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2);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3),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4),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5)?”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6)。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7),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8)。”平原君竟(9)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10),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11),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12),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13),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14)。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15)。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16)。”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17)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18)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19),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20)。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21)。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1)到楚国订立�山以东六国抗秦的盟约。   (2)假使通过和平手段成事就好。文,名词作状语。   (3)歃(shà)血,在议事厅取牲血而饮,订妥盟约。   (4)上前,名词作动词。   (5)平原君姓赵名胜。   (6)见,通“现”。   (7)蚤,通“早”。   (8)像穗芒那样,整个锥锋在布袋底挺露,不只尖头罢了。   (9)终于。   (10)而,你。   (11)王(wàng),称王;臣,使……称臣。   (12)方,纵横。   (13)秦将。   (14)攻下鄢(yān)郢(yǐng),烧掉楚国先王的墓地。   (15)恶(wù),羞耻。   (16)谨以国家的名义来听从。   (17)奉,通“捧”。   (18)终于。下文仍有作此解者。   (19)通“碌碌”。   (20)辩识人才。   (21)九鼎,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大吕,周庙中大钟。均贵重的国宝。   [张大文评注]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2);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3),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4),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5)?”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6)。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7),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8)。”平原君竟(9)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10),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11),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12),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13),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14)。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15)。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16)。”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17)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18)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19),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20)。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21)。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1)到楚国订立�山以东六国抗秦的盟约。   (2)假使通过和平手段成事就好。文,名词作状语。   (3)歃(shà)血,在议事厅取牲血而饮,订妥盟约。   (4)上前,名词作动词。   (5)平原君姓赵名胜。   (6)见,通“现”。   (7)蚤,通“早”。   (8)像穗芒那样,整个锥锋在布袋底挺露,不只尖头罢了。   (9)终于。   (10)而,你。   (11)王(wàng),称王;臣,使……称臣。   (12)方,纵横。   (13)秦将。   (14)攻下鄢(yān)郢(yǐng),烧掉楚国先王的墓地。   (15)恶(wù),羞耻。   (16)谨以国家的名义来听从。   (17)奉,通“捧”。   (18)终于。下文仍有作此解者。   (19)通“碌碌”。   (20)辩识人才。   (21)九鼎,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大吕,周庙中大钟。均贵重的国宝。   [张大文评注]


相关内容

  • 轩辕天子出自
  •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 ...

  • 君顾咨询整理史记之[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
  • 君顾咨询整理史记之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使用请咨询淘宝君顾法律咨询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
  • 孟子荀卿列传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 ...

  • 史记经典语录
  • <史记选读>必背名言名句 1.昔西伯拘羑(yǒu)里,演<周易>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说难>(shuì nán) <孤愤>: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2.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bǔ),起以 ...

  • 相关历史成语和典故
  • 纸上谈兵:即在纸面上谈论打仗,现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典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名将照奢之子赵括,年轻时期学习兵法,谈起兵事连他父亲也自愧不如.后来秦赵大战,他接替了廉颇的职位,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率兵打败,致使40余万赵军被坑杀. 洛阳纸贵:现比喻作 ...

  •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2016-05-23东学堂语文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 ...

  • 成语典故的由来
  • 1.[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 ...

  • 贯通古今之史学典范-[史记]
  •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历经13年完成.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壁".全书共130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quo ...

  • 试论吕不韦养士
  • 摘 要:吕不韦在公元前249年被封为秦国丞相,于公元前237年自杀.在这短短的12年间中,他一直居秦国丞相之位,权利极大.他也曾养士三千,但是<史记>中对他养士的事提及甚少,门客中已知的只有甘罗.���焙屠钏谷�人.他集众门客之力编成<吕氏春秋>,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