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列表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列表法

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简要地摘录下来,列表分类整理、排列,并借助这个表格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在用列表法解题时,要仔细判断题中哪些数量是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哪些数量是同一类的。排列数量时,要尽量做到“同事横对”,“同名竖对”。这就是说,要使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数量横向排列,使同一类的、单位名称相同的数量竖着排列,还要使它们的数位上、下对齐。

这样就可以在读题、列表的过程中正确识别数量,选择数量,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区别,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分析、推理作好准备。

(一)通过列表突出题目的解法特点

有些应用题的解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果把题中的条件按一定的格式排列,整理成表,则表格会起到突出题目解法特点的作用。

例1 桌子上放着黄、红、绿三种颜色的塑料碗。3只黄碗里放着51个玻璃球,5只红碗里放着75个玻璃球,2只绿碗里放着24个玻璃球。要使每只碗里玻璃球的个数相同,每只碗里应放多少个玻璃球?(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1。

表15-1

求每只碗里应放多少个球,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碗,和在这些碗中一共放了多少个球。由于表15-1中把碗的只数排列在前一竖行,把球的个数排列在另一竖行,

所以只要看着表15-1中竖着排列的碗的只数和球的个数,便可算出碗的总数和玻璃球的总数,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51+75+24)÷(3+5+2)

=150÷10

=15(只)

答:平均每只碗里应放15个玻璃球。

例2 荒地村砂场用3辆汽车往火车站运送砂子,5天运了180吨。照这样计算,用4辆同样的汽车15天可以运送多少吨砂子?(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2。

表15-2

解此题的要点是先求出单位数量。表15-2中,由于汽车的辆数、运送的天数和吨数这三个直接相关联的数量排在同一横行,因此便于想到,180÷5得到3辆车1天运多少吨,180÷5÷3就得到一辆车一天运多少吨;接着便可想到求出4辆车1天运多少吨,15天运多少吨。

求4辆车15天运送多少吨砂子的方法是:

180÷5÷3×4×15

=12×4×15

=720(吨)

答略。

例3 甲校买8个排球,5个篮球,共用415元,乙校买同样的4个排球、5个篮球,共用295元。求买一个排球需要多少钱?(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3。

表15-3

从表15-3可以看出,甲、乙二校所买篮球的个数一样多,甲校比乙校多用钱:

415-295=120(元)

甲校比乙校多买排球数是:

8-4=4(个)

所以,每个排球的卖价是:

120÷4=30(元)

答略。

例4 要把卖5角钱500克的红辣椒和卖3角5分钱500克的青辣椒混合起来,卖4角1分钱500克,应按怎样的比例混合,卖主和顾客才都不吃亏?(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4(为便于计算,表中钱数都以“分”为单位)。

表15-4

要使卖主与买主都不吃亏,就要使红辣椒损失的钱数与青辣椒多收入的钱数一样多。由表15-4可看出,当红辣椒损失18分,青辣椒多收入18分时,恰好达到要求。

因为每500克红辣椒与青辣椒混合时,红辣椒要少卖9分钱,当损失18分时,则有500×2克红辣椒;同理,青辣椒与红辣椒混合时,每500克青辣椒要多卖6分钱,要多卖18分时,就要有3个500克才行,即500×3克青辣椒。

所以,红辣椒与青辣椒混合的比应是:

500×2∶500×3=2∶3

答略。

*例5 甲种酒每500克卖1元4角4分,乙种酒每500克卖1元2角,丙种酒每500克卖9角6分。现在要把三种酒混合成每500克卖1元1角4分的酒,其中乙种酒与丙种酒的比是3∶2。求混合酒中三种酒的重量比。(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设混合酒中甲种酒占的份数是x ,为便于计算题中钱数都以“分”为单位。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5。

表15-5

从表15-5可以看出,当三种酒的混合比是x∶3∶2,混合酒的价钱是114分时,混合酒中每500克甲种酒要损失(少卖)30分钱,每500克乙种酒要损失6分钱,而每500克丙种酒要收益(多卖)18分钱。

当乙、丙两种酒的混合比是3∶2时,假设乙、丙两种酒分别是1.5千克、1千克,则这两种酒的混合液可以多卖钱:

18×2-6×3=18(分)

当三种酒按x∶3∶2的比例混合时,收益的18分钱应与甲种酒的损失抵消。因为三种酒混合时,每500克甲种酒损失30分,所以18分是30分的几分之几,甲种酒在三种酒的混合液中就占500克的几分之几:

