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知识1doc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

【知识点回顾】

一、信息的含义

信息无处不在,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信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由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还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性。

2. 共享性:这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3. 时效性:信息所反映的总是特定时刻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在我们将该时刻的信息提取出来之后,事物仍在不停的运动,这样,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

4. 价值及价值相对性:对不同的信息接受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信息接受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信息接受者的素质有关。

5. 真伪性:由于人类感知、接受、识别信息的能力总是总是有限,因而对信息的识别总是不完全,会形成认知“伪信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也有可能发生各种错误,产生传递“伪信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制造虚假信息,造成人为“伪信息”。信息的可伪性提醒我们,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三、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总是要以某种形式(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符号等)表现出来,同时这些形式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之上。同一个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是指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即用于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实体。他有两种含义,一是呈现信息的媒体,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符号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物理介质,如纸张、光盘、U 盘、录象带等。

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 信息的广泛性: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

2. 信息的时效性:在一定的时间里,抓住信息、利用信息,就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这是信息的实效性。

3. 信息的滞后性:有些信息虽然当前用不上,但它的价值却仍然存在,因为以后还可能会有用,这是信息的滞后性。

4. 信息的可再生性: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可归结为3类:物质、能源和信息。物质和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属于一次性资源,而信息是可再生的。信息的开发意味着生产,信息的利用又意味着再生产。

5. 信息的可传递性: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信息的传递,因特网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四、信息技术

凡是能扩展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这是它的基本定义。广义的说,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

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它更是基础与核心。感测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通信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五、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信息技术,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的出现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二个重要的标志。信息技术还将向着人性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六、信息技术的影响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通信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和学习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

1.积极影响

(1) 改善教育。

(2) 电子商务。

(3) 远程医疗。

(4) 交流便捷。

2.负面影响

(1)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取向。

(2) 影响现时的人际交往。

(3) 影响身心健康。

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明辨是非以及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的能力;

(2)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侵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

(3)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利用因特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密码等违法犯罪活动;

(4)不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制作、使用或传播计算机病毒;

(5)不私自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不破坏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资源,不窃取别人的软件资源;

(6)尊重作品版权,未经软件制作人或生产商的同意,不非法复制其软件作品:

(7)不破译别人的口令和密码,不在别人的计算机或公共计算机上设置口令和密码:

(8)不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以及淫秽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

第二单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知识点回顾】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在美国诞生,主要被用于军事领域。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中型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2.冯机型及工作原理

常见的计算机是基于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思想设计的系统,其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五个部分组成,也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3.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缺一不可。硬件是指由电子部件和机电设备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实体。硬件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等工作。软件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服务的各种程序和资料。软件的基本作用是控制和指挥硬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资源优势,增加计算机的功能。

硬件好比计算机的躯干,软件则是计算机的思想和灵魂。他们相互依存,软件必须在硬件上运行,硬件必须依靠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

硬件:由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实体

硬件系统:由①运算器;②控制器;③存储器;④输入设备;⑤输出设备。

从外观上区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耳机、绘图仪等

中央处理器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只读存储器ROM :只能读取出数据不能写入数据,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 :既能读取出数据又能写入数据,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如计算机的内存条就是随机存储器。

外存储器如软盘、硬盘、光盘、U 盘

软件: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服务的各种程序的资料。

软件系统:由①系统软件;②应用软件组成。

常见系统软件:DOS 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UNIX 操作系统 常见应用软件:Word(字处理软件) 、IE 浏览软件、Photoshop 图象处理软件、KILL 杀毒软件等

常见的个人计算机从外观上看通常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主机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部件:①中央处理器(CPU);②主板;③显卡;④网卡;⑤声卡;⑥驱动器(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

另外主机箱内还有其他硬件:主板:用于连接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一块集成电路板,上面有各种插槽,用来安装CPU 、内存条及各种板卡。显卡:用于处理视频信号的输出。声卡:专门处理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网卡: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等等。

