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外力 筑作文大梁

  摘 要:浙江的新材料作文,其文体意识越来越明显,尤其倾向议论文。而有些学生议论文写不好,有的甚至害怕或不会写。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在教学中,从借课内之模板、仿课外之技法、择佳作之优点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易操作的议论文结构。   关键词:文体;议论文结构;借;仿;择   有人说,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对于此观点,从事高三教学的笔者深有感触。因为,浙江高考的作文是新材料作文。这使得学生作文时,不仅要受到材料的限制,更要受到文体的约束。而如果没有文体意识,写一篇“四不像”的作文,那是拿不到高分的,因为每次考试作文的要求都有这一点: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而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这种“文体”越来越指向议论文。然而笔者所教的学生的现状却是:大多数学生能写所谓的议论文,但观点不明确,结构不清楚,例子只是堆砌。还有少数学生说不会写议论文,只会写记叙文或小说。   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要想办法解决。因为,学生即将面对的是考场作文,如果还没有文体意识,肯定要吃亏的。这样看来,让学生明确文体迫在眉睫!而一旦文体确定,就得通过文章的结构来体现。为了应试,循序渐进的学习已经来不及了,我只能教学生现学现用,即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提高,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议论文结构!   而要筑好结构这根“大梁”是不易的,需巧借“外力”!所以,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易操作的议论文结构。   一、借课内之模板   教材中的文章是学生所熟悉的,其中的知识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文中,行文思路清晰且可借鉴的文章很多,如《劝学》《师说》《六国论》《拿来主义》等。其中的《六国论》和《拿来主义》就是很好的模板。《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它的行文结构很清晰。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段提出论点,中间以历史事实论证论点,最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文章的中心部分(第3、4自然段),课文采取的是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学生最易把握。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议论文,其文章的结构是属于正反对照式的。为此,我让学生借鉴这篇文章的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恰巧,《三维设计》的二轮复习中有一专题六“每周作文押题抢分‘3・1’计划”,它的第一周话题就是“心态”。同时,书中也为此话题准备了很多素材。之前已筑好了正反对照结构这根“大梁”,学生建起“房子”就顺手了。其中:   好的标题有:   《心之所向,路之所往》《心态的智慧》《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心・镜》《好心态,铸就心中的传奇》《追光的蘑菇》《乐观抚平磨难》。   好的句子有:   林肯,他不因沉舟而忽略侧畔的千帆竞渡,不因病树而藐视前头的逢春万木(文昌)。   苦乐都有,悲喜都遇,没有一个人天天愉快,也没有一个人月月愁怀(佳飞)。   人是有思想的苇草,我们的改变仅在一念之间,那埋藏的玄机只在于心态(佳丽)。   不管时间如何剪掉枯枝;不管身后是否有寒风来袭;不管未来如何漂泊不定,都希望你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希望你能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惊喜(彩蓉)。   至于《拿来主义》的结构,主体采用的是因果论证方法,这种行文结构,学生平常写作文时也会用,只是没有意识到,因为因果分析法常见语言标志会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为什么……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如学生徐康的“之所以他们都是出色的伟人先辈,无疑是因为他们都拥有处事不惊的心态。”   所以,如能借用好教材中的例子,再加以适当的训练,学生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因为教材的东西总是最熟悉的,被借鉴过的文章结构就更不用说了。   二、仿课外之技法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局限于教材的文章结构还是不行的,还得借鉴一下课外的一些易于操作的写作技法。   在2015年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联赛中,作文题目是:雅和俗。这个题目一看就很抽象,多数老师估计学生发挥得不好。最后的评卷反馈也证实了大多老师的猜测:总体没写好;两者概念界定模糊;说理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看来,没有相关的作文技法,学生要写好此类题型的作文是有难度的。巧的是,在改卷时,教研员给我们拿来了一份报纸,里面刚好有与这个作文题目相关的资料。