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业务学习提纲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业务学习提纲

(2011——2012第二学期)

1.说说你对语文的理解?想想小学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认为语文教育侧重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它不同于文学课教育侧重文化传承和精神涵养。但二者又不能彻底分开。就像一个建筑师,要想盖一座出色的建筑就必须选取合适的材料和与众不同的的构思,我想语文教育就在要让他们有具备足够的材料,这样才有选取合适材料而言。最终才能发挥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成为一门文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概括地讲,就是两条:一是使学生掌握与人交流的语言工具,一是传承民族文化。具体讲包括: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的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尤其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掌握上,要以听、说、读、写为重点;要使儿童通过六年的学习,会说完整的、流利的普通话;会读文章,能够自学;会写语言通顺的小文章;能够把汉字写得工整。首先要把课文的语言读懂。所谓读懂,就是先要理解,就是要理解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所讲的是什么意思。读课时,

要理解词句含义,理解语言构造,理解文章结构。我们这里说的理解是学生真正的理解,不是靠教师的填鸭型的硬塞,而是学生已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明白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个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的效果,我想最后的方法就是教师引领孩子去揣摩,与文本去不断的交流,课堂是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一起与文本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与教师一起交流,在这样地交流中,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个性,因此语文教育又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它除了文本中要体现的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外,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因此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语文,不是把孩子教成一个模子,个个都是优秀生,或个个说是都是一种话,而是一个个新活的个体,每个人都精神满满的,能说会道的,我想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活力。

语文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它的道路必然是艰辛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任务是重大

的,我们只能不断的努力,才能不负教师这个称呼。

2.在小学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素养,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语文修习涵养。小学语文素养,针对的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具备的语文知识、自身基本素质和修养。语文素养是分阶段的,在什么阶段就应当具备什么语文素养。学习和修养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在基础阶段,就应当把基础打牢固,要想楼建的高,地基就得打得深,打的宽广,打得坚实。因此,小学语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在小学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以下四方面的语文素养。

首先,掌握基本知识。小学语文素养,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当然包括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因为 语文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激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课程基本知识至关重要。每个年级学习的语文知识是不一样的,也是分层次的。语文教科书,相当于一个引导者,指明语文素养学习的方向和内容。

其次,提高知识面。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学生在学好教科书的同时可以扩展阅读教科书或老师推荐的书籍、文章,来扩展知识面和提高自身内涵。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

再次,提升素养。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实践修养,学习如何与人交际、如何解决问题等。实践是语文知识素养提升的有效办法,也是理解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另外,学习琴棋书画,对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注重方式方法。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方法,在总体上来说,应当以老师、家长、社会引导为主,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本学期你将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培养和加强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曼思曾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很显然,每天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行为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好习惯就被强化了一些,终究就会变成牢不可破的习惯了。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首先要结合教材养成“自主修改作文”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⑴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

小学生往往落笔生文,以为写了一篇文章就完成了任务,结果大多不理想。原因有二,一是怕改,二是不会改。针对这一情况,一是要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学会使用各种修改符号,教给学生基本的修改方法,即:删、添、改、调、分、扩、缩,以培养其操作能力。二是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步骤。细看字词、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恰当,感受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考虑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审题立意组材是否恰当等。自改作文的形式,可以自己修改与同学间互批互改相结合,自己写的文章有时不一定能看出有毛病的地方,给别人看往往容易发现问题,这样即能调动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又能相互交流、弥补,取人之长,弥己之短。

作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以上习惯都是学习语文必须要具备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在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耐心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培养起来的。

⑵培养学生善于体验与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高整个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离不开观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伤心、烦恼、快乐、有趣,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刮风下雨等等,都要让学生去有意识地去观察。善于观察就会增长见识,就会为自己写作积累足够多的材料,习作水平就会很快提高,避免了说空话、说假话、脱离生活实际的毛病。

其次是巩固原有的习惯。

⑶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目的习惯。

一是要经常性地使用工具书。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要坚持反复训练。工具书要装书包、进课堂。凡是在读书、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要

通过查字(词)典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书,课下作业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使用工具书,逐渐就会成为自觉行动。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参考书目。目前小学生使用的参考书目中大多都有关于字、词、句的全面解释和课文内容、结构的完整分析,学生只要打开这些参考书目,所有难点问题都可轻松解决。若利用得好,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不好,则极易让学生产生惰性而过分依赖参考书目,从而养成不积极动脑思考等不良习惯。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习惯。

⑷培养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光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丰富知识。为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我首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标要求,配合教材的学习,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适量系统的清单,作为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书目,选择时注意内容的“泛”和“精”,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我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有的书浅尝辄止,有的书可狼吞虎咽,有的书则须细嚼慢咽,仔细消化。拿到一本书后,先大略地翻一遍,以求对全书有一个大致印象,把握全书的梗概。对于一般的文章大略地读一下,了解大意即可。对于重要的、自己喜欢的文章,要逐字逐句研读,作好摘录,甚至背诵,掌握要点,吸取精华。为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还经常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增,极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4.举一课例,说说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如何设定?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设定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

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结合不同的课型,谈谈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的预期效果是怎么操作的?

