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缘 经 济 学
Geo-Economics
一、地缘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地缘经济学产生的国际背景
冷战的结束、以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
(二)、地缘经济学的理论先驱——经济/生态政治学
经济/生态政治学的英文是eco-politics,“eco”正好取自英文economy(经济)和ecology(生态)的前三个字母。
经济/生态政治学是在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依托国际政治经济学(IPE)产生的,其主要观点为:
①、“实力构成的扩大”。冷战后,军事威胁减弱了,经济与生态将成为实力的主要构成部分。
②、“安全内涵的扩大”。冷战结束后,“发展”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主题,与发展关系密切的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也涉及到“安全”的范畴。
③、“改革国际经济体制”。目前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国际经济体制,以适应冷战后经济和生态政治因素增长的需要。
④、“最大发言权的”。谁掌握国际经济和生态的优势,谁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二、地缘经济学理论
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德华?卢特沃克(Edward N. Luttwak)。
(一)、地缘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 地缘经济学的任务
任务为:冷战后国际竞争的新形式的研究。
即国家将按地缘经济的方式行事。
2、 地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国家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而不顾他国的经济竞争行为。
3、 地缘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是:经济战场,而不是军事战场。
地缘经济学家认为,地缘经济既是冷战后国家之间进行交往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政策。
4、 地缘经济学的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世界正在逐步发展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①、日本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②、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基础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③、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步覆盖前苏联和东欧,也许还包括北部非洲。
“在未来的竞赛中,三个经济霸权中的每一个都倾向于超过其他两个。无论哪一个实现了这种超越,都会位居领先”。
“三大经济集团谁能获得较大的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根据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他们认为,美国领导的集团在以后发展中可能是最弱小的,最强大的则是欧洲集团,日本领导的东北亚集团居中。
由此可见,21世纪的世界新秩序将不大可能以地缘经济学的“三大经济区”之间的竞争为基本结构。
评论
①、“三大经济区”模式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当今世界经济正日益走向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
趋势,忽视了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相互依赖和广泛交流的现实。
②、该模式过于以国家为中心,过于把贸易看作是国家之间的,而不是全球符合背景下公司之间的行为,低估了所谓地区集团中国家间的“政治断裂带”。
③、该模式还过于轻视国家安全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因为无论欧洲地区的德国,还是太平洋地区的日本,他们在与美国进行经济竞争的同时,仍然求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伞。
(二)、地缘经济学的特点
1、 地缘经济学是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而不是“取代”。
传统的地缘概念是指“民族国家以国家领土作为地理含义上的竞争单位。” 研究的是宏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
而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事,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研究的是微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
但地缘经济学决不是对地缘政治学的取代,而是对其的发展,因此又被称为“后地缘政治经济学”。
2、 地缘经济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
从表面上来看,传统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是以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为主要内容的,把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完全放在从属政治的地位上,而地缘经济学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较量上。
但从本质上而言,地缘经济学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1)、都仍然把主权国家作为研究国际关系的对象;
(2)、都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竞争和对立的关系;
(3)、都强调权力。传统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军事安全,地缘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的经济权力和国家的经济安全。
(4)、都强调国家利益。地缘经济学完全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观点,认为国家所有的经济较量都是由国家利益驱动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地缘经济学是传统现实主义在冷战后的翻版。
3、 地缘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发达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
地缘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发达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推行地缘经济政策。
4、 地缘经济学不同于重商主义
传统的重商主义思想的目的是获取外汇储备(黄金),以此支持战争。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他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其最大的弱点是摆脱不了战争的阴影。
地缘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其本身的社会性和经济性。从国家内部讲,收益主要是促进就业,从对外影响讲,追求地缘经济并不靠进口限制或提高关税等政策。
(三)、地缘经济
学的未来
1、政府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突出。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能力或愿意推行地缘经济政策,一些私人企业通常需要寻求官僚机构、政治家、甚至公共舆论的支持,二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突出。
2、贸易壁垒“取消”与“增加”之间的矛盾。
例如WTO中原则上要求成员国一步步削减或取消所有的贸易壁垒,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中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步增加。
3、国内经济政策对国家安全、国际经济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国家的经济政策更具竞争性,如何管理这些相互竞争的国内政策将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际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由地缘经济学引起的思考
1、 冷战后国际关系斗争将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虽然这场斗争最直接的表现是跨国公司、企业和个人在国际经济上的斗争,但是,其实质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政府和政府之间、政策水平和政策水平之间的较量,斗争主要表现为以进攻型为主、防守型为辅的形式。
2、 冷战后国际经济斗争的目标再不是争夺领土,而是抢夺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种争夺国际经济主导地位成功地希望则是在高科技领域。与此相关,今天用来衡量以国实力的克莱因公式应当加以修改,改变的内容主要是在人和科技方面,新公式应当是:国家实力=(领土+工农业+军事+政府质量)ⅹ 人的素质 ⅹ 科技水平
3、 在以前的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是主角。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企业和大公司承担了过去主权国家的相当一部分角色。
4、 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加强,而由此带来的竞争和冲突将越来越激烈,经济战争也可能引来武装斗争。
