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孔子为何喜欢颜回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着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着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相关内容

  • 名人尊师故事
  • 名人尊师故事 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

  • 名人故事读后感800字
  • 寒假的时候,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名人.有古代的名人孔子.屈原.司马迁,有现代的名人杨振宁.邓小平.华罗庚,有外国名人比尔.盖茨.贝多芬.爱因斯坦??使我知道这些名人的成名历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故事.名人故事读后感800字.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从小失去父亲,家境 ...

  •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1
  • 地方课程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学校 班级 任课教师1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 第一课 <三字经>1.人之初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新授 授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 ...

  • 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
  • 2013年高考作文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 [命题解读] 四川卷所给材料短小且没有太多的叙事成分,没有明确的态度和褒贬,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看待自己与周围的关系及结合社会现象来如何对待个人价值实现方式及自我追求过程中心态的保持问题.此题贴近现实.贴近 ...

  • [与好书交朋友]
  • <与好书交朋友>中队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也会给你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爱看书,从而更爱学习. 2.读书要有选择地读,读有价值.有意义的书这样才有利于学习. 活动准备:搜集读书名言,排练课本剧<孔子拜师>.朗诵和讲故事等节 ...

  • 孔子为何骂宰予是
  • 孔子为何骂宰予是"朽木""粪墙"? 孔子曾经骂弟子宰予是"朽木""粪墙",人们大都记得这句著名的骂语,却很少知道他老先生是骂空谈的. 此语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 ...

  • 初中作文素材(2)
  • 初中作文素材 1.心态与生活 [名言警句]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 ...

  • [转载]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外国名人.作品.人物形象)
  • 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外国名人.作品.人物形象 考场作文资料:贝多芬 ◆ 素材展示1 ◆ 不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失去听力给他带来的重重阻碍,从痛苦的坚岩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 ...

  • 我喜欢的名人作文600字
  • 七一华源二(12)班 阮玥 于丹--站在<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的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也肩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等职.一个女人能突破曾经"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从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缓缓走来,终于她到达了目的地--成功. 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