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也一直试图采取将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作为保持这种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分析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诸如立法、签证政策和鼓励本国学生留学等多项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 国家政策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一、引言 美国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头号强国,不但成为世界科研和技术发展的中心,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全球人才的聚集地。科技教育的资源聚集反过来又成为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强劲引擎。 冷战期间,美国曾经多次检讨自己的教育政策,并发起声势浩大而又影响深远的反思,疾呼美国教育已经落后。虽然这种反思不乏意识形态领域的“别有用心”,但美利坚民族勇于正视自己缺点的务实态度却促进了本国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进而又推动了其他部门的飞速发展。美国航天领域庞大的“阿波罗计划”将其他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再如,美国的“硅谷”一直引领世界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潮流。这一切都和美国一直奉行的夯实教育基础,着力发展自然科学和理工科的教育战略密不可分。 如果说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教育政策是为美苏冷战这一大战略服务的,那么冷战结束后的美国教育政策则是围绕保持国家在冷战后新时期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一目标而制定并付诸实施的。 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美国教育全球中心地位的保持和巩固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和全球教育科研中心地位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和学者到美国留学和研究。美国通过政府、社会和各种组织机构提供的优厚奖学金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以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身份来到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和科技服务。美国各高等学校对来美的理工科博士研究生一般都提供充足的奖学金,申请的程序也相对简单。即便是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美国中西部各州的高等学校对于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的支持也很到位。比如,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传统的中西部农业州,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1100-1200美元。然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不但有充足的奖学金支付全额学费,而且还能每月得到税后约1600美元的研究津贴,保证了博士生能毫无后顾之忧的进行科学研究,完成学业。 此外,美国高等学校还向国际留学生和学者提供了世界上最理想的教学研究环境;通过政府、学校和基金会等不同机构为本国和外国学者提供研究资金;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吸引尖端人才加入美国国籍将其留在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出力。据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美攻读理工科的博士研究生五年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生活的比例一直在90%以上。 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本科和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美国高校和政府则把他们当成刺激经济发展的“钱袋”。每年外国留学生为美国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外国留学生的涌入还给美国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最直接的是将留学生吸引到具有各国各民族特色的餐馆、小型杂货店和文化场所里,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税收收入,另一方面又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兴旺。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重振经济,刺激就业,调整了留学、移民政策,提高了留学生签证通过率。2010年11月15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IIE)公布的2010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赴美国际学生在2009/10学年呈持续增长势头,达到3%,留美学生总数高达690,923人。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国首度成为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增长率约30%,超过往年的榜首印度(18.5%)。中国学生从上年度98,235人增至09/10学年的127,628人。该报告指出:美国对于国际学生总体持欢迎态度,希望继续扩大在世界教育中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国际学生进入美国高校学习,并为此保持稳定宽松的留学政策来吸引国际学生。 三、美国政府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一)立法支持 2008年,美国国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2008提高国际开放程度以提高美国国家竞争力法案》旨在“通过保持并提高美国吸引国际学生、学者、科学研究者和访问学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在该法案中,美国决策者明确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对美国实现全球领导竞争力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各部门应该在不牺牲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吸引国际学生、学者和科学研究者的竞争力;在移民、签证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应保持欢迎外籍人士赴美的姿态。 (二) 调整签证政策 2011年5月份,美国再次调整了签证政策,以提高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学者的竞争力。留学签证政策调整有效期部分增至4年。为了吸纳更多理工科学生、访问学者赴美,改善一些美国著名大学留学生数量明显下降的问题,美国国务院宣布放宽对某些敏感科技领域的学生、访问学者的“Visa Mantis”特别签证严格审查程序。本次政策放宽调整涉及持有F类(学生)、JH类(临时工作人员)、L类(公司内部调动人员)、B类(旅游和商务)签证。调整后,这些签证持有者的签证有效期不必每年重新审查,敏感专业学生签证有效期最长可达4年,工作签证有效期可达2年。 (三)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鼓励本国学生到其他国家留学,提高本国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和眼界。