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马六甲海峡与世界石油安全

人民网>>环球时报>>第十六版 环球扫描

2003年12月05日

扼守能源通道  各国都很关注

马六甲海峡与世界石油安全

马来西亚军人注视着货轮通过马六甲海峡。(法新社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张运成

近期,随着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的成立以及沿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筹建,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马六甲困境”

国际能源机构《2002年世界能源报告》指出,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主要能源消费国,占世界主要能源需求的10%以上,成为国际能源的“战略买家”。据统计,2003年前8个月,中国已经进口原油5740万吨,估计全年进口将接近或超过8000万吨。原油消费方面,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国际能源机构2003年11月13日预测,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不断增长的海外能源需求显示出保障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紧迫性。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包括陆路和海路。陆路有两条线:一条是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到我国满洲里的原油通道;另一条是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我国新疆阿拉山口的原油通道,两条通道的运输工具均为火车。

据统计,2001年,我国进口石油8831万吨,其中46.2%来自中东,19.8%来自非洲,18.7%来自东南亚。海运航线主要有3条。第一条是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二条是非洲航线: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三条是东南亚航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也就是说,除中国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石油走太平洋航线外,从其他地方向中国运石油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马六甲困境”,即一旦发生意外事件,马六甲海峡被外国封锁,我国将直面巨大的能源压力。

马六甲海峡———世界战略通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门户。全长1080公里,西北部宽370公里,东南部仅37公里;水深25米至113米,东南浅,西北深。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时至今日,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仍无法被取代。因为,现有的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航线有10几条,然而由于海洋地形、浓雾、冰山、风浪等多种因素,适合海上石油运输特别是超级油轮通行的航线并不多。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形复杂、暗礁多、水道窄。如舍近求远走其他水道,不仅危险大而且成本高,这是各国都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马六甲海峡由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从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家所有,现在马六甲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每年有5万艘轮船穿越,平均每天通过137艘。不仅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均将马六甲海峡作为战略通道加以重视。

对美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其控制亚洲的关键。冷战结束后,美国实施全面制海已十分困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寻求掌握全球16条海上要道,确保战时能封锁他国海上航运和海军力量。马六甲海峡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有专家称之为“美国随时准备扼住的亚洲的喉咙”。

与美国的战略需求不太一样,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80%的石油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到国内,每年有近一半的出口货物经此运往中东和欧洲。其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视既来自切身利益,又来自战略考虑。尤其是随着日本政治、经济上更加重视同欧洲、中东及非洲的交往,马六甲海峡被其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摆脱对美国依赖的新路”。

与美日相比,作为地区大国的印度将马六甲海峡作为其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印度的防务专家指出,每天有300多艘船经过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石油价值高达2600亿美元。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印度就在其“保陆制海”军事战略中提出了“印度洋控制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马六甲海峡被称为“印度最易控制的世界战略通道”。

各国争夺马六甲

由于马六甲海峡战略意义重大,美日印均在这一地区展开了争夺。

对于马六甲海峡,美国最重要的控制能力来自关岛基地。关岛地处美国—印度洋航线和日澳航线的交叉点,既驻泊了大型舰队,又可起降B—2和B—52远程战略轰炸机。关岛因此被美国称为太平洋“海上长城”的心脏。除此之外,美军还在1992年将第七舰队后勤供应司令部迁至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该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对于美军强化对东南亚重要航道的控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印度在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方式增强对马六甲地区影响力的同时,把建立一支远洋海军作为实现“印度控制战略”的重要途径。印度近年来动作频频,除组建东方海军司令部外,已正式决定购买俄罗斯退役的航空母舰。印度海军的注意力涵盖了从阿拉伯海到南海海域。换言之,中国的油轮每天都将经过印度海军游弋的海域。

与美印相比,日本的动作更加隐蔽。日本针对所谓“周边事态”的行动范围已扩展到了马六甲海峡。2000年5月,日本就与新加坡达成了空军基地使用协议。日本政府多次要求与东南亚国家举行防海盗的军事演习和情报交换等合作。在打击海盗的名义下,日本不断发展远程侦察和远程打击能力。分析家指出,由海盗引起的日本军事扩张问题已成为日本东南亚海洋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如何应对危机

