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中鱼纲的总结

一、与圆口纲相比,鱼类的主要进步特征?

1·体多纺锤形,皮肤富有粘液腺,使体表润滑,减小了游泳时的阻力,且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

2·以鳍运动,具奇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大大加强了其游泳的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具有上下颌,大大增强了其摄食的能力,同时其消化循环系统也随之加强。

4·排泄器官为中肾,排泄氨和尿素,肠管和鳃能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5·脑分五部,上无神经细胞,小脑发达,脑神经10对,具有特殊的测线感觉器官,加强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作出反应能力,有利于躲避敌害,对其进化和繁殖有积极意义。

二、鱼类各系统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1·皮肤及衍生物:

①皮肤富有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湿,减小了游泳时的阻力

②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软骨鱼体被盾鳞,硬骨鱼体被骨鳞,原始种类体被硬鳞,少数种类无鳞

2·骨骼系统:

①软骨鱼类终生具软骨,硬骨鱼类主要为硬骨;头骨与脊柱愈合而不能活动,脊柱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椎体双凹型,

脊索残存。

②由脊柱,完整的头骨,带骨,附肢骨组成,无颈椎和荐椎 ③脊柱分为躯干椎和尾椎,躯干椎无胸椎和腰椎的分化,无胸骨,躯干椎具有肋骨。

④头骨分脑颅和咽颅,脑颅结构复杂,咽颅发达

3·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口、咽、食道、肠、肛门

②消化腺:软骨鱼为肝脏和胰脏,硬骨鱼为肝胰脏

③有的种类有幽门盲囊,软骨鱼类多有螺旋瓣

④牙齿:咽喉齿,腭骨齿,犁骨齿等。

⑤口: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和腹位口

4·呼吸及循环系统

①用鳃呼吸,构成逆流循环交换系统,且皮肤、肠管、鳃上器、鳔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②心脏:静脉窦、1心房、1心室,软骨鱼类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

③血管:腹主动脉,出、入鳃动脉,背主动脉:前主静脉,后主静脉,总主静脉。

④血液红色,红细胞有核

⑤单循环,血流速度慢。

5·生殖和排泄

①雄性:精巢、输精管、末端通泄殖窦

雌性:卵巢、输卵管、末端通泄殖窦

②硬骨鱼的生殖导管由生殖腺壁本身延续形成,直接与生殖腺相连,成熟性细胞直接进入输卵管,与中肾管无关。 ③软骨鱼借用中肾管输精,输卵管不与卵巢相连。 6·神经和感官

①中枢神经系统:五部脑,大脑较小,顶部仅为上皮细胞,小脑较发达。

②外周神经:脑神经10对,植物性神经不发达

③感觉器官:鼻、眼、内耳、侧线器官、皮肤感受器、鲤科鱼有韦伯氏器。

三、鱼类的主要分类体系

1·软骨鱼类

(1)板鳃亚纲:鲨鱼

体呈梭形或盘形,鳃孔5—7对,各自开口于体外盖;上颌不与颅骨愈合。雄性仅有位于腹鳍内侧的鳍脚。包括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

(2)全头亚纲:黑线银鲛

体表光滑或偶有盾鳞。鳃腔外被一膜质鳃盖,后缘具一总鳃孔。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有一强大硬棘,能自由竖立或垂倒。雄性除腹鳍内侧的鳍脚外,尚有腹前鳍脚及额鳍脚。 2·硬骨鱼类

(1)腔棘鱼亚纲:矛尾鱼

(2)肺鱼亚纲:非洲肺鱼、澳洲肺鱼

硬骨不发达,终生保留发达的脊索,脊椎骨结构简单。平时用鳃呼吸,头部有与口腔相通的内鼻孔。在于涸环境中,可以直接用鳔呼吸空气。

(3)辐鳍亚纲:

①鲟形目:体形似鲨鱼,具有长吻,口位于头腹面。歪尾。体被硬鳞,骨骼主要为软骨,但头部有膜质骨的鳃盖。脊索发达,终生存在。肠内具有螺旋瓣。如白鲟和中华鲟。 ②鲱形目:体表被有圆鳞,鳍条柔软分节而无硬棘,鳔有鳔管,腹鳍腹位。例如:大银鱼。