软件和硬件的关系:硬件是机器系统,像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元件、机械元件组成的部件和设备,是基础。良好的硬件结构为软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叫裸机,不能被使用。软件是机器系统中的有关程序、程序中的有关数据,以及与其相关的文档资料,是载体。优秀的软件可以充分发挥硬件的使用价值。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系统软件就可以被使用了。如果要为某种应用或解决某类问题,完成某种具体应用,那么还需要安装应用软件。

二、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及存储容量

1.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二进制,0和1

2.存储器的容量单位

最小的存储容量单位为位(bit)——存放一个二进制数

最基本的存储容量单位为字节(Byte)——8个位的存储空间称为字节,也简写为“B ”。在计算机存储器中,1个阿拉伯数字或普通的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存储一个汉字通常需要占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其它的容量单位: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太字节(TB)等

换算关系为:

lByte=8bit

lKB=1024B

1MB=1024KB=1024×1024B

1GB=1024MB=1024×1024KB=1024×1024×1024B

1TB=1024GB=1024×1024MB=1024×1024×1024KB=1024×1024×1024×1024B

第三单元 操作系统简介

【知识点回顾】

一、操作系统及用户界面

1.操作系统功能:是每台计算机必须安装的系统软件,负责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硬件和软件是运行其他程序的基础,同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界面,在个人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DOS 、Windows 、UNIX 、Linux 等。

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最重要的核心程序,是每一台计算机必须有的,运行其他程序的基础。一台没有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裸机必须安装操作系统后,在操作系统控制、管理下才能工作。

2.Windows 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有:桌面、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

(1)桌面组成:是Windows 的屏幕工作区,由背景、图标、任务栏组成(如下图)

(2)窗口的组成:(如下图)

(3)对话框的组成:(如下图)

(4)查看电脑基本配置信息:

在桌面上右击“我的电脑”——→“属性”命令即可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如下图)

四、文件与文件夹

1.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文件——是一组存储在磁盘上的有关联的信息集合。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隔开,主文件名可命名,扩展名由生成该文件的应用程序自动给出。如文档.doc 、文本.txt 、成绩.xls 、演示文稿.ppt 、图片.bmp 等。

文件夹——是一组文件和文件夹的集合。它可看做一个容器,用于分类管理计算机资源,方便用户查找文件。

2.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在Windows 系统中,“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是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两个重要工具。“资源管理器”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各种文件,由于文件的数量很多,一般都用文件夹把相关的文件放在一起,便于分类与管理。

在“资源管理器”的左窗口中,文件夹的前面经常标有“+”号和“一”号,这两个符号的含义是:“+”号表示该文件夹里面还有文件夹,但没有打开;“一”号表示该文件夹里面还有文件夹,且已经打开。

在“资源管理器”中,一共提供了四种显示文件的形式,它们分别是:大图标、小图标、列表和详细资料。选择这四种显示方式的方法有两种:①用鼠标单击“查看”菜单,选择其中的一种显示方式;②用鼠标单击工具栏里的显示方式图标,

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显示方

式。

3.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①选定单个文件或文件夹:用鼠标单击欲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即可。

②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住Ctrl 键,用鼠标单击欲选的文件或文件夹,这样便可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在已经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可取消选定。

③选定连续多个文件或文件夹:先单击欲选的连续文件或文件夹中的第一个,按住Shift 键,再单击欲选的连续文件或文件夹中的最后一个,施放鼠标。

④全部选定:执行“编辑”菜单一“全部选定”命令,或快捷键Ctrl+A便可选定当前窗口中的全部内容。

(2)新建文件夹

选定要新建文件夹的位置,如在C 盘中新建。执行“文件”_+“新建”_+“文件夹”命令。

(3)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选中需要复制的文件或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复制”命令;

选择目标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粘贴”命令。

(4)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方法一:选中需要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剪切”命令; 选择目标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粘贴”命令。