答:混合酒中三种酒的重量比是3∶15∶10。

(二)通过列表暴露题目的中间问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解答最后问题所需要的中间问题(隐藏量),应用题的步骤越多,需要找出的中间问题就越多,解答的过程就越复杂。

在用列表法解应用题时,由于题中数量是按“同事横对,同名竖对”的规律排列在表中,所以便于思考求最后的问题需要哪些数量,这些数量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中间问题。同时也便于思考怎样求出中间问题,并在必要时把求中间问题的算式写在表中。这样,中间问题便暴露于表格中,和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排除了思维道路上的障碍,减轻了解题的难度。

*例1 张老师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用5元钱。王老师买的苹果是张老师的2倍,买的梨是张老师的3倍,比张老师多用6.8元。问每一千克苹果、每一千克梨的价钱各是多少元?(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6。

表15-6中,由于张老师买的苹果是2千克、梨是3千克,共用5元钱,都已写在表中,因此很容易在表中写出王老师买的苹果是2×2千克,王老师买的苹果恰好是张老师的2倍,也很容易写出王老师买的梨是3×3千克,王老师买的梨比张老师的2倍多3×(3-2)千克,即多3千克。

表15-6

王老师共用钱(5+6.8)元,王老师买水果用的钱比张老师买水果用的钱的2倍多:

(5+6.8)-5×2=1.8(元)

这1.8元就是买3千克梨用的钱,所以1千克梨的价钱是:

1.8÷3=0.6(元)

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

(5-0.6×3)÷2

=(5-1.8)÷2

=1.6(元)

答略。

*例2 有甲、乙、丙三桶油,先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再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最后取出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乙两桶中。这时3桶油正好都是16千克。问原来每桶中各有油多少千克?(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题的中间量比较多,需要从题中最后的结果逐步往前推理,把推出的结果写在表中,就能求出原来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看表15-7。

表15-7

(1)由于最后取出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乙两桶中,3桶油正好都是16千克,因此在表15-7中,横向写上甲、乙、丙三桶油都是16千克。而在丙桶未向甲、乙两桶倒油之前,丙桶中有油:

16×2=32(千克)

丙桶油的一半是16千克,把这16千克平均倒在甲乙两桶中时,倒入每一桶的油是:

16÷2=8(千克)

所以,在丙桶未向甲、乙两桶倒油时,即“再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后,甲、乙两桶中分别有油8千克。

在表15-7中,乙倒完后一栏的后面横向写上甲、乙、丙三桶分别有油8千克、8千克、32千克。

(2)根据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后,乙桶中还剩8千克油,甲桶中有油8千克,丙桶中有油32千克,可以推出原来乙桶中有油16千克,乙桶油的一半是:

16÷2=8(千克)

8千克的一半是4千克。所以,在乙桶未向甲、丙两桶倒油之前,即“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后,甲桶中有油:

8-4=4(千克)

丙桶中有油:

32-4=28(千克)

在表15-7中,甲倒完后一栏的后面横向写上甲、乙、丙三桶分别有油:4千克、16千克、28千克。

(3)由“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之后,甲桶中还剩下4千克油,可以推出甲桶原来有油:

4×2=8(千克)

8千克的一半是4千克,4千克的一半是2千克。由甲桶向乙、丙两桶倒完油后,乙、丙两桶分别有油16千克,28千克,由此可推出乙、丙两桶原来分别有油:

16-2=14(千克)

28-2=26(千克)

答略。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列表法

把应用题中的条件简要地摘录下来,列表分类整理、排列,并借助这个表格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在用列表法解题时,要仔细判断题中哪些数量是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哪些数量是同一类的。排列数量时,要尽量做到“同事横对”,“同名竖对”。这就是说,要使同一件事中直接相关联的数量横向排列,使同一类的、单位名称相同的数量竖着排列,还要使它们的数位上、下对齐。

这样就可以在读题、列表的过程中正确识别数量,选择数量,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区别,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分析、推理作好准备。

(一)通过列表突出题目的解法特点

有些应用题的解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果把题中的条件按一定的格式排列,整理成表,则表格会起到突出题目解法特点的作用。

例1 桌子上放着黄、红、绿三种颜色的塑料碗。3只黄碗里放着51个玻璃球,5只红碗里放着75个玻璃球,2只绿碗里放着24个玻璃球。要使每只碗里玻璃球的个数相同,每只碗里应放多少个玻璃球?(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1。

