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 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 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 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 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 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 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 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理论上三者

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

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

存在的。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 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 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

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

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

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 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

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在此基础上,作家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要进

一步透过表层,开掘出素材所深含的意蕴。于是就进入了艺术发现状态。

艺术发现是对素材的一种独特感知,是‚艺术家的眼睛‛。有了艺术发现,就有

了创作动机,从而进入构思阶段。

(二)艺术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指作家在内心世界,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

术形象的实践过程。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构思艺术形象。

1. 构思过程

按艺术形象在构思过程中成形的程度,艺术构思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艺术形象的发轫阶段

艺术构思是从作家受到生活形象的触发,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开始的。

创作动机是作家受外部事物的触动,产生的进入创作过程的强烈冲动和欲望。创作动机是一种兴会所至难以强求的心理效应。它的产生,主要缘于:

⑴某种亲身经历。 ⑵趣闻轶事。 ⑶某一场景或画面。

⑷自身痛苦或快乐的感情。其中以痛苦居多。

第二、艺术形象的酝酿阶段

艺术形象的酝酿与发展,主要是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形象的酝酿。

艺术形象的酝酿,目的是使人物形象清晰、丰满、活跃起来。也就是找到人物独有的情感逻辑,以及情感逻辑外化显现的行动、性格、气质。

⑴人物的心理状态、气质禀赋、兴趣爱好、学识才能等。

⑵人物的外貌神态、身份经历、行为方式、说话腔调等。

第三、艺术形象的形成阶段

作家的艺术构思,经形象的萌芽、生长,主要人物有了基本形象定位后,要进一步扩展深化,去构想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

形象的发展和扩充,关键在于作家植根于生活与情感的想象力。其中,想象是中心环节,情感是促进想象产生形象的动力。

2. 创作灵感

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一切创作性劳动中都会出现。

作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而引起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机制,就是创作灵感。

⑴灵感的特点

①突发性:不期而来,偶然突发。

例:

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轼)

谢无逸问潘大临近日是否写诗,潘曰:‚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提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

(北宋惠洪《冷斋夜话》)

②直觉性:

‚顿悟‛、‚兴会‛、‚若有神助‛都指灵感的直觉性。即没有逻辑推理过程,直接揭示结果。例: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③创新性:灵感对创作有‚画龙点睛‛的异乎寻常的创造功能。

⑵获得灵感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得之在俄顷,积之于平日‛。

②主观条件:要有敏感的心灵。

(三)艺术表现阶段

1. 艺术表现的任务,就是要运用语言文字等物质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技巧,将作家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情态,加以物态化,创作出富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2. 艺术表现的特征

⑴熟练运用文学语言

艺术表现要使作家头脑中的艺术构思得到物质实现,就必须努力把握特定物质手段(文学语言)的特性和限度。即,作家要尽量熟悉和善于发挥文学语言特有的指物显象与指心抒情的表现功能。

⑵找到适合的艺术形式

艺术表现,既要再现客观现实,也要表现主观情志,所以艺术表现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而要完成这种统一,就要发现和创造一种客观与主体相吻合的艺术形式。除体裁、结构、语言等之外,主要是指一种直觉形式。例:《背影》。

⑶思维活动与实际操作的统一

在艺术表现过程中,一方面是对表现对象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在运用物质手段进行实际操作。作家对创作对象的感受思考,是与物化操作同时完成的。

⑷技巧是实现艺术表现目的的关键

在文学创作中,思维活动和物化实践达到完美统一的关键,是作家对技巧的熟练掌握和完美运用。

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继续,也是对艺术构思的一次检验。它是作家反复感受、体验生活,进行再构思、再创造、再丰富和不断加工、修改、充实的过程。构思的结果是框架,表现才是赋予血肉使之具有生命力的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改变初衷、重新构思的现象,也常常出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 分出章回‛。

一般地说,积累、构思、表现三阶段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要经历,但文学创作是极其复杂且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所以作家的创作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三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在实际过程中,三阶段既相续相连,又交错往复。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 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 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 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 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 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 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 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理论上三者

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

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

存在的。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 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 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

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

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

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 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

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在此基础上,作家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要进

一步透过表层,开掘出素材所深含的意蕴。于是就进入了艺术发现状态。

艺术发现是对素材的一种独特感知,是‚艺术家的眼睛‛。有了艺术发现,就有

了创作动机,从而进入构思阶段。

(二)艺术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指作家在内心世界,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

术形象的实践过程。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构思艺术形象。

1. 构思过程

按艺术形象在构思过程中成形的程度,艺术构思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艺术形象的发轫阶段

艺术构思是从作家受到生活形象的触发,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开始的。

创作动机是作家受外部事物的触动,产生的进入创作过程的强烈冲动和欲望。创作动机是一种兴会所至难以强求的心理效应。它的产生,主要缘于:

