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构成运输的四个基本要素:运输网络及设施,载运工具,组织管理系统和运输对象(人和物)。
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的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载运工具和组织管理系统. 广义的交通,指人与人之间或者群体之间的通信联系或相互交往(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 狭义的交通,仅仅是指人员和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 沿着规定的路线(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线等) 行驶或航行的过程
联系: 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交通是手段 运输是 的, 目 。彼此离不开。交通关注的是载运工具的流动情况,包括流量的大小和拥挤程度等;运输关注的是载运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和物的多少和输送的距离等。 区别: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大小。如:交通量与运输量的关系。
促进生产的地区分工;鼓励生产规模的扩大;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加速土地开发;促进与交通运输相关工业的发展;平衡物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大气污染 加剧温室效应;交通噪声;交通振动:地面振动;水污染:主要是水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占用耕地,减少农业产量;消耗大量石油、天然气、电等能源资源。最大的代价: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组成:1载运工具2站场3线路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5设施管理系统
分类:1轨道交通运输2道路交通运输3水路交通运输4航空交通运输5管道交通运输
1普遍性( ubiquity )或通达性( accessibility )(线网的密度 出入口数量 场站数量) 2机动性(通过能力和速度) (mobility)(处理交通运输对象数量的能力,容量和速度) 3效率和效益(efficiency) (投入资金、运行费用、系统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
4服务对象(ser iceabilit )(货物或旅客的类别)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如舒适性、频率)
1铁路运输:中长途客货运输2公路运输 中短途客货运输 “门到门”3水路运输: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4航空运输:长途旅客运输5管道运输:流体能源运输
等方面的比较
装载能力:水运( 13.76万t ) >铁路( 3000t ) >航空(250t)>公路(20t)
成本:航空>公路>铁路>内河>海运>管道
能源消耗:航空>公路>铁路>水运
占地:水运
环境污染:水运最小,公路最严重
技术速度:水运
水路: 0~50km/h;公路: 50~100km/h;
铁路: 100~300km/h;航空: 500~1000km/h。
运输经常性和机动性:水运
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为高速铁路是指运营时速达到200公里的铁路系统。
2008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定义,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新建的专用线路 .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
长江、珠江、黑龙江
淮河、京杭大运河
沿海港口群的分布
环渤海港口群(大连、天津、青岛等)
长三角港口群 (上海 宁波 舟山等)
珠三角港口群(广州、深圳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厦门、福州、泉州等)
西南沿海港口群(湛江、防城、海口等)
军用机场
民用
按航线业务分为国际、国内和地区机场
按所起作用分为枢纽、干线和支线机场
按所在城市地位、性质,分为I 、 II 、 III 、 IV 类
按乘客目的地分为始发/目的地\经停(过境)、中转(转机)机场
按飞行区等级分为, 4E 级(能起降B-747), 4D 级(能起降B-767), 4C 级(能起降B-737), 3C 级(有条件起降B-737), 3C 级以下
1油品管道(原油、成品油等)
2气体管道 天然气等
3固体料浆管道(煤浆管道等)
轨道载运工具:沿固定轨道行驶,由电力、内燃机或蒸汽作动力的车辆。
道路载运工具:利用汽油、柴油、电或其他能源作动力,通过轮胎在各种道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
水上载运工具:利用螺旋浆、喷射水流产生的推力而在水上行驶的载运工具。
空中载运工具:利用螺旋浆、喷射气流产生的推力而在空中航行的载运工具。
其他载运工具:如各种液体或气体输送管道、索道缆车、行人自动步道、皮带输送机。
速度、容量、费用、安全性、可靠性、环保(空气、水质、噪音等)、舒适性。
1有轨电车2高速铁路列车3轻轨列车4普通铁路列车5地铁列车6市郊铁路列车7高速磁浮铁路列车8中低速磁浮铁路列车
联系:都属于城市轨道交通
本质区别在于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 人次)
轻轨:1.5~3万人次的称为轻轨
地铁:3~6万人次以上的称为地铁
按用途可分为
轿车:微型、普通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发动机排量);
客车:微型、轻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车辆长度) ;
货车:微型、轻型、中型和重型(最大总质量) ;
牵引车:半挂和全挂(所牵引的挂车类别);越野车;自卸车;
专用车:厢式、罐式、专用自卸、起重举升、仓栅式;挂车;汽车列车; 按使用动力可分为
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按交通法规分为
公路用汽车;非公路用汽车:如越野车;
1如车辆在双车道公路行驶时要考虑
(1)超车区段长度(2)立体交叉处加速车道的最小长度(3)平面交叉口信号灯周期等 2影响加速率的主要因素
(1) W/P:质量功率比(W/P增加,最大加速率下降)(2)道路纵坡度(坡度增加,最大加速率下降)
1)可变费用(与行车里程有关)
燃油、轮胎、保养等
2)不变费用(与行车里程无关)
车辆折旧、养路费(2008年取消,费改税) 、路桥费、车辆管理费等。
按载运对象的不同,船舶可分为货船、客船、客货船三大类。货船分为油船(运送液体货物)和干货船(运送固体货物,包括杂货船、散货船、专用货船)两类。(专用货船又包括集装箱船、滚装船和载驳船等)。