③鲤形目:具有韦伯氏器,连接于鳔与内耳之间。如有鳔必有鳔管,腹鳍腹位。本目多为重要的食用鱼,常见的有青鱼、草鱼等。

④鳗鲡目:体型圆长,无腹鳍。背、尾、臀鳍连在一起,无硬棘,鳞小或退化。均为海产。如:鳗鲡。

⑤鳢形目:鳍无棘,有辅助呼吸器官—褶鳃,(由第一鳃弓向鳃腔中伸展出薄而屈曲的骨片,上面分布丰富的毛纲血管,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称褶鳃。圆鳞,鳔长,伸向尾部。常见种类为乌鳢。

⑥合鳃目:两侧鳃孔在腹面连合。体以蛇形,无偶鳍,无鳞或有小鳞。其鳃不发达,能借口腔及喉部粘膜进行辅助呼吸,

繁殖中有性逆转现象,幼时为雌性,生殖一次后便逐渐变为雄性。如:黄鳝

⑦鲈形目:本目鱼类各鳍均有棘,腹鳍多胸位,有时喉位。鳔无鳔管,鳃盖发达,鳃孔大。鳞片多为栉鳞。为鱼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主要为海产,亦有淡水种类。如:大、小黄鱼。

⑧蝶形目:俗名比目鱼。为海产底栖鱼类。成鱼的眼全移到向上的一边,而不对称(幼鱼左右对称,眼与一般鱼类一样,经变态后转向一侧)。向上的有眼侧有色素或斑纹。向下的一侧体色较谈。如:牙鲆。

(9)鲀形目:上颌骨常与前颌骨牢固的相连或愈合。牙齿大且呈板状,口小,鳃孔小

(10)海龙目:体型特殊,吻长管状,多为名贵中药,如尖海马,海马。

四、总结鱼类的形态结构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1、身体为流线型,无颈,可以减少阻力,有鳍用于游泳和平衡

2、皮肤薄,粘液腺发达,多有鳞片

3、用鳃呼吸,心率低,血流速度缓慢,逆流循环使血氧交换率高

4、脊柱没有颈椎的分化,头骨不能活动

5、排泄系统发达,有的有排盐结构,渗透压调节能力强

6、有韦伯氏器、鳔、侧线器官等感知水流和调节比重的器官

五·名词解释

1、次生颌:硬骨鱼类咽颅第一对颌弓的上颌被前颌骨和颌骨取代,下颌被齿骨和隅骨所取代,构成新的次生颌

2、测线:一般在鱼体两侧都有一条或数条带小孔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一条线纹就叫侧线。侧线鳞的数目以及侧线的形状,因不同种类的鱼而异。

3、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最前3个脊椎分出带状骨、舟骨、闩插骨和三脚骨,构成韦伯氏器。韦伯氏器连接鳔和内耳,能通过鳔内空气的振动,将外界水体的变化经由韦伯氏器传至内耳。具韦伯氏器的鱼也称为骨鳔类。

4、双凹型椎体:每一脊椎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型,称为双凹型椎体。

5、单循环: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只有一条,如鱼的血液即由心脏→鳃→身体各部→心脏。这种循环方式称作单循环。如头索类、圆口类和绝大多数鱼类。

6、动脉球:由腹大动脉基部膨大而成,不具横纹肌,无搏动能力,有平滑肌,具有弹性,内壁无瓣膜。

7、动脉圆锥:软骨鱼类心脏的一部分,能有节律的搏动,

位于心室前方。

8、螺旋瓣: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回肠管径较粗,肠壁黏膜下层有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

9、栉鳞:是骨鳞的一种,和圆鳞相似,只是游离缘有数排锯齿状突起,见于比较高等的硬骨鱼类。

10、圆鳞:脊椎动物硬骨鱼类和肺鱼类地一种鱼鳞,由真皮演变成地骨质鳞,鳞片光滑,略成圆形。

11、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原始鱼鳞。由位于皮肤里的椭圆形基板和露在外面的棘突(鳞棘)两部分组成。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是同源器官,又称“皮齿”。