其中也有这种作文题型的写作导引。   资料介绍:雅和俗是个二元对立关系型作文题。所谓二元对立,就是处于相反或相对关系的两个概念,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于这样的作文,要使其立意有深度并逐层推进,可以使用“五问”法,即设A和B两项:   (1)A就一定好吗?   (2)B就一定不好吗?   (3)A中为什么会有B?   (4)B中为什么会有A?   (5)A和B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置换为雅和俗两项,即:   (1)雅就一定好吗?   (2)俗就一定不好吗?   (3)雅中为什么会有俗?   (4)俗中为什么会有雅?   (5)雅和俗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法,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快和慢,并明确告诉他们它曾是高考作文题,而他们只能用“五问”法。根据之前步骤,此作文的结构可置换为:   (1)快就一定好吗?   (2)慢就一定不好吗?   (3)快中为什么会有慢?   (4)慢中为什么会有快?   (5)快和慢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作文交上来一批改,大多数学生模仿得有模有样的。   素材有:   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大跃进;刺绣、泡茶、佛跳墙(煲汤);打太极、李叔同的人生转变。   文中的佳句有:   快有快的激情之火,慢也有慢的幽雅之芳;一套太极打下来,行云流水不可谓不快,但分解它的内在精华,这确实是一种慢生活。(椰萌)   花儿早点开,与万花争艳也不错;开得迟点,尤其在寒冬里,虽然孤独,却可以享受万众的注目与令人钦佩的目光。(余巧)   打个比方,浅阅读就是一杯速溶咖啡,深阅读就是一盏香茶。一种简单快捷,一种清新典雅。(新敏)   学以致用。在最后一次大型的市模考中,学生还真用上了这个“五问法”,因为它的话题就是“自由与规矩”!   除了这个“五问”法,我还让学生运用议论文“五步法”来写作。即“引、立、析、联、结”。“引”,就是引用所给材料;“立”,就是提出观点;“析”,就是运用材料论证观点;“联”,就是联系社会和学习;“结”就是照应开头,重申论点。这种方法,大多数学生平常也在用,只是没有把它形成一种理论结构。而且,作为新材料作文,“引”这一环节最好去掉,否则,会让人感觉在写材料作文。记住了议论文“五步法”,学生写作时就不会遗漏某个环节。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从文章整体来强调议论文的行文结构的。其实,一些作品的局部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接下来,就是我要借的第三个“外力”。   三、择佳作之优点   在我们收集的资料“必背范文15篇”中,有两篇文章在举例上很有特点:   行文中除了有详细的事实论据和相关分析,还有排比罗列事实的段落,这样的段落,既可以让文章做到详略得当,又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天下智慧,莫过舍得》:翻读古书,历史上凝结了许多古人关于舍得的智慧:韩信胯下受辱方成大器;勾践卧薪尝胆终得灭吴;田忌与齐王赛马,以下驷对其上驷,上驷对其中驷,中驷对其下驷,舍了小负之悲,得了大胜之喜。   《宽容是一轮明月》:蔺相如礼让廉颇是宽容;鲍叔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是宽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更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伟大的选择,以人心去打动人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   在写话题“心态”的作文时,我就让学生借鉴这一特点来构思行文。下面就是两个学生文章中的精彩段落:   在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危险的事,而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厌于世俗的索然无味而去冒险。那些蹦极挑战者不是因为太无聊,而是希望用随然的心态去衡量生命的重量;那些挑战高空跳伞的人不是嫌自己的命太长,而是用释然的心态去挑战生命的速度;那些尝试登上险峻大山的人不是觉得空间时间太多,而是用淡然的心态去感受生命的厚度。(浙萍)   苏武在荒凉的边疆遥望祖国,他坚信他能回来,他做到了;司马迁在受尽折磨后依然坚定信念完成《史记》,他做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下定决心灭吴,重创昔日辉煌,他做到了。无数的事实摆在眼前,有了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焉能不成功?(彩蓉)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借鉴模仿能让学生的作文慢慢发生改变,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摸索到努力的方向。而大多数作文就是在不断模仿中一步步趋向优秀的。   文章的结构犹如一座房子的大梁,没有它,文章就立不起来,也就不能看出它的规模(文体)。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学生的掌握技巧,只有走捷径。所以,我就通过借鉴、模仿、择优等“外力”来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易操作的议论文结构。结构有了,作文的大梁也就被筑起来了,房子的规模(文体)就清楚了。   参考文献:   裴莉.文体意识在教学中的多维体现[J].语文建设,2015(07).   编辑 温雪莲

