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重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摘 要】2001年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指出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精神。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 关键词 】 德育 课堂 教学 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漫漫人生十二载。乐者,弹指之间,终生恩师之美谈;苦者,度日如年,痛斥我们误少年。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需要作好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一、 “身教重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 示范性" 和学生所特有的" 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学生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 ,进而" 乐其道" 。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需做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充分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课堂纪律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也和同学在初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关系。这些都表明了把思想教育延伸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德育游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外,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无论是专业知识课堂还是主题班会课堂,我们都要积极探索,将学生思想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让德育在课堂教学中闪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实践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

1. 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树立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远远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有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运算结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德育的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英模人物。比如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再如立体几何中课本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所成的夹角为例引出了二面角的概念。我根据这一题材讲述了我国研制二弹一星科学家们的一些感人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旦主体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间发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介绍在家乡的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有名人物的故事,这样给学生的感受会更亲切,反应会更强烈。例如我在

讲解导数时介绍了下面一段史话:

“有着“数学家之乡”美誉的温州,数学人才辈出,温籍数学家已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苏步青院士及其弟子谷超豪院士是代表性人物,他们创立并发展了著名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此外,还有一大批在温州土生土长或是祖籍温州的数学家,比较著名的有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祖师的姜立夫。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学方面,温籍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在同一个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①

教学中我把这些史话讲给学生听,大家都感到很新鲜,为家乡在历史上能出现这些伟大数学家而自豪,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

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

2. 通过数学哲理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

数学中存在着严谨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 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高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才服务社会而努力奋斗。 再如,在学习函数图像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像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3.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如数学中的“正与负”、“动与静”、“数与形”、“直与曲”,“相等与不等”、“特殊与一般”、“常数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反映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贴合进行,以真情去启迪学生,这样,我们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例如在讲“集合”的概念时,从若干个实例引入,让学生研究哪些对象是正确的,哪些对象是存在的,从而抽象出集合概念;在讲“换元法”时,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来源于自然法则,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再如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根据离心率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这是一节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的好教材。如果仅靠书上的两张图, 要使学生理解和相信离心率的变化到一定程度就能引起曲线质的变化确实有些勉强,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当屏幕上显示二次曲线的图像后,让学生参与控制e 的变化观察由e1时图形椭圆变为抛物线后再变为双曲线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明了e 的“量变”引起了曲线的“质变”,而量变与质变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性。

德育素材更多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动态,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培养学生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十分有益的。例如, 利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利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虽然在纯粹的数学知识中并不带有明显的德育色彩,但从它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形式来看,使人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这些是隐性的,教

学时容易被忽视,因此重视教材、习题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隐性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4.通过数学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 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 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因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怯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严格要求书写整洁,有错必改,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之差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5. 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因素,数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例如,数学结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立性、对称性、对偶性等特征。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又如,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简直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

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教学时要极时抓住时机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也能学会对数学美的鉴赏。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审美赏美过程,主体在其中也得到了愉悦,完善了品德。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家庞如莱说:“能够做数学发现的,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因而,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动力,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以上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开放的德育并非是单纯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性的传授和指导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学习、形式活泼的道德践履结合起来的德育,是完整的德育。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有广阔无限的领域,形式多样,方法多异。我们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作用[A].数学教学通讯[J].2004-7.

[4]郑毓信.审思数学课程改革[A].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2004-(1、2).

[5]《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http://news.sohu.com/20040929/n222287127.shtml

[6]《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思想的内容、方法、途径》 http://ww.asedn.com.cn

[7]中国教育先锋网.