所谓“预期效果”,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一个理由,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基础、有能力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积极和合理的预期。

人的信心是由预期的效果所支配的。 积极的效果预期, 可以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1)要培养学生有兴趣。一方面要“以学定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心灵 深处热爱学习,使其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之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2)要鼓励学生有信心。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鼓励, 帮助学 生形成成功学习课程的积极态度。通过鼓励性评论、强化和必要的个性帮助,让他们相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达到。要帮助学生认识的拥有学习所花的时间和所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决定自己在学校在的命运的。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自我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自行设计评价标准。自己确定任务目标等方式来建立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3) 要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要通过调整学习活动和材料、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方式,为所有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想象力丰富并充满爱心的会想出很多方式布置给学生个性化的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

(4) 要调动各种资源支持学生成功。要营造优雅的学习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展课前或放学后辅导,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和学生交流,表明对所有学生充满兴趣,向每个学生传递:老师和学校在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教师传达出的信息中感受到鼓舞。

6.举一课例,谈谈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有何区别?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学习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 教学目标将学习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

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学习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 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学习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学习任务化为教学目标, 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例如,《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绿线中的4个生字和多音字“乘”,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关键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

5.了解收集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6. 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伟大,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习任务则被转化为: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学习方法提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勾画出生字和生词,在不懂的词语上打问号,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7.结合实际,谈谈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的展示交流你是怎样思考和操作的?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小组活动 是其中一种不错的做法。教师要布置,真实的任务或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小组的活动参与。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展示交流。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 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8.新课标对识字教学分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结合学段实际谈谈你是怎样进行识字教学的?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第一学段(1~2年级)拟定的情感目标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关键概念是“喜欢”、“愿望”。此时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第二学段(3~4年级)既有情感目标“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又有能力目标“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这个学段目标中关键概念是“兴趣”、“习惯”。此时还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第三学段(5~6年级)直指能力目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各学段应各有侧重,谈谈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

首先,我们按照每一能力点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逻辑顺序,信息提取、建构与概括表述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养点主要分布在第一、第二两个学段。评价欣赏能力的培养主要分布在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1.模式统领策略。我制订了 “学—导—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先学,再根据学情制订所要教授的内容;“导”是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顺学而导;“练”是指教师在导学后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来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形成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活动。

2.方法先行策略。在6大能力18个操作点的落实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在导学时,让学生经历各种方法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教生可通过对话,在导学的过程中,一起经历了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练结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训,学生必须有练,并力求做到每一个能力点的学习和使用基于不同的语境,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地学、练,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每一个培养点的第一次出现之处作为学生学的材料,教师要授之以法。同时若本篇课文中还有这一培养点,我们就将此处作为训练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课内文本资料的练习实现学会的目的;若本篇课文中不再出现这一培养点,就从课外选取类似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课外文本资料的练习实现学会的目的。

4.成功伴我行策略。我们奉行“低起点、仿步走、少即多、课课得、做中进、成功行”的原则。“低起点”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现状入手,逐一培养,千万不要把学生估计过高;“仿步走”是指教师要通过“典型示范”,让思维慢的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前行;“少即多、课课得”指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要树立并坚守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发展的“一课一得、课课受益”的思想;“做中进”指教师和学生都要动手做,只要做了,就是进步;“成功行”就是利用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有成功的体验,并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发展自我的内在动力。

10.谈谈你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践与感受。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要发挥榜样的作用。要营造阅读的气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要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精读要与略读相结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摘录要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交流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中外名著读物、报刊、科普科幻读物推荐给学生。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相互推荐,丰富学生选择优秀读物的范围。

(5)、督促学生的阅读落实

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11、结合你所带年级的特点,谈谈你是怎样进行写话、习作方面的训练?

