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基层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
—以湖北孝感、黄石、襄樊周边乡镇为例
□ 朱诗琴(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中国以农立国,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农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问题和最大希望。农村教师在我国整个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生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那么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该为教师生存做些什么,教师本人又当如何正确看待、理智分析自身的生存状态,并使之朝理想的方向迈进,社会对之又会持何种态度?
此次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乡镇教师的内部和外部的生存状况较之以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有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的影响。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乡镇基层教师寻找一把保护伞。
关键词:乡镇基层教师 生存状况 社会经济行为
一、前言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生存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他们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关注乡镇教师的生存状况,提升乡镇教师的价值成为研究教师的重要课题。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乡镇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这就对乡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下,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故此,国家从政策方面采取种种措施,更多的关注农村教育,更多的惠及乡镇教师。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为此,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该法指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这使教师的身份相应的具有法律地位。1993年2月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本次调查旨在提升教师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和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揭示乡镇基层教师现实的生存状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使管理模式由“制度化”向“人性化”转变。
二、重要概念及其阐述
(一)乡镇基层教师
笔者对乡镇基层教师做出以下界定: 1、是指其工作在县城以下的乡镇中小学;
2、是以农村的适龄儿童为教育对象并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师生存状况
《汉语大辞典中》“生存”的含义是保存生命(与死亡相对),“状况”的含义是任何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故此,“生存状况”可以理解为人或事物保存生命时表现出来的形态。生存状况原是生物学的用语,但现在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借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其内涵扩大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常说“学会生存”、“适者生存”、“生存空间”等,赋予了“生存状况”更多的内容,其含义大大的扩展了,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内容。 教师的生存状况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牛立华的观点,她认为教师的生存状况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笔者倾向于此观点。具体的内涵包括内部的生存状况,如:学历和教龄、教育学知识和学科知识、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外部的生存状态主要是: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生存环境、专业发展、职业认同等方面,这里不止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社会经济行为:首先笔者想先解释一下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行为,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论述了社会行为与秩序的概念,社会行为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定义为被授予一个意义的行为,“社会”即意味着行为要适应其他的行为者,而经济行为作为社会行动的一种,定位为:专门为经济利益或是“效用需求”驱使并适应其他行动者的行为,而教师的择业取向作为一种经济利益(代表大多数人)所驱动同时要考虑周围人的行为态度的行为,因此笔者将教师的择业取向定义为一种社会经济行为。
三、研究方法
针对此次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对于乡镇基层教师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法,再辅以观察法,制定了《关于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和访谈提纲均由我院实践部部内成员反复讨论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修改后完成。
本次调查是以黄石、襄阳、孝感周边乡镇为调查取样范围,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对象,调查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访谈对象是通过系统抽
样选取的。取样主要来自三个城市的乡镇学校在职教师。对他们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和对当地环境的观察,做出相关访谈记录。
问卷调查数据由专调人员输入SPSS 软件系统,以单变量描述和多变量交互分类为主要统计方法;访谈记录由专调人员整理总结。针对乡镇基层教师生存状况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四、调查维度
此次调查将教师的生存状况分为五个方面:
国家对教师的影响:国家政策、国家资金投资、新课改的影响 社会对教师的影响:社会对教师的认识和看法、社会氛围
教师自身情况:性别、文化、政治面貌、自身认识、主观愿望、职称、职业选择 学校: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压力 学生影响:学生质量、数量、学生的配合度
学校方面:地理位置、教学设备、学风教学氛围、教师流失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基层教师中的男教师占60.4%,女教师却只占39.6%,这就说明乡镇基层教师的性别比例不平衡。 (二)乡镇基层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专业对口情况,上表表明,教师学历达到大专及其以上的有79.3%,而且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就有41.5%,谈到他们所学专业与现在从事的教师职业是否对口时?选择对口的超过了50%,这三者足以表明乡镇基层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结果与分析
(一)乡镇基层教师的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人生存的立足之本就是经济收入,这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探讨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最重要的是关注其经济状况。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乡镇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但乡镇教师最关切、最需要提高的仍然是待遇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中央政府采取了教师工资县级统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教师工资保障制度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由职称工资及配套活工资、职务(岗位)津贴、考试(考评、竞赛)奖、节日福利等。在调查的学校中,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每月的收入大多数都在1500元左右,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工资要低一些,由于职称、教龄的不同教师的收入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差别,但是都低于两千。
一方面,我们看到,有关教师工资是否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的数据显示,95.2%的公立学校的基层教师已经不存在工资的拖欠情况,当前公立学校教师工资已完全由县、区级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另聘的代课教师除外) 。 表二:
另一方面,在问及他们的收入的时候,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多样性,1000元以下的有13人,占4.8%,1001—1500元的有66人,占24.4%,2000元以上的占28.1%,3000元以上的有三人,其中1500—2000元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有41.5%。
最后在谈到他对自己目前的经济收入的满意程度时?结果却是差强人意的,高达59.6%
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
的老师选择的是“勉强维持生活”,还有5.6%的老师选择“完全不能维持生活”,结果如
