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高中历史教科书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载体,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认真、仔细和准确地阅读历史教科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阅读
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载体,内容极为丰富:有说明、目录、导言、正言、小字和注释、文献材料、插图、练习、阅读思考、活动课设计、大事年表等,高中历史教科书还有中英文词汇对照表。有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教科书的阅读,甚至抛开教科书看资料、背笔记,即使看教科书,也只是看正文部分,其他部分一概不看,这样恐怕是很难学好历史的。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认真、仔细和准确地阅读历史教科书,力争做到既要快速浏览,又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说明”中提到:“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说明”,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和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2.阅读教材目录和大事年表,理清知识线索。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以章节体编排,每一章形成一个单元,反映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目录,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册教
科书的内容和章节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通过对目录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章节的总体把握,有助于学生对本章节历史知识的整体构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后的大事年表,探究历史时间记忆方法,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3.阅读章节导言,了解背景资料。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本章内容的背景和基本线索,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导言,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该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明确该章节所涉大事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历史时空观。阅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教科书每节还安排了1—2条文献材料,每条材料的份量比初中略多一些,难度适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材料,不仅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历史,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对文献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提高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阅读课文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正文是教学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正文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演进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深刻领悟其叫,理论性的表述和结论性的话语。阅读正文还应带着问题去研读。通过读透教材并深入分析研究,有些问题是可以在课文正文中找到答案的。阅读内容包括小字和注释。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扩展或分析,也就是说,有的是正文的浅化,有的包含高水平要求。小字部分虽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小字的文字生动,引人人胜,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释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材料,扩大知识面。
5.阅读课本插图,提高观察和想象力。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各种插图紧密结合课文,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动形象的直观教材。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正确运用课本插图。
每册高中历史教科书有约18—35幅彩图,此外还有表格类的图,
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插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像、历史场景等。插图是为课文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插图应紧紧结合课文,安排好使用插图的时间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读图时能够积极思考。正确运用插图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有些插图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阅读课后练习,全面提升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科书每节后都有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题型多种多样,包括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制表等,大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节后或章后还有“阅读与思考”专栏,供学生选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字表达、检测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认真、仔细、准确地阅读历史教科书的各个部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卢春建,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商榷[J],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学与管理》,2011-02-01
2. 张国林,高中历史教材阐释之我见[J],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12-30
3. 王淑君,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历史教材[J],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01
读好高中历史教科书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载体,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认真、仔细和准确地阅读历史教科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阅读
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载体,内容极为丰富:有说明、目录、导言、正言、小字和注释、文献材料、插图、练习、阅读思考、活动课设计、大事年表等,高中历史教科书还有中英文词汇对照表。有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教科书的阅读,甚至抛开教科书看资料、背笔记,即使看教科书,也只是看正文部分,其他部分一概不看,这样恐怕是很难学好历史的。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认真、仔细和准确地阅读历史教科书,力争做到既要快速浏览,又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说明”中提到:“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说明”,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和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2.阅读教材目录和大事年表,理清知识线索。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以章节体编排,每一章形成一个单元,反映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目录,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册教
科书的内容和章节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通过对目录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章节的总体把握,有助于学生对本章节历史知识的整体构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后的大事年表,探究历史时间记忆方法,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3.阅读章节导言,了解背景资料。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本章内容的背景和基本线索,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导言,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该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明确该章节所涉大事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历史时空观。阅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教科书每节还安排了1—2条文献材料,每条材料的份量比初中略多一些,难度适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材料,不仅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历史,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对文献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提高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阅读课文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正文是教学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正文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演进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深刻领悟其叫,理论性的表述和结论性的话语。阅读正文还应带着问题去研读。通过读透教材并深入分析研究,有些问题是可以在课文正文中找到答案的。阅读内容包括小字和注释。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扩展或分析,也就是说,有的是正文的浅化,有的包含高水平要求。小字部分虽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小字的文字生动,引人人胜,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释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材料,扩大知识面。
5.阅读课本插图,提高观察和想象力。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各种插图紧密结合课文,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动形象的直观教材。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正确运用课本插图。
每册高中历史教科书有约18—35幅彩图,此外还有表格类的图,
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插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像、历史场景等。插图是为课文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插图应紧紧结合课文,安排好使用插图的时间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读图时能够积极思考。正确运用插图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有些插图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阅读课后练习,全面提升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科书每节后都有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题型多种多样,包括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制表等,大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节后或章后还有“阅读与思考”专栏,供学生选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字表达、检测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认真、仔细、准确地阅读历史教科书的各个部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卢春建,高中历史教材“学习延伸”商榷[J],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学与管理》,2011-02-01
2. 张国林,高中历史教材阐释之我见[J],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12-30
3. 王淑君,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历史教材[J],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