⑴某种亲身经历。 ⑵趣闻轶事。 ⑶某一场景或画面。

⑷自身痛苦或快乐的感情。其中以痛苦居多。

第二、艺术形象的酝酿阶段

艺术形象的酝酿与发展,主要是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形象的酝酿。

艺术形象的酝酿,目的是使人物形象清晰、丰满、活跃起来。也就是找到人物独有的情感逻辑,以及情感逻辑外化显现的行动、性格、气质。

⑴人物的心理状态、气质禀赋、兴趣爱好、学识才能等。

⑵人物的外貌神态、身份经历、行为方式、说话腔调等。

第三、艺术形象的形成阶段

作家的艺术构思,经形象的萌芽、生长,主要人物有了基本形象定位后,要进一步扩展深化,去构想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

形象的发展和扩充,关键在于作家植根于生活与情感的想象力。其中,想象是中心环节,情感是促进想象产生形象的动力。

2. 创作灵感

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一切创作性劳动中都会出现。

作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而引起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机制,就是创作灵感。

⑴灵感的特点

①突发性:不期而来,偶然突发。

例:

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轼)

谢无逸问潘大临近日是否写诗,潘曰:‚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提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

(北宋惠洪《冷斋夜话》)

②直觉性:

‚顿悟‛、‚兴会‛、‚若有神助‛都指灵感的直觉性。即没有逻辑推理过程,直接揭示结果。例: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③创新性:灵感对创作有‚画龙点睛‛的异乎寻常的创造功能。

⑵获得灵感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得之在俄顷,积之于平日‛。

②主观条件:要有敏感的心灵。

(三)艺术表现阶段

1. 艺术表现的任务,就是要运用语言文字等物质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技巧,将作家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情态,加以物态化,创作出富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2. 艺术表现的特征

⑴熟练运用文学语言

艺术表现要使作家头脑中的艺术构思得到物质实现,就必须努力把握特定物质手段(文学语言)的特性和限度。即,作家要尽量熟悉和善于发挥文学语言特有的指物显象与指心抒情的表现功能。

⑵找到适合的艺术形式

艺术表现,既要再现客观现实,也要表现主观情志,所以艺术表现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而要完成这种统一,就要发现和创造一种客观与主体相吻合的艺术形式。除体裁、结构、语言等之外,主要是指一种直觉形式。例:《背影》。

⑶思维活动与实际操作的统一

在艺术表现过程中,一方面是对表现对象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在运用物质手段进行实际操作。作家对创作对象的感受思考,是与物化操作同时完成的。

⑷技巧是实现艺术表现目的的关键

在文学创作中,思维活动和物化实践达到完美统一的关键,是作家对技巧的熟练掌握和完美运用。

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继续,也是对艺术构思的一次检验。它是作家反复感受、体验生活,进行再构思、再创造、再丰富和不断加工、修改、充实的过程。构思的结果是框架,表现才是赋予血肉使之具有生命力的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改变初衷、重新构思的现象,也常常出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 分出章回‛。

一般地说,积累、构思、表现三阶段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要经历,但文学创作是极其复杂且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所以作家的创作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三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在实际过程中,三阶段既相续相连,又交错往复。


相关内容

  • 第七章文学创作
  • 第七章 文学创作 重点提示: 1.文学创作的心理要素. 2.文学创作的过程. 识记: 1.感物说. 2.养气说. 3.胸有成竹说. 4.镜子说. 5.深层心理说. 6.原型说. 7.集体无意识. 8.艺术灵感的定义. 9.创作动机的定义. 理解: 1.艺术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创作动机的 ...

  • 文学创作与接受
  • 四.什么是创作个性?与风格关系如何? 1. 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 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 文学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 格调. 3. 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

  • 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的异同
  • [摘 要]<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世界第一篇系统谈论艺术想象的文学作品,它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想象到意象.语言再到写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和相互关系都作了详尽的梳理和论述.在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与文学艺术共生互溶的舞蹈艺术,以及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本文 ...

  • 论人文关怀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 [摘要]人文关怀在文学创作中越来越深刻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与发展都贯穿着对人的关怀.在社会历史转型期的今天,再来审视文学创作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关怀:文学创作:意义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2)01- ...

  • 论王元骧文艺理论研究中辩证思维
  • 论王元骧文艺理论研究中的辩证思维 摘要王元骧在先生数十年的文艺理论研究生涯中,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从这种辩证思维出发,他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文论研究方法,并坚持用这种辩证思维把握文学现象中各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从而深刻阐释了文学的本质问题:同时还对文学理论的其他基本问题做出了精到的分析. ...

  • 文学创作A
  • 文学创作A 试卷A (总分100分) 一.判断(每题2分,共14分) 1.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一致的.( ) 2. 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过程.( ) 3. "灵感"作为创造性 ...

  • 中国古代文论1
  •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表面上看,往往是随感而发的,缺乏系统性,的共成体系的. 中国古代文论受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辨证法思维因素影响. 3.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最早. 4.最早运豕评点的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5.毛宗岗对<三国演义>评点,张 ...

  • 中国现代文学(上)作业答案
  • <中国现代文学>(上)作业答案 第一章 二十年代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一.填空题: 1.<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2.文学改良 3.鸳鸯蝴蝶派 4.<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 5.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6.<人的文 ...

  • 影视高考文学基础文学概论基础知识100题
  • 高教自考"文学概论"基础知识100题(上) 1.文学是一个以创作为中心的流动的活动系统.文学活动有四大要素,这就是:生活-作家-作品--读者,四者缺一不可. 2.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 3.所谓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