完全不出
左图所示:
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教师工资的拖欠情况已经是少数现象,但是教师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现象颇为明显,有的同等学
生活
历、级别、教龄的教师待遇相差甚至过千。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及分配制度改革,也尚未解决悬殊的差距。据我们
在调查发现,即便在同一个区内,校与校间的差别同样惊人,除去因教龄、职称、职务等个人因索所带来的差别,教师中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省教育厅直属、市教育局直属和区属学饺之间,各有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的差距,这在访谈资料中也有所反应,在问到他们对自己今后工作的打算时,大多数都回答说:以后会一直当老师,但是希望能够调到市里面的学校去任教,可见地域间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二)
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且职业压力大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职业压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调查中我们在谈到如何吸引教师去学 校任教的问题,有56.3%的人认为需要减轻负担,谈到老师们在工作中的感受时?59.6%的老师感到较累。而说到工作时间,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教师的工作时间目前已趋于规范化,达到63.3%的老师工作时间是8—10小时,但仍有28.2%的老师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在12小时以上,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尤其体现在乡镇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看来工作时间和职业压力仍然是压在乡镇基层教师的身上的两
座大山。
(三) 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的认可度高
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 ,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同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己的未来和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构建坚实的职业认同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做到安平乐道,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问卷中提到: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您是否仍愿意当老师?结果是:仍然有43.7%选择愿意继续当老师,31.9%选择“不好说”,这说明乡镇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可度是值得肯定的。
(四)教师的工作环境需改善
有关工作环境,则在“您认为农村学校可以用以下何种条件吸引教师前来任教?”这题中有所体现,分别有64.4%,61.9%,66.7%的人认为需要提高福利,健全福利,改善工作环境,可见工作环境在老师们心中的重要性。
老师的工作环境当然也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学设施的呢?
工作学校的教学设施
其他
比较齐全
图二
这方面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在调查中观察所得,在乡镇中学中我们看到教学楼由以前夏天漏风,冬天漏雨的瓦房渐渐变成了5层以上的楼房,教室中全部安装了电扇,有的甚至是空调,从水龙头接水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室普遍配备了饮水机,这些设施的配备大大改善了教师的工作环境。但是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调查中我们看到有些学校教师的办公室中没有一台电脑,而有些学校电脑的也只是在教务处办公室中有一到两台。
在小学中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些家长出于对乡镇教育质量和环境的怀疑,都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或者是镇中心的学校学习,这就给乡镇学校造成生源不足的问题,有些小学中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班学习,有些学校也因此选择关闭,这不仅给老师的教学造成的压力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们的教育。 (五)教师的福利
关于福利的问题,访谈资料中涉及到了,问题是:假如您生病了,在农村学校你所享有的服务有哪些?
个案一:湖北孝感 女 大学本科 党员
学校只有医疗保险,其他就没什么了。
个案二:湖北襄樊保康县 男 中专 群众
基本上只有医疗保险。
个案三 湖北黄石 女 大专 群众
只有医疗保险
而在享受的保险有哪些?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所享受的福利
图三
关于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义务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教师的津贴和补贴是对教师在特殊劳动条件下付出的劳动消耗和生活费支出所给予的适当补偿,是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的教龄津贴,是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项措施。教师的其他津贴,例如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等,都是对这些岗位的教师多付出劳动的一种报酬补偿。关于教师补贴,《教师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教师的这种地区性补贴,是鼓励教师到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工作的报酬。
在教师福利部分,帮助教师解决住房问题是教师应享有的福利待遇之一。教师住房既是教师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自修和工作的场所。安居才能乐业。《教师法》根据教师住房的实际需要,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教师的医疗保健是教师福利待遇的又一重要方面,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
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在社会保险部分,教师的社会保险是通过政府或学校、教师向保险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对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供一定保障的制度。近年来,随着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教师过去的有些福利制度逐渐纳入到社会保障当中。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教师加入社会保险,对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员由单位所有制转为社会所有制,在社会更大范围内流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双向选择,提供了可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使得一批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建设。在此次调查中,根据上图所示,很显然90%以上的老师享受医疗保险,超过50%的老师享受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年节奖酬金,而享受课时津贴的低于20%,看来乡镇基层教师的福利制度的实施还有待加强。 (六)教师流失严重
教师流失
由左图所示,乡镇学校教师的流失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超出70%的人所在的学校有教师流失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60%的人认为是因为经济利益。
关于导致乡镇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笔者
根据社会经济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 (1) 经济性—物质利益的需求驱使老师们不 得不放弃教师的职业: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到:“不仅观念,
而是物质利益支配人们的行为,由“观念”所创建的“世界图像”通常决定着轨迹,沿着这一轨迹,行为被利益的动力所推动”,所以韦伯认为利益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他决定了潜伏于行为中的强度”,此外,迪尔凯姆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强调:“经济行为的主要动机通常是私人利益”。可见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扮演者决定性的因素角色。
(2)社会性—关于社会性这一点原因我想以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来分析,在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上,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传统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商品经济时代赋予了社会成员按照经济利益进行社会活动的时代特质,所以,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物质利益在乡镇教师进行择业选择时占有重要地位。 (七) 教师的职后教育次数少且效果一般 表三:
由上表数据可知,34.4%的老师参加职后培训只有1-2次,而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他们中很多教龄达到十年以上,而对于参加过职后培训的老师来说,他们对职后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持肯定的态度,46.3%的人选择“非常满意”,35.9%的人选择“一般”,看来教师的职后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八)乡镇教师的评判标准单一
