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简介

鄂尔泰

鄂尔泰(1677—1745),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西林,号毅庵。

世居汪钦。康熙举入。四十二年(1703),袭佐领,授三等侍卫。五十五年(1716),迁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1723),特擢江苏布政使。后迁广西巡抚,寻调云南,以巡抚治总督事。四年(1726),倡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废土司、设府县、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六年(1728),受命总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镇压云贵苗族人民起义。十年(1732),授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办理军机事务,授一等伯爵。督巡陕甘,统略军务,大兴屯田,支持张广泗等镇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为雍正帝心腹。十一年,先后充八旗志馆、《皇清文颖》馆总裁。雍正帝死,受遗命辅政。乾隆帝即位,与张廷玉总理事务。乾隆元年(1736),相继充《三礼义疏》、《农书》总裁。三年(1738),兼议政大臣。六年(1741),授军机大臣兼理侍卫内大臣。赐号襄勤。十年(1745),以病请解任。卒,谥文瑞。著有《西林奏议》、《平蛮奏疏》和《西林遗稿》六卷,辑《南邦黎献集》十六卷。

鄂尔泰

鄂尔泰(1677—1745),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西林,号毅庵。

世居汪钦。康熙举入。四十二年(1703),袭佐领,授三等侍卫。五十五年(1716),迁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1723),特擢江苏布政使。后迁广西巡抚,寻调云南,以巡抚治总督事。四年(1726),倡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废土司、设府县、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六年(1728),受命总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镇压云贵苗族人民起义。十年(1732),授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办理军机事务,授一等伯爵。督巡陕甘,统略军务,大兴屯田,支持张广泗等镇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为雍正帝心腹。十一年,先后充八旗志馆、《皇清文颖》馆总裁。雍正帝死,受遗命辅政。乾隆帝即位,与张廷玉总理事务。乾隆元年(1736),相继充《三礼义疏》、《农书》总裁。三年(1738),兼议政大臣。六年(1741),授军机大臣兼理侍卫内大臣。赐号襄勤。十年(1745),以病请解任。卒,谥文瑞。著有《西林奏议》、《平蛮奏疏》和《西林遗稿》六卷,辑《南邦黎献集》十六卷。


相关内容

  • 伏尔泰简介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演说一开始,雨果就用"巨星陨落"来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 ...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 教学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 ...

  • 伏尔泰史学思想辨析_汪树民
  • 第24卷第1期 河池师专学报 Vol.24No.12004年3月 JOURNALOFHECHINORMALCOLLEGE Mar.2004 伏尔泰史学思想辨析 汪树民 (复旦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433) [摘 要]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批判政治军事史 ...

  • 世界史论著简介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简介:萨缪尔·亨廷顿(1927-2008)美国政治学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政府学讲座教授.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政府学系主任,曾参与创办<外交政策>杂志,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等部门的顾问,曾任 ...

  • 安居中学九上语文第二单元五步导学案
  • 安居中学九上语文第二单元五步导学案 课题: 5.<敬业与乐业> 课型:讲读 执笔:程太福 审核:安居中学九年级备课组 审定: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 ...

  • 10一人有限公司如何才能免除法律责任
  • (2014)沪一中民四(商) 终字第988号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4-8-18) (2014)沪一中民四(商) 终字第988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安徽华特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江苏其久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邓先胜,* ...

  •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陈正敏:伏尔泰的中国文化想象-以[中国孤儿]为中心
  • 摘要:以<赵氏孤儿>为灵感源泉的<中国孤儿>,借助一个全新的故事,表现了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想象,热情礼赞了中国文明的巨大魅力.而中国文化对伏尔泰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乃是因为在伏尔泰的想象中,中国文化体现了他的启蒙理想.他对中国文化的礼赞,实质上是对自己的启蒙理想捍卫. ...

  • 八年级科学
  •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 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 ...

  • 纪念伏尔泰
  •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陨落.睿智,恪尽职守"等词语的形.音.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