油轮动力装置: 90%使用蒸汽机 。提供船舶航行的动力 ; 提供加热原油的蒸汽,使原油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加热状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便到达目的地时能快速地装卸。 油轮分类: 按载重船型可分为顶级油轮(ULCC)、超大型油轮 (VLCC)、苏伊士型油轮、阿芙拉型油轮、巴拿马型油轮、灵便型油轮、通用型油轮、特殊油轮 。
船舶尺寸 :
①总长LOA —船体首尾两端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②总长L WL—满载水线长,沿设计夏季载重水线自船首垂线至船尾端点的距离
③垂线间长L PP —首、尾垂线间的水平距离,指沿设计夏季载重水线由船首柱前缘至舵柱后缘的距离;对于无舵柱船舶,则量至舵杆中心线
当船舶具有首尾纵倾时
④首吃水T f—自首垂线与平板龙骨顶线(及其延伸线) 的交点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 ⑤尾吃水T a—自尾垂线与平板龙骨顶线(及其延伸线) 的交点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 ⑥型宽B —沿船舶设计水线自一舷的肋骨外缘量至另一舷肋骨外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⑦型深D — 在船长中点处,沿舷侧自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 ⑧吃水T —在船长中点处从平板龙骨上缘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
⑨干舷F 一在船长中点处,沿舷侧自夏季载重水线量至上层连续甲板边线的垂直趴离,也即型深D 与吃水之差值,F=D-T
船舶吨位 :包括容积吨位和重量吨位
①船舶容积吨 : 丈量船舶容积后经换算而得出的吨位,它表示船舶所具有空间的大小 , 又称船舶登记吨,以吨位计算的船舶内部容积。
a. 吨位是以立方米或立方英尺折算而确立的计算单位
1吨位=2.83立方米 1吨位= 100立方英
b 分为总吨位和净吨位
总吨位 对船舶按吨位丈量规范所规定的处所进行丈量后核定的内部总容积。表示建造船舶规模的通用统计单位,也是计算海事陪偿的基准之一 。也作为船舶租金的计算根据。 净吨位 从总吨位中减除按吨位丈量规范规定为非营业性处所的容积后得出的容积,非营业性处所如机舱、物料舱、船员住舱等。其主要作用是船舶向港口交纳各种费用和税收的依据。如船舶在港的停泊费、拖带费、引水费、进坞费、运河费和海关税等
②重量吨位 。 指船舶的载质量,分总载质量和净载质量两种 。
船舶的容积吨位和重量吨位有一些差额,沿海货船低于10%,而远洋货船为10%-15%
1按运输类型的不同,民用飞机可分为:运输飞机(由航空公司定期航班或非定期航班使用的各种飞机)和通用航空飞机(为工农业生产飞行、商业飞行,教学飞行等服务的各种飞机) 2运输机按航程距离可分为:远程飞机、中程飞机、短程飞机
运输机按动力和推力可分为:活塞式、涡轮螺旋式、涡轮喷气式、涡轮风扇喷气式
巡航速度:空中定常飞行(匀速飞行)时的速度
航程:飞机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所能飞行的距离
交通流:运载工具在交通运输网内运行时,可类比于气体或液体分子在介质内的流动,称作交通流。
交通流有稳态流和非稳态流两种。
稳态流:用速度、 交通量和交通密度三个指标来表征其特性
非稳态流:用排队长度和等待(延误)时间两个指标来表征其特性
32、交通流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速度、交通量和交通密度是表征稳态交通流的三个基本要素 。
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关系 :
a. 无论车辆行驶速度是否相同,交通量为交通密度与速度之积 。
b. 大多数运输方式,平均速度h 随交通密度k 增加而下降,道路交通,可表示为线性函数 va=vf(1-k/kj),k=0时平均速度为自由流速度 ,k=k j时速度为0,发生交通堵塞
c. 交通密度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由以上两式可得:q= -(vf/kj)k2+vfk,当q m为最大交通量,称为通行能力、通过能力或
容量 ,除了最大交通量q mm外,曲线上对于每一个交通量,都有两种速度, v 1
33、速度、交通量、交通密度、车头间距、车头时距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34、通行能力的概念
线路断面一定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载运工具数,也称作通过能力或容量
道路的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控制条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断面一定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35、通行能力的分类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 所能通过的最大标准车辆数。
可能通行能力: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 1h 所能通过的最大,标准车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在实际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在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 所能通过的最大标准车辆数。
36、同行能力计算(p49, 例1)
37、延误的概念、排队的形成过程及排队长度和时间的计算
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行车时间包括延误 )
排队的形成过程:车辆经过节点(道路瓶颈或平交口),受节点通行能力限制或交通控制影响,不能以正常的速率通过而积存在上游方,形成排队,以等待通过。
排队长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3-20,3-21;P55 例5))
38、服务水平的概念和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
服务水平表示交通运输设施满足快速、经济、安全和舒适等运行条件的程度
服务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 :
a. 对于交通量低于设施通行能力时的连续交通流运行状况,指标为行驶速度、行车时间、停车频率、运行费用和交通密度等;
b. 对于通过率低于设施最大服务率时间断交通流运行状况,指标为平均延误时间或总延误时间。
c. 对于物理特性已定的设施,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时,服务水平取决于交通量。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内的各项工程设施的规划 。
包括交通运输网络规划 、交通运输场站规划 、交通设施规划 。
主要步骤:(6步)
1调查和采集现状数据 2诊断分析现状及目标和制定政策 3分析供给 4分析和预测需求 5制订、分析和评价方案 6编制文件和报告