问卷中我们问到:您认为教师评定职称最有力的依据是什么?结果如图所示,选择“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好”的分别高达67.4%和72.6%,当然这二者对于乡镇教师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对于学校和学生家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足以说明对于乡镇基层教
师评判标准的单一性。
教师享受的福利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多
好
先
出
率
文
量
优
而
学
论
质
员
颖
升
术
学
人
脱
学
教
政
才
的
行
人
表
导
秀
发
领
优
,
排辈
资
论
暗
箱
操作
,
想
评
职
称
要
靠
关
系
图五
六、建议及对策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商。同样,改善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也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笔者根据以上对乡镇教师的经济收入、享受福利、教师流失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
(1)在农村,乡镇教师的唯一生活来源就是他们的工资收入,工资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唯一支柱。虽然教师的待遇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乡镇教师的待遇还是偏低的。生活的困难使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想改行。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落实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工资,取消城乡区别的教育投入。对工资、福利、补贴针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实习倾斜政策,取消城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异,给乡镇基层教师一个公平的起点。
(2)能够落实乡镇基层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达到公务员的水平,无论是在工资、医
疗、住房还是其他的福利上都能够达到城市教师的水平,主要是监督保障机制的力度要加大,依法管理,避免不公平现象在城乡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发生,同时对于乡镇基层教师不合理的工作方法和态度要积极的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的向城市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形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上文分析的教师的职后培训,得出结论:乡镇基层教师的职后培训不仅在量上没有达到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没有保证质量,笔者自身也是师范院校的学生,针对师范院校的特殊性提出以下建议。
2、关注教师职前职后教育
(1)完善职前教育体系。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然而,目前师范院校的改革远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当前的改革形式,所学习知识的理论性太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适合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师范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大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优秀教师,培养合格教师,为中小学尤其是乡镇中小学输送合格的优秀教师。同时,师范院校也应该承担起教师职后培训的工作,与农村学校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加强与师范院校的合作,这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的一条现实途径。
(2)规范职后教育培训。建立农村学校教育帮扶制度,把城市教师组成“支教队”下乡帮扶乡中教师,以“带徒弟”的方式帮助乡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门应重视对教师知识素质的培训,并使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在培训内容上,应根据当地教师的实际情况,切实将培训内容细化,多一些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和研究,少一些理论讲授和空洞的说教。切实将新教材的分析与课题设计联系在一起,叫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质的转变,使他们能够更快的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二)学校方面
通过上文对教师所处工作环境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改善管理机制
校领导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在管理中应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淡;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训斥;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官架子。以和谐的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给教师创设宽松的自由的工作氛围,从而实现“感情留人”的策略,以杜绝滋生教师消极情绪的土壤。
2、消除单一的教学评价条件
学校必须消除单一的教学评价条件。
这里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据我们了解几乎所有的乡镇中小学的教师评定都是他评而且评判标准单一,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升学率,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打破只有他评这一点,应该把教师的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建立多元人性的评价体系,给予老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老师进步,鼓励老师用开放式的方法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3、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那么校园环境也应该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关怀教师的生命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师的生命不仅仅是作为有机体存在的,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而存在的生命。要尊重教师的生命,关注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需求,更要遵守教师发展的规律,在教师发展过程中适时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宽松的娱乐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建立,都有利于人文关怀氛围的建立。
学校要构建人文关怀的氛围。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确保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照顾到教师之间的差异,要适时的组织教师集体活动,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和思想动态,体现出学校的人情氛围。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教师的自我人文关怀,只有有意识地对自己予以人文关怀,并对他人的关怀中体会到对自己的关怀,才是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4、控制教师的工作时间
这一点在访谈资料中提到多次,许多老师都表明,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问题都没时间照顾,这一点一直困扰着他们。
教师不仅仅是教师,教师还承担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众多角色。这些角色为教师洞察人生、感悟人生、发掘生活情趣、展现人格魅力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宽阔舞台。但是这些角色与“教育者”这一核心角色之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众多的角色还可能引起教师的角色过载、心理压力和负担过重, 所以,学校方面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教师的工作时间。
(三)教师自身
教师自身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对自己职业的认知以及教师流失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柏拉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学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这说明了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乡镇基层教师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身在基层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善于调节,使自己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二、树立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三、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感知自己。 教师职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职业,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较好的适应现实。