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就提出“和平队”计划,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各行各业有经验的志愿人员,特别是教师和医生,帮助这些国家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些志愿人员为派驻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正面影响,增强了美国的软实力。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面临空前的挑战。为了重振昔日雄风,美国众多的民间机构、智库向总统和国会积极献策。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于2008年向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国际教育――公共外交领域中被忽略的方面:给下任总统的建议”(之后简称“建议”)的报告。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应该正视“国际教育已成为解决美国面临诸多挑战的基础……如今的美国缺少能意识到国际教育潜能的政策……(美国)应该自觉地将国际教育作为与全世界人民追求共同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国际教育,我们才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持久的对话基础和伙伴关系,并为形成世界和平、安定、幸福的长久局面创造条件。” “建议”在重申了吸引国外学生和学者赴美学习、研究和生活的一贯政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放在海外留学上的构想,并将其作为美国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还呼吁加强美国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国际交流和志愿者服务项目,如“和平队”,来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十万强计划”,致力于快速提高美国学生赴中国进行短期学习和留学的数量。2010年5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在北京正式提出“十万强计划”,强调要加大美国高校对中国高校输送短期访问学生的力度。美国政府还计划到2017年,向世界其他国家输送100万美国留学生。 四、结语 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层面的措施,美国政府既帮助本国高等学校保持国际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也促使美国年轻一代走出国门,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并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传播到派出国家或地区。 【参考文献】 [1]蔡敏. 独立研究课:美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形态[J]. 比较教育研究,2011(3):1-4. [2]陈学飞. 谈谈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基本要素[J]. 比较教育研究,1997(2):6-9. [3]李梅.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政策:强国兴邦的工具[J]. 比较教育研究,2010(10):27-30. [4]翁丽霞,陈昌贵. 中美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比较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2):94-100. [5]杨启光.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教育政策转移[J]. 比较教育研究,2009(12):80-84. [6]曾满超.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2):81-108.
【摘 要】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也一直试图采取将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作为保持这种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分析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诸如立法、签证政策和鼓励本国学生留学等多项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 国家政策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一、引言 美国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头号强国,不但成为世界科研和技术发展的中心,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全球人才的聚集地。科技教育的资源聚集反过来又成为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强劲引擎。 冷战期间,美国曾经多次检讨自己的教育政策,并发起声势浩大而又影响深远的反思,疾呼美国教育已经落后。虽然这种反思不乏意识形态领域的“别有用心”,但美利坚民族勇于正视自己缺点的务实态度却促进了本国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进而又推动了其他部门的飞速发展。美国航天领域庞大的“阿波罗计划”将其他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再如,美国的“硅谷”一直引领世界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潮流。这一切都和美国一直奉行的夯实教育基础,着力发展自然科学和理工科的教育战略密不可分。 如果说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教育政策是为美苏冷战这一大战略服务的,那么冷战结束后的美国教育政策则是围绕保持国家在冷战后新时期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一目标而制定并付诸实施的。 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美国教育全球中心地位的保持和巩固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和全球教育科研中心地位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和学者到美国留学和研究。美国通过政府、社会和各种组织机构提供的优厚奖学金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以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身份来到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和科技服务。美国各高等学校对来美的理工科博士研究生一般都提供充足的奖学金,申请的程序也相对简单。即便是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美国中西部各州的高等学校对于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的支持也很到位。比如,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传统的中西部农业州,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1100-1200美元。然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不但有充足的奖学金支付全额学费,而且还能每月得到税后约1600美元的研究津贴,保证了博士生能毫无后顾之忧的进行科学研究,完成学业。 此外,美国高等学校还向国际留学生和学者提供了世界上最理想的教学研究环境;通过政府、学校和基金会等不同机构为本国和外国学者提供研究资金;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吸引尖端人才加入美国国籍将其留在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出力。