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枣核教案

《枣核》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认读字及新词。

1、全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

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用 圈出带有认读字的词语,并在下面写下来。

3、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蹊跷( ) 山坳( ) 匀称( ) 殷切( ) 机械( ) 胡同( ) 倘若( )

4、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请你结合自己理解或者通过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风烛残年:

蹊跷: 殷切:

故弄玄虚:

感慨良深:

5、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语句通顺。你读了( )遍课文。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从“我”所在的地点不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并按不同的地点把课文分部分。

《枣核》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大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导入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这首歌曲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处理字词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字音:出示词语指名领读(好学生),教师适时指导、同桌互读、指名领读(差学生) 枣核 蹊跷 殷切 故弄玄虚 倘若 匀称 机械 胡同 泛舟 国籍

2、指导重点句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名读句子,学生之间纠正错误读音或集体读或同桌互读,学生先说词的意思,教师给出正确的解释)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蹊跷:奇怪。

(2)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殷切:深厚而急切。

(3)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4)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风烛残年:比喻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晚年。

(5)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儿子才五岁,如今已在一条核潜

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感慨良深: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二、交流展示

1、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从“我”所在的地点不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并按不同的地点把课文分部分。

三、品读提升

1、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

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四、达标检测

作业:练习词语,熟读课文,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板书: 枣核

访美前:带枣核

在美国的车站:托枣核在掌心

在朋友的家里(后花园):种枣核

我的感受

《枣核》第一课时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g ù nîng xuán xū tǎng ruî yīn qiâ yún chân shuì lián ( ) ( ) ( ) ( ) ( ) h ú tîng guï jí fàn zhōu jī xiâ

( ) ( ) ( ) ( )

二、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晚年。( )

2、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

3、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

4、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

三、比一比,组词。

核( ) 倘( ) 械( ) 恋( )

咳( ) 淌( ) 诫( ) 峦( )

四、请写出课文有关枣核的几个场景及地点。

《枣核》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我”在与旧时同窗的接触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体会出什么。

一、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枣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

2、体会文题的精妙。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题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大家回想一下:从“我”所在的地点不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学友互助,完善表格

三、品读提升、感知文本

过渡: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1、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1)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

(2)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殷切(第三段) 劈头(第七段)

(引导学生体会)

(3)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

2、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

(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教师: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

(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

(3)教师:(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4)教师: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

明确: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5)教师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3、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1)明确:(学生齐读末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学生勾画、批注)

(2)教师: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4、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

五、针对目标、巩固检测(检测题),布置作业

作业:本课读读写写,第三课导学案

板书设计: 枣核(思乡之情)

见说议

风烛残年半世纪 建造北海游子心

《枣核》第二课时检测题

一、文中“她托在掌心”,能否把“托”换成“放”?为什么?

二、第7节中“游子的心境”指

第9节中,走到“北海”跟前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爱国之情的名言或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许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游子”纷纷归国,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投资办厂,请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枣核》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认读字及新词。

1、全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

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用 圈出带有认读字的词语,并在下面写下来。

3、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蹊跷( ) 山坳( ) 匀称( ) 殷切( ) 机械( ) 胡同( ) 倘若( )

4、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请你结合自己理解或者通过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风烛残年:

蹊跷: 殷切:

故弄玄虚:

感慨良深:

5、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语句通顺。你读了( )遍课文。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从“我”所在的地点不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并按不同的地点把课文分部分。

《枣核》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大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导入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这首歌曲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处理字词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字音:出示词语指名领读(好学生),教师适时指导、同桌互读、指名领读(差学生) 枣核 蹊跷 殷切 故弄玄虚 倘若 匀称 机械 胡同 泛舟 国籍

2、指导重点句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名读句子,学生之间纠正错误读音或集体读或同桌互读,学生先说词的意思,教师给出正确的解释)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蹊跷:奇怪。

(2)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殷切:深厚而急切。

(3)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4)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风烛残年:比喻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晚年。