2、弱化功利主义,强化社会效益
基层教师,应该时刻秉承自身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目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宜让功利目的占了创造社会效益的上风。
(四)社会方面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问题,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那么这就需要来自社会的力量来改变这一现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进。
1、改变传统观念,创建新的价值体系
在我国,对教师职业的认定有着偏颇的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往往把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的“神圣化”。所谓“神圣化”,即把教师的职业定位在“神”、“红烛”、“春蚕”、“奉献”。那么教育学对于教师的基本界定是: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而在广大农村,人们几乎普遍认为教师是“神”。
21世纪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和能力,包括除了送孩子去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习各种才艺,注意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家长和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和尺度并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是将“升学率”和“教学质量”作为衡量老师水平了最主要的依据,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学校、家长、教育部门的三重压力,已经让老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包袱。
所以我们必须重塑相关的价值体系,(包括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对素质教育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小处入手,借助学校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实施宣传策略,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媒体进行宣传,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当然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老师自己共同努力了。
八、小结
农村教师这一职业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乡镇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师的素质和专业的发展,习惯了向教师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和规范,习惯了“尊师重教”和“师道尊严”的传统,社会功能价值是几千年来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所谓的“尊师”只是为了重“教“和重“教化”。真正能关心和关注教师需要什么,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师的生存状态如何的人很少。现在都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自由,强调学生的创造力,然而,身为教育的一个主体的教师们的地位实际上是在相对降低。所以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那些辛勤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们,为维护他们的权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由于笔者也是来自农村,所以对于乡镇教师一直抱有同情的态度,在分析的时候多少含有主观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客观性。
本次调查我们针对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有效的个案访谈资料,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为改善乡镇教师的生存状况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吕世辰著 《农村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2】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 《经济社会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3】牛立华 教育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2002年8月
【4】萧玲 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与苏北教师面对面 江苏教育 2003年5月
【5】李迎春 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6】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 第四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们是湖北师范学院“关于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调查的调查小组”的调查员,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基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从一个侧面观察了解一个地区的基层教育现状,探讨一些较为现实可行的针对农村基层教育的方针策略。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谢谢!
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实践大队
二〇一一年六月
注:本次调查不署名,希望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打“√”或在“()”内填上相应的代码。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单选。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女
2、您的文化程度是( )?
A. 初中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 D.本科
E. 研究生及其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是( )?
A. 团员 B.党员 C.群众
4、您的月收入是( )?
A.1000元以下 B.1001-1500 C.1501-2000
D.2001-2500 E.2501-3000 F.3001元以上
5、在大多数情况下,您每月的工资是否都按时足额发放( )?
A. 是 B.否
6、您的教龄是( )?
A.3年以下 B.3-5年 C.6-10年 D.11年以上
7、您任教的地区是( )?
A. 镇中心,人流量旺盛地段 B.镇附近的地区
C. 偏远山区
8、您所在的学校属于( )?
A .公立学校 B.私立学校
9、您认为自己目前的收入状况怎么样( )?
A. 足以满足我的正常支出 B.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C. 完全不能维持生计
10、您平均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
A.8个小时以下 B.8-10个小时 C.10-12个小时 D.12小时以上
11、在工作中,你感到( )?
A. 很累,招架不住了 B.较累 C.不累 D.累并快乐着
12、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您是否仍愿意当老师( )?
A. 愿意 B.不愿意 C.不好说
13、以下几项中,您享受的有( )?(多选)
A. 医疗保险 B.岗位津贴 C.课时津贴 D.物价补贴
E. 住房公积金 F.年、节等奖酬金 G.失业保险 H.养老保险
14、您自从任职以来参加过几次职后教育( )(如各种进修、培训和学习)?
A. 没有参加过 B.1-2次 C.3-5次 D.5次以上
15、您对目前职后教育的状况满意吗( )?
A. 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6、您认为农村学校可以用以下何种条件吸引教师前来任教( )?(多选)
A. 提高福利 B.健全福利 C.减轻负担 D.改善工作环境 E. 完善住房条件 F.增加职后教育机会 G.其他
17、您认为现在农村义务学校教师所教专业对口情况是( )?
A. 对口 B.较对口 C.不对口 D.很不对口
18、您认为教师评定职称的最有力的依据是什么( )?(多选)
A. 升学率 B.发表的学术论文多 C.教学质量好
D. 领导、行政人员优先 E.论资排辈,优秀人才难脱颖而出 F. 暗箱操作严重,想评职称要靠关系
19、您的学生在上课时的课堂表现如何( )?
A. 能够聚精会神、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
B. 比较配合,偶尔会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
C. 一般、有时冷淡
D. 不怎么配合,旷课情况严重
E. 其他 20、您所在的学校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交流情况如何( )?
A .经常讨论教学及学生问题
B .各自教学,偶遇问题就询问个别老师
C .基本不怎么交流
21、您了解的国家有关基层教育的政策有哪些( )?(多选)
A. 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B. 对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生活费
C.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D. 国家对义务教育负全部责任
22、您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如何( )?
A. 非常齐全,并不断添置新的现代教学设备
B. 比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C. 残缺不全,设施简陋,多年未添置教学设施
D. 其他
23、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老师流失的情况( )?