表15-1

求每只碗里应放多少个球,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碗,和在这些碗中一共放了多少个球。由于表15-1中把碗的只数排列在前一竖行,把球的个数排列在另一竖行,

所以只要看着表15-1中竖着排列的碗的只数和球的个数,便可算出碗的总数和玻璃球的总数,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51+75+24)÷(3+5+2)

=150÷10

=15(只)

答:平均每只碗里应放15个玻璃球。

例2 荒地村砂场用3辆汽车往火车站运送砂子,5天运了180吨。照这样计算,用4辆同样的汽车15天可以运送多少吨砂子?(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2。

表15-2

解此题的要点是先求出单位数量。表15-2中,由于汽车的辆数、运送的天数和吨数这三个直接相关联的数量排在同一横行,因此便于想到,180÷5得到3辆车1天运多少吨,180÷5÷3就得到一辆车一天运多少吨;接着便可想到求出4辆车1天运多少吨,15天运多少吨。

求4辆车15天运送多少吨砂子的方法是:

180÷5÷3×4×15

=12×4×15

=720(吨)

答略。

例3 甲校买8个排球,5个篮球,共用415元,乙校买同样的4个排球、5个篮球,共用295元。求买一个排球需要多少钱?(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3。

表15-3

从表15-3可以看出,甲、乙二校所买篮球的个数一样多,甲校比乙校多用钱:

415-295=120(元)

甲校比乙校多买排球数是:

8-4=4(个)

所以,每个排球的卖价是:

120÷4=30(元)

答略。

例4 要把卖5角钱500克的红辣椒和卖3角5分钱500克的青辣椒混合起来,卖4角1分钱500克,应按怎样的比例混合,卖主和顾客才都不吃亏?(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4(为便于计算,表中钱数都以“分”为单位)。

表15-4

要使卖主与买主都不吃亏,就要使红辣椒损失的钱数与青辣椒多收入的钱数一样多。由表15-4可看出,当红辣椒损失18分,青辣椒多收入18分时,恰好达到要求。

因为每500克红辣椒与青辣椒混合时,红辣椒要少卖9分钱,当损失18分时,则有500×2克红辣椒;同理,青辣椒与红辣椒混合时,每500克青辣椒要多卖6分钱,要多卖18分时,就要有3个500克才行,即500×3克青辣椒。

所以,红辣椒与青辣椒混合的比应是:

500×2∶500×3=2∶3

答略。

*例5 甲种酒每500克卖1元4角4分,乙种酒每500克卖1元2角,丙种酒每500克卖9角6分。现在要把三种酒混合成每500克卖1元1角4分的酒,其中乙种酒与丙种酒的比是3∶2。求混合酒中三种酒的重量比。(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设混合酒中甲种酒占的份数是x ,为便于计算题中钱数都以“分”为单位。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5。

表15-5

从表15-5可以看出,当三种酒的混合比是x∶3∶2,混合酒的价钱是114分时,混合酒中每500克甲种酒要损失(少卖)30分钱,每500克乙种酒要损失6分钱,而每500克丙种酒要收益(多卖)18分钱。

当乙、丙两种酒的混合比是3∶2时,假设乙、丙两种酒分别是1.5千克、1千克,则这两种酒的混合液可以多卖钱:

18×2-6×3=18(分)

当三种酒按x∶3∶2的比例混合时,收益的18分钱应与甲种酒的损失抵消。因为三种酒混合时,每500克甲种酒损失30分,所以18分是30分的几分之几,甲种酒在三种酒的混合液中就占500克的几分之几:

答:混合酒中三种酒的重量比是3∶15∶10。

(二)通过列表暴露题目的中间问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解答最后问题所需要的中间问题(隐藏量),应用题的步骤越多,需要找出的中间问题就越多,解答的过程就越复杂。

在用列表法解应用题时,由于题中数量是按“同事横对,同名竖对”的规律排列在表中,所以便于思考求最后的问题需要哪些数量,这些数量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中间问题。同时也便于思考怎样求出中间问题,并在必要时把求中间问题的算式写在表中。这样,中间问题便暴露于表格中,和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排除了思维道路上的障碍,减轻了解题的难度。

*例1 张老师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用5元钱。王老师买的苹果是张老师的2倍,买的梨是张老师的3倍,比张老师多用6.8元。问每一千克苹果、每一千克梨的价钱各是多少元?(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摘录题中条件,排列成表15-6。