交通运输需求,即对交通运输设施的使用要求 。也可以说是货主或旅客对交通运输供给者提出的为实现空间位移的要求。
形成条件:购买欲 - 购买交通运输服务的欲望或要求
购买力 - 购买交通运输服务的能力
资源和生产力的分布、经济规模和水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运价水平、人口、国家政策。
经济规模和水平、居民收入、人口数量与结构、旅游业、交通网发达程度和汽车、拥有量、线路变化和运价变化、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方案评价:对备选的规划方案,从经济、服务水平、环境和社会影响、财政、政治、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法 :经验判断法 经济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
设计行车速度:列车在某种设计特征(主要是轨道线路几何特征)的路段上行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
设计运量
1指线路设计年度的预测客货运量
2轨道交通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运营后第三年)、近期(第十年)、远期(二十至二十五年)。 3普通铁路及高速轨道交通的设计运量采用近期年客货运量表示。
4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因而采用远期的高峰小时单1向最大断面流量作为设计运量。
45、路基、轨道的组成和结构
路基:轨道线路承受轨道和列车荷载的地面基础结构物。横断面分类:路堤、路堑、半路堤半路堑。
轨道:作用:引导车辆行驶方向,承受由车轮传下的压力,并将其扩散至路基或桥隧结构物。 轨道主要由钢轨和联结零件、轨枕和扣件、道床以及道岔等部分组成。
46、线路平面、纵断面的定义
线路平面:线路平面:路线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纵断面:路线中心线在铅垂面上的投影
列车在小半径曲线上须限速行驶。曲线半径越小,限速值越低。
曲线半径也不宜过大。太大的半径对节省工程量作用不大,但增加了路线测设,施工和养护的困难,普通铁路的最大曲线半径不宜超过2000m 。
地形较为平坦或地物限制(控制点)较少,应尽可能采用大的曲线半径;地形困难地段,可 选用较小的曲线半径。
48、缓和曲线类型
缓和曲线线型有螺旋线、三次抛物线、五次抛物线、一波正弦曲线等,常用的线型是三次抛物线。
49、站场的类型和分布
按运输对象分:货运站:主要办理货物装卸作业以及专门办理货物联运或换装作业的车站;客运站: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客货运站
按技术作业特性分: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车站的分布要满足以下几方面:
1各级铁路规定的远期货运和客运输送能力的要求2列车技术作业的要求,注意区间通过的均衡性.
50、各站场的主要作业 中间站设在单线或双线铁路线路上。其主要作业有:
(1)列车的接发、通过、会让和越行;(2)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3)货物的承运、交付、装卸和保管;(4)零担、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区段站是路网上各牵引区段的分界点。其主要作业有:
(1)旅客运转和业务(2)货物运转和业务(3)机车业务(4)车辆业务 编组站主要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 客运站:位于客流量较大的大城市,专门办理旅输业务和旅客列车的到发、通过作业。
货运站:多设在大城市和工业区,主要办理货物的接收和交付、装卸和保管、换装和联运等货物作业。
是指车辆在具有某种设计特征(主要是道路的几何特征)的路段上行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
52、设计交通量的组成
是选择道路等级和确定所需车道数的主要依据。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是指一年中通过某一断面的双向交通量的总和除以一年的天数所得到的平均值。
年平设计小时交通量:是设计年限主要方向的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
53、出入口控制的含义
出入口控制:是限制车辆在指定出入口以外的地点出入道路路界。
高速公路、快速路和收费公路——出入口完全控制;不能和其它道路、铁路采用平面交叉;路界的边界是指禁入栅栏。
其它等级公路出入口——部分控制。
54、与道路设计有关的安全性因素
安全性:出入口控制、交叉口、横断面、线型、视距、交通量。
55、公路的基本组成、城市道路的基本组成
56、道路平面线形的种类及比较
平面设计:直线;平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超高(离心力)、圆曲线的路面宽度比直线要加宽(加宽缓和段) 。
57、行车视距的含义及种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面,一旦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所必需的最短距离。
1. 停车视距: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停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 会车视距( 无中央分隔带的双车道道路)3. 超车视距(无中央分隔带的双车道道路)
58、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
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表面平整、结构完好、经久耐用、抗滑性能好、噪音低。
59、路面的结构层次
路面: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顶面,供车辆在其表面行使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 结构层次:面层、基层、垫层、路面。
60、港口的地位与作用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的枢纽和旅客以及货物的集散地,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港口布局、适度的港口建设和高效的经营是一个国家发展旅客和货物运输,加强国际交往的重要保证。
港口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港口的运输功能、工业功能和商业功能的发展,加速了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的对外贸易中, 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港口进出和装卸的。
61、现代港口的功能
运输功能:船舶进出港的相活动:如引航、拖带、船舶供给;与货物和旅客中转相关的活动:如货物装卸、搬运、仓储。
工业功能:依靠港口水深条件并服务于航运业的工业,如造船、修船、港口工程等;以原材料和产成品大量依靠船舶运输的工业,如冶金、石油、汽车工业等。