A. 有 B.没有
24、如果有,教师流失的原因是( )?(多选)
A. 经济利益 B.住房问题 C.管理体制问题
D. 住房资助 E.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F.福利 G.个人因素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祝:心想事成,万事顺利
二〇一一年六月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实践部
关于乡镇基层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
—以湖北孝感、黄石、襄樊周边乡镇为例
□ 朱诗琴(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中国以农立国,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农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问题和最大希望。农村教师在我国整个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生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那么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该为教师生存做些什么,教师本人又当如何正确看待、理智分析自身的生存状态,并使之朝理想的方向迈进,社会对之又会持何种态度?
此次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乡镇教师的内部和外部的生存状况较之以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有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的影响。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乡镇基层教师寻找一把保护伞。
关键词:乡镇基层教师 生存状况 社会经济行为
一、前言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生存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他们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关注乡镇教师的生存状况,提升乡镇教师的价值成为研究教师的重要课题。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乡镇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这就对乡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下,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故此,国家从政策方面采取种种措施,更多的关注农村教育,更多的惠及乡镇教师。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为此,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该法指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这使教师的身份相应的具有法律地位。1993年2月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本次调查旨在提升教师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和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揭示乡镇基层教师现实的生存状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使管理模式由“制度化”向“人性化”转变。
二、重要概念及其阐述
(一)乡镇基层教师
笔者对乡镇基层教师做出以下界定: 1、是指其工作在县城以下的乡镇中小学;
2、是以农村的适龄儿童为教育对象并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师生存状况
《汉语大辞典中》“生存”的含义是保存生命(与死亡相对),“状况”的含义是任何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故此,“生存状况”可以理解为人或事物保存生命时表现出来的形态。生存状况原是生物学的用语,但现在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借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其内涵扩大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常说“学会生存”、“适者生存”、“生存空间”等,赋予了“生存状况”更多的内容,其含义大大的扩展了,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内容。 教师的生存状况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牛立华的观点,她认为教师的生存状况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笔者倾向于此观点。具体的内涵包括内部的生存状况,如:学历和教龄、教育学知识和学科知识、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外部的生存状态主要是: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生存环境、专业发展、职业认同等方面,这里不止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社会经济行为:首先笔者想先解释一下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行为,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论述了社会行为与秩序的概念,社会行为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定义为被授予一个意义的行为,“社会”即意味着行为要适应其他的行为者,而经济行为作为社会行动的一种,定位为:专门为经济利益或是“效用需求”驱使并适应其他行动者的行为,而教师的择业取向作为一种经济利益(代表大多数人)所驱动同时要考虑周围人的行为态度的行为,因此笔者将教师的择业取向定义为一种社会经济行为。
三、研究方法
针对此次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对于乡镇基层教师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法,再辅以观察法,制定了《关于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和访谈提纲均由我院实践部部内成员反复讨论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修改后完成。
本次调查是以黄石、襄阳、孝感周边乡镇为调查取样范围,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对象,调查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访谈对象是通过系统抽
样选取的。取样主要来自三个城市的乡镇学校在职教师。对他们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和对当地环境的观察,做出相关访谈记录。
问卷调查数据由专调人员输入SPSS 软件系统,以单变量描述和多变量交互分类为主要统计方法;访谈记录由专调人员整理总结。针对乡镇基层教师生存状况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四、调查维度
此次调查将教师的生存状况分为五个方面:
国家对教师的影响:国家政策、国家资金投资、新课改的影响 社会对教师的影响:社会对教师的认识和看法、社会氛围
教师自身情况:性别、文化、政治面貌、自身认识、主观愿望、职称、职业选择 学校: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压力 学生影响:学生质量、数量、学生的配合度
学校方面:地理位置、教学设备、学风教学氛围、教师流失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基层教师中的男教师占60.4%,女教师却只占39.6%,这就说明乡镇基层教师的性别比例不平衡。 (二)乡镇基层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专业对口情况,上表表明,教师学历达到大专及其以上的有79.3%,而且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就有41.5%,谈到他们所学专业与现在从事的教师职业是否对口时?选择对口的超过了50%,这三者足以表明乡镇基层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结果与分析
(一)乡镇基层教师的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人生存的立足之本就是经济收入,这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探讨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最重要的是关注其经济状况。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乡镇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但乡镇教师最关切、最需要提高的仍然是待遇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中央政府采取了教师工资县级统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教师工资保障制度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由职称工资及配套活工资、职务(岗位)津贴、考试(考评、竞赛)奖、节日福利等。在调查的学校中,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每月的收入大多数都在1500元左右,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工资要低一些,由于职称、教龄的不同教师的收入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差别,但是都低于两千。
一方面,我们看到,有关教师工资是否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的数据显示,95.2%的公立学校的基层教师已经不存在工资的拖欠情况,当前公立学校教师工资已完全由县、区级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另聘的代课教师除外) 。 表二:
另一方面,在问及他们的收入的时候,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多样性,1000元以下的有13人,占4.8%,1001—1500元的有66人,占24.4%,2000元以上的占28.1%,3000元以上的有三人,其中1500—2000元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有41.5%。
最后在谈到他对自己目前的经济收入的满意程度时?结果却是差强人意的,高达59.6%