据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美攻读理工科的博士研究生五年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生活的比例一直在90%以上。 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本科和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美国高校和政府则把他们当成刺激经济发展的“钱袋”。每年外国留学生为美国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外国留学生的涌入还给美国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最直接的是将留学生吸引到具有各国各民族特色的餐馆、小型杂货店和文化场所里,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税收收入,另一方面又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兴旺。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重振经济,刺激就业,调整了留学、移民政策,提高了留学生签证通过率。2010年11月15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IIE)公布的2010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赴美国际学生在2009/10学年呈持续增长势头,达到3%,留美学生总数高达690,923人。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国首度成为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增长率约30%,超过往年的榜首印度(18.5%)。中国学生从上年度98,235人增至09/10学年的127,628人。该报告指出:美国对于国际学生总体持欢迎态度,希望继续扩大在世界教育中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国际学生进入美国高校学习,并为此保持稳定宽松的留学政策来吸引国际学生。 三、美国政府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一)立法支持 2008年,美国国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2008提高国际开放程度以提高美国国家竞争力法案》旨在“通过保持并提高美国吸引国际学生、学者、科学研究者和访问学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在该法案中,美国决策者明确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对美国实现全球领导竞争力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各部门应该在不牺牲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吸引国际学生、学者和科学研究者的竞争力;在移民、签证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应保持欢迎外籍人士赴美的姿态。 (二) 调整签证政策 2011年5月份,美国再次调整了签证政策,以提高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学者的竞争力。留学签证政策调整有效期部分增至4年。为了吸纳更多理工科学生、访问学者赴美,改善一些美国著名大学留学生数量明显下降的问题,美国国务院宣布放宽对某些敏感科技领域的学生、访问学者的“Visa Mantis”特别签证严格审查程序。本次政策放宽调整涉及持有F类(学生)、JH类(临时工作人员)、L类(公司内部调动人员)、B类(旅游和商务)签证。调整后,这些签证持有者的签证有效期不必每年重新审查,敏感专业学生签证有效期最长可达4年,工作签证有效期可达2年。 (三)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鼓励本国学生到其他国家留学,提高本国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和眼界。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就提出“和平队”计划,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各行各业有经验的志愿人员,特别是教师和医生,帮助这些国家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些志愿人员为派驻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正面影响,增强了美国的软实力。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面临空前的挑战。为了重振昔日雄风,美国众多的民间机构、智库向总统和国会积极献策。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于2008年向政府提出了一个名为“国际教育――公共外交领域中被忽略的方面:给下任总统的建议”(之后简称“建议”)的报告。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应该正视“国际教育已成为解决美国面临诸多挑战的基础……如今的美国缺少能意识到国际教育潜能的政策……(美国)应该自觉地将国际教育作为与全世界人民追求共同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国际教育,我们才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持久的对话基础和伙伴关系,并为形成世界和平、安定、幸福的长久局面创造条件。” “建议”在重申了吸引国外学生和学者赴美学习、研究和生活的一贯政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放在海外留学上的构想,并将其作为美国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还呼吁加强美国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国际交流和志愿者服务项目,如“和平队”,来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十万强计划”,致力于快速提高美国学生赴中国进行短期学习和留学的数量。2010年5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在北京正式提出“十万强计划”,强调要加大美国高校对中国高校输送短期访问学生的力度。美国政府还计划到2017年,向世界其他国家输送100万美国留学生。 四、结语 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层面的措施,美国政府既帮助本国高等学校保持国际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也促使美国年轻一代走出国门,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并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传播到派出国家或地区。 【参考文献】 [1]蔡敏. 独立研究课:美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形态[J]. 比较教育研究,2011(3):1-4. [2]陈学飞. 谈谈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基本要素[J]. 比较教育研究,1997(2):6-9. [3]李梅.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政策:强国兴邦的工具[J]. 比较教育研究,2010(10):27-30. [4]翁丽霞,陈昌贵. 中美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比较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2):94-100. [5]杨启光.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教育政策转移[J]. 比较教育研究,2009(12):80-84. [6]曾满超.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2):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