海上能源通道安全,追求的是一种和平时期或战时海外能源供求均不受制于人的安全观念。对此,中国可以用四大手段应对挑战。

一是加紧四大通道建设。四大通道是指曼谷—昆明湄公河国际航道、昆明—曼谷公路、泛亚铁路以及南宁—友谊关—河内高等级公路。一般认为,四大通道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物流、人流速度,规模及贸易超常规增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石油战略铺路。

二是克拉运河。这条运河将横穿泰国南部,全长102公里,400米宽,水深25米。预计耗资200亿美元。该运河建成后,船只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

三是应尽快建立一支有足够运力的油轮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石油运输船队。目前世界上运输原油一般采用大型油轮,这种油轮装载量一般为27万—30万吨。这种船装载量大,运费较低。由于缺乏大型油轮,我国原油进口增加了很多运输成本,且大量原油只能依靠租船运输。如果国家没有一支相当数量的超大型油轮船队,在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石油运输极易受制于人。

四是我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海上运输线的通畅,才能保证我们能源运输船只的安全,才能使我国摆脱能源困境。▲

《环球时报》 (2003年12月05日 第十六版)

人民网>>环球时报>>第十六版 环球扫描

2003年12月05日

扼守能源通道  各国都很关注

马六甲海峡与世界石油安全

马来西亚军人注视着货轮通过马六甲海峡。(法新社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张运成

近期,随着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的成立以及沿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筹建,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马六甲困境”

国际能源机构《2002年世界能源报告》指出,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主要能源消费国,占世界主要能源需求的10%以上,成为国际能源的“战略买家”。据统计,2003年前8个月,中国已经进口原油5740万吨,估计全年进口将接近或超过8000万吨。原油消费方面,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国际能源机构2003年11月13日预测,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不断增长的海外能源需求显示出保障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紧迫性。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包括陆路和海路。陆路有两条线:一条是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到我国满洲里的原油通道;另一条是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我国新疆阿拉山口的原油通道,两条通道的运输工具均为火车。

据统计,2001年,我国进口石油8831万吨,其中46.2%来自中东,19.8%来自非洲,18.7%来自东南亚。海运航线主要有3条。第一条是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二条是非洲航线: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三条是东南亚航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也就是说,除中国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石油走太平洋航线外,从其他地方向中国运石油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马六甲困境”,即一旦发生意外事件,马六甲海峡被外国封锁,我国将直面巨大的能源压力。

马六甲海峡———世界战略通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门户。全长1080公里,西北部宽370公里,东南部仅37公里;水深25米至113米,东南浅,西北深。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时至今日,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仍无法被取代。因为,现有的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航线有10几条,然而由于海洋地形、浓雾、冰山、风浪等多种因素,适合海上石油运输特别是超级油轮通行的航线并不多。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形复杂、暗礁多、水道窄。如舍近求远走其他水道,不仅危险大而且成本高,这是各国都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马六甲海峡由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从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家所有,现在马六甲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每年有5万艘轮船穿越,平均每天通过137艘。不仅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均将马六甲海峡作为战略通道加以重视。

对美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其控制亚洲的关键。冷战结束后,美国实施全面制海已十分困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寻求掌握全球16条海上要道,确保战时能封锁他国海上航运和海军力量。马六甲海峡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有专家称之为“美国随时准备扼住的亚洲的喉咙”。

与美国的战略需求不太一样,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80%的石油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到国内,每年有近一半的出口货物经此运往中东和欧洲。其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视既来自切身利益,又来自战略考虑。尤其是随着日本政治、经济上更加重视同欧洲、中东及非洲的交往,马六甲海峡被其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摆脱对美国依赖的新路”。

与美日相比,作为地区大国的印度将马六甲海峡作为其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印度的防务专家指出,每天有300多艘船经过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石油价值高达2600亿美元。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印度就在其“保陆制海”军事战略中提出了“印度洋控制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马六甲海峡被称为“印度最易控制的世界战略通道”。

各国争夺马六甲

由于马六甲海峡战略意义重大,美日印均在这一地区展开了争夺。

对于马六甲海峡,美国最重要的控制能力来自关岛基地。关岛地处美国—印度洋航线和日澳航线的交叉点,既驻泊了大型舰队,又可起降B—2和B—52远程战略轰炸机。关岛因此被美国称为太平洋“海上长城”的心脏。除此之外,美军还在1992年将第七舰队后勤供应司令部迁至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该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对于美军强化对东南亚重要航道的控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印度在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方式增强对马六甲地区影响力的同时,把建立一支远洋海军作为实现“印度控制战略”的重要途径。印度近年来动作频频,除组建东方海军司令部外,已正式决定购买俄罗斯退役的航空母舰。印度海军的注意力涵盖了从阿拉伯海到南海海域。换言之,中国的油轮每天都将经过印度海军游弋的海域。