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
的老师选择的是“勉强维持生活”,还有5.6%的老师选择“完全不能维持生活”,结果如
完全不出
左图所示:
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教师工资的拖欠情况已经是少数现象,但是教师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现象颇为明显,有的同等学
生活
历、级别、教龄的教师待遇相差甚至过千。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及分配制度改革,也尚未解决悬殊的差距。据我们
在调查发现,即便在同一个区内,校与校间的差别同样惊人,除去因教龄、职称、职务等个人因索所带来的差别,教师中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省教育厅直属、市教育局直属和区属学饺之间,各有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的差距,这在访谈资料中也有所反应,在问到他们对自己今后工作的打算时,大多数都回答说:以后会一直当老师,但是希望能够调到市里面的学校去任教,可见地域间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二)
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且职业压力大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职业压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调查中我们在谈到如何吸引教师去学 校任教的问题,有56.3%的人认为需要减轻负担,谈到老师们在工作中的感受时?59.6%的老师感到较累。而说到工作时间,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教师的工作时间目前已趋于规范化,达到63.3%的老师工作时间是8—10小时,但仍有28.2%的老师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在12小时以上,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尤其体现在乡镇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看来工作时间和职业压力仍然是压在乡镇基层教师的身上的两
座大山。
(三) 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的认可度高
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 ,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同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己的未来和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构建坚实的职业认同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做到安平乐道,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问卷中提到: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您是否仍愿意当老师?结果是:仍然有43.7%选择愿意继续当老师,31.9%选择“不好说”,这说明乡镇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可度是值得肯定的。
(四)教师的工作环境需改善
有关工作环境,则在“您认为农村学校可以用以下何种条件吸引教师前来任教?”这题中有所体现,分别有64.4%,61.9%,66.7%的人认为需要提高福利,健全福利,改善工作环境,可见工作环境在老师们心中的重要性。
老师的工作环境当然也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学设施的呢?
工作学校的教学设施
其他
比较齐全
图二
这方面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在调查中观察所得,在乡镇中学中我们看到教学楼由以前夏天漏风,冬天漏雨的瓦房渐渐变成了5层以上的楼房,教室中全部安装了电扇,有的甚至是空调,从水龙头接水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室普遍配备了饮水机,这些设施的配备大大改善了教师的工作环境。但是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调查中我们看到有些学校教师的办公室中没有一台电脑,而有些学校电脑的也只是在教务处办公室中有一到两台。
在小学中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些家长出于对乡镇教育质量和环境的怀疑,都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或者是镇中心的学校学习,这就给乡镇学校造成生源不足的问题,有些小学中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班学习,有些学校也因此选择关闭,这不仅给老师的教学造成的压力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们的教育。 (五)教师的福利
关于福利的问题,访谈资料中涉及到了,问题是:假如您生病了,在农村学校你所享有的服务有哪些?
个案一:湖北孝感 女 大学本科 党员
学校只有医疗保险,其他就没什么了。
个案二:湖北襄樊保康县 男 中专 群众
基本上只有医疗保险。
个案三 湖北黄石 女 大专 群众
只有医疗保险
而在享受的保险有哪些?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所享受的福利
图三
关于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义务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教师的津贴和补贴是对教师在特殊劳动条件下付出的劳动消耗和生活费支出所给予的适当补偿,是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的教龄津贴,是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项措施。教师的其他津贴,例如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等,都是对这些岗位的教师多付出劳动的一种报酬补偿。关于教师补贴,《教师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教师的这种地区性补贴,是鼓励教师到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工作的报酬。
在教师福利部分,帮助教师解决住房问题是教师应享有的福利待遇之一。教师住房既是教师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自修和工作的场所。安居才能乐业。《教师法》根据教师住房的实际需要,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教师的医疗保健是教师福利待遇的又一重要方面,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
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在社会保险部分,教师的社会保险是通过政府或学校、教师向保险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对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供一定保障的制度。近年来,随着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教师过去的有些福利制度逐渐纳入到社会保障当中。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教师加入社会保险,对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员由单位所有制转为社会所有制,在社会更大范围内流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双向选择,提供了可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使得一批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建设。在此次调查中,根据上图所示,很显然90%以上的老师享受医疗保险,超过50%的老师享受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年节奖酬金,而享受课时津贴的低于20%,看来乡镇基层教师的福利制度的实施还有待加强。 (六)教师流失严重
教师流失
由左图所示,乡镇学校教师的流失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超出70%的人所在的学校有教师流失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60%的人认为是因为经济利益。
关于导致乡镇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笔者
根据社会经济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 (1) 经济性—物质利益的需求驱使老师们不 得不放弃教师的职业: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到:“不仅观念,
而是物质利益支配人们的行为,由“观念”所创建的“世界图像”通常决定着轨迹,沿着这一轨迹,行为被利益的动力所推动”,所以韦伯认为利益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他决定了潜伏于行为中的强度”,此外,迪尔凯姆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强调:“经济行为的主要动机通常是私人利益”。可见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扮演者决定性的因素角色。
(2)社会性—关于社会性这一点原因我想以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来分析,在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上,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传统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商品经济时代赋予了社会成员按照经济利益进行社会活动的时代特质,所以,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物质利益在乡镇教师进行择业选择时占有重要地位。 (七) 教师的职后教育次数少且效果一般 表三:
由上表数据可知,34.4%的老师参加职后培训只有1-2次,而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他们中很多教龄达到十年以上,而对于参加过职后培训的老师来说,他们对职后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持肯定的态度,46.3%的人选择“非常满意”,35.9%的人选择“一般”,看来教师的职后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八)乡镇教师的评判标准单一