(一)结合课文阅读写几句话

一是根据连词、副词的词性、含义,照样仿造。

二是根据理解课文插图意蕴产生想说的话写下来,乐写图意。

三是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发使故事性有个结果,进行从读想象延续故事。

四是根据课文中最有特色、最适合语言训练的段落,摹仿佳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是学生准确审视图意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完成给图配上一段文字进行给图配文。

六是主要指学生阅读古诗后,用自己的话将其变换成散文式的一段话,进行文体变换。 七是学生变课文的读者为课文中的人物或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去处理文中的事情,进行角色换位。

八是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内容扩充具体扩充情节。

九是课文中没写出的积极意义的内容增补出来,使学生思维扩展性、创造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结合生活观察写几句话

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围绕身边的人和事,翩翩浮想写五颜六色、写千姿百态、写各种动作、写变化发展。 写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写、按方位顺序写、按因果关系写、按并列关系写、按总分关系写。

总体上说,二年级是以看图写话为主,要先整体观察图画,说清楚谁、时间、地点、干什么,再依据画面进行联想,展开想像,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与心理,把画面中的人物想活了。还有重要的就是积累,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12、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是多维互动,结合课例谈谈在课堂上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

一、学生之间是同龄人,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毫无疑问比我们和学生之间多,因此这种互动是我们和学生间的互动是无法代替的,具有无可替代性;二、学生之间的互动相较我们的刻意设计与引导更加自然和自发,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引起人的竞争的本能,同时通过有效的引导,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合作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新课改的要求。

在具体做法上,会因为各个学科的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主要是采取任务导向、分组讨论、互帮互助、合作解决等主要环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勇于尝试、自我反思。所有这些,通过我们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环境,让每位学生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13、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

实行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根据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积极探索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力挖掘语文学习课外学习的更大潜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现将自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学经验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第一: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往,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读书不动笔,不习惯自觉的随时笔录信息,讨论之前不思考,交流合作中不参与„„。学生的积累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几乎近于零!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段报纸;每天背一首诗歌;每天坚持练笔(字)一百个;每天摘录并背诵一些名言名句;每星期朗诵一篇美文;每两周即堂作文一篇;并积极参加征文比赛,检阅自己的作文水平。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我非常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语文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如,组织学生对广告词进行调查研究,就不单单是收集一些广告词,归纳成几类,写一篇说明文章就行了,还可以分析广告词的美学价值、人们的接受心理,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这样,该学习活动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选择和组合。

二是语文实践的自主性。既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

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学生参与学习的多种形式,就是给学生搭设敢学、敢辩、敢发表见解的大舞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激发潜能、开启心智的空间,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三是语文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和说教。如,以“小读者与大作家”为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读大作家的作品,体会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还可以让学生给健在的作家写信,或邀请一些作家来参加一些活动,等等,在情感上进行直接交流。 四是语文实践的合作性。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在没有交际和交流中却学会了某种语言,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可让几个同学共同完成某一项综合性学习,如,一起办板报、手抄报,一起开展社会调查,一起组织诗歌写作及朗诵会,等等。

第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学”与“练”的整合。这样才能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才把握住了语文课改的精神实质。因此,我们必须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生活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七彩斑澜的各种媒体、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绝好载体。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做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14、结合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组织学生复习的?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

(一)选择典型课文,回顾学习方法,强化知识能力的迁移和运用

复习课上教师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普遍问题,利用典型的课文内容,巧妙地调动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字词的自主性,自检以往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指正。让他们在再阅

读中明白在语境中体会词义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己搜集阅读资料,继续进行这样的理解词语的练习,并互相交流学习所得。因此,重视利用文本归纳学习方法,再引导迁移运用,学生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复习侧重归类总结,引导自检

复习中,应注重全册教材的知识点的归类总结,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联系融合起来,加深理解与沟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能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出谋划策”,动员大家分工合作,回顾整理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多音字、近义词、好词佳句、诗文名句等,根据平时课堂笔记、作业及相关资料确定复习难点,仿照平时的练习形式将基础知识归类,根据内容特点,如,生字可以以同音字、部首相同的字、形声字等方式分类,词语可以按意思的不同分为近义词、反义词、表达喜怒哀乐的词语等类型,再根据不同类型编制复习题,大家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交流,归纳汇总后,供全班同学复习使用。这样的复习使学生成为主角,对字词句进行总结性的梳理,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了解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平时的学习中,一定会遗留一些个别的知识难点,应引导学生将平时的学习与复习结合起来,找出问题,加以辨别,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伙伴之间互相检测,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在互动中查漏补缺。

1.以课文为本,在复习中达到单元训练点的融会贯通。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利用这种优势,进行阅读复习。如,变换课文类型,把略读课文变成阅读材料,结合读写训练点和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在练习中加强学生的理解词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掌握表达方法等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选择课文中体现多项训练点的段落,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努力使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感受到整合知识的作用,使学习能力获得和谐的发展。

