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第34卷第7期
8年3月
山
SHANXI
西
ARCHl7兀醐瓜E
建筑
Vd.34No.7
Mar.2008
・77・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7—0077-02
从顺城巷的改造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
李
强
摘要:通过西安顺城巷的改造工程,详细地介绍了顺城巷的改造方案和改造特点,以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建筑肌理,指导古城的改扩建,从而使西安传统民居能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合理布局,在传统的文脉中不断演变更新。关键词:古城改造,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改扩建中图分类号:TU98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局限性的减小,城市建设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古城改扩建也已成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城市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如果在实践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设计理论的指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会造成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扩建效果。
建筑的风格可以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而一个建筑群落的风貌则是根据当地的传统所保留下来的,成为这个城市的“魂”。以古城西安为例,西安明城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城墙及其周边地段是西安顺城巷地区,这曾是一个被遗忘的区域,由于避开了现代商业的开发,反而成为一个能体现市民传统生活的聚集地,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献标识码:A
街店铺,这些店铺大多是2层~3层,缺乏统一的规划,建筑质量较差,经营范围较广,有嘈杂的菜市、几平米的小商铺、简陋的小饭馆、金属加工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宠物商店、私人旅馆等。这些沿街店铺不但与古城风格格格不入,也极大地影响了街巷的景观环境,成为自城墙向内俯瞰旧城的一大败笔。
2顺城巷改造方案
顺城巷的改造应遵循古城肌理不变的原则,从空间尺度和街道围合体现古城的原始风貌。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与周围历史建筑(主要是城墙)相协调,通过对民居的研究来定位文化街区的空间布局。按照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肌理保护设计的概念和手法,进行顺城巷沿线的设计规划。
2.1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沿街布局整合设计
统一设计售货亭、座椅、果皮箱等环境小品,使其与城墙、改建后的建筑相协调:对于一些沿街建筑立面不连续的部位,创造性地采用连廊、月亮门洞等手段加以连接,使沿街立面呈现统一协调的氛围。把握空间及尺度,在设计中采用民居和小店铺的序列格局,临街将几组2层,3层高低错落的商业店铺通过青砖、白墙的单体元素连为一体,区内酒店公寓采用民居中空间尺度较小的街坊手法,将每组民居组合成院落群组建筑,围合成尺度适宜的巷道,每组公寓采用民居空间院落的手法,设前庭后院,空间有收有放,建筑高低错落,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人流组织和空间尺度问题,也为构思建筑空间造型和景观序列创造了条件,使建筑布局与古城建筑格局相吻合。
1顺城巷建筑现状
与西安车水马龙的主于道和稍显拥挤的背街小巷相比,顺城巷就象是一位沉静古朴的少女,被一片喧嚣的现代文明包围着。一位外地游客曾说:“顺城巷最像我想象中的西安。”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西安的道路都该是青石板铺成的,房子都该是带古韵房檐的,从窗子望出去一定能看到古老的城墙。也许只有顺城巷能让人们实现对于古老西安的种种遐想。顺城巷主要为民居和小店铺,路网为正南北向棋盘布局,传统建筑随着时间的消失经历了沧桑巨变,但能聚能分的生活形态一直在延续,通过调研可将顺城巷目前的建筑归为以下四类。
2.2展示风格与肌理
在建筑风格上,将传统建筑的文脉、神韵、符号、材料、肌理用新的建筑语言整合到现代建筑之中,采用简约的手法与传统建筑精神共存,而不是将传统建筑形式简单地装饰在新建筑的表面。整个建筑组群在保留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赋予现代新材料的肌理,新旧材料的融合,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塑造新的建筑形象,将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填充到建筑形体中去,在建筑构架体系中营造人文气息。
1.1保留较好的建筑
顺城巷中保留较好的建筑一般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多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国家级的保护单位西安城墙、碑林;省级文物单位如东岳庙、宝庆寺塔以及一些得到重点保护的传统民居等。这些建筑与周边街巷的关系较融洽,无论是从环境氛围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对周边的地段有一定的影响。
1.2大量分布的低层民居和棚户区
大量低层民居多是新建建筑,并无太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却以溶入周边街巷一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多数棚户区则是由居民自己随意乱搭建的房屋,侵蚀街道面积,造成环境质量恶劣,目前这类建筑仍大量存在。
2.3材料、颜色、构图
对于原结构承载力较好的既有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出坡屋面,上附仿清式筒、板瓦,立面采用青灰色面砖。对于原结构承载力不足的既有建筑改造,屋面采用青钢结构,上附聚合树脂瓦。窗户统一采用赭石色仿古木窗棱。
1.3大量分布的多层居住建筑
这类多层单元楼建筑多呈长板状,以单栋楼的形式直接面向街巷,形象单调,与城墙的风格色调等格格不入。
2.4对建筑的入口及第五立面进行改造
突出其在构图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两个地方也是体现建筑特征最重要的部位。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有神韵的地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次第五立面改造结合现有建筑形态,使屋