问卷中我们问到:您认为教师评定职称最有力的依据是什么?结果如图所示,选择“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好”的分别高达67.4%和72.6%,当然这二者对于乡镇教师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对于学校和学生家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足以说明对于乡镇基层教
师评判标准的单一性。
教师享受的福利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多
好
先
出
率
文
量
优
而
学
论
质
员
颖
升
术
学
人
脱
学
教
政
才
的
行
人
表
导
秀
发
领
优
,
排辈
资
论
暗
箱
操作
,
想
评
职
称
要
靠
关
系
图五
六、建议及对策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商。同样,改善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也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笔者根据以上对乡镇教师的经济收入、享受福利、教师流失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
(1)在农村,乡镇教师的唯一生活来源就是他们的工资收入,工资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唯一支柱。虽然教师的待遇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乡镇教师的待遇还是偏低的。生活的困难使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想改行。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落实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工资,取消城乡区别的教育投入。对工资、福利、补贴针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实习倾斜政策,取消城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异,给乡镇基层教师一个公平的起点。
(2)能够落实乡镇基层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达到公务员的水平,无论是在工资、医
疗、住房还是其他的福利上都能够达到城市教师的水平,主要是监督保障机制的力度要加大,依法管理,避免不公平现象在城乡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发生,同时对于乡镇基层教师不合理的工作方法和态度要积极的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的向城市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形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上文分析的教师的职后培训,得出结论:乡镇基层教师的职后培训不仅在量上没有达到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没有保证质量,笔者自身也是师范院校的学生,针对师范院校的特殊性提出以下建议。
2、关注教师职前职后教育
(1)完善职前教育体系。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然而,目前师范院校的改革远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当前的改革形式,所学习知识的理论性太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适合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师范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大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优秀教师,培养合格教师,为中小学尤其是乡镇中小学输送合格的优秀教师。同时,师范院校也应该承担起教师职后培训的工作,与农村学校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加强与师范院校的合作,这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的一条现实途径。
(2)规范职后教育培训。建立农村学校教育帮扶制度,把城市教师组成“支教队”下乡帮扶乡中教师,以“带徒弟”的方式帮助乡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门应重视对教师知识素质的培训,并使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在培训内容上,应根据当地教师的实际情况,切实将培训内容细化,多一些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和研究,少一些理论讲授和空洞的说教。切实将新教材的分析与课题设计联系在一起,叫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质的转变,使他们能够更快的接受和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二)学校方面
通过上文对教师所处工作环境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改善管理机制
校领导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在管理中应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淡;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训斥;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官架子。以和谐的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给教师创设宽松的自由的工作氛围,从而实现“感情留人”的策略,以杜绝滋生教师消极情绪的土壤。
2、消除单一的教学评价条件
学校必须消除单一的教学评价条件。
这里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据我们了解几乎所有的乡镇中小学的教师评定都是他评而且评判标准单一,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升学率,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打破只有他评这一点,应该把教师的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建立多元人性的评价体系,给予老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老师进步,鼓励老师用开放式的方法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3、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那么校园环境也应该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关怀教师的生命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师的生命不仅仅是作为有机体存在的,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而存在的生命。要尊重教师的生命,关注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需求,更要遵守教师发展的规律,在教师发展过程中适时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宽松的娱乐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建立,都有利于人文关怀氛围的建立。
学校要构建人文关怀的氛围。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确保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照顾到教师之间的差异,要适时的组织教师集体活动,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和思想动态,体现出学校的人情氛围。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教师的自我人文关怀,只有有意识地对自己予以人文关怀,并对他人的关怀中体会到对自己的关怀,才是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4、控制教师的工作时间
这一点在访谈资料中提到多次,许多老师都表明,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问题都没时间照顾,这一点一直困扰着他们。
教师不仅仅是教师,教师还承担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众多角色。这些角色为教师洞察人生、感悟人生、发掘生活情趣、展现人格魅力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宽阔舞台。但是这些角色与“教育者”这一核心角色之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众多的角色还可能引起教师的角色过载、心理压力和负担过重, 所以,学校方面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教师的工作时间。
(三)教师自身
教师自身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对自己职业的认知以及教师流失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柏拉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学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这说明了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乡镇基层教师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身在基层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善于调节,使自己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二、树立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三、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感知自己。 教师职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职业,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较好的适应现实。
2、弱化功利主义,强化社会效益
