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4)

郑杭生: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

2013-05-14 11:06:23 来源:《社会学评论》   查看评论有7人参与

(三)对社会运行学派理论学说的相关评论

通过长期、持续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社会运行学派提出的上述五个理论已经产生了或大或小、程度不同的社会影响。影响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这一学派及其提出的理论的学术评论从少到多。在上世纪80年仅有3篇文章,90年代也只有3篇文章。这十几年总共仅有的6篇文章,基本上评述的是社会运行学派奠基和形成时期的情况。这仅有的6篇文章表明,总的来说,当时社会运行学派的主导观点,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⒂但其影响还不大,无论是社会运行论还是社会转型论,都是在质疑的目光和氛围中,论证自己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完全可以说是艰难曲折地推进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随着2005年《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一、二、三卷的出版,2010年《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第四卷上下两册的出版,还有其他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情况有了明显改变。在2000-2003年即有4篇述评的文章,而从2005年到2010年一共有近20篇述评文章发表。这反映的是社会运行学派比较成型的时期,也是它的影响较快扩大的时期。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到,很多已经不是一般地介绍,而是深入到一些理论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例如对元理论的探讨,对新型现代性的分析,对社会学世界格局的剖析,对我们提倡的一些观点的阐发: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前沿意识与草根精神相结合的顶天立地境界、学术话语权与理论自觉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等,以及对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不同范围的应用,特别是在中西关系、古今关系、现实关系等各方面的应用,在城市发展、社区建设实地调查中的运用,在论(理论)、史(历史)、法(方法论)不同领域的深化,在同各种不同思潮中的碰撞中的交锋和借鉴。这表明,社会运行学派在理论和实践上更趋成熟,视野更加宽广,也表明它还在继续成长,更表明它在比较视角上的两个特点,力求划清两条界线:第一,它是世界眼光本土特质兼具的中国学派,而不是西方某个学派的中国版;第二,它是与其他中国学派友好争鸣相互促进的学术派别,而不是以功利考虑、主观偏好等非学术因素设限的狭隘宗派。

关于这一方面工作,北京大学社会学谢立中教授在2005年曾指出:“社会运行学派”(也称“协调发展学派”)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郑杭生教授对他和他领导的学术群体20余年来所构思及倡导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一种称呼。据郑杭生教授自己的说明,这一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方面的理论成果。这就是“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以我之见,这四个理论组成部分的关系可以大体理解如下:“学科本土论”为此一学派提供了目标和方法论方面的前提;“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构成了此一学派的理论主体;“社会互构论”则是对这一理论主体的进一步深化。他还指出,社会运行学派的这些理论构成“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第一个目标明确的本土化社会学理论体系”。⒃2006年谢立中教授又指出:“社会运行学派”。这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由中国社会学家自觉提出来的最早的一个系统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它强调“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研究社会”,并试图综合东西方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理论资源来达成这一理论目标。主要倡导者为郑杭生等人。⒄

这里,还不能不着重说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董驹翔教授。在所有系统评述我的观点的文章中,他的文章《社会运行与社会学——评论郑杭生教授的理论》(1989)是最早的一篇。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能看出社会运行论主导观点的潜力和前景,并用这个主导观点编写适用于师范院校的社会学概论教材,这是很不容易的。后来他和他的女儿董翔薇教授又写了两篇文章《学术的历史感——郑杭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厚度》(2003)、《社会运行学派——理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2010)。2012年,他又写了《再论社会运行学派:现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一文。在20多年间,他可以说是一个锲而不舍地研究我的社会学学术思想和社会运行学派的研究者。他的执著真是令人钦佩。他曾不无自豪地对我说,他收集的我的论著材料,可能比我有的还多、还全!

即将正式出版的《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包含了近50 篇评论文章。

这里还要提一提“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的颁奖词:郑杭生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提出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思想,并在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和概念。通过组织和编写的社会学教材,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他注重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组织撰写基于大规模的经验调查资料的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体现了社会学的社会关怀和实践取向。他挖掘本土思想资源,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努力进行理论探索,为推动中国社会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⒅我非常感谢费孝通学术成就奖对我的学术探讨的肯定,感谢社会学界对我的支持,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高抬。

四、中国社会学需要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学派

在中国大陆,专门评论中国社会学学派的文章很少很少。谢立中教授2006年发表的文章《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就是其中的凤毛麟角。这篇文章列出了五种学派或有学派倾向的理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的理论雏形”,包括:“社会运行学派”、“理性选择(与社会交换)学派”、“结构—制度分析”、“过程—事件分析”、“话语分析”(或“话语—文本分析”)。他简要地分析了各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各派的共同点和不足,还特别提出了发展学派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允许各种思路和平共处、友好竞争、多元并存、共同发展;二是各个学派要保持自觉的理论意识;三是要加强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从西方学者那里汲取理论营养,提高自己理论建构的水平。若能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毫无愧色与世人谈论中国学者自己的社会学理论成果。⒆