与美印相比,日本的动作更加隐蔽。日本针对所谓“周边事态”的行动范围已扩展到了马六甲海峡。2000年5月,日本就与新加坡达成了空军基地使用协议。日本政府多次要求与东南亚国家举行防海盗的军事演习和情报交换等合作。在打击海盗的名义下,日本不断发展远程侦察和远程打击能力。分析家指出,由海盗引起的日本军事扩张问题已成为日本东南亚海洋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如何应对危机

海上能源通道安全,追求的是一种和平时期或战时海外能源供求均不受制于人的安全观念。对此,中国可以用四大手段应对挑战。

一是加紧四大通道建设。四大通道是指曼谷—昆明湄公河国际航道、昆明—曼谷公路、泛亚铁路以及南宁—友谊关—河内高等级公路。一般认为,四大通道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物流、人流速度,规模及贸易超常规增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石油战略铺路。

二是克拉运河。这条运河将横穿泰国南部,全长102公里,400米宽,水深25米。预计耗资200亿美元。该运河建成后,船只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

三是应尽快建立一支有足够运力的油轮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石油运输船队。目前世界上运输原油一般采用大型油轮,这种油轮装载量一般为27万—30万吨。这种船装载量大,运费较低。由于缺乏大型油轮,我国原油进口增加了很多运输成本,且大量原油只能依靠租船运输。如果国家没有一支相当数量的超大型油轮船队,在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石油运输极易受制于人。

四是我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海上运输线的通畅,才能保证我们能源运输船只的安全,才能使我国摆脱能源困境。▲

《环球时报》 (2003年12月05日 第十六版)


相关内容

  • 周边稳定的战略意义
  • 周边稳定的战略意义 大纲 一.周边稳定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二.周边稳定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周边稳定事关中国边疆的安宁 1. "东突"恐怖势力 2. 恐怖主义威胁上升 四.周边稳定事关中国能源供应 五.周边稳定事关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 1. 我国对外贸易与货物运输 2. 我国 ...

  • 中国四大战略布局全面曝光:美国恐慌不已
  • 在中国大的战略布局引导下世界正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为了世界经济多元化,在各国经济继续垂死挣扎的时刻,外汇储备雄厚的中国,作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南海填岛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梦初醒的美国如坐针毡,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不惜四面围堵, ...

  • 中国石油安全与中缅输油管道建设
  • Oil Security of China andoil pipelinesConstruction betweenChina and Burma中国石油安全与中缅输油管道建设□ 文/舒 源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充足.及时的能源供应."十・五"期间,我国的能源消 费强度的平均值是1. ...

  • 庞然大物!一艘天然气巨轮排水量超6艘重型航母
  •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美国<时代>周刊3月14日报道称,英荷壳牌石油集团计划在布伦特油田寿终正寝之后将其关停.该油田在英国能源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占全国油气产量的10%左右. 但随着这块老油田行将退休,庞大的钻井平台必须拆除.平台的大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距离海 ...

  • 牢记历史使命 时刻准备打仗
  • 牢记历史使命 时刻准备打仗 有一首歌在军营广为传唱."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每当唱响这首歌时,我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军人的英雄与豪迈,领悟军人使命的神圣与光荣.那么当代军人的使命是什么呢?我们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对待使命 ...

  • 石油安全与石油储备
  •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专家论坛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要加快建.规划指出,"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 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 ...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 无忧会计网 www.51kj.com 时间:2006-11-24 15:08:00   作者:蒋立宏   来源: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1卷第4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摘要]本文对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以经济为基点,对解决和缓和我国的国家安 ...

  • 从南海问题看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 从南海问题看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学员十队 王维洲 摘要:2009年5月13日是有关国家向联合国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资料的最后期限,这使得世界上争议国家最多的南海撞入了人们的视线,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南海诸岛礁的侵占,面对日美海上军事力量的介入,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保护自己丰腴的经济?保护这 ...

  •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 泱泱古国,巍巍华夏,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我们不能不了解熟悉我国领土面积,主权海域:而作为今天接班人的我们更加不能不重视我们的领海主权的所有性.完整性.不可侵犯性.所以我们要知道属于我们的海域,从而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