(5)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儿子才五岁,如今已在一条核潜

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感慨良深: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二、交流展示

1、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从“我”所在的地点不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并按不同的地点把课文分部分。

三、品读提升

1、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

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四、达标检测

作业:练习词语,熟读课文,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板书: 枣核

访美前:带枣核

在美国的车站:托枣核在掌心

在朋友的家里(后花园):种枣核

我的感受

《枣核》第一课时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g ù nîng xuán xū tǎng ruî yīn qiâ yún chân shuì lián ( ) ( ) ( ) ( ) ( ) h ú tîng guï jí fàn zhōu jī xiâ

( ) ( ) ( ) ( )

二、根据所给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晚年。( )

2、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

3、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

4、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

三、比一比,组词。

核( ) 倘( ) 械( ) 恋( )

咳( ) 淌( ) 诫( ) 峦( )

四、请写出课文有关枣核的几个场景及地点。

《枣核》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我”在与旧时同窗的接触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体会出什么。

一、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枣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

2、体会文题的精妙。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题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大家回想一下:从“我”所在的地点不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学友互助,完善表格

三、品读提升、感知文本

过渡: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1、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1)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

(2)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殷切(第三段) 劈头(第七段)

(引导学生体会)

(3)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

2、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

(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教师: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

(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

(3)教师:(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4)教师: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

明确: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5)教师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3、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1)明确:(学生齐读末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学生勾画、批注)

(2)教师: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4、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

五、针对目标、巩固检测(检测题),布置作业

作业:本课读读写写,第三课导学案

板书设计: 枣核(思乡之情)

见说议

风烛残年半世纪 建造北海游子心

《枣核》第二课时检测题

一、文中“她托在掌心”,能否把“托”换成“放”?为什么?

二、第7节中“游子的心境”指

第9节中,走到“北海”跟前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爱国之情的名言或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许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游子”纷纷归国,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投资办厂,请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内容

  • 枣核公开课教案(胡恒娜)
  • <枣 核 >的教案设计 新野县第一初级中学 胡恒娜 [教学目标]. 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 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2.3.4 ...

  •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枣核]教案
  • <枣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 3 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层次. 4 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文章讲述了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 ...

  • 枣核教案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淮师 学科:语文 年级:12 级 课题: <枣核> 班级:4 班 人数:60 课时:1 日期:2015.5.31 执教:常鹏飞 教学目标: 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 ...

  • 6枣核教案
  • 6 枣核 萧乾 教学重点难点 1 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 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 饱含深情的语言. 线索:枣核. 解题:以"枣核"为题,能勾起读者的思绪,寓情于物,以小见大. 体裁:记事散文. 第一段(1)托带枣核,用途蹊跷.(设下悬念,迫切心情.) 第二段(2~4)见 ...

  • 详略得当教案
  • 盱眙县第一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主备人:徐秀林 教案审核:戴志凯 2012年 9月24日 1 (二)我们一起来回顾两篇学过的文章.一篇是刚刚学过的<枣核>,还有一篇是<始终眷恋着祖国> 1.<枣核>一文作者是通过记叙朋友要枣核.种枣核这样一件事,来表现海外游子依恋故土 ...

  • 记叙文的复习_教案
  • 中考记叙文的复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线索(类型.特征.检验标准.作用) 2.详略.为中心服务 过程与方法: 1.以朱自清的<背影>为载体探讨线索的有关知识. 2.以<社戏>.<背影>.<我的老师>.<端午日>为载体探讨详 略的有关 ...

  •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案
  •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能把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能把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精彩纷呈说&qu ...

  • 枣核教学设计
  • <枣核>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 柴洪波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 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 3. 体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文章讲述了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 ...

  • 枣核教学实录
  • <枣核>教学实录 江苏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 夏熔亮 22570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巧妙构思. 2.深刻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3.品味欣赏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找寻并能够赏析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优美文句.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