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程

  摘要: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而且可以激发高校内动力。目前新型高校智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思路上要明确内涵、丰富外延,点面结合、多方推进,强调协同、突出特色。为此,可通过组建专业化智库团队、构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多途径传播机制、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加强信息数据库建设等途径来推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关键词:新型高校智库;运作模式;资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30094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智库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智库建设是大学的使命,作为知识精英最为集中的组织,当代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边界逐步扩大,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以智库形式服务政府决策咨询活动成为高校对接社会需求的重要形式。新型高校智库作为生产思想、理念、政策脚本和辅助决策的特殊组织,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标志。   一、新型高校智库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高校智库是科研成果生成生产力的体现,是应用成果的最高表现形态。大学在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学是人才和知识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扎实,尤其是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在美国,高校智库早已是国家三大类智库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功能不断扩充,目前,世界任何国家的高校建设智库都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中国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其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1]而新型高校智库不同于传统高校研究机构,它应该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新型高校智库具有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五大功能。笔者认为新型高校智库的“新”在于要着力打造专业型智库,专业智库应有相关的研究院(所)、中心、基地等实体机构支撑,建设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级战略研究中心,面向重大问题建设具有规模效应、学科深度融合、高端人才集聚、持续发布咨询产品的专业化研究平台。高校应协同相关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共同联合组建智库,广泛聚集各类智慧要素和创新要素,提升智库建设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对国家贡献和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智库建设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发展需要大智慧。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应对国内外环境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回应人民期待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支持。高校智库的社会效用和功能是多方位的,既能提高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做领导人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又能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实现协商民主的多样化,还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创新思想、提供信息。   另一方面,智库建设可以激发高校“内动力”。智库建设本身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一是智库建设使高校科学研究更加“接地气”。智库所从事的是针对现实与长远的应用对策研究,而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类的纯学术研究。高校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很多,但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与用脱节,真正转化为政府决策的更少,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发挥得远远不够,而智库建设可促使高校科学研究“接地气”,从而达到“顶天立地”。二是智库建设可以为高校和社会“搭桥梁”。由于高校不了解社会需求,也不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数据,所以高校提供的研究产品与实际有时不吻合,或者属于利用价值较低的重复性劳动成果,或者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为社会所接纳,且缺乏即时的成果传递渠道,优秀研究成果难以送达使用者手中。智库建设可以把双方有效连接起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三是智库建设可以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上水平”。智库与学科建设都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因此智库建设有利于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新型学科的产生。四是智库建设可以为人才培养增添“新基质”。智库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自然延伸,为培养人才提供了实践、检验知识和服务社会的机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月第32卷第3期程贞玫,等: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机遇,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整体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融合、研究视角专业化、体制机制先进的高校新型智库,构建与政府、社会、企业的新型纽带关系,进一步提升高校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具备建设智库的先天优势,但高校智库的发展却面临着挑战与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校智库建设仍明显滞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有分量、有影响的智库很少,结构也不尽合理,每年提交的咨询报告对重大决策产生的影响也较少。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以下目标和思路来建设新型高校智库。   (一)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   一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区域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内、省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高校智库建设首先要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多提供对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特别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智库应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区域需求,加强对区域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重视针对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开展专门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区域提供决策咨询。[2]对高校而言,首先需要明确:建设智库不是为了获取名誉、提升排名,而是真正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肩负起资政建言的使命。   二是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赖的资政服务平台。一方面,智库应该同政府建立起畅通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也要为迎来智库的新时代做好思想和机制准备。除了上报机制,高校智库建设还需要有反馈渠道。当前,内参的采纳、领导的批示由于国家密级规定,所以基本上不能与作者本人见面。事实上,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让智库研究者本人了解批示内容,有利于智库研究者进行下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建立智库信誉,智库若能够很好地为国家解决急需的问题,就有可能被国家和相关部门倚重,其决策影响力也就会随之建立起来。[3]   三是激发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的活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集聚,使智库成为一流人才集聚的高地。高校智库人才需要“慧眼”来发现。智库建设需要有领军人物,也需要优秀的组织者。很多学术成果本可以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但由于研究者自身缺乏自觉性、缺少沟通渠道,往往错失良机,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高校智库人才需要发掘和引导。对智库人才不必讲资历,比如有些目光敏锐、信息灵通的年轻人,虽然资历不深,但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家和政府的需求,应当支持和引导其参加到智库中来。现在智库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较为集中,其实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中也有部分研究可以转化为决策咨询成果,应该鼓励该领域学者积极参与智库建设。   (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思路   新型高校智库在建设思路上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内涵、丰富外延。在内涵建设上,要以促进大学学术研究、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提高服务政府和社会的水平、凸显学术话语权为核心。在外延上,智库建设不仅包括资政建议,还涵盖战略研究,以及高水平发展规划和高级别法规条例的起草、高端媒体的访谈等等。   二是点面结合、多方推进。在面上,要发动高校全体教师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在点上,主抓若干个专业智库团队的建设,发挥高校某些领域问题研究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智库品牌,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人才和资政研究团队,以扩大智库研究群体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载体,建立资政研究核心人才库。   三是强调协同、突出特色。智库建设要强调校内校外协同,不仅要汇集全校的力量,还要借助校外的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或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为专业智库的客座研究员,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合作,实现优势组合,形成校内校外协同攻关,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智库建设水平,以高水平的智库成果获得社会的认可,扩大高校的影响力。