12、歪尾:尾椎的末端曲而伸展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叶小而略为突出,这种尾型内外均不对称。见于古代的甲胄类、盾皮鱼类,现代的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鳐和鲟等种类。

13、正尾:尾椎的末端仍翘向尾鳍上叶,但仅达尾鳍上叶基部,其较发达的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支持,因而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根据鳍形的变化有新月型、叉型、内凹型、平截型、圆形、双凹型等。

14、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鳞式=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1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的鳍式为:

D Ⅱ,19-20;P Ⅰ,16-18;VⅡ,8-9;A Ⅲ,5-6;C 20-22。D P V A C,分别代表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

16、输尿管:上接肾盂,下接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形。

17、膀胱:是一个储尿器官,在哺乳类,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型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

18、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成体阶段执行排泄机能的器官,位于前肾的后方。

19、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一、与圆口纲相比,鱼类的主要进步特征?

1·体多纺锤形,皮肤富有粘液腺,使体表润滑,减小了游泳时的阻力,且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

2·以鳍运动,具奇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大大加强了其游泳的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具有上下颌,大大增强了其摄食的能力,同时其消化循环系统也随之加强。

4·排泄器官为中肾,排泄氨和尿素,肠管和鳃能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5·脑分五部,上无神经细胞,小脑发达,脑神经10对,具有特殊的测线感觉器官,加强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作出反应能力,有利于躲避敌害,对其进化和繁殖有积极意义。

二、鱼类各系统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1·皮肤及衍生物:

①皮肤富有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湿,减小了游泳时的阻力

②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软骨鱼体被盾鳞,硬骨鱼体被骨鳞,原始种类体被硬鳞,少数种类无鳞

2·骨骼系统:

①软骨鱼类终生具软骨,硬骨鱼类主要为硬骨;头骨与脊柱愈合而不能活动,脊柱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椎体双凹型,

脊索残存。

②由脊柱,完整的头骨,带骨,附肢骨组成,无颈椎和荐椎 ③脊柱分为躯干椎和尾椎,躯干椎无胸椎和腰椎的分化,无胸骨,躯干椎具有肋骨。

④头骨分脑颅和咽颅,脑颅结构复杂,咽颅发达

3·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口、咽、食道、肠、肛门

②消化腺:软骨鱼为肝脏和胰脏,硬骨鱼为肝胰脏

③有的种类有幽门盲囊,软骨鱼类多有螺旋瓣

④牙齿:咽喉齿,腭骨齿,犁骨齿等。

⑤口: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和腹位口

4·呼吸及循环系统

①用鳃呼吸,构成逆流循环交换系统,且皮肤、肠管、鳃上器、鳔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②心脏:静脉窦、1心房、1心室,软骨鱼类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

③血管:腹主动脉,出、入鳃动脉,背主动脉:前主静脉,后主静脉,总主静脉。

④血液红色,红细胞有核

⑤单循环,血流速度慢。

5·生殖和排泄

①雄性:精巢、输精管、末端通泄殖窦

雌性:卵巢、输卵管、末端通泄殖窦

②硬骨鱼的生殖导管由生殖腺壁本身延续形成,直接与生殖腺相连,成熟性细胞直接进入输卵管,与中肾管无关。 ③软骨鱼借用中肾管输精,输卵管不与卵巢相连。 6·神经和感官

①中枢神经系统:五部脑,大脑较小,顶部仅为上皮细胞,小脑较发达。

②外周神经:脑神经10对,植物性神经不发达

③感觉器官:鼻、眼、内耳、侧线器官、皮肤感受器、鲤科鱼有韦伯氏器。

三、鱼类的主要分类体系

1·软骨鱼类

(1)板鳃亚纲:鲨鱼

体呈梭形或盘形,鳃孔5—7对,各自开口于体外盖;上颌不与颅骨愈合。雄性仅有位于腹鳍内侧的鳍脚。包括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

(2)全头亚纲:黑线银鲛

体表光滑或偶有盾鳞。鳃腔外被一膜质鳃盖,后缘具一总鳃孔。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有一强大硬棘,能自由竖立或垂倒。雄性除腹鳍内侧的鳍脚外,尚有腹前鳍脚及额鳍脚。 2·硬骨鱼类

