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再别康桥的语言特色

浅析《再别康桥》的文本语言特色

摘要: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在其诗歌创作中遵循音乐美、建筑美、形象美的三美理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三美理论成功体现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再别康桥》的文本语言进行简要分析,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分析评论再别康桥的语言之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再别康桥 语言特色

《再别康桥》的语言分析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典型的体现了徐志摩的为文风格,诗的语言清新华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随情而动。外在形式之美与内在感情之美和谐统一,让读者的心弦随之波动。诗歌语言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成功全面的体现了诗歌音乐美、建筑美、和形象美。

从语音方面看,《再别康桥》极具音乐之美。这首诗在长短、高低、轻重上都有规律的起伏,有节奏感。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各句长短不一,整散结合,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也体现出诗歌一种建筑的结构之美。全诗十分讲究押韵,且用韵细密精巧,产生了和谐回环之美。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节内双行各自都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如第一节两句”来”和“彩”押“ai”韵,第二节换韵,押”ang”韵。诗的单行比较灵活,有的只在节内押韵,而单行间不押韵,如第6节单行的“放歌”同“沉默”,与双行的“笙”同“康桥”交错编排;有的节与节之间前后勾连,如第1节的“招手”,与第2节的“金柳”,第2节的“艳影”与第3节的“青荇”。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如第4节末行的“梦”与第5节的开头的“寻梦”,第5节末行与第6节首行的“放歌”,第6节两个“沉默”的顶真,第1节与第7节首尾的反复和照应,都构成了音乐的美感。而叠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离别的愁绪愈浓。同时,文学作品的语音渗透着情感,传达着意义。在这首诗中,作者所奠定的语调基础是低沉的。从第1节便写出了作者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踮起脚尖无声无息的走出母校,夹杂着极深的不舍和悲凉作别“西天的云彩。”所传达的这难舍难分的离情,给诗定下悲沉的抒情基调。此篇目的朗诵作品常常用低沉的语调来传达诗人缠绵凄婉的

依依惜别之情。与此同时,此类写法和意象也能够达到那种飘渺清婉的意境之美、形象之美。

从语义方面看,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语言的多义性。追求一种朦胧美。既具有表层含义,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剖析到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深层含义。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句里,表面是写柳树,作者用金色进行奇特想象的柳树,也用到了柳留谐音,衬其离别的不舍之情。而实际上,诗人的这一幻影最根本的是用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对甜蜜爱情的再现,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表面上是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实际上这种自由和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似乎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又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句诗是写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写他在康桥的两年悠哉的生活,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美好而充实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全诗作者仅通过含蓄的表达,用了极其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出自己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梦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作者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出出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的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的真挚、浓郁、隽永。而这些感情并非作者直白的用语言写出,而是通过意象的描绘和含蓄的表达需要读者自己去领悟、去体会。作者将这种朦胧美,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结合融入全篇。

《再别康桥》的语言特色

《再别康桥》作为一首诗歌必然具有文学语言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内指性和自炫性,是自足性的语言。它是一种艺术,具有审美功能,它的语言本身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该诗通篇运用大量意象,作者奇特的想象通过华美生动的语言进行表现,极具美感。例如,“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等意象,都是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读来温婉,想来唯美。而该诗中的色彩形容词,如“青荇”“金柳”“青草”等也更增添了诗歌的色彩美,既是诗又如画。又如“满载一船星辉”等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诗歌语言本身的美感。读者的目光自然而然被吸引到诗歌自身语言之上,使其获得审美意义。其次,《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语言具有心里蕴含性,也用到了一些符号化的语言。如“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中的“沉默”一词,在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情感积累中,它是一个表达不快、不满或者忧伤的词语,诗人用在这里就可以让读者明白而真切的体会到诗人那种忧伤与不舍的惜别之情和梦想破碎的绝望、痛苦之情。此外,《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语言具有陌生化的典型特征,诗人多处使用十分新颖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一种独特的新鲜的心理感受。打破了自动化的语言模式。如“金柳”一词,柳树是绿色的,作者却用金色来修饰,更表现出作者那种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爱情甜蜜的再现回忆的幻影。更衬托出作者现在的哀伤之情。又如“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既然已是悄悄又何来笙箫,这种悖理达情的方法更反衬出诗人痛苦的心境。

总之,《再别康桥》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优秀作品,它的语言唯美,韵律和谐、含义丰富,使文章生动、优美、感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都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为以后的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的语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因为语言美,文章才美。

浅析《再别康桥》的文本语言特色

摘要: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在其诗歌创作中遵循音乐美、建筑美、形象美的三美理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三美理论成功体现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再别康桥》的文本语言进行简要分析,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分析评论再别康桥的语言之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再别康桥 语言特色

《再别康桥》的语言分析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典型的体现了徐志摩的为文风格,诗的语言清新华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随情而动。外在形式之美与内在感情之美和谐统一,让读者的心弦随之波动。诗歌语言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成功全面的体现了诗歌音乐美、建筑美、和形象美。