智库建设不单单是文科学院的事情,更要体现多学科结合的优势,在文理学科的融合中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突出高校特色。   三、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途径   新型高校智库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推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一)培育智库人才队伍,组建专业化智库团队   可以以扩大智库研究群体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载体,建立资政研究核心人才库。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合作、考察讲学、学术休假、特聘顾问等形式,支持外来智力参与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吸引高层次的专家“驻会”研究。[4]要坚持学科融合,组建多学科背景的资政研究团队,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深度融合,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一批具有集成优势的智库研究平台。要突出研究重点和特色,围绕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等,分门别类地成立专业智库团队,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通过强化智库基地交流机制和人才引进两种手段来解决高校智库建设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强化中国高校新型智库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智库基地互动交流机制,推动中国高校智库基地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参考学术型人才引进政策制定高校智库人才引进政策,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急缺的高端人才。   (二)构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交互式沟通合作   长期以来,高校智库存在着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研究人员视野的狭窄或过于学术化的研究,都让其成果很难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对此,可以由高校职能部门负责,构建学校、学院、科研机构、项目团队等多级联动的组织网络;加强科研秘书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资政需求信息能传达至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开设智库网站,介绍高校的科研能力、研究方向、服务领域及智库成果,同时,提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信息,开展科研对接服务,畅通智库信息发布者与研究者、智库源与需求者之间交互性的沟通渠道。可约请政府部门相关专家来校举办培训讲座,定期对高校资政建言文书的撰写进行指导,以便高校及时了解政府决策需求,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高校资政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拓展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建立多途径传播机制   要加大智库成果报送力度,拓展报送渠道,建立定向征集、分类报送的工作机制。[5]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传播推广机制,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及时汇集、展示高校智库研究成果。可围绕特定主题,组织研究力量,出版智库系列学术专著;在高校校报或社科版学报上开辟智库专题专栏,发表系列学术论文;根据形势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在主流媒体集中发表,发挥智库引导舆论的作用。还可举办战略对话会、开设政策设计工作坊、举办有影响力的智库沙龙或高端论坛,建立与政府、媒体、校内外学术精英等的交流渠道。   (四)建立激励机制,以目标导向考核评估   智库建设就是要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对于“凤”来说,以往他们参与智库工作既没有硬性任务,也没有足够有吸引力的奖励,而大多是出于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之外的兴趣。因此,打破制度藩篱,激发人才积极性,正成为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着力点。高校对智库建设要进行专项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智库建设以及高质量成果的奖励。要完善与智库人才绩效、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充分体现智库人才价值、鼓励智库人才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给予智库人才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要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运行机制,立项支持专业智库建设。专业智库应实施滚动管理,按照年度考核进行建设,并实行评估淘汰制,鼓励多劳多得、先做先得。主要考核评估指标应围绕成果发表水平、咨询报告采纳件数、成果转化率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侧重考察研究成果对实际决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突出质量和绩效导向,切实激励学者潜心于决策研究,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到政府挂职或到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究工作,高校应保留一定的编制额度支持教师流动,鼓励高校探索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用于吸引政府、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优秀咨询研究人员。可探索建立首席研究员制度和学科带头人竞争上岗制度,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五) 共享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据化的时代,数据已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基础性的资源,如何收集、加工和处理大数据并从中发掘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等价值,成为智库能否获得战略性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方面,高校智库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全球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座右铭是:“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这被认为是评判高水平智库的三大标杆。而一个智库要在大数据时代追求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必须奉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发展思路。高校智库应当改变重推理论证而轻数据分析的传统决策方式,有必要嫁接大数据的力量和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得出能够有效影响公共决策的洞见。智库的所有政治、经济和学术行为都以实现它们的基本目的为中心,即影响政策制定。像摩根大通研究所利用公司专有的大数据,辅之以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得出足以影响美国政府和公司自身决策的若干洞见。因此,高校智库有必要着手制定并推行自己的大数据决策战略,以便全面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尽管智库的相当一部分战略研究成果需要保密,但智库需要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例如美国兰德公司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大多都是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高校智库建设应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共享国际上大数据平台的研究数据,实现高效与节约相结合,也可以考虑由国家统一建设一批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此外,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不仅要跨学科,还要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这样才能在研究上带来创新和突破。[6]要通过数据库、资料库的建设,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共同分享数据资料,拓展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智库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729)[2015092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姚成郡.中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5.   [3] 胡锐军,宝成关.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J].人民论坛,2013(35):2427.   [4]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150920].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5]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40227)[2015092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2/27/c_126200359.htm.   [6] 葛剑雄.高校智库: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N].光明日报,20150527(16).   责任编辑:赵玲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ype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HENG Zhenmei, GAO Ming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Offic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 The new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but also boost the growth momentum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new university think tank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be clear of its connotations and advance its construction in allround way while stressing cooperation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erms of its operation mode, we need to form specialized thinktank team, construct supply and demand docking platform, expand multipl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channels, establish incentiv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atabase, etc.   Key words: new type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operation mode;services to governance

