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涵江区实验小学 朱 琳
内容提要: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活动无所不在。学生课外学习,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器材、人际交往等的局限,数学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享受“快乐数学”,感知“现实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实践与综合应用。于是,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 的探索。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交流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 数学与生活 实践性作业 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数学走近生活,才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一、传统数学作业,学生愁眉苦脸。
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老师一直是“严厉、严格”的代名词。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严谨使然,另一方面也和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每一堂课后布置作业是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本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可以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及时处理与解决。每一堂课的课外作业是该节课的延伸,是师生信息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于是教师一直把课外作业做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课外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内容,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做为课外作业的模式,以达到同步练习的目的,从而导致作业形式机械、重复的较多。
2、课外作业形式单调,缺少情趣,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而言,只是又增加了一层负担,泯灭了学习热情。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较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时目的性不明确,作业量分布不均,开学时作业量较少,接近考试时作业量较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因此,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高度的近视已成了现代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学生对这样的课外作业非常反感,做作业不是出于自身意愿,而完全是出于怕老师和家长批评的心理去完成的。这样的课外作业又如何让学生享受到乐趣呢?正是由于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致
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同时课外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抑制了学生实践创新精神,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怎样让枯燥无味的数学也能像语文一样生动活泼起来呢?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俱进,实现从原先的一种“压力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完成课外作业成为学生的心理意愿,做为一件开心的事情来完成?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一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发现改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二、课外实践性作业,学生喜上眉梢。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有三个特征:“所设计的作业是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人的社会职责,所设计的作业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时,所设计的作业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改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势在必行。
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践性作业就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了条件。通过实践性作业,能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数学素质也就随之提高。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或安排一些操作性的作业。数学实践性作业是与数学课程相对应的一种作业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作业。通过实践性作业,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习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性作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其一,贴近生活。文本性知识肯定要学习,但生活是首要的,学习是通过生活并与之联系起来进行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实践性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
成功的乐趣。例如: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找规律后,为教室里的黑板布置美丽的花边;认识人民币后,与家长一同购物,懂得付钱、找钱„„这些作业,涉及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当他们向我汇报作业成果时,测量方式的多样、各种不同规律的美丽花边、同一价钱的不同付钱方式,实在让我欣喜。学生普遍反应,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太新奇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
其二,自主创造。课外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统计》时,教材中安排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条形统计图中的一个格子表示两个数量,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回去统计一下家里的桌子、椅子、床各有几张,并完成统计表和自制条形统计图。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的条形图并不单单按照学过的一个格子只代表一个或两个数量,而是有的代表三个,有的四个、五个,甚至10个。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用一个格子代表这么多的数量时,他们能够很认真的回答我,因为实际数量太多,只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或两个数量,统计图画出来太麻烦,也不美观,不如换一换,既然一个格子可以代表两个数量,那当然也可以是好多个。看用哪个适合简便,我们就用它。学生们还能够根据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解答。他们已经能够脱离教材的限制,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大胆进行创造,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三,趣味综合。课外实践作业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一定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同时,课外实践作业打破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堡垒,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
三、作业形式多样,学生乐趣无穷。
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课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一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中,我归结出了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形式一般有:
观察探究类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操作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六、日记录整时时或半时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教学《镜面对称》后,布置回家在镜子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自己跟实际有何不同?这样亲身经历、探究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操作创新类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后,让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游戏趣味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
三、作业形式多样,学生乐趣无穷。
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课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一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中,我归结出了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形式一般有:
观察探究类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操作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六、日记录整时时或半时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教学《镜面对称》后,布置回家在镜子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自己跟实际有何不同?这样亲身经历、探究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操作创新类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后,让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游戏趣味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
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文字写作类作业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已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看,我们班的曾琳楠同学写的日记:
这星期的星期二,我和妈妈想把一些窗花贴在窗上,于是,我们就开始做窗花。妈妈对我说:“我们要用10分钟做4朵窗花,那你说每五分钟做几朵窗花?”我对妈妈说:“10里面有两个5,10÷5=2,4可以分成2和2,那就刚好得出5分钟做2朵窗花。”
妈妈说:“你说得很对,那我们就用5分钟做4朵窗花吧。”
我说:“五分钟怎么能做4朵窗花呢?”