1.4比较混乱的沿街商铺
目前在顺城巷沿线城墙的内侧分布着大量的质量较差的沿
收稿日期:2007-11.09
作者简介:李强(1981一),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55
.78.・78・
山西建
278.oN00243..1缸oVM筑第34卷辜7膂年月ARCT-IITEC'TIh辽
’
0083
SHANXI
。Maf.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107—0078—03
住宅建筑底层空间设计浅析
张
莉
摘要:结合住宅底层设计的现状,通过分析住宅建筑底层空间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井结合目前常用的几种底层处理手法,提出在住宅底层设计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为住宅底层的设计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关键词:住宅底层,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以人为本,园地制宜中图分类号:TU241
住宅建筑是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的物质形态之一,其设计也随着人们生活形态的变化不断发生着改变。住宅底层是住宅设计中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城市人群生活形态、状态等的不断变化,住宅底层的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文献标识码:A
..
方,比如底层商业会对住户的生活造成干扰;独立小院使得组团的其他人对景观只能望梅止渴;底层架空的做法比较好,但却损失了一定的面积。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住环境的质量,无法满足建造和谐社会的要求。
1现状
住宅底层因为存在着诸如潮湿、不安全、噪音大等缺点,一直以来都是购房人群回避的楼层。专业人士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手段与方法,例如底层商业、底层附送独立庭院、底层架空等。尽管如此,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顶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特别是从城墙顶上俯瞰,视觉效果更佳。
2影响住宅底层空间设计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1)地域: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相差很大。南方炎热潮湿,
住宅要求遮阳通风;北方干燥寒冷,住宅要求保温采光。当然不同的地方还有其不一样的微气候。在底层设计方面,南方的住区
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物件。
古城西安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素雅的民居,积淀了传统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的古城改扩建创作中,应象顺城巷改造一样从传统建筑中寻找古城建筑素朴的文脉与苍古的意境,挖掘和提炼出建筑文化及建筑符号的逻辑元素,将这些资源通过剖析、割裂、连续整合到现代建筑中形成新的秩序,并从现代建筑中折射出传统建筑的神韵,追求神似,使建筑的总体构思、空问序列、建筑尺度、单体风格等肌理与传统建筑相和谐,在尊重历史而不是模仿历史的同时,赋予它新的气质和涵义,延续一贯的建筑风貌。参考文献:
[1]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几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张松.历吏城市保护学导-/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苏
洁.旧城改造与商城历史文化区保护【J].山西建筑,2006,32(1):53—54.
3顺城巷改造特点
西安顺城巷改造是西安古城保护与创新的一次尝试,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顺城巷改造的主要特点有:1)长街短巷。传统的市井长街和宅院短巷,体现明清街道的空间特色;2)前店后房。传统的窄面阔、大进深的底层空间,构成“前店后院”的商铺门面;3)院落围合。传统围合宅院的生活方式,打造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4)第五立面。传统的双坡或单坡屋顶,形成青砖瓦脊、甍宇相衔的屋面特色;5)公共设施。新建有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满足现代化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6)传统风貌。传统的青石路面、磨砖墙面、雕砖装饰,洋溢历史街区的朴素风貌。
4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
对古城西安的改扩建应首先保护其原真性,既要保护原本真实的历史原物,也要保护其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建筑修补应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其次是要保护古城西安的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因此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更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当然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及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
RebuildingofXi’anancientcityfromtheviewofShunchengLane
LIQiang
Abstract:ThroughtherebuildingprojectofShunchengI.AtneinXi’all,itintroducestherebuildingplansandfeaturesofShunchengLane,∞as
tO
get
theconstructingprinciplesfromtraditionalresidencesandguidetherebuildingoftheancientcity。What’snKyre,itc&nalsopron=】otethe
8,5
ccnnbinationofXi’antraditionalresidenceandmodemarchitectures,80tionalorigin.