  摘要: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而且可以激发高校内动力。目前新型高校智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思路上要明确内涵、丰富外延,点面结合、多方推进,强调协同、突出特色。为此,可通过组建专业化智库团队、构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多途径传播机制、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加强信息数据库建设等途径来推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关键词:新型高校智库;运作模式;资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30094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智库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智库建设是大学的使命,作为知识精英最为集中的组织,当代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边界逐步扩大,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以智库形式服务政府决策咨询活动成为高校对接社会需求的重要形式。新型高校智库作为生产思想、理念、政策脚本和辅助决策的特殊组织,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标志。   一、新型高校智库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高校智库是科研成果生成生产力的体现,是应用成果的最高表现形态。大学在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学是人才和知识最为集中的地方,其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扎实,尤其是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在美国,高校智库早已是国家三大类智库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功能不断扩充,目前,世界任何国家的高校建设智库都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中国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其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1]而新型高校智库不同于传统高校研究机构,它应该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新型高校智库具有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五大功能。笔者认为新型高校智库的“新”在于要着力打造专业型智库,专业智库应有相关的研究院(所)、中心、基地等实体机构支撑,建设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级战略研究中心,面向重大问题建设具有规模效应、学科深度融合、高端人才集聚、持续发布咨询产品的专业化研究平台。高校应协同相关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共同联合组建智库,广泛聚集各类智慧要素和创新要素,提升智库建设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对国家贡献和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智库建设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发展需要大智慧。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应对国内外环境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回应人民期待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支持。高校智库的社会效用和功能是多方位的,既能提高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做领导人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又能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实现协商民主的多样化,还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创新思想、提供信息。   另一方面,智库建设可以激发高校“内动力”。智库建设本身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一是智库建设使高校科学研究更加“接地气”。智库所从事的是针对现实与长远的应用对策研究,而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类的纯学术研究。高校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很多,但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与用脱节,真正转化为政府决策的更少,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发挥得远远不够,而智库建设可促使高校科学研究“接地气”,从而达到“顶天立地”。二是智库建设可以为高校和社会“搭桥梁”。由于高校不了解社会需求,也不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数据,所以高校提供的研究产品与实际有时不吻合,或者属于利用价值较低的重复性劳动成果,或者可操作性不强,难以为社会所接纳,且缺乏即时的成果传递渠道,优秀研究成果难以送达使用者手中。智库建设可以把双方有效连接起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三是智库建设可以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上水平”。智库与学科建设都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因此智库建设有利于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新型学科的产生。四是智库建设可以为人才培养增添“新基质”。智库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自然延伸,为培养人才提供了实践、检验知识和服务社会的机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月第32卷第3期程贞玫,等: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机遇,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整体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融合、研究视角专业化、体制机制先进的高校新型智库,构建与政府、社会、企业的新型纽带关系,进一步提升高校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具备建设智库的先天优势,但高校智库的发展却面临着挑战与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校智库建设仍明显滞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有分量、有影响的智库很少,结构也不尽合理,每年提交的咨询报告对重大决策产生的影响也较少。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以下目标和思路来建设新型高校智库。   (一)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   一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区域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内、省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高校智库建设首先要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多提供对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特别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智库应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区域需求,加强对区域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重视针对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开展专门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区域提供决策咨询。[2]对高校而言,首先需要明确:建设智库不是为了获取名誉、提升排名,而是真正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肩负起资政建言的使命。   二是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赖的资政服务平台。一方面,智库应该同政府建立起畅通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也要为迎来智库的新时代做好思想和机制准备。除了上报机制,高校智库建设还需要有反馈渠道。当前,内参的采纳、领导的批示由于国家密级规定,所以基本上不能与作者本人见面。事实上,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让智库研究者本人了解批示内容,有利于智库研究者进行下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建立智库信誉,智库若能够很好地为国家解决急需的问题,就有可能被国家和相关部门倚重,其决策影响力也就会随之建立起来。[3]   三是激发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的活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集聚,使智库成为一流人才集聚的高地。高校智库人才需要“慧眼”来发现。智库建设需要有领军人物,也需要优秀的组织者。很多学术成果本可以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但由于研究者自身缺乏自觉性、缺少沟通渠道,往往错失良机,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高校智库人才需要发掘和引导。对智库人才不必讲资历,比如有些目光敏锐、信息灵通的年轻人,虽然资历不深,但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家和政府的需求,应当支持和引导其参加到智库中来。现在智库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较为集中,其实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中也有部分研究可以转化为决策咨询成果,应该鼓励该领域学者积极参与智库建设。   (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思路   新型高校智库在建设思路上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内涵、丰富外延。在内涵建设上,要以促进大学学术研究、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提高服务政府和社会的水平、凸显学术话语权为核心。在外延上,智库建设不仅包括资政建议,还涵盖战略研究,以及高水平发展规划和高级别法规条例的起草、高端媒体的访谈等等。   二是点面结合、多方推进。在面上,要发动高校全体教师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在点上,主抓若干个专业智库团队的建设,发挥高校某些领域问题研究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智库品牌,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人才和资政研究团队,以扩大智库研究群体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载体,建立资政研究核心人才库。   三是强调协同、突出特色。智库建设要强调校内校外协同,不仅要汇集全校的力量,还要借助校外的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或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为专业智库的客座研究员,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合作,实现优势组合,形成校内校外协同攻关,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智库建设水平,以高水平的智库成果获得社会的认可,扩大高校的影响力。