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常见的传染病,儿童多于成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是化脓性腮腺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人体的腮腺、舌下腺、颌下腺三个腺体共同组成唾液腺,唾液腺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唾液中含有淀粉酶、黏蛋白和无机物,唾液具有湿润口腔、促进食物中淀粉分解的作用,有利于吞咽食物,还有杀菌、中和胃酸的生理功能。   腮腺患病后,腮腺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腺管周围及间质中结缔组织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使浆液渗出,导致细胞脱落坏死将腮腺导管堵塞,使唾液不易排出,造成唾液中坏死的淀粉酶排泄障碍而返流入血,引发血、尿中淀粉酶增高,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在诊断腮腺炎时会让患者化验血和尿淀粉酶的理由。病毒还可能侵犯脑、胰腺、性腺等组织,引起受累组织非化脓性炎症。   腮腺炎病毒对酒精和紫外线很敏感,用75%酒精消毒或紫外线照射,病毒很快死亡。但是腮腺炎病毒却耐得住低温,在低温环境下生存期较长,所以冬春季节气候寒冷而发病较多。病人和带毒者都是传染源,病人从发病前的1~6天至腮腺肿胀消退前都有传染性,病毒通过病人唾液及鼻咽分泌物传播,也会通过污染的食物和食具传播。任何年龄均可得病,以5~15岁儿童最多。感染过流腮或接种过流腮疫苗之后可获得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大约1周,多数无前期症状,少数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后感觉腮腺胀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一般先发生在一侧,之后对侧也可肿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仅见一侧肿大的。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放射状向周围蔓延,使得耳垂向上向外推移,下颌骨后沟消失。肿胀表面皮肤不红,边缘不清,触诊时局部微热有弹性感,并有轻度压痛,在口腔上颌第二磨牙的对面颊黏膜上可见红肿。因为这个位置正是腮腺腺管的开口处,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腮腺肿大于发病后的1~3天达到高峰,此时全身症状开始加重,再经过4~5天后肿大的腮腺逐渐消退,全身症状随之消失;有部分患者除了腮腺肿胀外还会伴有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也有的仅表现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而无腮腺肿大,这也是腮腺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容易发生漏诊。流行性腮腺炎的整个病程为1―2周。   腮腺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睾丸炎和卵巢炎,还有脑膜炎和急性胰腺炎,但并发脑膜炎和急性胰腺炎的较少,特别是青年时期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在出现腮腺肿胀1周左右可发生睾丸炎,除了睾丸肿痛外,还伴有高热、寒战、呕吐、腹痛,经过1~2周后好转。病后睾丸可有一定程度的萎缩,但因多数仅累及一侧睾丸,故很少引起不育症。并发卵巢炎时,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疼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低于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多,血及尿淀粉酶增高。   流腮的诊断:根据接触史及腮腺肿大的特点,即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表面皮肤不发红,边缘不清,触之有压痛及弹性感,血和尿内淀粉酶增高时,不难做出诊断。如诊断有疑问,可给患者饮酸性饮料,若疼痛加剧,对诊断也有帮助。   需要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的是:耳前淋巴结炎有时易与腮腺炎混淆,淋巴结炎的肿胀边缘清楚,腮腺管口无红肿,肿胀位于耳前部,触诊时有小核状腺体,局部有压痛,常可找到耳部感染病灶;淋巴结炎症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另外,颌下淋巴结炎须与颌下腺及舌下腺炎鉴别,颌下淋巴结发炎时常可查到口腔或咽部感染病灶,其他特点同耳前淋巴结炎相似。化脓性腮腺炎须与流行性腮腺炎相鉴别,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性,局部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当形成脓肿时,肿胀区触诊有波动感,压迫红肿处时,腮腺管口可见脓液挤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也都有增高。   流腮的治疗:首先隔离患者,患者卧床休息至腮腺消肿为止,多喝水,不吃酸辣食物,以免引起局部疼痛。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一般无须特殊药物治疗,症状加重或伴有并发症时对症处理。发热时可用解热镇痛剂;中草药治疗以板蓝根水煎服为主,取板蓝根50~100克水煎服,每日l剂,直至腮腺消肿为止;重症者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取黄芩15克,黄连6克,玄参15克,甘草6克,牛蒡子30克,薄荷1h5克(后下),桔梗6克,板蓝根、夏枯草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直至腮腺消肿,症状消失。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毒活疫苗接种,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隔离期限,要等到腮腺肿胀消退3~7天后方可解除,流行期间要加强对托幼机构的晨检,如有疑似现象应隔离观察,有接触史的易感人群每日可用板蓝根50克水煎服,连服3~5日以作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常见的传染病,儿童多于成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是化脓性腮腺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人体的腮腺、舌下腺、颌下腺三个腺体共同组成唾液腺,唾液腺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唾液中含有淀粉酶、黏蛋白和无机物,唾液具有湿润口腔、促进食物中淀粉分解的作用,有利于吞咽食物,还有杀菌、中和胃酸的生理功能。   腮腺患病后,腮腺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腺管周围及间质中结缔组织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使浆液渗出,导致细胞脱落坏死将腮腺导管堵塞,使唾液不易排出,造成唾液中坏死的淀粉酶排泄障碍而返流入血,引发血、尿中淀粉酶增高,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在诊断腮腺炎时会让患者化验血和尿淀粉酶的理由。病毒还可能侵犯脑、胰腺、性腺等组织,引起受累组织非化脓性炎症。   腮腺炎病毒对酒精和紫外线很敏感,用75%酒精消毒或紫外线照射,病毒很快死亡。但是腮腺炎病毒却耐得住低温,在低温环境下生存期较长,所以冬春季节气候寒冷而发病较多。病人和带毒者都是传染源,病人从发病前的1~6天至腮腺肿胀消退前都有传染性,病毒通过病人唾液及鼻咽分泌物传播,也会通过污染的食物和食具传播。任何年龄均可得病,以5~15岁儿童最多。感染过流腮或接种过流腮疫苗之后可获得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大约1周,多数无前期症状,少数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后感觉腮腺胀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一般先发生在一侧,之后对侧也可肿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仅见一侧肿大的。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放射状向周围蔓延,使得耳垂向上向外推移,下颌骨后沟消失。肿胀表面皮肤不红,边缘不清,触诊时局部微热有弹性感,并有轻度压痛,在口腔上颌第二磨牙的对面颊黏膜上可见红肿。因为这个位置正是腮腺腺管的开口处,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腮腺肿大于发病后的1~3天达到高峰,此时全身症状开始加重,再经过4~5天后肿大的腮腺逐渐消退,全身症状随之消失;有部分患者除了腮腺肿胀外还会伴有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也有的仅表现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而无腮腺肿大,这也是腮腺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容易发生漏诊。流行性腮腺炎的整个病程为1―2周。   腮腺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睾丸炎和卵巢炎,还有脑膜炎和急性胰腺炎,但并发脑膜炎和急性胰腺炎的较少,特别是青年时期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在出现腮腺肿胀1周左右可发生睾丸炎,除了睾丸肿痛外,还伴有高热、寒战、呕吐、腹痛,经过1~2周后好转。病后睾丸可有一定程度的萎缩,但因多数仅累及一侧睾丸,故很少引起不育症。并发卵巢炎时,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疼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低于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多,血及尿淀粉酶增高。   流腮的诊断:根据接触史及腮腺肿大的特点,即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表面皮肤不发红,边缘不清,触之有压痛及弹性感,血和尿内淀粉酶增高时,不难做出诊断。如诊断有疑问,可给患者饮酸性饮料,若疼痛加剧,对诊断也有帮助。   需要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的是:耳前淋巴结炎有时易与腮腺炎混淆,淋巴结炎的肿胀边缘清楚,腮腺管口无红肿,肿胀位于耳前部,触诊时有小核状腺体,局部有压痛,常可找到耳部感染病灶;淋巴结炎症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另外,颌下淋巴结炎须与颌下腺及舌下腺炎鉴别,颌下淋巴结发炎时常可查到口腔或咽部感染病灶,其他特点同耳前淋巴结炎相似。化脓性腮腺炎须与流行性腮腺炎相鉴别,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性,局部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当形成脓肿时,肿胀区触诊有波动感,压迫红肿处时,腮腺管口可见脓液挤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也都有增高。   流腮的治疗:首先隔离患者,患者卧床休息至腮腺消肿为止,多喝水,不吃酸辣食物,以免引起局部疼痛。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一般无须特殊药物治疗,症状加重或伴有并发症时对症处理。发热时可用解热镇痛剂;中草药治疗以板蓝根水煎服为主,取板蓝根50~100克水煎服,每日l剂,直至腮腺消肿为止;重症者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取黄芩15克,黄连6克,玄参15克,甘草6克,牛蒡子30克,薄荷1h5克(后下),桔梗6克,板蓝根、夏枯草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直至腮腺消肿,症状消失。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毒活疫苗接种,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隔离期限,要等到腮腺肿胀消退3~7天后方可解除,流行期间要加强对托幼机构的晨检,如有疑似现象应隔离观察,有接触史的易感人群每日可用板蓝根50克水煎服,连服3~5日以作预防。