Key
to
reachtherationallayout,andrenewoonstandyduringthetradi—
words:rebuildingof
收稿日期:2007一11.12
ancient
city,traditionalresidence,constructingculture。rebuilditag
作者简介:张莉(1981一),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55
从顺城巷的改造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强, LI Qian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08,34(7)
参考文献(7条)
1.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19942.吴明伟 现代城市更新 19993.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 19994.王建国 城市设计 19995.张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20016.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 2001
7.苏洁 旧城改造与商城历史文化区保护[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6(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韦光正 远古苗寨——岜沙[期刊论文]-城乡建设2009(3)
2. 金敖生 鲁迅故里:绍兴的"镇城之宝"[期刊论文]-文化交流2004(1)3. 骆驼草 古城墙记事[期刊论文]-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5)
4. 邱志荣.傅列成 保护、传承绍兴水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期刊论文]-浙江水利科技2007(3)
5. 张柳青 西江千户苗寨生态旅游的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期刊论文]-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3)6. 刘丽芬.Liu Lifen 西安市顺城巷改造工程的设计特色[期刊论文]-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0)7. 肖佳.XIAO Jia 历史街区再生性改造的批判[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3)8. 相征 浅谈城市历史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09(24)
9. 周坚.王建平.Zhou Jian.Wang Jianping 贵州省岜沙苗寨的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10,26(8)
10. BIAD刘晓钟工作室.BIAD Liu Xiaozhong Studio 设计结合传统:西安1001厂改造[期刊论文]-建筑创作2008(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0807046.aspx
200
第34卷第7期
8年3月
山
SHANXI
西
ARCHl7兀醐瓜E
建筑
Vd.34No.7
Mar.2008
・77・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7—0077-02
从顺城巷的改造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
李
强
摘要:通过西安顺城巷的改造工程,详细地介绍了顺城巷的改造方案和改造特点,以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建筑肌理,指导古城的改扩建,从而使西安传统民居能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合理布局,在传统的文脉中不断演变更新。关键词:古城改造,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改扩建中图分类号:TU98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局限性的减小,城市建设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古城改扩建也已成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城市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如果在实践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设计理论的指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会造成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扩建效果。
建筑的风格可以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而一个建筑群落的风貌则是根据当地的传统所保留下来的,成为这个城市的“魂”。以古城西安为例,西安明城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城墙及其周边地段是西安顺城巷地区,这曾是一个被遗忘的区域,由于避开了现代商业的开发,反而成为一个能体现市民传统生活的聚集地,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献标识码:A
街店铺,这些店铺大多是2层~3层,缺乏统一的规划,建筑质量较差,经营范围较广,有嘈杂的菜市、几平米的小商铺、简陋的小饭馆、金属加工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宠物商店、私人旅馆等。这些沿街店铺不但与古城风格格格不入,也极大地影响了街巷的景观环境,成为自城墙向内俯瞰旧城的一大败笔。
