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HUBEIJOURNALOFANIMALANDVETERINARYSCIENCES
浅谈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危害
王银库1,朱红娟
(1.宁夏隆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宁夏隆德
2
756300;2.宁夏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隆德756300)
中图分类号:S859.7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8-0012-02
1兽药残留的概念抑制,细菌产生耐药性,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使疾病治疗变得困难。人体经常食用含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动物体内的耐药菌株可传播给人体,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就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延误正常的治疗。人类长期食用低剂量的抗生素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也能引起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沙门氏菌、肠道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已经产生抗药性。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存在着耐药基因的传递问题。由于耐药菌株很容易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转移,从正在或曾与抗生素接触的人中均可发现大量耐药质粒。迄今为止,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通过动物性食品转移到人体内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动物体内外均能产生耐药性,而且当其对一种磺胺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物也会产生交叉耐药性。
(2)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人类不得不持续进行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在这场人与细菌的“赛跑”中,细菌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因为人们研制、开发新药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所以,为防止病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在疫病防治中应尽量少用抗生素。所有抗菌药物应先用于人类,再用于伴侣动物,最后用于食用动物。
(3)兽药残留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在正常条件下,人体肠道内的菌群与人体能相互适应,如某些菌群能抑制其他菌群的过度繁殖,某些菌群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供机体使用。药物残留会使这种平衡发生紊乱,导致一些有益菌死亡,使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引起长期的腹泻或维生素缺乏等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除以上影响外,兽药残留还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
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广义上的兽药残留除了由于防制疾病的药物外,也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接触或食入的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等。目前造成严重威胁的残留兽药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球虫类、激素类和驱虫类,由于对人有毒害作用,因此是各国兽药残留监控的重要内容。
2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兽药通常是由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用作饲料添加剂和食品保鲜时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兽药残留的产生主要有4方面的原因:①不正确用药,如药的剂量、给药途径及动物种类不符合用药要求。②未执行休药期的规定,在休药期以前屠宰动物。③使用违禁药物即规定不准使用的药物。④动物个体代谢差异也是导致兽药残留超标的原因。由于目前广大农牧民对合理用药知识掌握甚少,用药技术水平较低,用药不规范,没有遵守国家发布的允许使用的兽药品种和停药期规定,容易造成药物的滥用和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
3兽药残留对人的危害
(1)人长期摄入含兽药的动物性食品后,药物不断在人体内蓄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肾损害,特别是乙酰化磺胺在尿中溶解度低,析出结晶后对肾脏损害更大。经常食用一些含低剂量抗菌药物的食品还能使易感个体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菌素抗体,造成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呋喃类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反应和过敏反应,表现在以周围神经炎、发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严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动物在经常接触某一种抗菌药物后,其体内的敏感菌株将受到选择性的
4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药物进入动物机体后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随粪、尿等排泄。残留的药物在环境中仍具有活性,会对土壤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据报道,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中检查到了金霉素的残留。我国在50年前杀蝗虫所使用的DDT,至今还残留在土壤内。兔子食用从这种土壤上生长的小麦,在肉中可检出DDT。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
收稿日期:2009-05-11
(1972-),男,宁夏隆德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监察工作,(电话)[1**********]
8期
《湖北畜牧兽医》月刊邮发代号38-352
HUBEIJOURNALOFANIMALANDVETERINARY
SCIENCES
们怀疑与环境污染及动物食品药物残留有关。雌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都已证明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当人们长期食用含有“三致”作用的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一般来说,虽然兽药残留量很低,但由于能够蓄积,所以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远期和累积性的,如致癌、发育毒性、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深远。如果兽药残留超标,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并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的产业,在不公开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条款的前提下,采取
比较隐蔽的技术措施,日益筑绿色壁垒的门槛,尽量阻止外国动物产品的进入。因此,药物残留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动物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
综上所述,兽药残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兽药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监督管理、检测等各个环节和不同部门和人员。要解决这一问题,各个部门和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真正认识并处理好兽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药物残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在疫病防制工作中的作用,将其对动物、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能够使兽药真正为养殖业服务,为人类服务。
!!!!!!!!!!!!!!!!!!!!!!!!!!!!!!!!!!!!!!!!!!!!!