方法二:用鼠标将对象拖动到目标文件夹。

(5)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

右键单击文件或文件夹图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按Backspace 或Delete 键删除原有的名字,输入新文件或文件夹名。(注意:文件和文件夹的名字要见名知义、简洁,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不能使用“/\:lc? ””等符号,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名不能相同)

(6)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选中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选择“文件”i 菜单中的“删除”命令。(用户从硬盘中删除的文;档暂时存放在“回收站”中。如果是误删除的文档,用户还可以从“回收站”中恢复删除的文档。对于一些确实需要删除的文档,则可以在“回收站”中进行清除,这时清除后的文档就不能再恢复)

(7)恢复被删的文件或文件夹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窗口,选中要还原的文件,执行“文件”菜单一“还原”命令。

(8)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执行“开始”菜单一÷“搜索”命令。在“搜索结果”左窗格中选择“所有文件或文件夹”,键人要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夹名,选择搜索范围,单击“搜索”按钮。

为了使查找更加灵活,在文件名中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 ”和“t ”来配合查找,用“? ”代替某个单字符,用“*”代替多个任意字符。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

【知识点回顾】

一、信息的含义

信息无处不在,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信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由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还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性。

2. 共享性:这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3. 时效性:信息所反映的总是特定时刻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在我们将该时刻的信息提取出来之后,事物仍在不停的运动,这样,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

4. 价值及价值相对性:对不同的信息接受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信息接受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信息接受者的素质有关。

5. 真伪性:由于人类感知、接受、识别信息的能力总是总是有限,因而对信息的识别总是不完全,会形成认知“伪信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也有可能发生各种错误,产生传递“伪信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制造虚假信息,造成人为“伪信息”。信息的可伪性提醒我们,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三、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总是要以某种形式(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符号等)表现出来,同时这些形式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之上。同一个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是指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即用于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实体。他有两种含义,一是呈现信息的媒体,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符号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物理介质,如纸张、光盘、U 盘、录象带等。

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 信息的广泛性: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

2. 信息的时效性:在一定的时间里,抓住信息、利用信息,就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这是信息的实效性。

3. 信息的滞后性:有些信息虽然当前用不上,但它的价值却仍然存在,因为以后还可能会有用,这是信息的滞后性。

4. 信息的可再生性: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可归结为3类:物质、能源和信息。物质和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属于一次性资源,而信息是可再生的。信息的开发意味着生产,信息的利用又意味着再生产。

5. 信息的可传递性: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信息的传递,因特网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四、信息技术

凡是能扩展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这是它的基本定义。广义的说,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

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它更是基础与核心。感测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通信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五、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信息技术,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的出现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二个重要的标志。信息技术还将向着人性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六、信息技术的影响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通信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和学习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

1.积极影响

(1) 改善教育。

(2) 电子商务。

(3) 远程医疗。

(4) 交流便捷。

2.负面影响

(1)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取向。

(2) 影响现时的人际交往。

(3) 影响身心健康。

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明辨是非以及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的能力;

(2)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侵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

(3)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利用因特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密码等违法犯罪活动;

(4)不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制作、使用或传播计算机病毒;

(5)不私自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不破坏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资源,不窃取别人的软件资源;

(6)尊重作品版权,未经软件制作人或生产商的同意,不非法复制其软件作品:

(7)不破译别人的口令和密码,不在别人的计算机或公共计算机上设置口令和密码:

(8)不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以及淫秽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

第二单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知识点回顾】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在美国诞生,主要被用于军事领域。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中型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2.冯机型及工作原理

常见的计算机是基于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思想设计的系统,其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五个部分组成,也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3.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缺一不可。硬件是指由电子部件和机电设备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实体。硬件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等工作。软件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服务的各种程序和资料。软件的基本作用是控制和指挥硬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资源优势,增加计算机的功能。

硬件好比计算机的躯干,软件则是计算机的思想和灵魂。他们相互依存,软件必须在硬件上运行,硬件必须依靠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