相关内容

  • 传染病讲稿
  • 传 染 病 概 述 一.什么叫传染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 病. 1.传染病的特征: (1)具有传染性:(2)有病源体:(3)有流行性.季节性 和地方性:(4)有感染后免疫. 2.构成传染的条件: (1)病源体:(2)人体:(3)环境. 二.传染过程:(1)病源体被消 ...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邓传怀 2012446070 摘要 为了详细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本文综述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预防,并介绍其疫苗的相关情况. Abstrac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detai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 ...

  • 传染病诊治
  • 结核 一.全身症状方面: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兆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二.呼吸系统: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 ...

  • 2016年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传染病2
  • 一. A1型题 (1)感染的含义是: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 (2)属于传染病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化脓性胆囊炎 D.化脓性腮腺炎 E.大叶性肺炎 (3)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 ...

  • 感染科试题及答案
  • 感染科试题 姓名: 专业: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25分)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2. 传染病检 ...

  • 合肥九中春季传染病防控宣传手册
  • 合肥九中春季传染病防控宣传手册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 ...

  • 小学生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 小学生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10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 ...

  • 急性病毒性脑炎综合征
  • 急性病毒性脑炎综合征 『 摘 要 』: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直接侵及脑实质所致,临床表现是由于病毒侵犯脑神经细胞损害和炎性改变所致.临床上有时和感染后脑炎很难鉴别.造成脑炎的常见病毒包括肢节动物媒介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性脑炎无特效治疗,唯一例外是应用DNA抑制剂治疗疱疹病毒感染. ...

  • (5)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 2016年樟树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 姓名: 一.单选题:(共36题,每题2分,共72分):请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到"( )"里 1.霍乱是 ( )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自然疫源性疾病. 2.典型霍乱分以下三期:( ) A.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