2顺城巷改造方案
顺城巷的改造应遵循古城肌理不变的原则,从空间尺度和街道围合体现古城的原始风貌。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与周围历史建筑(主要是城墙)相协调,通过对民居的研究来定位文化街区的空间布局。按照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肌理保护设计的概念和手法,进行顺城巷沿线的设计规划。
2.1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沿街布局整合设计
统一设计售货亭、座椅、果皮箱等环境小品,使其与城墙、改建后的建筑相协调:对于一些沿街建筑立面不连续的部位,创造性地采用连廊、月亮门洞等手段加以连接,使沿街立面呈现统一协调的氛围。把握空间及尺度,在设计中采用民居和小店铺的序列格局,临街将几组2层,3层高低错落的商业店铺通过青砖、白墙的单体元素连为一体,区内酒店公寓采用民居中空间尺度较小的街坊手法,将每组民居组合成院落群组建筑,围合成尺度适宜的巷道,每组公寓采用民居空间院落的手法,设前庭后院,空间有收有放,建筑高低错落,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人流组织和空间尺度问题,也为构思建筑空间造型和景观序列创造了条件,使建筑布局与古城建筑格局相吻合。
1顺城巷建筑现状
与西安车水马龙的主于道和稍显拥挤的背街小巷相比,顺城巷就象是一位沉静古朴的少女,被一片喧嚣的现代文明包围着。一位外地游客曾说:“顺城巷最像我想象中的西安。”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西安的道路都该是青石板铺成的,房子都该是带古韵房檐的,从窗子望出去一定能看到古老的城墙。也许只有顺城巷能让人们实现对于古老西安的种种遐想。顺城巷主要为民居和小店铺,路网为正南北向棋盘布局,传统建筑随着时间的消失经历了沧桑巨变,但能聚能分的生活形态一直在延续,通过调研可将顺城巷目前的建筑归为以下四类。
2.2展示风格与肌理
在建筑风格上,将传统建筑的文脉、神韵、符号、材料、肌理用新的建筑语言整合到现代建筑之中,采用简约的手法与传统建筑精神共存,而不是将传统建筑形式简单地装饰在新建筑的表面。整个建筑组群在保留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赋予现代新材料的肌理,新旧材料的融合,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塑造新的建筑形象,将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填充到建筑形体中去,在建筑构架体系中营造人文气息。
1.1保留较好的建筑
顺城巷中保留较好的建筑一般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多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国家级的保护单位西安城墙、碑林;省级文物单位如东岳庙、宝庆寺塔以及一些得到重点保护的传统民居等。这些建筑与周边街巷的关系较融洽,无论是从环境氛围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对周边的地段有一定的影响。
1.2大量分布的低层民居和棚户区
大量低层民居多是新建建筑,并无太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却以溶入周边街巷一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多数棚户区则是由居民自己随意乱搭建的房屋,侵蚀街道面积,造成环境质量恶劣,目前这类建筑仍大量存在。
2.3材料、颜色、构图
对于原结构承载力较好的既有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出坡屋面,上附仿清式筒、板瓦,立面采用青灰色面砖。对于原结构承载力不足的既有建筑改造,屋面采用青钢结构,上附聚合树脂瓦。窗户统一采用赭石色仿古木窗棱。
1.3大量分布的多层居住建筑
这类多层单元楼建筑多呈长板状,以单栋楼的形式直接面向街巷,形象单调,与城墙的风格色调等格格不入。
2.4对建筑的入口及第五立面进行改造
突出其在构图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两个地方也是体现建筑特征最重要的部位。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有神韵的地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次第五立面改造结合现有建筑形态,使屋
1.4比较混乱的沿街商铺
目前在顺城巷沿线城墙的内侧分布着大量的质量较差的沿
收稿日期:2007-11.09
作者简介:李强(1981一),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55
.78.・78・
山西建
278.oN00243..1缸oVM筑第34卷辜7膂年月ARCT-IITEC'TIh辽
’
0083
SHANXI
。Maf.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107—0078—03
住宅建筑底层空间设计浅析
张
莉
摘要:结合住宅底层设计的现状,通过分析住宅建筑底层空间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井结合目前常用的几种底层处理手法,提出在住宅底层设计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为住宅底层的设计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关键词:住宅底层,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以人为本,园地制宜中图分类号:TU241
住宅建筑是与人类关系极其密切的物质形态之一,其设计也随着人们生活形态的变化不断发生着改变。住宅底层是住宅设计中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城市人群生活形态、状态等的不断变化,住宅底层的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文献标识码:A
..
