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特点是:相对主义,一元主义,仁性关怀,直觉中和理性。相对主义是指,中国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相关、互为依存的,没有绝对的独立的存在;儒家的折衷主义、中庸之道,道家的辩证法、相对论,佛家特别是华严宗的依存论、缘起论等都否定了绝对的实体观念,表现出关联主义、互为联系的思想。而西方人是绝对主义者、实体主义者,他们肯定实体的独立的存在,由此而提出原子论、个人自由论。这些东西是中国文化孕育不出来的。一元主义是指,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灵肉一体,人物同融,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譬如,中国的神是内在于宇宙、内在于自身的,‘上帝’与人合一;盘古创造世界,他自己化成了日月星辰以及河流草木;‘太极’也是在宇宙之内,它生成两仪(阴阳、乾坤等)、四象(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吉凶祸福等)、八卦,以及世界万物。而西方人与此不同,他们是二元主义者,天人分离,灵肉分裂,社会矛盾对立;他们以绝对的旁观者的态度看待宇宙,认为世界是一架与自己不相关的机器;西方的神也是外在的,上帝高高在上,统治着世界,并把神圣的定律塞给这个世界。正因为个人与自然相抗,所以西方人主张战胜大自然,并由此发展起近代科学技术;正因为个人与社会冲突,‘他人就是地狱’,所以西方人要以法律规范人们的行动;也正因为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二元对立,所以西方人只能选择满足其一,中世纪压抑肉体、满足精神,现代则精神空虚、满足肉体”。

中国人是‘身心不二’,‘道’‘器’结合,体用一如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相互依存,‘道身’(精神生命)与‘根身’(肉体生命)超切循环(既超越又切入),一方面精神生命建立在肉体生命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精神生命又反过来影响肉体生命,此即儒家的‘以德润身’,道家的‘复归其根’;中国文化即是超切主义的,既超越世俗又切入生活,没有绝对的超越,也没有绝对的切入;没有绝对的主体,也没有绝对的客体。所以,中国人没有灵肉异化的痛苦。

如此的主客一体也造成了对对象认识的模糊,因而中国人对大自然和人的生理、心理的知识都很贫乏,近代科学技术无法在中国发展起来。我要说的第三点是,中国是仁性关怀型文化,或称仁者、监护人文化。中国人需要的是上对下的、不平等的对生命的关怀呵护之情,皇帝、官员是仁者、监护人、圣君、清官,他们有良知良能;群众时刻感受到――至少耳边常听到‘上面’的温暖关怀。而西方则是材性知能型文化,或称爱罗(即小爱神厄洛斯Eros)文化、匠人文化。荀子所说的‘材性知能’指起于对异己对象的神秘感、惊异之情和好奇心而产生的占有、征服、探索的欲望。西方人所崇拜的就是在知性冲动的驱使下而勇往直前以求满足其自身创造欲、占有欲的天才、智者或英雄,而不是中国人的充满关怀精神的明君和圣贤;西方的‘魔鬼’、‘坏蛋’也是无限制地扩展自身欲望的人,而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败坏者’;爱罗就是爱、冲动、扩张、创造、探索的代表,匠人也是西方人测量、分析、制造、创造之‘匠心匠识’的典型,西方文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其实就是‘艺匠意识’与‘工匠意识’之争。匠心匠识乃是西方科学艺术繁荣的内在原因。

中华民族性的第四个特点是,崇尚直觉中和理性。中国人历来讲究直觉体验、中庸之道,具备世俗理性,但缺乏逻辑分析能力;而西方人具有‘罗高(即逻各斯logos)智慧’,善于理性分析、概念推理、逻辑思辨。

中华文化特点是:相对主义,一元主义,仁性关怀,直觉中和理性。相对主义是指,中国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相关、互为依存的,没有绝对的独立的存在;儒家的折衷主义、中庸之道,道家的辩证法、相对论,佛家特别是华严宗的依存论、缘起论等都否定了绝对的实体观念,表现出关联主义、互为联系的思想。而西方人是绝对主义者、实体主义者,他们肯定实体的独立的存在,由此而提出原子论、个人自由论。这些东西是中国文化孕育不出来的。一元主义是指,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灵肉一体,人物同融,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譬如,中国的神是内在于宇宙、内在于自身的,‘上帝’与人合一;盘古创造世界,他自己化成了日月星辰以及河流草木;‘太极’也是在宇宙之内,它生成两仪(阴阳、乾坤等)、四象(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吉凶祸福等)、八卦,以及世界万物。而西方人与此不同,他们是二元主义者,天人分离,灵肉分裂,社会矛盾对立;他们以绝对的旁观者的态度看待宇宙,认为世界是一架与自己不相关的机器;西方的神也是外在的,上帝高高在上,统治着世界,并把神圣的定律塞给这个世界。正因为个人与自然相抗,所以西方人主张战胜大自然,并由此发展起近代科学技术;正因为个人与社会冲突,‘他人就是地狱’,所以西方人要以法律规范人们的行动;也正因为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二元对立,所以西方人只能选择满足其一,中世纪压抑肉体、满足精神,现代则精神空虚、满足肉体”。