2.以课文复习为基础,精心选择一些合适的短文作为补充,确定复习的目标,在注重综合运用的同时,突出一个训练点,设计主题性的复习课,引领学生围绕训练重点温习积累的词语、句子,调动起学生回忆、交流、想象的兴趣,从而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能力。

3.有意识地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参观游记的文章,大家阅读后,根据各自不同的认识能力自主出题,可以囊括字、词、句、段、读写方法等各种形式的题目,既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又能让他们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还要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不仅要在课内加强复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引领学生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在复习中引发新的思考,使他们习而不厌,习有所得。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在课堂、作业、习惯、能力等方面是怎样评价学生的?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取得的成果进行的评价。即时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即时评价,能即时地鼓励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行为,能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达到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一是情感评价法。教师可以运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期待的目光等这些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来打开学生心灵智慧之窗,使学生体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二是口头表扬法。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三是体态语言法。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翘起大拇指、鼓掌、与学生握手或一个安抚的动作等这种体态即时评价法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四是奖励制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班级评比台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学习进步飞快的学生贴上一个笑脸等,以丰富的即时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作业,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因此,在作业评价上,我运用等级评价,淡化分数的作用;我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等级的评分优劣,以搜集资料的功夫深浅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拒的观点为准,以主动、创新、拓展的作业为准;我注重全方位评价,教师不再是评价的权威,让小组长、组员、自己、教师都来参与意见。我这样做,尽量让评价是开放的、持续的、自主的、发展的,让学生在这种充满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的生活中自由成长,快乐发展。

低年级:(1)准备学习的习惯 (2)整理学具的习惯(3)及时作业的习惯(4)认真倾听的习惯(5)读写规范的习惯

中年级:(1)预习的习惯(2)积极思考发言的习惯(3)主动阅读的习惯(4)合理配时的习惯(5)合作交流的习惯

高年级:(1)敢于质疑的习惯 (2)整理知识复习的习惯(3)搜集信息的习惯(4)自我反思的习惯(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评价方法及形式

(一)评价方法。

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可量化分数或等级,注重评语综合评价法和档案评定法等质性评价。

依照各班的具体培养目标,每两周进行一次评价,从自己、同学、老师、家长四个方面评,即“四位一体”评价。

1、自己评: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习惯按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按着各类评定标准自评得分,填入相应的“自评”栏内。

2、同学评:每月由班主任集中组织一次“评价课”活动。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采取“班组结合式”评价方式。

3、师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并注意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对学生逐人、逐项进行等级评价,或写出充满关爱、期望、激励性的操行评语。

4、家评:由家长或代管人员按内容要求,对孩子在家中表现认真逐项地进行评价,确定等级或写出操行评语,填入相应栏内。在家长评价前,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跟家长取得联系(召开家长会、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做好评价指导,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力争客观地对孩子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使之成为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手段。

在能力方面的评价如下:

(一)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表现性评价受到众多的欢迎,与选择测验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更直接、更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特别是高级思维能力,这一点已为倡导表现性评价的国外教育学或测量学专家所认同。我国学者黄光扬也提出表现性评价能较好地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 第二,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标准化测验之所以受到批判还在于其是对知识与能力的间接测量,造成测验情境、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测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表现性评价优势则在于此,它强调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反映的是问题解决与学习的真实面貌。

第三,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常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应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处于当前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此种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来说明自己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们及时性、鼓励性与适性性反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等诸多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表现性评价在校内评价中一方面可以整合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优化与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

第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常的校内评价中,当教师以作品集、轶事记录、展览、报告等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汇集学生成长点滴的时候,当学生从 “自己能做什么 ”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时,就会感到表现性评价多么富于建设性。它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了他们对于自己的信心,使得他们对于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及责任感,从而来鼓励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最终促进终生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业务学习提纲

(2011——2012第二学期)

1.说说你对语文的理解?想想小学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认为语文教育侧重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它不同于文学课教育侧重文化传承和精神涵养。但二者又不能彻底分开。就像一个建筑师,要想盖一座出色的建筑就必须选取合适的材料和与众不同的的构思,我想语文教育就在要让他们有具备足够的材料,这样才有选取合适材料而言。最终才能发挥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成为一门文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概括地讲,就是两条:一是使学生掌握与人交流的语言工具,一是传承民族文化。具体讲包括: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的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尤其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掌握上,要以听、说、读、写为重点;要使儿童通过六年的学习,会说完整的、流利的普通话;会读文章,能够自学;会写语言通顺的小文章;能够把汉字写得工整。首先要把课文的语言读懂。所谓读懂,就是先要理解,就是要理解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所讲的是什么意思。读课时,