表15-6中,由于张老师买的苹果是2千克、梨是3千克,共用5元钱,都已写在表中,因此很容易在表中写出王老师买的苹果是2×2千克,王老师买的苹果恰好是张老师的2倍,也很容易写出王老师买的梨是3×3千克,王老师买的梨比张老师的2倍多3×(3-2)千克,即多3千克。

表15-6

王老师共用钱(5+6.8)元,王老师买水果用的钱比张老师买水果用的钱的2倍多:

(5+6.8)-5×2=1.8(元)

这1.8元就是买3千克梨用的钱,所以1千克梨的价钱是:

1.8÷3=0.6(元)

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

(5-0.6×3)÷2

=(5-1.8)÷2

=1.6(元)

答略。

*例2 有甲、乙、丙三桶油,先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再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最后取出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乙两桶中。这时3桶油正好都是16千克。问原来每桶中各有油多少千克?(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题的中间量比较多,需要从题中最后的结果逐步往前推理,把推出的结果写在表中,就能求出原来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看表15-7。

表15-7

(1)由于最后取出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乙两桶中,3桶油正好都是16千克,因此在表15-7中,横向写上甲、乙、丙三桶油都是16千克。而在丙桶未向甲、乙两桶倒油之前,丙桶中有油:

16×2=32(千克)

丙桶油的一半是16千克,把这16千克平均倒在甲乙两桶中时,倒入每一桶的油是:

16÷2=8(千克)

所以,在丙桶未向甲、乙两桶倒油时,即“再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后,甲、乙两桶中分别有油8千克。

在表15-7中,乙倒完后一栏的后面横向写上甲、乙、丙三桶分别有油8千克、8千克、32千克。

(2)根据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后,乙桶中还剩8千克油,甲桶中有油8千克,丙桶中有油32千克,可以推出原来乙桶中有油16千克,乙桶油的一半是:

16÷2=8(千克)

8千克的一半是4千克。所以,在乙桶未向甲、丙两桶倒油之前,即“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后,甲桶中有油:

8-4=4(千克)

丙桶中有油:

32-4=28(千克)

在表15-7中,甲倒完后一栏的后面横向写上甲、乙、丙三桶分别有油:4千克、16千克、28千克。

(3)由“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之后,甲桶中还剩下4千克油,可以推出甲桶原来有油:

4×2=8(千克)

8千克的一半是4千克,4千克的一半是2千克。由甲桶向乙、丙两桶倒完油后,乙、丙两桶分别有油16千克,28千克,由此可推出乙、丙两桶原来分别有油:

16-2=14(千克)

28-2=26(千克)

答略。


相关内容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 小学数学讲座(听课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家长) 解决问题的策略 张家骥 有两个问题是小学生家长反映最多的,一个是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比较粗心:另一个是自己的孩子做数学题时不会分析,不能举一反三.关于粗心的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我只想说一句,粗心的原因很多,各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粗心不只 ...

  • 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哪些
  • 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哪些? 19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总结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 ...

  •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65-67 教学目标: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 ...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 解 决 问 题 的 策 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 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周德利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内容. 设计理念:本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依据&qu ...

  • 对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
  • 对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 近年来,发现一些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有意无意地按照过去的应用题进行教学,归纳题型特点:更有甚者,认为学生已经会解答了,何必运用什么策略,多此一举.这些认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讲解过多,很少让学生自己 ...

  •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欢迎您!
  •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 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 ...

  • 初中学习方法2
  • 新学期开始,大多数学校已经结束了军训,开始正常上课了.初中生要掌握的知识量比较大,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的学习步骤,才能游刃有余的学习.正确的学习步骤是:预习.听课.笔记.阅读.复习.作业. 学习步骤一.预习课本 在完成当天的作业后,一定要安排时间认真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内容.预习的基本要求是:通读课文,了 ...

  •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论文
  •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浏览次数:1241次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10-12-30 14:07 | 提问者:毒药样子 就是比如说做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有什么快捷简便的技巧啊 比如说一看题的条件第一个想到的解题方法应该是什么的 我基础不是很好 想从基础补起 希望可以说的简单通俗一点 谢谢了 最佳答案 ...

  • 小学数学解题(列举法)
  •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 从小学生解题的行为实际看,小学生解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洁: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 下面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详细介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十种方法: 第三讲 列举法 解应用题时,为了解题的方便,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