基层教师,应该时刻秉承自身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目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宜让功利目的占了创造社会效益的上风。
(四)社会方面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问题,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那么这就需要来自社会的力量来改变这一现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进。
1、改变传统观念,创建新的价值体系
在我国,对教师职业的认定有着偏颇的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往往把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的“神圣化”。所谓“神圣化”,即把教师的职业定位在“神”、“红烛”、“春蚕”、“奉献”。那么教育学对于教师的基本界定是: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而在广大农村,人们几乎普遍认为教师是“神”。
21世纪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和能力,包括除了送孩子去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习各种才艺,注意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家长和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和尺度并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是将“升学率”和“教学质量”作为衡量老师水平了最主要的依据,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学校、家长、教育部门的三重压力,已经让老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包袱。
所以我们必须重塑相关的价值体系,(包括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对素质教育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小处入手,借助学校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实施宣传策略,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媒体进行宣传,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当然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老师自己共同努力了。
八、小结
农村教师这一职业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乡镇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师的素质和专业的发展,习惯了向教师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和规范,习惯了“尊师重教”和“师道尊严”的传统,社会功能价值是几千年来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所谓的“尊师”只是为了重“教“和重“教化”。真正能关心和关注教师需要什么,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师的生存状态如何的人很少。现在都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自由,强调学生的创造力,然而,身为教育的一个主体的教师们的地位实际上是在相对降低。所以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那些辛勤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们,为维护他们的权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由于笔者也是来自农村,所以对于乡镇教师一直抱有同情的态度,在分析的时候多少含有主观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客观性。
本次调查我们针对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有效的个案访谈资料,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为改善乡镇教师的生存状况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吕世辰著 《农村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2】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 《经济社会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3】牛立华 教育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2002年8月
【4】萧玲 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与苏北教师面对面 江苏教育 2003年5月
【5】李迎春 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6】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 第四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们是湖北师范学院“关于乡镇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调查的调查小组”的调查员,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基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从一个侧面观察了解一个地区的基层教育现状,探讨一些较为现实可行的针对农村基层教育的方针策略。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谢谢!
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实践大队
二〇一一年六月
注:本次调查不署名,希望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打“√”或在“()”内填上相应的代码。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单选。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女
2、您的文化程度是( )?
A. 初中以下 B.高中或中专 C.大专 D.本科
E. 研究生及其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是( )?
A. 团员 B.党员 C.群众
4、您的月收入是( )?
A.1000元以下 B.1001-1500 C.1501-2000
D.2001-2500 E.2501-3000 F.3001元以上
5、在大多数情况下,您每月的工资是否都按时足额发放( )?
A. 是 B.否
6、您的教龄是( )?
A.3年以下 B.3-5年 C.6-10年 D.11年以上
7、您任教的地区是( )?
A. 镇中心,人流量旺盛地段 B.镇附近的地区
C. 偏远山区
8、您所在的学校属于( )?
A .公立学校 B.私立学校
9、您认为自己目前的收入状况怎么样( )?
A. 足以满足我的正常支出 B.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C. 完全不能维持生计
10、您平均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
A.8个小时以下 B.8-10个小时 C.10-12个小时 D.12小时以上
11、在工作中,你感到( )?
A. 很累,招架不住了 B.较累 C.不累 D.累并快乐着
12、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您是否仍愿意当老师( )?
A. 愿意 B.不愿意 C.不好说
13、以下几项中,您享受的有( )?(多选)
A. 医疗保险 B.岗位津贴 C.课时津贴 D.物价补贴
E. 住房公积金 F.年、节等奖酬金 G.失业保险 H.养老保险
14、您自从任职以来参加过几次职后教育( )(如各种进修、培训和学习)?
A. 没有参加过 B.1-2次 C.3-5次 D.5次以上
15、您对目前职后教育的状况满意吗( )?
A. 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6、您认为农村学校可以用以下何种条件吸引教师前来任教( )?(多选)
A. 提高福利 B.健全福利 C.减轻负担 D.改善工作环境 E. 完善住房条件 F.增加职后教育机会 G.其他
17、您认为现在农村义务学校教师所教专业对口情况是( )?
A. 对口 B.较对口 C.不对口 D.很不对口
18、您认为教师评定职称的最有力的依据是什么( )?(多选)
A. 升学率 B.发表的学术论文多 C.教学质量好
D. 领导、行政人员优先 E.论资排辈,优秀人才难脱颖而出 F. 暗箱操作严重,想评职称要靠关系
19、您的学生在上课时的课堂表现如何( )?
A. 能够聚精会神、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
B. 比较配合,偶尔会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
C. 一般、有时冷淡
D. 不怎么配合,旷课情况严重
E. 其他 20、您所在的学校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交流情况如何( )?
A .经常讨论教学及学生问题
B .各自教学,偶遇问题就询问个别老师
C .基本不怎么交流
21、您了解的国家有关基层教育的政策有哪些( )?(多选)
A. 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B. 对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生活费
C.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D. 国家对义务教育负全部责任
22、您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如何( )?
A. 非常齐全,并不断添置新的现代教学设备
B. 比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C. 残缺不全,设施简陋,多年未添置教学设施
D. 其他
23、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老师流失的情况( )?
A. 有 B.没有
24、如果有,教师流失的原因是( )?(多选)
A. 经济利益 B.住房问题 C.管理体制问题
D. 住房资助 E.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F.福利 G.个人因素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祝:心想事成,万事顺利
二〇一一年六月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实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