注:①引自《温州晚报》

重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摘 要】2001年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指出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精神。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 关键词 】 德育 课堂 教学 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漫漫人生十二载。乐者,弹指之间,终生恩师之美谈;苦者,度日如年,痛斥我们误少年。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需要作好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一、 “身教重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 示范性" 和学生所特有的" 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学生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 ,进而" 乐其道" 。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需做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充分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课堂纪律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也和同学在初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关系。这些都表明了把思想教育延伸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德育游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外,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无论是专业知识课堂还是主题班会课堂,我们都要积极探索,将学生思想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让德育在课堂教学中闪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实践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

1. 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树立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远远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有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运算结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德育的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英模人物。比如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再如立体几何中课本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所成的夹角为例引出了二面角的概念。我根据这一题材讲述了我国研制二弹一星科学家们的一些感人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旦主体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间发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介绍在家乡的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有名人物的故事,这样给学生的感受会更亲切,反应会更强烈。例如我在

讲解导数时介绍了下面一段史话:

“有着“数学家之乡”美誉的温州,数学人才辈出,温籍数学家已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苏步青院士及其弟子谷超豪院士是代表性人物,他们创立并发展了著名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此外,还有一大批在温州土生土长或是祖籍温州的数学家,比较著名的有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祖师的姜立夫。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学方面,温籍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在同一个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①

教学中我把这些史话讲给学生听,大家都感到很新鲜,为家乡在历史上能出现这些伟大数学家而自豪,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

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

2. 通过数学哲理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

数学中存在着严谨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 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高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才服务社会而努力奋斗。 再如,在学习函数图像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像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3.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如数学中的“正与负”、“动与静”、“数与形”、“直与曲”,“相等与不等”、“特殊与一般”、“常数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反映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贴合进行,以真情去启迪学生,这样,我们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例如在讲“集合”的概念时,从若干个实例引入,让学生研究哪些对象是正确的,哪些对象是存在的,从而抽象出集合概念;在讲“换元法”时,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来源于自然法则,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再如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根据离心率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这是一节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的好教材。如果仅靠书上的两张图, 要使学生理解和相信离心率的变化到一定程度就能引起曲线质的变化确实有些勉强,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当屏幕上显示二次曲线的图像后,让学生参与控制e 的变化观察由e1时图形椭圆变为抛物线后再变为双曲线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明了e 的“量变”引起了曲线的“质变”,而量变与质变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性。

德育素材更多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动态,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培养学生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十分有益的。例如, 利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利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虽然在纯粹的数学知识中并不带有明显的德育色彩,但从它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形式来看,使人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这些是隐性的,教

学时容易被忽视,因此重视教材、习题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隐性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4.通过数学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 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 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因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怯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严格要求书写整洁,有错必改,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之差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5. 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因素,数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例如,数学结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立性、对称性、对偶性等特征。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又如,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简直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

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教学时要极时抓住时机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也能学会对数学美的鉴赏。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审美赏美过程,主体在其中也得到了愉悦,完善了品德。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家庞如莱说:“能够做数学发现的,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因而,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动力,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以上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开放的德育并非是单纯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性的传授和指导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学习、形式活泼的道德践履结合起来的德育,是完整的德育。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有广阔无限的领域,形式多样,方法多异。我们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作用[A].数学教学通讯[J].2004-7.

[4]郑毓信.审思数学课程改革[A].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2004-(1、2).

[5]《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http://news.sohu.com/20040929/n222287127.shtml

[6]《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思想的内容、方法、途径》 http://ww.asedn.com.cn

[7]中国教育先锋网.

注:①引自《温州晚报》


相关内容

  • 2009年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 xx年年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而小学德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它肩负着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任。因此,学校必须 ...

  • 2014小学德育绩效评估自评报告
  • 一、学校概况 佛山冠华小学始建于1998年,学校位于佛山大道西侧,和佛山科技大学相邻,是由台商黄良华先生投资创办的一所享誉广佛的民办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凝心聚力,赏识教育,特长培养,整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行政部门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 ...

  • 2009-2010学年新望台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 xx年-2009学年新望台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而小学德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它肩负着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任 ...

  • 2015年学校德育工作要点
  • 2015年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德育内涵建设和改革,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动计划”的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以德治校”、“以法治教”进程,根据《永昌县教育局关于转发<金昌市教育 ...

  • 小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 ...

  • 2011年下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德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培养学有所长、全面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我们要组织教师认真 ...

  • 德育调查报告
  • 德育调查报告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为了进一步寻求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与发展在实施中存在的 ...

  •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xx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切实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和谐、创新、发展为指针,以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动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