要理解词句含义,理解语言构造,理解文章结构。我们这里说的理解是学生真正的理解,不是靠教师的填鸭型的硬塞,而是学生已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明白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个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的效果,我想最后的方法就是教师引领孩子去揣摩,与文本去不断的交流,课堂是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一起与文本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与教师一起交流,在这样地交流中,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个性,因此语文教育又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它除了文本中要体现的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外,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因此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语文,不是把孩子教成一个模子,个个都是优秀生,或个个说是都是一种话,而是一个个新活的个体,每个人都精神满满的,能说会道的,我想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活力。

语文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它的道路必然是艰辛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任务是重大

的,我们只能不断的努力,才能不负教师这个称呼。

2.在小学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素养,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语文修习涵养。小学语文素养,针对的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具备的语文知识、自身基本素质和修养。语文素养是分阶段的,在什么阶段就应当具备什么语文素养。学习和修养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在基础阶段,就应当把基础打牢固,要想楼建的高,地基就得打得深,打的宽广,打得坚实。因此,小学语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在小学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以下四方面的语文素养。

首先,掌握基本知识。小学语文素养,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当然包括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因为 语文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激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课程基本知识至关重要。每个年级学习的语文知识是不一样的,也是分层次的。语文教科书,相当于一个引导者,指明语文素养学习的方向和内容。

其次,提高知识面。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学生在学好教科书的同时可以扩展阅读教科书或老师推荐的书籍、文章,来扩展知识面和提高自身内涵。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

再次,提升素养。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实践修养,学习如何与人交际、如何解决问题等。实践是语文知识素养提升的有效办法,也是理解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另外,学习琴棋书画,对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注重方式方法。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方法,在总体上来说,应当以老师、家长、社会引导为主,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本学期你将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培养和加强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曼思曾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很显然,每天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行为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好习惯就被强化了一些,终究就会变成牢不可破的习惯了。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首先要结合教材养成“自主修改作文”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⑴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

小学生往往落笔生文,以为写了一篇文章就完成了任务,结果大多不理想。原因有二,一是怕改,二是不会改。针对这一情况,一是要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学会使用各种修改符号,教给学生基本的修改方法,即:删、添、改、调、分、扩、缩,以培养其操作能力。二是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步骤。细看字词、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恰当,感受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考虑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审题立意组材是否恰当等。自改作文的形式,可以自己修改与同学间互批互改相结合,自己写的文章有时不一定能看出有毛病的地方,给别人看往往容易发现问题,这样即能调动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又能相互交流、弥补,取人之长,弥己之短。

作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以上习惯都是学习语文必须要具备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在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耐心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培养起来的。

⑵培养学生善于体验与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高整个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离不开观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伤心、烦恼、快乐、有趣,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刮风下雨等等,都要让学生去有意识地去观察。善于观察就会增长见识,就会为自己写作积累足够多的材料,习作水平就会很快提高,避免了说空话、说假话、脱离生活实际的毛病。

其次是巩固原有的习惯。

⑶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目的习惯。

一是要经常性地使用工具书。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要坚持反复训练。工具书要装书包、进课堂。凡是在读书、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要

通过查字(词)典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书,课下作业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使用工具书,逐渐就会成为自觉行动。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参考书目。目前小学生使用的参考书目中大多都有关于字、词、句的全面解释和课文内容、结构的完整分析,学生只要打开这些参考书目,所有难点问题都可轻松解决。若利用得好,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不好,则极易让学生产生惰性而过分依赖参考书目,从而养成不积极动脑思考等不良习惯。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习惯。

⑷培养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光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丰富知识。为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我首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标要求,配合教材的学习,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适量系统的清单,作为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书目,选择时注意内容的“泛”和“精”,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我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有的书浅尝辄止,有的书可狼吞虎咽,有的书则须细嚼慢咽,仔细消化。拿到一本书后,先大略地翻一遍,以求对全书有一个大致印象,把握全书的梗概。对于一般的文章大略地读一下,了解大意即可。对于重要的、自己喜欢的文章,要逐字逐句研读,作好摘录,甚至背诵,掌握要点,吸取精华。为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还经常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增,极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4.举一课例,说说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如何设定?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设定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

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结合不同的课型,谈谈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的预期效果是怎么操作的?