商业和贸易功能:开辟专门区域和配备所需设施,提供商贸和金融服务;在港口和港口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62、港口的定义
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具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及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提供船舶出入和停泊,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储存和驳运,以及船舶补给、修理等技术和生活服务的场所。
就其作用而言,是交通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是货物、旅客的集散地。
就其工程内容而言,是各种工程建筑物(水工、房建、铁路、道路、给排水等)设备的综合体,而港口水工建筑物是这个综合体的主要部分。
63、港口的发展趋势
从港口的功能上看,一般将其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以前,港口仅作为从事船舶装卸活动的场所,主要完成货物的装卸、仓储、运输功能,还具有运输组织的功能和为船只及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
第二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港口的功能已扩展到贸易领域和转口功能,即港口不仅是为船舶从事装卸活动的场所,而且港口也是贸易活动的领地;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港口工业迅速兴起,出口加工工业、自由贸易不断借助港口优势在港区内建设起来,使港口成为集疏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目前港口已发展为综合物流中心。
64、港口的类型
①按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港口可分为 :
综合性商港或贸易港---有若干不同专业化码头,如上海港、天津港 ;
专业港--- 提供单一货物水运中转服务。如山东日照港(矿石),大连新港(石油),秦皇岛港(煤炭)
客运港---停泊客轮,转运快件货物(邮轮:运送邮件和游客),如武汉客运港。
渔港---停泊渔船,渔业基地。
军港---停泊军用船只,海军基地。
避风港---停泊躲避海上恶劣气候的船舶同时也提供补给和修理服务。
②按设置地点的不同,港口可分为:
海港---沿海修建,为远洋和沿海运输船舶服务的港口,如大连港、 厦门港等
河口港---位于通航河道的入海口或受潮汐影响的近海河段,可同时为内河和海船服务的港口,国内如天津港(海河)、上海港(长江)、广州黄埔港(珠江)等,国外如鹿特丹港、纽约 港、伦敦港和汉堡港等。
河港---沿河修建的港口,如武汉港、南京港、重庆港等。
运河港---沿人工开挖的河道修建的港口,如浙江湖洲港(我国运河上第一个亿吨港)、山东济宁港、江苏常州港等。
湖港或水库港---沿湖边或水库边修建的港口,如岳阳(洞庭湖)、丹江(丹江口水库)等。
65、港口运输作业的五大系统及其对应的设施
港口运输作业系统归纳为五大系统:
(1)航行作业系统:船舶进出港口和停泊的航行作业系统
(2)装卸作业系统:船舶靠泊进行装卸货物、上下旅客、供应燃油和补充给养的装卸作业系统
(3)存储作业系统:进出港口的货物堆放、分拣和存储的存储作业系统
(4)客运作业系统:办理旅客和行李上下船手续的客运作业系统
(5)地面运输作业系统系统:汇集和疏散进出港口货物和旅客的地面运输作业系统系统。 航行作业系统: 航道、通讯导航设施、助航拖船、锚地、旋回水域、港池、航修设施、船舶供水、供油、船舶废弃物收集。
装卸作业系统:码头、装卸作业锚地、装卸机械、运输机械、旅客上下船设施、防波堤、控制中心、计算机中心。
存储作业系统: 港内各种仓库、堆场、库内机械。
集疏运系统:铁路、公路(进港高速路) 、水网、管道。
66、港口的组成
港口由水域和陆域组成。(也可分为三部分:港口水域设施、码头构筑物、陆域设施)
67、港口水域的定义及应满足的条件
港口水域是供船舶航行、回转、锚泊和停泊所用的水域。
应满足下述条件 ①满足船舶航行和停靠的水深和水域面积 ②良好的泊稳条件 ③防止风浪的侵蚀和泥沙的淤积
68、航道的概念、航迹带
航道: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供船队行驶的水道。分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
航迹带宽度:船舶在航道上行驶,受风和水流的影响,其航迹很难保持同航道轴线平行,往往是在航道轴线左右侧摆动的蛇形航线 摆动范围同风力和水流横向流速大小有关。此摆动宽度称为航迹带宽度。一般为2 0B~4 5B
69、回旋水域概念
又称转头水域。船舶在靠离码头、进出港口需要转头或改换航向时而专设的水域。大小与船舶尺度、转头方式、水流和风速风向有关。
70、锚地的的概念、锚地位置选择考虑的三大因素
锚地:在港口水域中专门指定个船舶停泊、接受检疫检查、进行水上编解船队和装卸作业、供应燃料和食品或用作避风的水域。
主要考虑因素:水流平稳、风浪小、水深至少与码头前沿水深相同的水域;锚地底部的土质最好是软硬适度的亚砂土或亚粘土,其次是淤泥质砂土;锚地水域应不占主航道,单锚或 单浮筒系泊时,距航道边缘不应小于1倍船长;双浮简系泊时不应小于2倍船长。
71、防波堤
防波堤:为防御波浪、泥沙、冰凌入侵,形成一个掩蔽水域所需要的水工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作用:防浪:用于防御波浪的侵袭, 以维护海港港内水域的平稳, 保证船舶在港内安全地停泊和进行装卸作业 ;防沙:阻拦泥沙在港内的淤积;防冰:减轻流冰对航道和泊地的影响,以及易于排走冰块
类别:按布置的平面位置分为突堤和岛堤。 突堤:堤根同岸相连, 堤头伸向海中,组成港的口门; 岛堤:两端不与岸相连, 位于离岸一定距离,有两个堤头,没有堤根。
按结构特点的不同分为 : 斜坡式、直立式、混,合式防波堤。 斜坡式防波堤(斜坡堤)断面呈梯形,优点:波浪反射弱,附近海面较平稳;对地基不均匀不敏感,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较简单易于修复;缺点:材料用量大;需经常维修,维修费用高;堤内侧不能直接系靠船舶;适用于水深不大(小于10米),当地有石料或地基较软。
直立式防波堤(直墙堤),优点:材料用量较斜坡式少;不需经常维修;堤内侧可兼做码头用。缺点:波浪几乎全部反射,影响港内水域平静;重力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敏感不易修复。适用范围:水深条件较好(20~28米),地基条件较好。
72、码头的定义、分类及平面布置形式
码头是供船舶停泊,以装卸货物、上下旅客和进行有关专业性作业的构筑物。
分类:按运输对象分为 :货运码头、客运码头和客货运码头; 按货物类型和装卸特点分为:普通件杂货码头、散货码头、油码头、材码头、多用途码头等;按隶属关系分为 :通用码头和货主码头;按码头平面布置分为 :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离岸式。
平面布置形式:顺岸式码头;突堤式码头;挖入式码头;离岸式码头。
73、港口陆域作业区的组成
港口陆域: 自码头岸线边缘至后方交通线之间的范围。
其作用为承担货物装卸、储存和疏运任务。
组成部分包括:前沿作业区;仓库和堆场;铁路和道路设施;辅助生产作业;客运站。