(上接第11页)
44.1
今后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工作目标
证;加强“两防四驱”,在全县18个乡镇全部配齐冰柜和冷链设施,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疫病防治体系。四是推广舍饲圈养,割草养羊,放牧加舍饲补饲结合的生产技术,实现“林—草—加—羊—沼”的养殖工序。五是积极开展山羊疫病防治的新机制,发挥中兽医的作用,采用中草药防治,减少和杜绝化学药品的使用和药物残留,实现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到2015年力争使全县山羊生产全面实行标准化、生态化、效益化的生产目标。
(4)加大马头山羊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当前,亟需解决山羊活畜出售,附加值低、加工量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窄、养殖户效益低的问题。一是2007年县已建日屠宰加工4000头(只)屠宰场1个,加工储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县天源食品开发中心已开展新型马头山羊即食用“羊肉汤”系列产品的研发,以超市和百姓餐桌为目标,加大产品创新和生产规模,全面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政府扶持,实行产业补贴和加大政策奖励力度,使山羊养殖户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羊农生产积极性。
(5)加强领导,继续推进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按照省考核验收组意见,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马头山羊示范区建设成果,要班子不散、人员不撤、工作不停。郧西县委、县政府拟继续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领导和支持。一是按照省政府52号会议纪要精神,每年安排200万元山羊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县马头山羊种羊场通过招标承包,进一步加大种群选育扩繁规模,建立六郎乡马头山羊种羊选育基地;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县政府以西政办发【2008】116号文件,制定了《郧西县2009—2011年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从2009年起,每年推进标准化“1235养羊模式”200户;四是以西政发【2009】1号文件确立马头山羊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地位不动摇,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五是增强品牌意识,在马头山羊国家标准发布后,积极申报郧西马头山羊的注册、申请品种原产地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取把郧西建成全国的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马头山羊养殖大县。
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全县到2015年建成全国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立山羊生产、栏、草、加工系列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工序,全县山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出栏30万只,山羊产业收入1.8亿元,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4.2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为主导,以培优地方品牌为目标,以提高养殖效益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突破加工“瓶颈”,加强体系建设,做大郧西山羊产业。
4.3具体措施
(1)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科技水平。一是要对在职在岗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进修,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二是要吸收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加入到标准化队伍和体系中来,到一线工作和服务。三是要继续培养和扶持一批专业养殖大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使之成为当地的科技能人和技术尖子,通过示范推广,为标准化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效益。
(2)完善技术标准的修订。技术标准要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较强的推广作用。当前,仍需研制修订的相关标准有:马头山羊强度育肥技术、马头山羊杂交改良技术、马头山羊冻精配种技术等。通过相关标准的研制,逐步完善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3)加强技术配套和实用科技推广,建立标准化生态体系。一是加大退耕还草,林、草间作,抛荒地种草,专用牧草基地建设力度。2009年,全县安排新增牧草面积666.67hm2,牧草总面积达到4000hm2,到2015年实现人工牧草面积
6666.67hm2,建立以马头山羊为主的草业配套基地;二是大
力推广、普及饲料青贮、氨化技术,开发饲料加工技术,实行栏、草、加、畜配套,为山羊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均衡的饲料保
2009年第8
【经营管理】
HUBEIJOURNALOFANIMALANDVETERINARYSCIENCES
浅谈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危害
王银库1,朱红娟
(1.宁夏隆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宁夏隆德
2
756300;2.宁夏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隆德756300)
中图分类号:S859.7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8-0012-02
1兽药残留的概念抑制,细菌产生耐药性,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使疾病治疗变得困难。人体经常食用含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动物体内的耐药菌株可传播给人体,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就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延误正常的治疗。人类长期食用低剂量的抗生素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也能引起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沙门氏菌、肠道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已经产生抗药性。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存在着耐药基因的传递问题。由于耐药菌株很容易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转移,从正在或曾与抗生素接触的人中均可发现大量耐药质粒。迄今为止,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通过动物性食品转移到人体内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动物体内外均能产生耐药性,而且当其对一种磺胺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物也会产生交叉耐药性。
(2)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人类不得不持续进行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在这场人与细菌的“赛跑”中,细菌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因为人们研制、开发新药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所以,为防止病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在疫病防治中应尽量少用抗生素。所有抗菌药物应先用于人类,再用于伴侣动物,最后用于食用动物。
(3)兽药残留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在正常条件下,人体肠道内的菌群与人体能相互适应,如某些菌群能抑制其他菌群的过度繁殖,某些菌群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供机体使用。药物残留会使这种平衡发生紊乱,导致一些有益菌死亡,使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引起长期的腹泻或维生素缺乏等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除以上影响外,兽药残留还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
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广义上的兽药残留除了由于防制疾病的药物外,也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接触或食入的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等。目前造成严重威胁的残留兽药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球虫类、激素类和驱虫类,由于对人有毒害作用,因此是各国兽药残留监控的重要内容。
2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兽药通常是由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用作饲料添加剂和食品保鲜时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兽药残留的产生主要有4方面的原因:①不正确用药,如药的剂量、给药途径及动物种类不符合用药要求。②未执行休药期的规定,在休药期以前屠宰动物。③使用违禁药物即规定不准使用的药物。④动物个体代谢差异也是导致兽药残留超标的原因。由于目前广大农牧民对合理用药知识掌握甚少,用药技术水平较低,用药不规范,没有遵守国家发布的允许使用的兽药品种和停药期规定,容易造成药物的滥用和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