  摘 要:浙江的新材料作文,其文体意识越来越明显,尤其倾向议论文。而有些学生议论文写不好,有的甚至害怕或不会写。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在教学中,从借课内之模板、仿课外之技法、择佳作之优点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易操作的议论文结构。   关键词:文体;议论文结构;借;仿;择   有人说,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对于此观点,从事高三教学的笔者深有感触。因为,浙江高考的作文是新材料作文。这使得学生作文时,不仅要受到材料的限制,更要受到文体的约束。而如果没有文体意识,写一篇“四不像”的作文,那是拿不到高分的,因为每次考试作文的要求都有这一点: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而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这种“文体”越来越指向议论文。然而笔者所教的学生的现状却是:大多数学生能写所谓的议论文,但观点不明确,结构不清楚,例子只是堆砌。还有少数学生说不会写议论文,只会写记叙文或小说。   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要想办法解决。因为,学生即将面对的是考场作文,如果还没有文体意识,肯定要吃亏的。这样看来,让学生明确文体迫在眉睫!而一旦文体确定,就得通过文章的结构来体现。为了应试,循序渐进的学习已经来不及了,我只能教学生现学现用,即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提高,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议论文结构!   而要筑好结构这根“大梁”是不易的,需巧借“外力”!所以,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易操作的议论文结构。   一、借课内之模板   教材中的文章是学生所熟悉的,其中的知识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文中,行文思路清晰且可借鉴的文章很多,如《劝学》《师说》《六国论》《拿来主义》等。其中的《六国论》和《拿来主义》就是很好的模板。《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它的行文结构很清晰。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段提出论点,中间以历史事实论证论点,最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文章的中心部分(第3、4自然段),课文采取的是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学生最易把握。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议论文,其文章的结构是属于正反对照式的。为此,我让学生借鉴这篇文章的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恰巧,《三维设计》的二轮复习中有一专题六“每周作文押题抢分‘3・1’计划”,它的第一周话题就是“心态”。同时,书中也为此话题准备了很多素材。之前已筑好了正反对照结构这根“大梁”,学生建起“房子”就顺手了。其中:   好的标题有:   《心之所向,路之所往》《心态的智慧》《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心・镜》《好心态,铸就心中的传奇》《追光的蘑菇》《乐观抚平磨难》。   好的句子有:   林肯,他不因沉舟而忽略侧畔的千帆竞渡,不因病树而藐视前头的逢春万木(文昌)。   苦乐都有,悲喜都遇,没有一个人天天愉快,也没有一个人月月愁怀(佳飞)。   人是有思想的苇草,我们的改变仅在一念之间,那埋藏的玄机只在于心态(佳丽)。   不管时间如何剪掉枯枝;不管身后是否有寒风来袭;不管未来如何漂泊不定,都希望你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希望你能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惊喜(彩蓉)。   至于《拿来主义》的结构,主体采用的是因果论证方法,这种行文结构,学生平常写作文时也会用,只是没有意识到,因为因果分析法常见语言标志会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为什么……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如学生徐康的“之所以他们都是出色的伟人先辈,无疑是因为他们都拥有处事不惊的心态。”   所以,如能借用好教材中的例子,再加以适当的训练,学生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因为教材的东西总是最熟悉的,被借鉴过的文章结构就更不用说了。   二、仿课外之技法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局限于教材的文章结构还是不行的,还得借鉴一下课外的一些易于操作的写作技法。   在2015年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联赛中,作文题目是:雅和俗。这个题目一看就很抽象,多数老师估计学生发挥得不好。最后的评卷反馈也证实了大多老师的猜测:总体没写好;两者概念界定模糊;说理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看来,没有相关的作文技法,学生要写好此类题型的作文是有难度的。巧的是,在改卷时,教研员给我们拿来了一份报纸,里面刚好有与这个作文题目相关的资料。其中也有这种作文题型的写作导引。   