硬件:由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实体

硬件系统:由①运算器;②控制器;③存储器;④输入设备;⑤输出设备。

从外观上区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耳机、绘图仪等

中央处理器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只读存储器ROM :只能读取出数据不能写入数据,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 :既能读取出数据又能写入数据,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如计算机的内存条就是随机存储器。

外存储器如软盘、硬盘、光盘、U 盘

软件: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服务的各种程序的资料。

软件系统:由①系统软件;②应用软件组成。

常见系统软件:DOS 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UNIX 操作系统 常见应用软件:Word(字处理软件) 、IE 浏览软件、Photoshop 图象处理软件、KILL 杀毒软件等

常见的个人计算机从外观上看通常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主机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部件:①中央处理器(CPU);②主板;③显卡;④网卡;⑤声卡;⑥驱动器(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

另外主机箱内还有其他硬件:主板:用于连接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一块集成电路板,上面有各种插槽,用来安装CPU 、内存条及各种板卡。显卡:用于处理视频信号的输出。声卡:专门处理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网卡: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等等。

软件和硬件的关系:硬件是机器系统,像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元件、机械元件组成的部件和设备,是基础。良好的硬件结构为软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叫裸机,不能被使用。软件是机器系统中的有关程序、程序中的有关数据,以及与其相关的文档资料,是载体。优秀的软件可以充分发挥硬件的使用价值。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系统软件就可以被使用了。如果要为某种应用或解决某类问题,完成某种具体应用,那么还需要安装应用软件。

二、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及存储容量

1.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二进制,0和1

2.存储器的容量单位

最小的存储容量单位为位(bit)——存放一个二进制数

最基本的存储容量单位为字节(Byte)——8个位的存储空间称为字节,也简写为“B ”。在计算机存储器中,1个阿拉伯数字或普通的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存储一个汉字通常需要占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其它的容量单位: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太字节(TB)等

换算关系为:

lByte=8bit

lKB=1024B

1MB=1024KB=1024×1024B

1GB=1024MB=1024×1024KB=1024×1024×1024B

1TB=1024GB=1024×1024MB=1024×1024×1024KB=1024×1024×1024×1024B

第三单元 操作系统简介

【知识点回顾】

一、操作系统及用户界面

1.操作系统功能:是每台计算机必须安装的系统软件,负责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硬件和软件是运行其他程序的基础,同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界面,在个人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DOS 、Windows 、UNIX 、Linux 等。

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最重要的核心程序,是每一台计算机必须有的,运行其他程序的基础。一台没有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裸机必须安装操作系统后,在操作系统控制、管理下才能工作。

2.Windows 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有:桌面、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

(1)桌面组成:是Windows 的屏幕工作区,由背景、图标、任务栏组成(如下图)

(2)窗口的组成:(如下图)

(3)对话框的组成:(如下图)

(4)查看电脑基本配置信息:

在桌面上右击“我的电脑”——→“属性”命令即可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如下图)

四、文件与文件夹

1.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文件——是一组存储在磁盘上的有关联的信息集合。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隔开,主文件名可命名,扩展名由生成该文件的应用程序自动给出。如文档.doc 、文本.txt 、成绩.xls 、演示文稿.ppt 、图片.bmp 等。

文件夹——是一组文件和文件夹的集合。它可看做一个容器,用于分类管理计算机资源,方便用户查找文件。

2.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在Windows 系统中,“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是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两个重要工具。“资源管理器”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各种文件,由于文件的数量很多,一般都用文件夹把相关的文件放在一起,便于分类与管理。

在“资源管理器”的左窗口中,文件夹的前面经常标有“+”号和“一”号,这两个符号的含义是:“+”号表示该文件夹里面还有文件夹,但没有打开;“一”号表示该文件夹里面还有文件夹,且已经打开。

在“资源管理器”中,一共提供了四种显示文件的形式,它们分别是:大图标、小图标、列表和详细资料。选择这四种显示方式的方法有两种:①用鼠标单击“查看”菜单,选择其中的一种显示方式;②用鼠标单击工具栏里的显示方式图标,