方,比如底层商业会对住户的生活造成干扰;独立小院使得组团的其他人对景观只能望梅止渴;底层架空的做法比较好,但却损失了一定的面积。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住环境的质量,无法满足建造和谐社会的要求。
1现状
住宅底层因为存在着诸如潮湿、不安全、噪音大等缺点,一直以来都是购房人群回避的楼层。专业人士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手段与方法,例如底层商业、底层附送独立庭院、底层架空等。尽管如此,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顶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特别是从城墙顶上俯瞰,视觉效果更佳。
2影响住宅底层空间设计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1)地域: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相差很大。南方炎热潮湿,
住宅要求遮阳通风;北方干燥寒冷,住宅要求保温采光。当然不同的地方还有其不一样的微气候。在底层设计方面,南方的住区
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物件。
古城西安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素雅的民居,积淀了传统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的古城改扩建创作中,应象顺城巷改造一样从传统建筑中寻找古城建筑素朴的文脉与苍古的意境,挖掘和提炼出建筑文化及建筑符号的逻辑元素,将这些资源通过剖析、割裂、连续整合到现代建筑中形成新的秩序,并从现代建筑中折射出传统建筑的神韵,追求神似,使建筑的总体构思、空问序列、建筑尺度、单体风格等肌理与传统建筑相和谐,在尊重历史而不是模仿历史的同时,赋予它新的气质和涵义,延续一贯的建筑风貌。参考文献:
[1]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几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张松.历吏城市保护学导-/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苏
洁.旧城改造与商城历史文化区保护【J].山西建筑,2006,32(1):53—54.
3顺城巷改造特点
西安顺城巷改造是西安古城保护与创新的一次尝试,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顺城巷改造的主要特点有:1)长街短巷。传统的市井长街和宅院短巷,体现明清街道的空间特色;2)前店后房。传统的窄面阔、大进深的底层空间,构成“前店后院”的商铺门面;3)院落围合。传统围合宅院的生活方式,打造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4)第五立面。传统的双坡或单坡屋顶,形成青砖瓦脊、甍宇相衔的屋面特色;5)公共设施。新建有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满足现代化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6)传统风貌。传统的青石路面、磨砖墙面、雕砖装饰,洋溢历史街区的朴素风貌。
4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
对古城西安的改扩建应首先保护其原真性,既要保护原本真实的历史原物,也要保护其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建筑修补应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其次是要保护古城西安的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因此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更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当然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及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
RebuildingofXi’anancientcityfromtheviewofShunchengLane
LIQiang
Abstract:ThroughtherebuildingprojectofShunchengI.AtneinXi’all,itintroducestherebuildingplansandfeaturesofShunchengLane,∞as
tO
get
theconstructingprinciplesfromtraditionalresidencesandguidetherebuildingoftheancientcity。What’snKyre,itc&nalsopron=】otethe
8,5
ccnnbinationofXi’antraditionalresidenceandmodemarchitectures,80tionalorigin.
Key
to
reachtherationallayout,andrenewoonstandyduringthetradi—
words:rebuildingof
收稿日期:2007一11.12
ancient
city,traditionalresidence,constructingculture。rebuilditag
作者简介:张莉(1981一),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55
从顺城巷的改造探寻西安古城改扩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强, LI Qian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08,34(7)
参考文献(7条)
1.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19942.吴明伟 现代城市更新 19993.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 19994.王建国 城市设计 19995.张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20016.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 2001
7.苏洁 旧城改造与商城历史文化区保护[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6(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韦光正 远古苗寨——岜沙[期刊论文]-城乡建设2009(3)
2. 金敖生 鲁迅故里:绍兴的"镇城之宝"[期刊论文]-文化交流2004(1)3. 骆驼草 古城墙记事[期刊论文]-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5)
4. 邱志荣.傅列成 保护、传承绍兴水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期刊论文]-浙江水利科技2007(3)
5. 张柳青 西江千户苗寨生态旅游的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期刊论文]-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3)6. 刘丽芬.Liu Lifen 西安市顺城巷改造工程的设计特色[期刊论文]-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0)7. 肖佳.XIAO Jia 历史街区再生性改造的批判[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3)8. 相征 浅谈城市历史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09(24)
9. 周坚.王建平.Zhou Jian.Wang Jianping 贵州省岜沙苗寨的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10,26(8)
10. BIAD刘晓钟工作室.BIAD Liu Xiaozhong Studio 设计结合传统:西安1001厂改造[期刊论文]-建筑创作2008(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080704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