资料介绍:雅和俗是个二元对立关系型作文题。所谓二元对立,就是处于相反或相对关系的两个概念,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于这样的作文,要使其立意有深度并逐层推进,可以使用“五问”法,即设A和B两项:   (1)A就一定好吗?   (2)B就一定不好吗?   (3)A中为什么会有B?   (4)B中为什么会有A?   (5)A和B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置换为雅和俗两项,即:   (1)雅就一定好吗?   (2)俗就一定不好吗?   (3)雅中为什么会有俗?   (4)俗中为什么会有雅?   (5)雅和俗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法,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快和慢,并明确告诉他们它曾是高考作文题,而他们只能用“五问”法。根据之前步骤,此作文的结构可置换为:   (1)快就一定好吗?   (2)慢就一定不好吗?   (3)快中为什么会有慢?   (4)慢中为什么会有快?   (5)快和慢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作文交上来一批改,大多数学生模仿得有模有样的。   素材有:   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大跃进;刺绣、泡茶、佛跳墙(煲汤);打太极、李叔同的人生转变。   文中的佳句有:   快有快的激情之火,慢也有慢的幽雅之芳;一套太极打下来,行云流水不可谓不快,但分解它的内在精华,这确实是一种慢生活。(椰萌)   花儿早点开,与万花争艳也不错;开得迟点,尤其在寒冬里,虽然孤独,却可以享受万众的注目与令人钦佩的目光。(余巧)   打个比方,浅阅读就是一杯速溶咖啡,深阅读就是一盏香茶。一种简单快捷,一种清新典雅。(新敏)   学以致用。在最后一次大型的市模考中,学生还真用上了这个“五问法”,因为它的话题就是“自由与规矩”!   除了这个“五问”法,我还让学生运用议论文“五步法”来写作。即“引、立、析、联、结”。“引”,就是引用所给材料;“立”,就是提出观点;“析”,就是运用材料论证观点;“联”,就是联系社会和学习;“结”就是照应开头,重申论点。这种方法,大多数学生平常也在用,只是没有把它形成一种理论结构。而且,作为新材料作文,“引”这一环节最好去掉,否则,会让人感觉在写材料作文。记住了议论文“五步法”,学生写作时就不会遗漏某个环节。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从文章整体来强调议论文的行文结构的。其实,一些作品的局部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接下来,就是我要借的第三个“外力”。   三、择佳作之优点   在我们收集的资料“必背范文15篇”中,有两篇文章在举例上很有特点:   行文中除了有详细的事实论据和相关分析,还有排比罗列事实的段落,这样的段落,既可以让文章做到详略得当,又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天下智慧,莫过舍得》:翻读古书,历史上凝结了许多古人关于舍得的智慧:韩信胯下受辱方成大器;勾践卧薪尝胆终得灭吴;田忌与齐王赛马,以下驷对其上驷,上驷对其中驷,中驷对其下驷,舍了小负之悲,得了大胜之喜。   《宽容是一轮明月》:蔺相如礼让廉颇是宽容;鲍叔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是宽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更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伟大的选择,以人心去打动人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   在写话题“心态”的作文时,我就让学生借鉴这一特点来构思行文。下面就是两个学生文章中的精彩段落:   在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危险的事,而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厌于世俗的索然无味而去冒险。那些蹦极挑战者不是因为太无聊,而是希望用随然的心态去衡量生命的重量;那些挑战高空跳伞的人不是嫌自己的命太长,而是用释然的心态去挑战生命的速度;那些尝试登上险峻大山的人不是觉得空间时间太多,而是用淡然的心态去感受生命的厚度。(浙萍)   苏武在荒凉的边疆遥望祖国,他坚信他能回来,他做到了;司马迁在受尽折磨后依然坚定信念完成《史记》,他做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下定决心灭吴,重创昔日辉煌,他做到了。无数的事实摆在眼前,有了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焉能不成功?(彩蓉)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借鉴模仿能让学生的作文慢慢发生改变,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摸索到努力的方向。而大多数作文就是在不断模仿中一步步趋向优秀的。   文章的结构犹如一座房子的大梁,没有它,文章就立不起来,也就不能看出它的规模(文体)。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学生的掌握技巧,只有走捷径。所以,我就通过借鉴、模仿、择优等“外力”来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易操作的议论文结构。结构有了,作文的大梁也就被筑起来了,房子的规模(文体)就清楚了。   参考文献:   裴莉.文体意识在教学中的多维体现[J].语文建设,2015(07).   编辑 温雪莲