所谓“预期效果”,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一个理由,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基础、有能力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积极和合理的预期。

人的信心是由预期的效果所支配的。 积极的效果预期, 可以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1)要培养学生有兴趣。一方面要“以学定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心灵 深处热爱学习,使其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之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2)要鼓励学生有信心。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鼓励, 帮助学 生形成成功学习课程的积极态度。通过鼓励性评论、强化和必要的个性帮助,让他们相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达到。要帮助学生认识的拥有学习所花的时间和所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决定自己在学校在的命运的。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自我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自行设计评价标准。自己确定任务目标等方式来建立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3) 要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要通过调整学习活动和材料、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方式,为所有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想象力丰富并充满爱心的会想出很多方式布置给学生个性化的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

(4) 要调动各种资源支持学生成功。要营造优雅的学习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展课前或放学后辅导,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和学生交流,表明对所有学生充满兴趣,向每个学生传递:老师和学校在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教师传达出的信息中感受到鼓舞。

6.举一课例,谈谈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有何区别?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学习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 教学目标将学习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

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学习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 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学习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学习任务化为教学目标, 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例如,《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绿线中的4个生字和多音字“乘”,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关键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

5.了解收集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6. 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伟大,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习任务则被转化为: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学习方法提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勾画出生字和生词,在不懂的词语上打问号,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7.结合实际,谈谈榆次区“三步导学”模式下的展示交流你是怎样思考和操作的?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小组活动 是其中一种不错的做法。教师要布置,真实的任务或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小组的活动参与。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展示交流。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 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8.新课标对识字教学分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结合学段实际谈谈你是怎样进行识字教学的?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第一学段(1~2年级)拟定的情感目标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关键概念是“喜欢”、“愿望”。此时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第二学段(3~4年级)既有情感目标“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又有能力目标“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这个学段目标中关键概念是“兴趣”、“习惯”。此时还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第三学段(5~6年级)直指能力目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各学段应各有侧重,谈谈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

首先,我们按照每一能力点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逻辑顺序,信息提取、建构与概括表述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养点主要分布在第一、第二两个学段。评价欣赏能力的培养主要分布在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1.模式统领策略。我制订了 “学—导—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先学,再根据学情制订所要教授的内容;“导”是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顺学而导;“练”是指教师在导学后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来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形成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活动。

2.方法先行策略。在6大能力18个操作点的落实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在导学时,让学生经历各种方法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教生可通过对话,在导学的过程中,一起经历了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练结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训,学生必须有练,并力求做到每一个能力点的学习和使用基于不同的语境,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地学、练,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每一个培养点的第一次出现之处作为学生学的材料,教师要授之以法。同时若本篇课文中还有这一培养点,我们就将此处作为训练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课内文本资料的练习实现学会的目的;若本篇课文中不再出现这一培养点,就从课外选取类似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课外文本资料的练习实现学会的目的。

4.成功伴我行策略。我们奉行“低起点、仿步走、少即多、课课得、做中进、成功行”的原则。“低起点”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现状入手,逐一培养,千万不要把学生估计过高;“仿步走”是指教师要通过“典型示范”,让思维慢的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前行;“少即多、课课得”指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要树立并坚守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发展的“一课一得、课课受益”的思想;“做中进”指教师和学生都要动手做,只要做了,就是进步;“成功行”就是利用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有成功的体验,并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发展自我的内在动力。

10.谈谈你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践与感受。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要发挥榜样的作用。要营造阅读的气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要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精读要与略读相结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摘录要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交流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中外名著读物、报刊、科普科幻读物推荐给学生。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相互推荐,丰富学生选择优秀读物的范围。

(5)、督促学生的阅读落实

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11、结合你所带年级的特点,谈谈你是怎样进行写话、习作方面的训练?

(一)结合课文阅读写几句话

一是根据连词、副词的词性、含义,照样仿造。

二是根据理解课文插图意蕴产生想说的话写下来,乐写图意。

三是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发使故事性有个结果,进行从读想象延续故事。

四是根据课文中最有特色、最适合语言训练的段落,摹仿佳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是学生准确审视图意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完成给图配上一段文字进行给图配文。

六是主要指学生阅读古诗后,用自己的话将其变换成散文式的一段话,进行文体变换。 七是学生变课文的读者为课文中的人物或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去处理文中的事情,进行角色换位。

八是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内容扩充具体扩充情节。

九是课文中没写出的积极意义的内容增补出来,使学生思维扩展性、创造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结合生活观察写几句话

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围绕身边的人和事,翩翩浮想写五颜六色、写千姿百态、写各种动作、写变化发展。 写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写、按方位顺序写、按因果关系写、按并列关系写、按总分关系写。