3兽药残留对人的危害
(1)人长期摄入含兽药的动物性食品后,药物不断在人体内蓄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肾损害,特别是乙酰化磺胺在尿中溶解度低,析出结晶后对肾脏损害更大。经常食用一些含低剂量抗菌药物的食品还能使易感个体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菌素抗体,造成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呋喃类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反应和过敏反应,表现在以周围神经炎、发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严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动物在经常接触某一种抗菌药物后,其体内的敏感菌株将受到选择性的
4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药物进入动物机体后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随粪、尿等排泄。残留的药物在环境中仍具有活性,会对土壤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据报道,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中检查到了金霉素的残留。我国在50年前杀蝗虫所使用的DDT,至今还残留在土壤内。兔子食用从这种土壤上生长的小麦,在肉中可检出DDT。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
收稿日期:2009-05-11
(1972-),男,宁夏隆德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监察工作,(电话)[1**********]
8期
《湖北畜牧兽医》月刊邮发代号38-352
HUBEIJOURNALOFANIMALANDVETERINARY
SCIENCES
们怀疑与环境污染及动物食品药物残留有关。雌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都已证明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当人们长期食用含有“三致”作用的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一般来说,虽然兽药残留量很低,但由于能够蓄积,所以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远期和累积性的,如致癌、发育毒性、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深远。如果兽药残留超标,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并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的产业,在不公开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条款的前提下,采取
比较隐蔽的技术措施,日益筑绿色壁垒的门槛,尽量阻止外国动物产品的进入。因此,药物残留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动物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
综上所述,兽药残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兽药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监督管理、检测等各个环节和不同部门和人员。要解决这一问题,各个部门和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真正认识并处理好兽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药物残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在疫病防制工作中的作用,将其对动物、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能够使兽药真正为养殖业服务,为人类服务。
!!!!!!!!!!!!!!!!!!!!!!!!!!!!!!!!!!!!!!!!!!!!!
(上接第11页)
44.1
今后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工作目标
证;加强“两防四驱”,在全县18个乡镇全部配齐冰柜和冷链设施,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疫病防治体系。四是推广舍饲圈养,割草养羊,放牧加舍饲补饲结合的生产技术,实现“林—草—加—羊—沼”的养殖工序。五是积极开展山羊疫病防治的新机制,发挥中兽医的作用,采用中草药防治,减少和杜绝化学药品的使用和药物残留,实现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到2015年力争使全县山羊生产全面实行标准化、生态化、效益化的生产目标。
(4)加大马头山羊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当前,亟需解决山羊活畜出售,附加值低、加工量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窄、养殖户效益低的问题。一是2007年县已建日屠宰加工4000头(只)屠宰场1个,加工储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县天源食品开发中心已开展新型马头山羊即食用“羊肉汤”系列产品的研发,以超市和百姓餐桌为目标,加大产品创新和生产规模,全面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政府扶持,实行产业补贴和加大政策奖励力度,使山羊养殖户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羊农生产积极性。
(5)加强领导,继续推进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按照省考核验收组意见,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马头山羊示范区建设成果,要班子不散、人员不撤、工作不停。郧西县委、县政府拟继续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领导和支持。一是按照省政府52号会议纪要精神,每年安排200万元山羊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县马头山羊种羊场通过招标承包,进一步加大种群选育扩繁规模,建立六郎乡马头山羊种羊选育基地;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县政府以西政办发【2008】116号文件,制定了《郧西县2009—2011年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从2009年起,每年推进标准化“1235养羊模式”200户;四是以西政发【2009】1号文件确立马头山羊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地位不动摇,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五是增强品牌意识,在马头山羊国家标准发布后,积极申报郧西马头山羊的注册、申请品种原产地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取把郧西建成全国的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马头山羊养殖大县。
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全县到2015年建成全国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立山羊生产、栏、草、加工系列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工序,全县山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出栏30万只,山羊产业收入1.8亿元,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4.2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为主导,以培优地方品牌为目标,以提高养殖效益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突破加工“瓶颈”,加强体系建设,做大郧西山羊产业。
4.3具体措施
(1)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科技水平。一是要对在职在岗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进修,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二是要吸收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加入到标准化队伍和体系中来,到一线工作和服务。三是要继续培养和扶持一批专业养殖大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使之成为当地的科技能人和技术尖子,通过示范推广,为标准化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效益。
(2)完善技术标准的修订。技术标准要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较强的推广作用。当前,仍需研制修订的相关标准有:马头山羊强度育肥技术、马头山羊杂交改良技术、马头山羊冻精配种技术等。通过相关标准的研制,逐步完善马头山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3)加强技术配套和实用科技推广,建立标准化生态体系。一是加大退耕还草,林、草间作,抛荒地种草,专用牧草基地建设力度。2009年,全县安排新增牧草面积666.67hm2,牧草总面积达到4000hm2,到2015年实现人工牧草面积
6666.67hm2,建立以马头山羊为主的草业配套基地;二是大
力推广、普及饲料青贮、氨化技术,开发饲料加工技术,实行栏、草、加、畜配套,为山羊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均衡的饲料保
2009年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