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构成运输的四个基本要素:运输网络及设施,载运工具,组织管理系统和运输对象(人和物)。
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的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载运工具和组织管理系统. 广义的交通,指人与人之间或者群体之间的通信联系或相互交往(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 狭义的交通,仅仅是指人员和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 沿着规定的路线(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线等) 行驶或航行的过程
联系: 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交通是手段 运输是 的, 目 。彼此离不开。交通关注的是载运工具的流动情况,包括流量的大小和拥挤程度等;运输关注的是载运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和物的多少和输送的距离等。 区别: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大小。如:交通量与运输量的关系。
促进生产的地区分工;鼓励生产规模的扩大;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加速土地开发;促进与交通运输相关工业的发展;平衡物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大气污染 加剧温室效应;交通噪声;交通振动:地面振动;水污染:主要是水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占用耕地,减少农业产量;消耗大量石油、天然气、电等能源资源。最大的代价: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组成:1载运工具2站场3线路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5设施管理系统
分类:1轨道交通运输2道路交通运输3水路交通运输4航空交通运输5管道交通运输
1普遍性( ubiquity )或通达性( accessibility )(线网的密度 出入口数量 场站数量) 2机动性(通过能力和速度) (mobility)(处理交通运输对象数量的能力,容量和速度) 3效率和效益(efficiency) (投入资金、运行费用、系统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
4服务对象(ser iceabilit )(货物或旅客的类别)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如舒适性、频率)
1铁路运输:中长途客货运输2公路运输 中短途客货运输 “门到门”3水路运输: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4航空运输:长途旅客运输5管道运输:流体能源运输
等方面的比较
装载能力:水运( 13.76万t ) >铁路( 3000t ) >航空(250t)>公路(20t)
成本:航空>公路>铁路>内河>海运>管道
能源消耗:航空>公路>铁路>水运
占地:水运
环境污染:水运最小,公路最严重
技术速度:水运
水路: 0~50km/h;公路: 50~100km/h;
铁路: 100~300km/h;航空: 500~1000km/h。
运输经常性和机动性:水运
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为高速铁路是指运营时速达到200公里的铁路系统。
2008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定义,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新建的专用线路 .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
长江、珠江、黑龙江
淮河、京杭大运河
沿海港口群的分布
环渤海港口群(大连、天津、青岛等)
长三角港口群 (上海 宁波 舟山等)
珠三角港口群(广州、深圳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厦门、福州、泉州等)
西南沿海港口群(湛江、防城、海口等)
军用机场
民用
按航线业务分为国际、国内和地区机场
按所起作用分为枢纽、干线和支线机场
按所在城市地位、性质,分为I 、 II 、 III 、 IV 类
按乘客目的地分为始发/目的地\经停(过境)、中转(转机)机场
按飞行区等级分为, 4E 级(能起降B-747), 4D 级(能起降B-767), 4C 级(能起降B-737), 3C 级(有条件起降B-737), 3C 级以下
1油品管道(原油、成品油等)
2气体管道 天然气等
3固体料浆管道(煤浆管道等)
轨道载运工具:沿固定轨道行驶,由电力、内燃机或蒸汽作动力的车辆。
道路载运工具:利用汽油、柴油、电或其他能源作动力,通过轮胎在各种道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
水上载运工具:利用螺旋浆、喷射水流产生的推力而在水上行驶的载运工具。
空中载运工具:利用螺旋浆、喷射气流产生的推力而在空中航行的载运工具。
其他载运工具:如各种液体或气体输送管道、索道缆车、行人自动步道、皮带输送机。
速度、容量、费用、安全性、可靠性、环保(空气、水质、噪音等)、舒适性。
1有轨电车2高速铁路列车3轻轨列车4普通铁路列车5地铁列车6市郊铁路列车7高速磁浮铁路列车8中低速磁浮铁路列车
联系:都属于城市轨道交通
本质区别在于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 人次)
轻轨:1.5~3万人次的称为轻轨
地铁:3~6万人次以上的称为地铁
按用途可分为
轿车:微型、普通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发动机排量);
客车:微型、轻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车辆长度) ;
货车:微型、轻型、中型和重型(最大总质量) ;
牵引车:半挂和全挂(所牵引的挂车类别);越野车;自卸车;
专用车:厢式、罐式、专用自卸、起重举升、仓栅式;挂车;汽车列车; 按使用动力可分为
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按交通法规分为
公路用汽车;非公路用汽车:如越野车;
1如车辆在双车道公路行驶时要考虑
(1)超车区段长度(2)立体交叉处加速车道的最小长度(3)平面交叉口信号灯周期等 2影响加速率的主要因素
(1) W/P:质量功率比(W/P增加,最大加速率下降)(2)道路纵坡度(坡度增加,最大加速率下降)
1)可变费用(与行车里程有关)
燃油、轮胎、保养等
2)不变费用(与行车里程无关)
车辆折旧、养路费(2008年取消,费改税) 、路桥费、车辆管理费等。
按载运对象的不同,船舶可分为货船、客船、客货船三大类。货船分为油船(运送液体货物)和干货船(运送固体货物,包括杂货船、散货船、专用货船)两类。(专用货船又包括集装箱船、滚装船和载驳船等)。