总体上说,二年级是以看图写话为主,要先整体观察图画,说清楚谁、时间、地点、干什么,再依据画面进行联想,展开想像,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与心理,把画面中的人物想活了。还有重要的就是积累,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12、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是多维互动,结合课例谈谈在课堂上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

一、学生之间是同龄人,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毫无疑问比我们和学生之间多,因此这种互动是我们和学生间的互动是无法代替的,具有无可替代性;二、学生之间的互动相较我们的刻意设计与引导更加自然和自发,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引起人的竞争的本能,同时通过有效的引导,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合作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新课改的要求。

在具体做法上,会因为各个学科的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主要是采取任务导向、分组讨论、互帮互助、合作解决等主要环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勇于尝试、自我反思。所有这些,通过我们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环境,让每位学生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13、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

实行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根据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积极探索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力挖掘语文学习课外学习的更大潜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现将自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学经验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第一: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往,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读书不动笔,不习惯自觉的随时笔录信息,讨论之前不思考,交流合作中不参与„„。学生的积累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几乎近于零!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段报纸;每天背一首诗歌;每天坚持练笔(字)一百个;每天摘录并背诵一些名言名句;每星期朗诵一篇美文;每两周即堂作文一篇;并积极参加征文比赛,检阅自己的作文水平。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我非常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语文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如,组织学生对广告词进行调查研究,就不单单是收集一些广告词,归纳成几类,写一篇说明文章就行了,还可以分析广告词的美学价值、人们的接受心理,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这样,该学习活动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选择和组合。

二是语文实践的自主性。既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

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学生参与学习的多种形式,就是给学生搭设敢学、敢辩、敢发表见解的大舞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激发潜能、开启心智的空间,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三是语文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和说教。如,以“小读者与大作家”为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读大作家的作品,体会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还可以让学生给健在的作家写信,或邀请一些作家来参加一些活动,等等,在情感上进行直接交流。 四是语文实践的合作性。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在没有交际和交流中却学会了某种语言,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可让几个同学共同完成某一项综合性学习,如,一起办板报、手抄报,一起开展社会调查,一起组织诗歌写作及朗诵会,等等。

第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学”与“练”的整合。这样才能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才把握住了语文课改的精神实质。因此,我们必须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生活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七彩斑澜的各种媒体、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绝好载体。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做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14、结合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组织学生复习的?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

(一)选择典型课文,回顾学习方法,强化知识能力的迁移和运用

复习课上教师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普遍问题,利用典型的课文内容,巧妙地调动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字词的自主性,自检以往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指正。让他们在再阅

读中明白在语境中体会词义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己搜集阅读资料,继续进行这样的理解词语的练习,并互相交流学习所得。因此,重视利用文本归纳学习方法,再引导迁移运用,学生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复习侧重归类总结,引导自检

复习中,应注重全册教材的知识点的归类总结,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联系融合起来,加深理解与沟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能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出谋划策”,动员大家分工合作,回顾整理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多音字、近义词、好词佳句、诗文名句等,根据平时课堂笔记、作业及相关资料确定复习难点,仿照平时的练习形式将基础知识归类,根据内容特点,如,生字可以以同音字、部首相同的字、形声字等方式分类,词语可以按意思的不同分为近义词、反义词、表达喜怒哀乐的词语等类型,再根据不同类型编制复习题,大家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交流,归纳汇总后,供全班同学复习使用。这样的复习使学生成为主角,对字词句进行总结性的梳理,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了解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平时的学习中,一定会遗留一些个别的知识难点,应引导学生将平时的学习与复习结合起来,找出问题,加以辨别,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伙伴之间互相检测,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在互动中查漏补缺。

1.以课文为本,在复习中达到单元训练点的融会贯通。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利用这种优势,进行阅读复习。如,变换课文类型,把略读课文变成阅读材料,结合读写训练点和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在练习中加强学生的理解词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掌握表达方法等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选择课文中体现多项训练点的段落,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努力使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感受到整合知识的作用,使学习能力获得和谐的发展。

2.以课文复习为基础,精心选择一些合适的短文作为补充,确定复习的目标,在注重综合运用的同时,突出一个训练点,设计主题性的复习课,引领学生围绕训练重点温习积累的词语、句子,调动起学生回忆、交流、想象的兴趣,从而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能力。