地 缘 经 济 学
Geo-Economics
一、地缘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地缘经济学产生的国际背景
冷战的结束、以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
(二)、地缘经济学的理论先驱——经济/生态政治学
经济/生态政治学的英文是eco-politics,“eco”正好取自英文economy(经济)和ecology(生态)的前三个字母。
经济/生态政治学是在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依托国际政治经济学(IPE)产生的,其主要观点为:
①、“实力构成的扩大”。冷战后,军事威胁减弱了,经济与生态将成为实力的主要构成部分。
②、“安全内涵的扩大”。冷战结束后,“发展”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主题,与发展关系密切的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也涉及到“安全”的范畴。
③、“改革国际经济体制”。目前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国际经济体制,以适应冷战后经济和生态政治因素增长的需要。
④、“最大发言权的”。谁掌握国际经济和生态的优势,谁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二、地缘经济学理论
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德华?卢特沃克(Edward N. Luttwak)。
(一)、地缘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 地缘经济学的任务
任务为:冷战后国际竞争的新形式的研究。
即国家将按地缘经济的方式行事。
2、 地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国家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而不顾他国的经济竞争行为。
3、 地缘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是:经济战场,而不是军事战场。
地缘经济学家认为,地缘经济既是冷战后国家之间进行交往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政策。
4、 地缘经济学的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世界正在逐步发展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①、日本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②、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基础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③、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步覆盖前苏联和东欧,也许还包括北部非洲。
“在未来的竞赛中,三个经济霸权中的每一个都倾向于超过其他两个。无论哪一个实现了这种超越,都会位居领先”。
“三大经济集团谁能获得较大的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根据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他们认为,美国领导的集团在以后发展中可能是最弱小的,最强大的则是欧洲集团,日本领导的东北亚集团居中。
由此可见,21世纪的世界新秩序将不大可能以地缘经济学的“三大经济区”之间的竞争为基本结构。
评论
①、“三大经济区”模式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当今世界经济正日益走向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
趋势,忽视了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相互依赖和广泛交流的现实。
②、该模式过于以国家为中心,过于把贸易看作是国家之间的,而不是全球符合背景下公司之间的行为,低估了所谓地区集团中国家间的“政治断裂带”。
③、该模式还过于轻视国家安全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因为无论欧洲地区的德国,还是太平洋地区的日本,他们在与美国进行经济竞争的同时,仍然求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伞。
(二)、地缘经济学的特点
1、 地缘经济学是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而不是“取代”。
传统的地缘概念是指“民族国家以国家领土作为地理含义上的竞争单位。” 研究的是宏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
而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事,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研究的是微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
但地缘经济学决不是对地缘政治学的取代,而是对其的发展,因此又被称为“后地缘政治经济学”。
2、 地缘经济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
从表面上来看,传统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是以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为主要内容的,把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完全放在从属政治的地位上,而地缘经济学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较量上。
但从本质上而言,地缘经济学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1)、都仍然把主权国家作为研究国际关系的对象;
(2)、都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竞争和对立的关系;
(3)、都强调权力。传统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军事安全,地缘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的经济权力和国家的经济安全。
(4)、都强调国家利益。地缘经济学完全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观点,认为国家所有的经济较量都是由国家利益驱动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地缘经济学是传统现实主义在冷战后的翻版。
3、 地缘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发达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
地缘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发达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推行地缘经济政策。
4、 地缘经济学不同于重商主义
传统的重商主义思想的目的是获取外汇储备(黄金),以此支持战争。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他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其最大的弱点是摆脱不了战争的阴影。
地缘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其本身的社会性和经济性。从国家内部讲,收益主要是促进就业,从对外影响讲,追求地缘经济并不靠进口限制或提高关税等政策。
(三)、地缘经济
学的未来
1、政府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突出。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能力或愿意推行地缘经济政策,一些私人企业通常需要寻求官僚机构、政治家、甚至公共舆论的支持,二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突出。
2、贸易壁垒“取消”与“增加”之间的矛盾。
例如WTO中原则上要求成员国一步步削减或取消所有的贸易壁垒,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中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步增加。
3、国内经济政策对国家安全、国际经济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国家的经济政策更具竞争性,如何管理这些相互竞争的国内政策将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际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由地缘经济学引起的思考
1、 冷战后国际关系斗争将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虽然这场斗争最直接的表现是跨国公司、企业和个人在国际经济上的斗争,但是,其实质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政府和政府之间、政策水平和政策水平之间的较量,斗争主要表现为以进攻型为主、防守型为辅的形式。
2、 冷战后国际经济斗争的目标再不是争夺领土,而是抢夺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种争夺国际经济主导地位成功地希望则是在高科技领域。与此相关,今天用来衡量以国实力的克莱因公式应当加以修改,改变的内容主要是在人和科技方面,新公式应当是:国家实力=(领土+工农业+军事+政府质量)ⅹ 人的素质 ⅹ 科技水平
3、 在以前的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是主角。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企业和大公司承担了过去主权国家的相当一部分角色。
4、 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加强,而由此带来的竞争和冲突将越来越激烈,经济战争也可能引来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