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复习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核算 监督
2会计的特点:a.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基本形式;b.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3、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4、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
也是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会计期间):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
补充。
货币计量:对会计计量尺度的规定。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计制):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例,某公司钻2007年4月销售产品1000元,货款在2007年5月收到。在权责发生制下,销售商品1000元属于4月份的收入。这部分已经获得尚未收到的商品销售收入,在4月份就称为应计收入。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上例在收入实现制下,1000元应确认为2007年5月份的收入。
6、会计核算方法:⑴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⑵复式记账;⑶填制和审核凭证;⑷登记账簿;⑸成本计算;⑹财产清查;⑺编制会计报表。
7、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0、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11、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
会计凭证分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
13、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类: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领料单】。(按来源) 一次凭证【领料单】;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汇总原始凭证(原始凭
证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记账编制凭证【制造费
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按填制方法)
14、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记账凭证分类: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通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按用途)
复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
表。(按填制方法)
15、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都属于会计凭证,二者的区别:
A、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填制的。
B、原始凭证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C、原始凭证是填置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D、原始凭证只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16、会计账簿的种类:
A、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簿。
序时账按记录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我国企事业单位设置的
特种日记账主要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种)。
类账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B、按外表形式划分,账簿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C、按照格式划分,明细账可分为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多栏式明细账。
17、错账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期末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 ○
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横线,表注销;然后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
用蓝字或黑字写在被注销的文字或数字上方,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2、红字更正法:红字冲账法 ○
1)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有错误。
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借贷方向的金额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某月某日第*号记账凭证的错账”,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然后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更正某月某日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2)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记金额大于应计金额,会计科目正确。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不变,只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即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冲销某月某日第*号记账凭证多记金额”并据以登记入账。
3、补充登记法:蓝字补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所记金额小于应计金额,会计科目 ○
正确。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不变,只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即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补记某月某日第*号记账凭证少记金额”,并据以登记入账。
18、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流动资产【坏账准备】
非流动资产【累计折旧】
负债类: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投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所有者投资盈余【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损益类:收入类: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
费用类:营业成本与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
成本类:成本发生及结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
共同类:特殊经济业务
19、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成本费用、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三大类 成本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记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直接费用:为生产某种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
制造(间接)费用: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和服务于多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不
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经过归集,采用一定的方法在
不同产品之间分配以后,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
20、利润的内容: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企业投资收益-企业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21、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买价=贷款=数量*单价
采购费用=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费
外地运杂费=运输类+装卸费+保险费
市内运杂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专设采购机构经费/不记入材料采购成本,而记入管理费用
22、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分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会计学基础》复习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核算 监督
2会计的特点:a.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基本形式;b.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3、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4、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
也是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会计期间):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
补充。
货币计量:对会计计量尺度的规定。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计制):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例,某公司钻2007年4月销售产品1000元,货款在2007年5月收到。在权责发生制下,销售商品1000元属于4月份的收入。这部分已经获得尚未收到的商品销售收入,在4月份就称为应计收入。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上例在收入实现制下,1000元应确认为2007年5月份的收入。
6、会计核算方法:⑴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⑵复式记账;⑶填制和审核凭证;⑷登记账簿;⑸成本计算;⑹财产清查;⑺编制会计报表。
7、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0、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11、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
会计凭证分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
13、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类: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领料单】。(按来源) 一次凭证【领料单】;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汇总原始凭证(原始凭
证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记账编制凭证【制造费
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按填制方法)
14、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记账凭证分类: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通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按用途)
复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
表。(按填制方法)
15、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都属于会计凭证,二者的区别:
A、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填制的。
B、原始凭证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C、原始凭证是填置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D、原始凭证只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16、会计账簿的种类:
A、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簿。
序时账按记录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我国企事业单位设置的
特种日记账主要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种)。
类账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B、按外表形式划分,账簿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C、按照格式划分,明细账可分为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多栏式明细账。
17、错账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期末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 ○
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横线,表注销;然后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
用蓝字或黑字写在被注销的文字或数字上方,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2、红字更正法:红字冲账法 ○
1)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有错误。
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借贷方向的金额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某月某日第*号记账凭证的错账”,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然后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更正某月某日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2)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记金额大于应计金额,会计科目正确。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不变,只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即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冲销某月某日第*号记账凭证多记金额”并据以登记入账。
3、补充登记法:蓝字补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所记金额小于应计金额,会计科目 ○
正确。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不变,只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即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补记某月某日第*号记账凭证少记金额”,并据以登记入账。
18、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流动资产【坏账准备】
非流动资产【累计折旧】
负债类: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投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所有者投资盈余【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损益类:收入类: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
费用类:营业成本与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
成本类:成本发生及结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
共同类:特殊经济业务
19、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成本费用、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三大类 成本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记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直接费用:为生产某种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
制造(间接)费用: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和服务于多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不
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经过归集,采用一定的方法在
不同产品之间分配以后,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
20、利润的内容: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企业投资收益-企业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21、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买价=贷款=数量*单价
采购费用=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费
外地运杂费=运输类+装卸费+保险费
市内运杂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专设采购机构经费/不记入材料采购成本,而记入管理费用
22、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分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