为有这样执政为民的党感到自豪。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

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

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282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

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由此可见新农村的建设还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问题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党的政策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群众,坚定信念,进一步开放思想一切的问题将得以解决。我们的新农村将会越来越好越新,农村也将越来越强,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内容

  • 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 2015年8月7日至13日,调研组,就江苏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在XX市XX市.XX市XX县.XX市XX市三地,调查了陈楼镇院许村.桂五镇高庙村.常乐镇培育村,分别召XX县.镇.村三级座谈会,走访30户老年人家庭,就66个问题做了30份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基本生活以及养.医.为. ...

  •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实用手册/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实用手册 [平装] ~ 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编者) 抢先评价此商品 市场价: ¥ 23.00 价格: ¥ 17.3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详情 为您节省: ¥ 5.70 (7.5折) VIP 价: ¥16.78 SVIP价: ¥16.43 o ...

  • 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2009年)--中新网
  • 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全文) 2009年04月22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2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李学举22日下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报告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2009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 ...

  •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 ...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 于 农 村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状 况 调 查 报 告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农学 班级: 101班 学号: 姓名: 康建伟 日期: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各县.乡镇集 ...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 暑假期间,我在村集体卫生室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电脑录入员的工作.看到我过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便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专题推荐: 调查报告调 ...

  • 社会实践活动参考主题
  • 附件1:社会实践活动参考主题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方向性参考选题 (一)社会生活篇: 1.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 2.当前物价水平与百姓生活承受情况分析 3.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分析 4.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5.城镇拆迁居民对拆迁补偿满意度调查 6.城镇居民住房保 ...

  • 查报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查报告
  • 3 , . s , , , 理学院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查报告> < 关于残奥会认识现状的社会调查>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2008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 ...

  • 一九五八年[户口登记条例]出台的制度背景探析
  • 作者:李玉荣王海光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F120.3:D63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0)-09-0045-10 新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在全面引进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工业化战略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与统购统销有着不 ...

  •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 成都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徐杰 学号:[1**********]1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时间:2012年2月13日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