油轮动力装置: 90%使用蒸汽机 。提供船舶航行的动力 ; 提供加热原油的蒸汽,使原油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加热状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便到达目的地时能快速地装卸。 油轮分类: 按载重船型可分为顶级油轮(ULCC)、超大型油轮 (VLCC)、苏伊士型油轮、阿芙拉型油轮、巴拿马型油轮、灵便型油轮、通用型油轮、特殊油轮 。
船舶尺寸 :
①总长LOA —船体首尾两端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②总长L WL—满载水线长,沿设计夏季载重水线自船首垂线至船尾端点的距离
③垂线间长L PP —首、尾垂线间的水平距离,指沿设计夏季载重水线由船首柱前缘至舵柱后缘的距离;对于无舵柱船舶,则量至舵杆中心线
当船舶具有首尾纵倾时
④首吃水T f—自首垂线与平板龙骨顶线(及其延伸线) 的交点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 ⑤尾吃水T a—自尾垂线与平板龙骨顶线(及其延伸线) 的交点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 ⑥型宽B —沿船舶设计水线自一舷的肋骨外缘量至另一舷肋骨外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⑦型深D — 在船长中点处,沿舷侧自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 ⑧吃水T —在船长中点处从平板龙骨上缘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
⑨干舷F 一在船长中点处,沿舷侧自夏季载重水线量至上层连续甲板边线的垂直趴离,也即型深D 与吃水之差值,F=D-T
船舶吨位 :包括容积吨位和重量吨位
①船舶容积吨 : 丈量船舶容积后经换算而得出的吨位,它表示船舶所具有空间的大小 , 又称船舶登记吨,以吨位计算的船舶内部容积。
a. 吨位是以立方米或立方英尺折算而确立的计算单位
1吨位=2.83立方米 1吨位= 100立方英
b 分为总吨位和净吨位
总吨位 对船舶按吨位丈量规范所规定的处所进行丈量后核定的内部总容积。表示建造船舶规模的通用统计单位,也是计算海事陪偿的基准之一 。也作为船舶租金的计算根据。 净吨位 从总吨位中减除按吨位丈量规范规定为非营业性处所的容积后得出的容积,非营业性处所如机舱、物料舱、船员住舱等。其主要作用是船舶向港口交纳各种费用和税收的依据。如船舶在港的停泊费、拖带费、引水费、进坞费、运河费和海关税等
②重量吨位 。 指船舶的载质量,分总载质量和净载质量两种 。
船舶的容积吨位和重量吨位有一些差额,沿海货船低于10%,而远洋货船为10%-15%
1按运输类型的不同,民用飞机可分为:运输飞机(由航空公司定期航班或非定期航班使用的各种飞机)和通用航空飞机(为工农业生产飞行、商业飞行,教学飞行等服务的各种飞机) 2运输机按航程距离可分为:远程飞机、中程飞机、短程飞机
运输机按动力和推力可分为:活塞式、涡轮螺旋式、涡轮喷气式、涡轮风扇喷气式
巡航速度:空中定常飞行(匀速飞行)时的速度
航程:飞机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所能飞行的距离
交通流:运载工具在交通运输网内运行时,可类比于气体或液体分子在介质内的流动,称作交通流。
交通流有稳态流和非稳态流两种。
稳态流:用速度、 交通量和交通密度三个指标来表征其特性
非稳态流:用排队长度和等待(延误)时间两个指标来表征其特性
32、交通流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速度、交通量和交通密度是表征稳态交通流的三个基本要素 。
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关系 :
a. 无论车辆行驶速度是否相同,交通量为交通密度与速度之积 。
b. 大多数运输方式,平均速度h 随交通密度k 增加而下降,道路交通,可表示为线性函数 va=vf(1-k/kj),k=0时平均速度为自由流速度 ,k=k j时速度为0,发生交通堵塞
c. 交通密度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由以上两式可得:q= -(vf/kj)k2+vfk,当q m为最大交通量,称为通行能力、通过能力或
容量 ,除了最大交通量q mm外,曲线上对于每一个交通量,都有两种速度, v 1
33、速度、交通量、交通密度、车头间距、车头时距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34、通行能力的概念
线路断面一定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载运工具数,也称作通过能力或容量
道路的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控制条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断面一定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35、通行能力的分类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 所能通过的最大标准车辆数。
可能通行能力: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 1h 所能通过的最大,标准车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在实际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在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 所能通过的最大标准车辆数。
36、同行能力计算(p49, 例1)
37、延误的概念、排队的形成过程及排队长度和时间的计算
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行车时间包括延误 )
排队的形成过程:车辆经过节点(道路瓶颈或平交口),受节点通行能力限制或交通控制影响,不能以正常的速率通过而积存在上游方,形成排队,以等待通过。
排队长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3-20,3-21;P55 例5))
38、服务水平的概念和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
服务水平表示交通运输设施满足快速、经济、安全和舒适等运行条件的程度
服务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 :
a. 对于交通量低于设施通行能力时的连续交通流运行状况,指标为行驶速度、行车时间、停车频率、运行费用和交通密度等;
b. 对于通过率低于设施最大服务率时间断交通流运行状况,指标为平均延误时间或总延误时间。
c. 对于物理特性已定的设施,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时,服务水平取决于交通量。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内的各项工程设施的规划 。
包括交通运输网络规划 、交通运输场站规划 、交通设施规划 。
主要步骤:(6步)
1调查和采集现状数据 2诊断分析现状及目标和制定政策 3分析供给 4分析和预测需求 5制订、分析和评价方案 6编制文件和报告
交通运输需求,即对交通运输设施的使用要求 。也可以说是货主或旅客对交通运输供给者提出的为实现空间位移的要求。