我认为,研究中国社会需要多种学派的友好争鸣。在中国社会学界,学派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已有的学派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派建设的自觉性,把各自的学派建设为真正意义的学派,符合学派基本条件的学术团体。这样我们的理论自觉、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话语权,就有了学派的厚重基础。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刚刚起步,无论在学派凝聚人才方面,还是在建构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方面,今后还任重而道远! 中国社会学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在青年学者、青年学子身上,今后他们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也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

注释:

① 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该书用了四章分别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这四个学派。

② 谢立中:《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载《河北学刊》2006(5)。

③ 郑杭生:《导言》,见郑杭生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4页。

④ 李潇潇:《理论自觉与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访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09。另见郑杭生等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3-4页。

⑤⑦ 郑杭生:《自序》,见郑杭生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5-6页。

⑥ 郑杭生:《前言》,参见《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2010年2月),第3页。该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⑧ 郑杭生:《前言》,参见《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2010年2月),第3页。该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⑨⑩ 郑杭生等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3-4页。

参见郑杭生:《中国社会大转型》,载《中国软科学》,1994(1);《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一次农村社区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⒂例如,《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一文在《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1期(创刊号)发表后不久,当时该刊主编张琢曾给我打来电话,说此文受到当时社科院胡绳院长的好评。后来胡绳院长还通过中国人民大学领导李文海教授向我转达了他的看法。此后胡绳院长还在他家中接见了我,主要是就我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和社会学的对象两个观点交换意见。他说我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的观点,解决了社会学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郑杭生: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

2013-05-14 11:06:23 来源:《社会学评论》   查看评论有7人参与

(三)对社会运行学派理论学说的相关评论

通过长期、持续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社会运行学派提出的上述五个理论已经产生了或大或小、程度不同的社会影响。影响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这一学派及其提出的理论的学术评论从少到多。在上世纪80年仅有3篇文章,90年代也只有3篇文章。这十几年总共仅有的6篇文章,基本上评述的是社会运行学派奠基和形成时期的情况。这仅有的6篇文章表明,总的来说,当时社会运行学派的主导观点,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⒂但其影响还不大,无论是社会运行论还是社会转型论,都是在质疑的目光和氛围中,论证自己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完全可以说是艰难曲折地推进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随着2005年《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一、二、三卷的出版,2010年《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第四卷上下两册的出版,还有其他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情况有了明显改变。在2000-2003年即有4篇述评的文章,而从2005年到2010年一共有近20篇述评文章发表。这反映的是社会运行学派比较成型的时期,也是它的影响较快扩大的时期。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到,很多已经不是一般地介绍,而是深入到一些理论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例如对元理论的探讨,对新型现代性的分析,对社会学世界格局的剖析,对我们提倡的一些观点的阐发: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前沿意识与草根精神相结合的顶天立地境界、学术话语权与理论自觉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等,以及对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不同范围的应用,特别是在中西关系、古今关系、现实关系等各方面的应用,在城市发展、社区建设实地调查中的运用,在论(理论)、史(历史)、法(方法论)不同领域的深化,在同各种不同思潮中的碰撞中的交锋和借鉴。这表明,社会运行学派在理论和实践上更趋成熟,视野更加宽广,也表明它还在继续成长,更表明它在比较视角上的两个特点,力求划清两条界线:第一,它是世界眼光本土特质兼具的中国学派,而不是西方某个学派的中国版;第二,它是与其他中国学派友好争鸣相互促进的学术派别,而不是以功利考虑、主观偏好等非学术因素设限的狭隘宗派。

关于这一方面工作,北京大学社会学谢立中教授在2005年曾指出:“社会运行学派”(也称“协调发展学派”)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郑杭生教授对他和他领导的学术群体20余年来所构思及倡导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一种称呼。据郑杭生教授自己的说明,这一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方面的理论成果。这就是“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以我之见,这四个理论组成部分的关系可以大体理解如下:“学科本土论”为此一学派提供了目标和方法论方面的前提;“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构成了此一学派的理论主体;“社会互构论”则是对这一理论主体的进一步深化。他还指出,社会运行学派的这些理论构成“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第一个目标明确的本土化社会学理论体系”。⒃2006年谢立中教授又指出:“社会运行学派”。这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由中国社会学家自觉提出来的最早的一个系统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它强调“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研究社会”,并试图综合东西方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理论资源来达成这一理论目标。主要倡导者为郑杭生等人。⒄

这里,还不能不着重说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董驹翔教授。在所有系统评述我的观点的文章中,他的文章《社会运行与社会学——评论郑杭生教授的理论》(1989)是最早的一篇。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能看出社会运行论主导观点的潜力和前景,并用这个主导观点编写适用于师范院校的社会学概论教材,这是很不容易的。后来他和他的女儿董翔薇教授又写了两篇文章《学术的历史感——郑杭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厚度》(2003)、《社会运行学派——理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2010)。2012年,他又写了《再论社会运行学派:现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一文。在20多年间,他可以说是一个锲而不舍地研究我的社会学学术思想和社会运行学派的研究者。他的执著真是令人钦佩。他曾不无自豪地对我说,他收集的我的论著材料,可能比我有的还多、还全!