中国人是‘身心不二’,‘道’‘器’结合,体用一如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相互依存,‘道身’(精神生命)与‘根身’(肉体生命)超切循环(既超越又切入),一方面精神生命建立在肉体生命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精神生命又反过来影响肉体生命,此即儒家的‘以德润身’,道家的‘复归其根’;中国文化即是超切主义的,既超越世俗又切入生活,没有绝对的超越,也没有绝对的切入;没有绝对的主体,也没有绝对的客体。所以,中国人没有灵肉异化的痛苦。

如此的主客一体也造成了对对象认识的模糊,因而中国人对大自然和人的生理、心理的知识都很贫乏,近代科学技术无法在中国发展起来。我要说的第三点是,中国是仁性关怀型文化,或称仁者、监护人文化。中国人需要的是上对下的、不平等的对生命的关怀呵护之情,皇帝、官员是仁者、监护人、圣君、清官,他们有良知良能;群众时刻感受到――至少耳边常听到‘上面’的温暖关怀。而西方则是材性知能型文化,或称爱罗(即小爱神厄洛斯Eros)文化、匠人文化。荀子所说的‘材性知能’指起于对异己对象的神秘感、惊异之情和好奇心而产生的占有、征服、探索的欲望。西方人所崇拜的就是在知性冲动的驱使下而勇往直前以求满足其自身创造欲、占有欲的天才、智者或英雄,而不是中国人的充满关怀精神的明君和圣贤;西方的‘魔鬼’、‘坏蛋’也是无限制地扩展自身欲望的人,而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败坏者’;爱罗就是爱、冲动、扩张、创造、探索的代表,匠人也是西方人测量、分析、制造、创造之‘匠心匠识’的典型,西方文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其实就是‘艺匠意识’与‘工匠意识’之争。匠心匠识乃是西方科学艺术繁荣的内在原因。

中华民族性的第四个特点是,崇尚直觉中和理性。中国人历来讲究直觉体验、中庸之道,具备世俗理性,但缺乏逻辑分析能力;而西方人具有‘罗高(即逻各斯logos)智慧’,善于理性分析、概念推理、逻辑思辨。


相关内容

  • 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与发展
  • 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与发展 内容摘要:所谓巴蜀文化,即巴文化与蜀文化,巴蜀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巴蜀文化的特点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本文由巴文化与蜀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展开,从而探讨她们的特点以及她们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

  • [三个女强人]的写作特点解析
  • 摘 要:玛丽・恩迪的<三个女强人>是法国当代经典的小说作品之一.结合其小说具体的内容,解析其作者玛丽・恩迪的写作特点,不仅可以使读者感悟其作者玛丽・恩迪的创作个性,而且还可以使研究者以其小说<三个女强人>为范本详细了解法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情况,特别是女性作家的创作情况.因此,本 ...

  •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
  •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 [摘 要]在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换.思想表达.人际沟通的过程中,语言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对于文化背景相同的人群而言,在语言交流方面则比较容易,但是如果交流双方存在着语言文化的差异,则需要交流和沟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便非常之多.本文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进行日语翻 ...

  •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 浅谈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与操作和技术运用上呈现出不同与西方的特点,在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也是独树一帜,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清楚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无论对当代相关设计专业的 ...

  • 1-2-1感受文化影响
  • 第 1 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一.选择题 1.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风度,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 刻意保持一段距离. 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 所以与朋 友在一起时总会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 ...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 一五六 ...

  • 拉丁美洲音乐教案
  •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与亚洲民间音乐一样,都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节的学习内容依然是要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感受了解拉 ...

  • 美国与日本管理特点的分析及启示
  • 美国与日本管理特点的分析及启示 (作者: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高原) 摘要 美国和日本在文化和管理特点差异显著,但是其管理模式均取得较大的成功.究其根源,文化决定了管理模式,因此,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应与组织文化.组织背景相吻合.本文就是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美国和日本的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比较 ...

  • 尔雅课程[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总结
  • 心理.文化与行为课程笔记总结 一.心理.行为与文化 绪论 1. 本门科学习采用心理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为对象,探讨文化.心理与行为,是"国民学文化"研究. 2. 其特点:从文化和心理两方面研究人的行为:比较文化的视野. 3.学习本门课的意义: (1)了解&qu ...

  •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作者:王登峰 崔红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2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 100853 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   加入收藏夹 [摘要]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