形成条件:购买欲 - 购买交通运输服务的欲望或要求
购买力 - 购买交通运输服务的能力
资源和生产力的分布、经济规模和水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运价水平、人口、国家政策。
经济规模和水平、居民收入、人口数量与结构、旅游业、交通网发达程度和汽车、拥有量、线路变化和运价变化、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方案评价:对备选的规划方案,从经济、服务水平、环境和社会影响、财政、政治、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法 :经验判断法 经济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
设计行车速度:列车在某种设计特征(主要是轨道线路几何特征)的路段上行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
设计运量
1指线路设计年度的预测客货运量
2轨道交通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运营后第三年)、近期(第十年)、远期(二十至二十五年)。 3普通铁路及高速轨道交通的设计运量采用近期年客货运量表示。
4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因而采用远期的高峰小时单1向最大断面流量作为设计运量。
45、路基、轨道的组成和结构
路基:轨道线路承受轨道和列车荷载的地面基础结构物。横断面分类:路堤、路堑、半路堤半路堑。
轨道:作用:引导车辆行驶方向,承受由车轮传下的压力,并将其扩散至路基或桥隧结构物。 轨道主要由钢轨和联结零件、轨枕和扣件、道床以及道岔等部分组成。
46、线路平面、纵断面的定义
线路平面:线路平面:路线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纵断面:路线中心线在铅垂面上的投影
列车在小半径曲线上须限速行驶。曲线半径越小,限速值越低。
曲线半径也不宜过大。太大的半径对节省工程量作用不大,但增加了路线测设,施工和养护的困难,普通铁路的最大曲线半径不宜超过2000m 。
地形较为平坦或地物限制(控制点)较少,应尽可能采用大的曲线半径;地形困难地段,可 选用较小的曲线半径。
48、缓和曲线类型
缓和曲线线型有螺旋线、三次抛物线、五次抛物线、一波正弦曲线等,常用的线型是三次抛物线。
49、站场的类型和分布
按运输对象分:货运站:主要办理货物装卸作业以及专门办理货物联运或换装作业的车站;客运站: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客货运站
按技术作业特性分: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车站的分布要满足以下几方面:
1各级铁路规定的远期货运和客运输送能力的要求2列车技术作业的要求,注意区间通过的均衡性.
50、各站场的主要作业 中间站设在单线或双线铁路线路上。其主要作业有:
(1)列车的接发、通过、会让和越行;(2)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3)货物的承运、交付、装卸和保管;(4)零担、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区段站是路网上各牵引区段的分界点。其主要作业有:
(1)旅客运转和业务(2)货物运转和业务(3)机车业务(4)车辆业务 编组站主要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 客运站:位于客流量较大的大城市,专门办理旅输业务和旅客列车的到发、通过作业。
货运站:多设在大城市和工业区,主要办理货物的接收和交付、装卸和保管、换装和联运等货物作业。
是指车辆在具有某种设计特征(主要是道路的几何特征)的路段上行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
52、设计交通量的组成
是选择道路等级和确定所需车道数的主要依据。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是指一年中通过某一断面的双向交通量的总和除以一年的天数所得到的平均值。
年平设计小时交通量:是设计年限主要方向的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
53、出入口控制的含义
出入口控制:是限制车辆在指定出入口以外的地点出入道路路界。
高速公路、快速路和收费公路——出入口完全控制;不能和其它道路、铁路采用平面交叉;路界的边界是指禁入栅栏。
其它等级公路出入口——部分控制。
54、与道路设计有关的安全性因素
安全性:出入口控制、交叉口、横断面、线型、视距、交通量。
55、公路的基本组成、城市道路的基本组成
56、道路平面线形的种类及比较
平面设计:直线;平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超高(离心力)、圆曲线的路面宽度比直线要加宽(加宽缓和段) 。
57、行车视距的含义及种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面,一旦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所必需的最短距离。
1. 停车视距: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停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 会车视距( 无中央分隔带的双车道道路)3. 超车视距(无中央分隔带的双车道道路)
58、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
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表面平整、结构完好、经久耐用、抗滑性能好、噪音低。
59、路面的结构层次
路面: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顶面,供车辆在其表面行使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 结构层次:面层、基层、垫层、路面。
60、港口的地位与作用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的枢纽和旅客以及货物的集散地,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港口布局、适度的港口建设和高效的经营是一个国家发展旅客和货物运输,加强国际交往的重要保证。
港口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港口的运输功能、工业功能和商业功能的发展,加速了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的对外贸易中, 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港口进出和装卸的。
61、现代港口的功能
运输功能:船舶进出港的相活动:如引航、拖带、船舶供给;与货物和旅客中转相关的活动:如货物装卸、搬运、仓储。
工业功能:依靠港口水深条件并服务于航运业的工业,如造船、修船、港口工程等;以原材料和产成品大量依靠船舶运输的工业,如冶金、石油、汽车工业等。