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显示方

式。

3.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①选定单个文件或文件夹:用鼠标单击欲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即可。

②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住Ctrl 键,用鼠标单击欲选的文件或文件夹,这样便可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在已经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可取消选定。

③选定连续多个文件或文件夹:先单击欲选的连续文件或文件夹中的第一个,按住Shift 键,再单击欲选的连续文件或文件夹中的最后一个,施放鼠标。

④全部选定:执行“编辑”菜单一“全部选定”命令,或快捷键Ctrl+A便可选定当前窗口中的全部内容。

(2)新建文件夹

选定要新建文件夹的位置,如在C 盘中新建。执行“文件”_+“新建”_+“文件夹”命令。

(3)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选中需要复制的文件或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复制”命令;

选择目标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粘贴”命令。

(4)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方法一:选中需要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剪切”命令; 选择目标文件夹,执行“编辑”菜单一“粘贴”命令。

方法二:用鼠标将对象拖动到目标文件夹。

(5)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

右键单击文件或文件夹图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按Backspace 或Delete 键删除原有的名字,输入新文件或文件夹名。(注意:文件和文件夹的名字要见名知义、简洁,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不能使用“/\:lc? ””等符号,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名不能相同)

(6)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选中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选择“文件”i 菜单中的“删除”命令。(用户从硬盘中删除的文;档暂时存放在“回收站”中。如果是误删除的文档,用户还可以从“回收站”中恢复删除的文档。对于一些确实需要删除的文档,则可以在“回收站”中进行清除,这时清除后的文档就不能再恢复)

(7)恢复被删的文件或文件夹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窗口,选中要还原的文件,执行“文件”菜单一“还原”命令。

(8)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执行“开始”菜单一÷“搜索”命令。在“搜索结果”左窗格中选择“所有文件或文件夹”,键人要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夹名,选择搜索范围,单击“搜索”按钮。

为了使查找更加灵活,在文件名中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 ”和“t ”来配合查找,用“? ”代替某个单字符,用“*”代替多个任意字符。


相关内容

  • 继续教育网研修学习心得体会.1doc
  • 继续教育网研修学习心得体会(一)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我总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各种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各种学生社 ...

  • 爱国爱家爱校.1doc
  • 爱国爱家爱校 当新的一天来临,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总会想起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热爱祖国,就要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 ...

  •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1doc
  • 刘集一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上)(总第 课时) 课题:十三<甜甜的泥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清霞 时间:2013-10 学习目标: 1.通过文章清新的语言.细腻的笔法仔细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母子深情. 2.了解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妙用. 学习重点:通 ...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1doc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作者姓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5月10日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成品的关键.也是工程项目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但在施工过程中却往往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工期)和施工成本(投资 ...

  • 法律职业伦理.1doc
  • 1.现代职业伦理的特质是什么 ? 规则伦理和责任伦理 责任伦理是指从政者必须具备务实的态度,为自己言论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责任伦理是信念与责任的有机结合,而且信念是责任的源泉,任何负责任的行为都是在信念的引导下实施的.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和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 ...

  • 2013级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方案.1doc
  • 武都深圳中学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七年级新生接受教育.学习和成长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一个质的飞跃.这些学生对中学的学习环境都感到陌生和新鲜,尤其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骤变而急剧发 ...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1doc
  • 正安县庙塘镇茶台完小教师教案 第 课题 八 周 第二节 六年级 语文科 教师:肖勇 课型 2015 年 新授 4月 第 1 18 日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 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 ...

  • 八年级笔墨千秋.1doc
  • <笔墨千秋>(1课时) 班级:103班至105班 课题:<笔墨千秋> 授课时间:2014年9月8日至9月12日 课型:欣赏与评述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2.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和影响意境的主要元素: 3.能够初步运用笔墨等知识描述 ...

  •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1doc
  •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 1.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赞可夫 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4.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