智库建设不单单是文科学院的事情,更要体现多学科结合的优势,在文理学科的融合中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突出高校特色。   三、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途径   新型高校智库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推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一)培育智库人才队伍,组建专业化智库团队   可以以扩大智库研究群体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载体,建立资政研究核心人才库。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合作、考察讲学、学术休假、特聘顾问等形式,支持外来智力参与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吸引高层次的专家“驻会”研究。[4]要坚持学科融合,组建多学科背景的资政研究团队,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深度融合,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一批具有集成优势的智库研究平台。要突出研究重点和特色,围绕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等,分门别类地成立专业智库团队,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通过强化智库基地交流机制和人才引进两种手段来解决高校智库建设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强化中国高校新型智库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智库基地互动交流机制,推动中国高校智库基地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参考学术型人才引进政策制定高校智库人才引进政策,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急缺的高端人才。   (二)构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交互式沟通合作   长期以来,高校智库存在着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研究人员视野的狭窄或过于学术化的研究,都让其成果很难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对此,可以由高校职能部门负责,构建学校、学院、科研机构、项目团队等多级联动的组织网络;加强科研秘书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资政需求信息能传达至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开设智库网站,介绍高校的科研能力、研究方向、服务领域及智库成果,同时,提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信息,开展科研对接服务,畅通智库信息发布者与研究者、智库源与需求者之间交互性的沟通渠道。可约请政府部门相关专家来校举办培训讲座,定期对高校资政建言文书的撰写进行指导,以便高校及时了解政府决策需求,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高校资政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拓展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建立多途径传播机制   要加大智库成果报送力度,拓展报送渠道,建立定向征集、分类报送的工作机制。[5]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传播推广机制,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及时汇集、展示高校智库研究成果。可围绕特定主题,组织研究力量,出版智库系列学术专著;在高校校报或社科版学报上开辟智库专题专栏,发表系列学术论文;根据形势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在主流媒体集中发表,发挥智库引导舆论的作用。还可举办战略对话会、开设政策设计工作坊、举办有影响力的智库沙龙或高端论坛,建立与政府、媒体、校内外学术精英等的交流渠道。   (四)建立激励机制,以目标导向考核评估   智库建设就是要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对于“凤”来说,以往他们参与智库工作既没有硬性任务,也没有足够有吸引力的奖励,而大多是出于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之外的兴趣。因此,打破制度藩篱,激发人才积极性,正成为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着力点。高校对智库建设要进行专项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智库建设以及高质量成果的奖励。要完善与智库人才绩效、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充分体现智库人才价值、鼓励智库人才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给予智库人才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要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运行机制,立项支持专业智库建设。专业智库应实施滚动管理,按照年度考核进行建设,并实行评估淘汰制,鼓励多劳多得、先做先得。主要考核评估指标应围绕成果发表水平、咨询报告采纳件数、成果转化率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侧重考察研究成果对实际决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突出质量和绩效导向,切实激励学者潜心于决策研究,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到政府挂职或到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究工作,高校应保留一定的编制额度支持教师流动,鼓励高校探索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用于吸引政府、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优秀咨询研究人员。可探索建立首席研究员制度和学科带头人竞争上岗制度,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五) 共享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据化的时代,数据已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基础性的资源,如何收集、加工和处理大数据并从中发掘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等价值,成为智库能否获得战略性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方面,高校智库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全球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座右铭是:“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这被认为是评判高水平智库的三大标杆。而一个智库要在大数据时代追求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必须奉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发展思路。高校智库应当改变重推理论证而轻数据分析的传统决策方式,有必要嫁接大数据的力量和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得出能够有效影响公共决策的洞见。智库的所有政治、经济和学术行为都以实现它们的基本目的为中心,即影响政策制定。像摩根大通研究所利用公司专有的大数据,辅之以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得出足以影响美国政府和公司自身决策的若干洞见。因此,高校智库有必要着手制定并推行自己的大数据决策战略,以便全面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尽管智库的相当一部分战略研究成果需要保密,但智库需要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例如美国兰德公司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大多都是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高校智库建设应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共享国际上大数据平台的研究数据,实现高效与节约相结合,也可以考虑由国家统一建设一批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此外,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不仅要跨学科,还要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这样才能在研究上带来创新和突破。[6]要通过数据库、资料库的建设,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共同分享数据资料,拓展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智库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729)[2015092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姚成郡.中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5.   [3] 胡锐军,宝成关.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J].人民论坛,2013(35):2427.   [4]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150920].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5]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40227)[2015092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2/27/c_126200359.htm.   [6] 葛剑雄.高校智库: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N].光明日报,20150527(16).   责任编辑:赵玲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ype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HENG Zhenmei, GAO Ming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Offic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 The new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but also boost the growth momentum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new university think tank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be clear of its connotations and advance its construction in allround way while stressing cooperation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erms of its operation mode, we need to form specialized thinktank team, construct supply and demand docking platform, expand multipl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channels, establish incentiv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atabase, etc.   Key words: new type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operation mode;services to governance