妈妈说:“现在是有两个人在做窗花,我们两人一起做还是用5分钟。你我都用这些时间各做两朵窗花,加起来就是4朵窗花了。”
于是,我们用5分钟做了4朵漂亮的窗花。
评语:你能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还有,林晨腾同学的日记:
我一年级的时候没有把数学学好,但现在比较努力学习。现在我对数学很感兴趣,我妈妈每次买完东西回到家都问我买什么东西每千克多少钱,叫我算出来,例如买苹果2千克每千克4元,我马上用4×2=8(元),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12÷4=3(个)。另外,爸爸和妈妈带我到商场看空调机,每台是2800元,电风扇每台200元,问我一共用多少钱。我用:2800+200=3000(元)。爸爸和妈妈说我进步了,我很高兴,我一定要学好数学。
评语:真高兴,知道你喜欢数学了,欢迎来到“数学王国”。
学生写的数学日记里,有身边的数学,有课堂的数学,有有趣的数学等等。撰写数学日记,可以拓宽学生认知领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撰写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发现、描述、解答生活中和身边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懂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课外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程 功 陈仙梅.《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
(3)麻晓春等.《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涵江区实验小学 朱 琳
内容提要: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活动无所不在。学生课外学习,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器材、人际交往等的局限,数学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享受“快乐数学”,感知“现实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实践与综合应用。于是,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 的探索。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交流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 数学与生活 实践性作业 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数学走近生活,才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一、传统数学作业,学生愁眉苦脸。
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老师一直是“严厉、严格”的代名词。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严谨使然,另一方面也和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每一堂课后布置作业是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本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可以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及时处理与解决。每一堂课的课外作业是该节课的延伸,是师生信息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于是教师一直把课外作业做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课外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内容,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做为课外作业的模式,以达到同步练习的目的,从而导致作业形式机械、重复的较多。
2、课外作业形式单调,缺少情趣,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而言,只是又增加了一层负担,泯灭了学习热情。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较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时目的性不明确,作业量分布不均,开学时作业量较少,接近考试时作业量较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因此,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高度的近视已成了现代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学生对这样的课外作业非常反感,做作业不是出于自身意愿,而完全是出于怕老师和家长批评的心理去完成的。这样的课外作业又如何让学生享受到乐趣呢?正是由于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致
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同时课外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抑制了学生实践创新精神,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怎样让枯燥无味的数学也能像语文一样生动活泼起来呢?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俱进,实现从原先的一种“压力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完成课外作业成为学生的心理意愿,做为一件开心的事情来完成?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一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发现改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二、课外实践性作业,学生喜上眉梢。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有三个特征:“所设计的作业是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人的社会职责,所设计的作业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时,所设计的作业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改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势在必行。
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践性作业就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了条件。通过实践性作业,能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数学素质也就随之提高。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或安排一些操作性的作业。数学实践性作业是与数学课程相对应的一种作业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作业。通过实践性作业,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习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性作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其一,贴近生活。文本性知识肯定要学习,但生活是首要的,学习是通过生活并与之联系起来进行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实践性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
成功的乐趣。例如: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找规律后,为教室里的黑板布置美丽的花边;认识人民币后,与家长一同购物,懂得付钱、找钱„„这些作业,涉及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当他们向我汇报作业成果时,测量方式的多样、各种不同规律的美丽花边、同一价钱的不同付钱方式,实在让我欣喜。学生普遍反应,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太新奇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
其二,自主创造。课外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统计》时,教材中安排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条形统计图中的一个格子表示两个数量,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回去统计一下家里的桌子、椅子、床各有几张,并完成统计表和自制条形统计图。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的条形图并不单单按照学过的一个格子只代表一个或两个数量,而是有的代表三个,有的四个、五个,甚至10个。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用一个格子代表这么多的数量时,他们能够很认真的回答我,因为实际数量太多,只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或两个数量,统计图画出来太麻烦,也不美观,不如换一换,既然一个格子可以代表两个数量,那当然也可以是好多个。看用哪个适合简便,我们就用它。学生们还能够根据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解答。他们已经能够脱离教材的限制,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大胆进行创造,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三,趣味综合。课外实践作业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一定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同时,课外实践作业打破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堡垒,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
三、作业形式多样,学生乐趣无穷。
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课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一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中,我归结出了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形式一般有:
观察探究类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操作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六、日记录整时时或半时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教学《镜面对称》后,布置回家在镜子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自己跟实际有何不同?这样亲身经历、探究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操作创新类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后,让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游戏趣味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
三、作业形式多样,学生乐趣无穷。
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课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一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中,我归结出了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形式一般有:
观察探究类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操作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学了《数的组成》让学生探究商场里的商品为什么都包装成一包一包、一盒一盒和一箱一箱的原因;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六、日记录整时时或半时时的活动;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教学《镜面对称》后,布置回家在镜子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自己跟实际有何不同?这样亲身经历、探究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
操作创新类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后,让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游戏趣味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
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文字写作类作业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已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看,我们班的曾琳楠同学写的日记:
这星期的星期二,我和妈妈想把一些窗花贴在窗上,于是,我们就开始做窗花。妈妈对我说:“我们要用10分钟做4朵窗花,那你说每五分钟做几朵窗花?”我对妈妈说:“10里面有两个5,10÷5=2,4可以分成2和2,那就刚好得出5分钟做2朵窗花。”
妈妈说:“你说得很对,那我们就用5分钟做4朵窗花吧。”
我说:“五分钟怎么能做4朵窗花呢?”
妈妈说:“现在是有两个人在做窗花,我们两人一起做还是用5分钟。你我都用这些时间各做两朵窗花,加起来就是4朵窗花了。”
于是,我们用5分钟做了4朵漂亮的窗花。
评语:你能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还有,林晨腾同学的日记:
我一年级的时候没有把数学学好,但现在比较努力学习。现在我对数学很感兴趣,我妈妈每次买完东西回到家都问我买什么东西每千克多少钱,叫我算出来,例如买苹果2千克每千克4元,我马上用4×2=8(元),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12÷4=3(个)。另外,爸爸和妈妈带我到商场看空调机,每台是2800元,电风扇每台200元,问我一共用多少钱。我用:2800+200=3000(元)。爸爸和妈妈说我进步了,我很高兴,我一定要学好数学。
评语:真高兴,知道你喜欢数学了,欢迎来到“数学王国”。
学生写的数学日记里,有身边的数学,有课堂的数学,有有趣的数学等等。撰写数学日记,可以拓宽学生认知领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撰写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发现、描述、解答生活中和身边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懂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课外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程 功 陈仙梅.《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
(3)麻晓春等.《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