3.有意识地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参观游记的文章,大家阅读后,根据各自不同的认识能力自主出题,可以囊括字、词、句、段、读写方法等各种形式的题目,既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又能让他们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还要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不仅要在课内加强复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引领学生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在复习中引发新的思考,使他们习而不厌,习有所得。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在课堂、作业、习惯、能力等方面是怎样评价学生的?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取得的成果进行的评价。即时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即时评价,能即时地鼓励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行为,能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达到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一是情感评价法。教师可以运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期待的目光等这些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来打开学生心灵智慧之窗,使学生体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二是口头表扬法。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三是体态语言法。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翘起大拇指、鼓掌、与学生握手或一个安抚的动作等这种体态即时评价法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四是奖励制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班级评比台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学习进步飞快的学生贴上一个笑脸等,以丰富的即时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作业,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因此,在作业评价上,我运用等级评价,淡化分数的作用;我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等级的评分优劣,以搜集资料的功夫深浅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拒的观点为准,以主动、创新、拓展的作业为准;我注重全方位评价,教师不再是评价的权威,让小组长、组员、自己、教师都来参与意见。我这样做,尽量让评价是开放的、持续的、自主的、发展的,让学生在这种充满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的生活中自由成长,快乐发展。

低年级:(1)准备学习的习惯 (2)整理学具的习惯(3)及时作业的习惯(4)认真倾听的习惯(5)读写规范的习惯

中年级:(1)预习的习惯(2)积极思考发言的习惯(3)主动阅读的习惯(4)合理配时的习惯(5)合作交流的习惯

高年级:(1)敢于质疑的习惯 (2)整理知识复习的习惯(3)搜集信息的习惯(4)自我反思的习惯(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评价方法及形式

(一)评价方法。

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可量化分数或等级,注重评语综合评价法和档案评定法等质性评价。

依照各班的具体培养目标,每两周进行一次评价,从自己、同学、老师、家长四个方面评,即“四位一体”评价。

1、自己评: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习惯按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按着各类评定标准自评得分,填入相应的“自评”栏内。

2、同学评:每月由班主任集中组织一次“评价课”活动。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采取“班组结合式”评价方式。

3、师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并注意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对学生逐人、逐项进行等级评价,或写出充满关爱、期望、激励性的操行评语。

4、家评:由家长或代管人员按内容要求,对孩子在家中表现认真逐项地进行评价,确定等级或写出操行评语,填入相应栏内。在家长评价前,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跟家长取得联系(召开家长会、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做好评价指导,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力争客观地对孩子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使之成为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手段。

在能力方面的评价如下:

(一)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表现性评价受到众多的欢迎,与选择测验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更直接、更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特别是高级思维能力,这一点已为倡导表现性评价的国外教育学或测量学专家所认同。我国学者黄光扬也提出表现性评价能较好地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 第二,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标准化测验之所以受到批判还在于其是对知识与能力的间接测量,造成测验情境、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测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表现性评价优势则在于此,它强调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反映的是问题解决与学习的真实面貌。

第三,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常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应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处于当前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此种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来说明自己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们及时性、鼓励性与适性性反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等诸多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表现性评价在校内评价中一方面可以整合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优化与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

第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常的校内评价中,当教师以作品集、轶事记录、展览、报告等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汇集学生成长点滴的时候,当学生从 “自己能做什么 ”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时,就会感到表现性评价多么富于建设性。它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了他们对于自己的信心,使得他们对于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及责任感,从而来鼓励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最终促进终生学习。


相关内容

  • 教育工作会议总结
  • 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2014年12月22日登封市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我校马旭东校长.徐三中常务副校长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杨飞剑局长高屋建瓴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登封教育发展的方向,让两位校长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宗向阳副局长的讲话深入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工 ...

  • 小学教研室2010年下半年教研工作计划
  • 2010年下半年白旄镇小学教研室工作思路是:引领全镇小学教干教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上级教育会议精神及有关工作要求。以精致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深化研究,强化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强化教研员责 ...

  • 青城中心小学生本教育
  • 黄河岸畔的一颗璀璨之星 发表日期:2011年07月07日 来源: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孙国 段立明 查看次数:465 黄河岸畔的一颗璀璨之星 --山东省高青县青城镇中心小学"生本教育"教改纪实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孙国 段立明 淄博市高青县青城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拥有100 ...

  • 街道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全街道现有在编教职工477人,在校中小学生5947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 ...

  • 街道2004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全街道现有在编教职工477人,在校中小学生5947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 ...

  • 初等教育系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
  • 初等教育系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 毕业论文写作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 一.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1.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学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015教师业务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 3.备课应注意哪些基本问题?①考虑教学目标的决定性――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进行备课②考虑教材内容的规定性,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③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④教学方法的适宜性⑤教学活动的教育性⑥把握教学过程的实质,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 ...

  •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集[辰星网络教研平台]浅谈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 浅谈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教研工作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 要,也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言:"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有创造 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 ...

  • 小学评课范文
  • 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