即将正式出版的《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包含了近50 篇评论文章。

这里还要提一提“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的颁奖词:郑杭生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提出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思想,并在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和概念。通过组织和编写的社会学教材,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他注重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组织撰写基于大规模的经验调查资料的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体现了社会学的社会关怀和实践取向。他挖掘本土思想资源,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努力进行理论探索,为推动中国社会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⒅我非常感谢费孝通学术成就奖对我的学术探讨的肯定,感谢社会学界对我的支持,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高抬。

四、中国社会学需要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学派

在中国大陆,专门评论中国社会学学派的文章很少很少。谢立中教授2006年发表的文章《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就是其中的凤毛麟角。这篇文章列出了五种学派或有学派倾向的理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的理论雏形”,包括:“社会运行学派”、“理性选择(与社会交换)学派”、“结构—制度分析”、“过程—事件分析”、“话语分析”(或“话语—文本分析”)。他简要地分析了各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各派的共同点和不足,还特别提出了发展学派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允许各种思路和平共处、友好竞争、多元并存、共同发展;二是各个学派要保持自觉的理论意识;三是要加强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从西方学者那里汲取理论营养,提高自己理论建构的水平。若能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毫无愧色与世人谈论中国学者自己的社会学理论成果。⒆

我认为,研究中国社会需要多种学派的友好争鸣。在中国社会学界,学派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已有的学派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派建设的自觉性,把各自的学派建设为真正意义的学派,符合学派基本条件的学术团体。这样我们的理论自觉、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话语权,就有了学派的厚重基础。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刚刚起步,无论在学派凝聚人才方面,还是在建构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方面,今后还任重而道远! 中国社会学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在青年学者、青年学子身上,今后他们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也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

注释:

① 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该书用了四章分别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这四个学派。

② 谢立中:《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载《河北学刊》2006(5)。

③ 郑杭生:《导言》,见郑杭生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4页。

④ 李潇潇:《理论自觉与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访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09。另见郑杭生等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3-4页。

⑤⑦ 郑杭生:《自序》,见郑杭生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5-6页。

⑥ 郑杭生:《前言》,参见《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2010年2月),第3页。该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⑧ 郑杭生:《前言》,参见《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2010年2月),第3页。该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⑨⑩ 郑杭生等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3-4页。

参见郑杭生:《中国社会大转型》,载《中国软科学》,1994(1);《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一次农村社区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⒂例如,《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一文在《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1期(创刊号)发表后不久,当时该刊主编张琢曾给我打来电话,说此文受到当时社科院胡绳院长的好评。后来胡绳院长还通过中国人民大学领导李文海教授向我转达了他的看法。此后胡绳院长还在他家中接见了我,主要是就我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和社会学的对象两个观点交换意见。他说我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的观点,解决了社会学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关内容

  •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新修
  •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复习 第一章 1. 重要概念 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 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提出的.][社会学时 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 ...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 ...

  • 共同体_概念的学术演进与社区共同体的重构
  • 2013年5月第3期 文化学刊May.2013No.3 Culture Journal [辨风正俗] "共同体"概念的学术演进与 社区共同体的重构 高亚芹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要,"共同体"概念的学术内涵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 ...

  •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把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从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即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又从微观上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并做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 ...

  • 广告学研究生课程及参考书目
  • 广告学研究生课程及参考书目 一. 参考书目 (一)新闻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程曼丽.王太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当代世界新闻事业> 李良荣 中 ...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_哪些人文社科著作引用最多?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 --人文社科著作引用最多 本文所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乃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科各类学科覆盖面最广.引用率影响力最全.数据最权威的排行榜. 社会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前10名 1 詹姆斯·S. 科尔曼(James S. Coleman)著,邓方译:&l ...

  • 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硕士点的学校
  • 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硕士点的学校 • 社会保障硕士点(120404)一览表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设在劳动经济学院,2000年设立. 2.中国人民大学 设在劳动人事学院,2000年设立. 考1.<社会保障学> 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 2.<劳动经济学> 赵履宽 中国劳动出版社 3. ...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要考的科目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要考的科目 社会保障硕士点(120404)一览表 2.中国人民大学 设在劳动人事学院,2000年设立.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劳动经济与社会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学> 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 2.<劳动经济学> 赵履宽 中国劳动出版社 3.&l ...

  •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
  • 社会学考研经验 最近也喜欢上了浏览考研论坛的社会学版块,了解了许多有关社会学考研的信息和诸位仁人对社会学考研以及国内外社会学发展的认识,受益颇多.目前在整个学界,流传了一种说法,即社会学是一门"潜学".顾名思义,社会学被很多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看作一门有潜力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