相关内容

  • 构建高校"三型"学生党支部途径探索
  • 构建高校"三型"学生党支部途径探索 作者: 潘宇峰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6期 摘 要:构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服务水平,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举措和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 ...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中文名: 划" 简称: "卓越计划" 创办时2010年6月 间: 类别: 部属高校.省属高校 主管部门: 人才培养: 具体实施: 使命宗 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教育部" ...

  • "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下的高校党员发展标准探究
  •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任务,"三型"目标的提出是党自身学习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培养党接班人的重要园地和思想阵地,党建工作更要围绕党的指示.服从党的建设要求.为此,本 ...

  •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高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在已就业的 ...

  •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6年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 5 二.发展理念与主要目标 .......................... 1 ...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动态
  • 高教信息参考 第 17 期 主办: 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主办: 出版日期: 10. 2010 出版日期: 10.8.30 20 本 期 目 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一.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

  •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 摘 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要求.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得到重视,培养环境得到改善,培养体系基本形成.然而,受固有教育体制.创新师资队伍和创 ...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院领导调研活动行程安排表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院领导调研活动行程安排表 时 间 调研内容 主题一:认真总结建院 10 年办学成绩和经验,以建设高水平新型高校.培养高 带队领导 吴 应 健 晶 相关职能部门 教务部.科研部. 组织人事部 参加人员 联络人 董世洪 周笑平 3 月 30 日 (周一) 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 ...

  • 卓越计划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 [摘 要]目前创新教育已延伸到世界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创新型工程人才教育引起各国关注.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并适应我国当前快速发展地经济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质入手,在创新观念.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