从语音方面看,《再别康桥》极具音乐之美。这首诗在长短、高低、轻重上都有规律的起伏,有节奏感。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各句长短不一,整散结合,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也体现出诗歌一种建筑的结构之美。全诗十分讲究押韵,且用韵细密精巧,产生了和谐回环之美。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节内双行各自都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如第一节两句”来”和“彩”押“ai”韵,第二节换韵,押”ang”韵。诗的单行比较灵活,有的只在节内押韵,而单行间不押韵,如第6节单行的“放歌”同“沉默”,与双行的“笙”同“康桥”交错编排;有的节与节之间前后勾连,如第1节的“招手”,与第2节的“金柳”,第2节的“艳影”与第3节的“青荇”。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如第4节末行的“梦”与第5节的开头的“寻梦”,第5节末行与第6节首行的“放歌”,第6节两个“沉默”的顶真,第1节与第7节首尾的反复和照应,都构成了音乐的美感。而叠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离别的愁绪愈浓。同时,文学作品的语音渗透着情感,传达着意义。在这首诗中,作者所奠定的语调基础是低沉的。从第1节便写出了作者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踮起脚尖无声无息的走出母校,夹杂着极深的不舍和悲凉作别“西天的云彩。”所传达的这难舍难分的离情,给诗定下悲沉的抒情基调。此篇目的朗诵作品常常用低沉的语调来传达诗人缠绵凄婉的

依依惜别之情。与此同时,此类写法和意象也能够达到那种飘渺清婉的意境之美、形象之美。

从语义方面看,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语言的多义性。追求一种朦胧美。既具有表层含义,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剖析到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深层含义。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句里,表面是写柳树,作者用金色进行奇特想象的柳树,也用到了柳留谐音,衬其离别的不舍之情。而实际上,诗人的这一幻影最根本的是用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对甜蜜爱情的再现,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表面上是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实际上这种自由和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似乎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又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句诗是写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写他在康桥的两年悠哉的生活,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美好而充实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全诗作者仅通过含蓄的表达,用了极其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出自己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梦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作者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出出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的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的真挚、浓郁、隽永。而这些感情并非作者直白的用语言写出,而是通过意象的描绘和含蓄的表达需要读者自己去领悟、去体会。作者将这种朦胧美,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结合融入全篇。

《再别康桥》的语言特色

《再别康桥》作为一首诗歌必然具有文学语言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内指性和自炫性,是自足性的语言。它是一种艺术,具有审美功能,它的语言本身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该诗通篇运用大量意象,作者奇特的想象通过华美生动的语言进行表现,极具美感。例如,“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等意象,都是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读来温婉,想来唯美。而该诗中的色彩形容词,如“青荇”“金柳”“青草”等也更增添了诗歌的色彩美,既是诗又如画。又如“满载一船星辉”等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诗歌语言本身的美感。读者的目光自然而然被吸引到诗歌自身语言之上,使其获得审美意义。其次,《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语言具有心里蕴含性,也用到了一些符号化的语言。如“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中的“沉默”一词,在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情感积累中,它是一个表达不快、不满或者忧伤的词语,诗人用在这里就可以让读者明白而真切的体会到诗人那种忧伤与不舍的惜别之情和梦想破碎的绝望、痛苦之情。此外,《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语言具有陌生化的典型特征,诗人多处使用十分新颖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一种独特的新鲜的心理感受。打破了自动化的语言模式。如“金柳”一词,柳树是绿色的,作者却用金色来修饰,更表现出作者那种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爱情甜蜜的再现回忆的幻影。更衬托出作者现在的哀伤之情。又如“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既然已是悄悄又何来笙箫,这种悖理达情的方法更反衬出诗人痛苦的心境。

总之,《再别康桥》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优秀作品,它的语言唯美,韵律和谐、含义丰富,使文章生动、优美、感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都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为以后的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的语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因为语言美,文章才美。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
  •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 毕 业 论 文 参 考 题 目 应本专业广大自学考试考生要求,现提供一些毕业论文的题目作 为毕业论文话题的参考,但须提示如下:以下论文题目仅作参考,并 非要求直接重复借用,就算借用其中某一题目作为自己的论文,务必 追求在具体选题和论述过程方面的创新,切勿抄袭. 论生活教育和教 ...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 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 ...

  • [再别康桥]特色教学设计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读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理解诗中的意象. 2. 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歌整齐的章法美.和谐的音韵美. 3. 通过搜集和筛选徐志摩的有关资料,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 1.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独特 ...

  • 徐志摩的"康桥" 诗文赏析
  • 题记: 曾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的豪情万丈,兴奋.激动.一切都是新鲜的.工作了多年,慢慢觉得自己错了,职场要的是成熟.稳重.要的是能力.实力.还记得那时候为了一份材料,网上找啊.找啊,中午可以不休息,晚上也可以睡得很迟.那时候精力很充沛,觉得没事.工作了几年,慢慢的问题出来了,腰也疼.脖子也疼.眼睛也不 ...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 <再 别 康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

  • 2012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 ...

  • 再别康桥①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2软泥上的青荇○, ①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3间, 揉碎在浮藻○ 沉 ...

  • _再别康桥_教学实践与反思_唐伶俐
  • 备教导航 <再别康桥>教学实践与反思 ◎唐伶俐 新时期以来,徐志摩的作品中被中学语文界所接受的,恐怕只有<再别康桥>这首诗了.这首诗是在1993年在教材首次当选,新中国成立后又随即消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这首诗又重新出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实践证明,这首诗已成为众多白话文 ...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
  • 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