商业和贸易功能:开辟专门区域和配备所需设施,提供商贸和金融服务;在港口和港口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62、港口的定义
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具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及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提供船舶出入和停泊,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储存和驳运,以及船舶补给、修理等技术和生活服务的场所。
就其作用而言,是交通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是货物、旅客的集散地。
就其工程内容而言,是各种工程建筑物(水工、房建、铁路、道路、给排水等)设备的综合体,而港口水工建筑物是这个综合体的主要部分。
63、港口的发展趋势
从港口的功能上看,一般将其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以前,港口仅作为从事船舶装卸活动的场所,主要完成货物的装卸、仓储、运输功能,还具有运输组织的功能和为船只及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
第二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港口的功能已扩展到贸易领域和转口功能,即港口不仅是为船舶从事装卸活动的场所,而且港口也是贸易活动的领地;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港口工业迅速兴起,出口加工工业、自由贸易不断借助港口优势在港区内建设起来,使港口成为集疏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目前港口已发展为综合物流中心。
64、港口的类型
①按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港口可分为 :
综合性商港或贸易港---有若干不同专业化码头,如上海港、天津港 ;
专业港--- 提供单一货物水运中转服务。如山东日照港(矿石),大连新港(石油),秦皇岛港(煤炭)
客运港---停泊客轮,转运快件货物(邮轮:运送邮件和游客),如武汉客运港。
渔港---停泊渔船,渔业基地。
军港---停泊军用船只,海军基地。
避风港---停泊躲避海上恶劣气候的船舶同时也提供补给和修理服务。
②按设置地点的不同,港口可分为:
海港---沿海修建,为远洋和沿海运输船舶服务的港口,如大连港、 厦门港等
河口港---位于通航河道的入海口或受潮汐影响的近海河段,可同时为内河和海船服务的港口,国内如天津港(海河)、上海港(长江)、广州黄埔港(珠江)等,国外如鹿特丹港、纽约 港、伦敦港和汉堡港等。
河港---沿河修建的港口,如武汉港、南京港、重庆港等。
运河港---沿人工开挖的河道修建的港口,如浙江湖洲港(我国运河上第一个亿吨港)、山东济宁港、江苏常州港等。
湖港或水库港---沿湖边或水库边修建的港口,如岳阳(洞庭湖)、丹江(丹江口水库)等。
65、港口运输作业的五大系统及其对应的设施
港口运输作业系统归纳为五大系统:
(1)航行作业系统:船舶进出港口和停泊的航行作业系统
(2)装卸作业系统:船舶靠泊进行装卸货物、上下旅客、供应燃油和补充给养的装卸作业系统
(3)存储作业系统:进出港口的货物堆放、分拣和存储的存储作业系统
(4)客运作业系统:办理旅客和行李上下船手续的客运作业系统
(5)地面运输作业系统系统:汇集和疏散进出港口货物和旅客的地面运输作业系统系统。 航行作业系统: 航道、通讯导航设施、助航拖船、锚地、旋回水域、港池、航修设施、船舶供水、供油、船舶废弃物收集。
装卸作业系统:码头、装卸作业锚地、装卸机械、运输机械、旅客上下船设施、防波堤、控制中心、计算机中心。
存储作业系统: 港内各种仓库、堆场、库内机械。
集疏运系统:铁路、公路(进港高速路) 、水网、管道。
66、港口的组成
港口由水域和陆域组成。(也可分为三部分:港口水域设施、码头构筑物、陆域设施)
67、港口水域的定义及应满足的条件
港口水域是供船舶航行、回转、锚泊和停泊所用的水域。
应满足下述条件 ①满足船舶航行和停靠的水深和水域面积 ②良好的泊稳条件 ③防止风浪的侵蚀和泥沙的淤积
68、航道的概念、航迹带
航道: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供船队行驶的水道。分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
航迹带宽度:船舶在航道上行驶,受风和水流的影响,其航迹很难保持同航道轴线平行,往往是在航道轴线左右侧摆动的蛇形航线 摆动范围同风力和水流横向流速大小有关。此摆动宽度称为航迹带宽度。一般为2 0B~4 5B
69、回旋水域概念
又称转头水域。船舶在靠离码头、进出港口需要转头或改换航向时而专设的水域。大小与船舶尺度、转头方式、水流和风速风向有关。
70、锚地的的概念、锚地位置选择考虑的三大因素
锚地:在港口水域中专门指定个船舶停泊、接受检疫检查、进行水上编解船队和装卸作业、供应燃料和食品或用作避风的水域。
主要考虑因素:水流平稳、风浪小、水深至少与码头前沿水深相同的水域;锚地底部的土质最好是软硬适度的亚砂土或亚粘土,其次是淤泥质砂土;锚地水域应不占主航道,单锚或 单浮筒系泊时,距航道边缘不应小于1倍船长;双浮简系泊时不应小于2倍船长。
71、防波堤
防波堤:为防御波浪、泥沙、冰凌入侵,形成一个掩蔽水域所需要的水工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作用:防浪:用于防御波浪的侵袭, 以维护海港港内水域的平稳, 保证船舶在港内安全地停泊和进行装卸作业 ;防沙:阻拦泥沙在港内的淤积;防冰:减轻流冰对航道和泊地的影响,以及易于排走冰块
类别:按布置的平面位置分为突堤和岛堤。 突堤:堤根同岸相连, 堤头伸向海中,组成港的口门; 岛堤:两端不与岸相连, 位于离岸一定距离,有两个堤头,没有堤根。
按结构特点的不同分为 : 斜坡式、直立式、混,合式防波堤。 斜坡式防波堤(斜坡堤)断面呈梯形,优点:波浪反射弱,附近海面较平稳;对地基不均匀不敏感,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较简单易于修复;缺点:材料用量大;需经常维修,维修费用高;堤内侧不能直接系靠船舶;适用于水深不大(小于10米),当地有石料或地基较软。
直立式防波堤(直墙堤),优点:材料用量较斜坡式少;不需经常维修;堤内侧可兼做码头用。缺点:波浪几乎全部反射,影响港内水域平静;重力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敏感不易修复。适用范围:水深条件较好(20~28米),地基条件较好。
72、码头的定义、分类及平面布置形式
码头是供船舶停泊,以装卸货物、上下旅客和进行有关专业性作业的构筑物。
分类:按运输对象分为 :货运码头、客运码头和客货运码头; 按货物类型和装卸特点分为:普通件杂货码头、散货码头、油码头、材码头、多用途码头等;按隶属关系分为 :通用码头和货主码头;按码头平面布置分为 :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离岸式。
平面布置形式:顺岸式码头;突堤式码头;挖入式码头;离岸式码头。
73、港口陆域作业区的组成
港口陆域: 自码头岸线边缘至后方交通线之间的范围。
其作用为承担货物装卸、储存和疏运任务。
组成部分包括:前沿作业区;仓库和堆场;铁路和道路设施;辅助生产作业;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