相关内容

  • 风电叶片结构设计
  • 风机叶片结构设计 如我们在气动部分所提到的,叶片的设计初衷就是获得动力学效率和结构设计的平衡. 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决定了叶片最终的实际厚度和成本.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如何将设计 原则和制造工艺相结合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设计人员必须找出在保证性能与降低 成本之间的最优方案. 叶片受力分析 叶片上承受的 ...

  • 锅炉钢架安装工艺规程
  • 锅炉钢架安装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锅炉钢架的安装. 2 编制依据 2.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焊接篇)DL5007-92 2.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篇).(焊接篇) 2.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 ...

  • 汽修及配件知识
  • 汽修及配件知识 初级: 1.配气相位:在一个工作循环,气门从开始开启到最后关闭曲轴所经过的转角,称为配气相位. 2.非独立悬架:用一根整轴把左右车轮连接起来,并通过悬架与车架(车损)相连的悬架形式,当一边车轮跳动,必然引起另一侧车轮的摆动. 3. 独立悬架:左右车轮不连接在一根整轴上,而是单独通过悬 ...

  • 案例分析之四轮定位
  • 故障案例分析 车辆转向桥在保证汽车转向功能的同时,应使转向轮有自动回正作用,以保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即当转向轮在偶遇外力作用发生偏转时,一旦作用的外力消失后,应 能立即回到原来直线行驶的位置.这种自动回正的作用是转向轮的定位参数来保证的. 1. 主销后倾角 设计转向桥时,使主销在汽车的纵向平面内, ...

  • 第3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
  • 第3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 一.填空题 1.杆件变形可简化为 . . 和 四种. 2.求杆件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可概述为 . . 和 四步. 3.吊车起吊重物时,钢丝绳的变形是 :汽车行驶时,传动轴的变形是 :教室中大梁的变形是 :建筑物的立柱受 变形. 4.杆件受拉.压时的应力,在截面上是 分布的. ...

  • 一堂语文课作文
  •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的新老师加到了,她挺年轻的,脸上挂着一脸笑容."相比他一定很亲切吧!"我在心里下了一个结论.他今天穿的是裙子,人不胖不瘦,是个漂亮的语文老师. 她开始上课了,这堂课她没有上新课,而是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并说出了语文的美妙.的确,这堂课是很美妙.准确来说,这堂课都是 ...

  • 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 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文章来源: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已落下帷幕,中公教育第一时间对申论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读.综观试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聚焦"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给定材料上,观点和案例型资料"挑大梁&quo ...

  • 材料力学思考题
  • 第 一 章 1-1结合工程实际或日常生活实例说明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概念. 1-2 什么是内力?怎样用截面法求内力? 1-3 什么是应力?为什么要研究应力?内力和应力有何区别和联系? 1-4 试求图1-8所示两单元体的剪应变. 第 二 章 2-1 什么是平面假设?建立该假设的根据是什么?它在推证 ...

  • 土木工程机械
  • 新型土木工程机械 关键词:盾构机.产生.原理.分类.组成.性能.发展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斗争的重要武器,是用来减轻体力劳动和提高生 产力工具,又是衡量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学习土木工程机械,让我 能更好的接触到新技术,让我的理论知识面得到扩充.接下来我就通过所 学到的知识详细介绍一种新型土木工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