(1)腔棘鱼亚纲:矛尾鱼

(2)肺鱼亚纲:非洲肺鱼、澳洲肺鱼

硬骨不发达,终生保留发达的脊索,脊椎骨结构简单。平时用鳃呼吸,头部有与口腔相通的内鼻孔。在于涸环境中,可以直接用鳔呼吸空气。

(3)辐鳍亚纲:

①鲟形目:体形似鲨鱼,具有长吻,口位于头腹面。歪尾。体被硬鳞,骨骼主要为软骨,但头部有膜质骨的鳃盖。脊索发达,终生存在。肠内具有螺旋瓣。如白鲟和中华鲟。 ②鲱形目:体表被有圆鳞,鳍条柔软分节而无硬棘,鳔有鳔管,腹鳍腹位。例如:大银鱼。

③鲤形目:具有韦伯氏器,连接于鳔与内耳之间。如有鳔必有鳔管,腹鳍腹位。本目多为重要的食用鱼,常见的有青鱼、草鱼等。

④鳗鲡目:体型圆长,无腹鳍。背、尾、臀鳍连在一起,无硬棘,鳞小或退化。均为海产。如:鳗鲡。

⑤鳢形目:鳍无棘,有辅助呼吸器官—褶鳃,(由第一鳃弓向鳃腔中伸展出薄而屈曲的骨片,上面分布丰富的毛纲血管,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称褶鳃。圆鳞,鳔长,伸向尾部。常见种类为乌鳢。

⑥合鳃目:两侧鳃孔在腹面连合。体以蛇形,无偶鳍,无鳞或有小鳞。其鳃不发达,能借口腔及喉部粘膜进行辅助呼吸,

繁殖中有性逆转现象,幼时为雌性,生殖一次后便逐渐变为雄性。如:黄鳝

⑦鲈形目:本目鱼类各鳍均有棘,腹鳍多胸位,有时喉位。鳔无鳔管,鳃盖发达,鳃孔大。鳞片多为栉鳞。为鱼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主要为海产,亦有淡水种类。如:大、小黄鱼。

⑧蝶形目:俗名比目鱼。为海产底栖鱼类。成鱼的眼全移到向上的一边,而不对称(幼鱼左右对称,眼与一般鱼类一样,经变态后转向一侧)。向上的有眼侧有色素或斑纹。向下的一侧体色较谈。如:牙鲆。

(9)鲀形目:上颌骨常与前颌骨牢固的相连或愈合。牙齿大且呈板状,口小,鳃孔小

(10)海龙目:体型特殊,吻长管状,多为名贵中药,如尖海马,海马。

四、总结鱼类的形态结构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1、身体为流线型,无颈,可以减少阻力,有鳍用于游泳和平衡

2、皮肤薄,粘液腺发达,多有鳞片

3、用鳃呼吸,心率低,血流速度缓慢,逆流循环使血氧交换率高

4、脊柱没有颈椎的分化,头骨不能活动

5、排泄系统发达,有的有排盐结构,渗透压调节能力强

6、有韦伯氏器、鳔、侧线器官等感知水流和调节比重的器官

五·名词解释

1、次生颌:硬骨鱼类咽颅第一对颌弓的上颌被前颌骨和颌骨取代,下颌被齿骨和隅骨所取代,构成新的次生颌

2、测线:一般在鱼体两侧都有一条或数条带小孔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一条线纹就叫侧线。侧线鳞的数目以及侧线的形状,因不同种类的鱼而异。

3、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最前3个脊椎分出带状骨、舟骨、闩插骨和三脚骨,构成韦伯氏器。韦伯氏器连接鳔和内耳,能通过鳔内空气的振动,将外界水体的变化经由韦伯氏器传至内耳。具韦伯氏器的鱼也称为骨鳔类。

4、双凹型椎体:每一脊椎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型,称为双凹型椎体。

5、单循环: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只有一条,如鱼的血液即由心脏→鳃→身体各部→心脏。这种循环方式称作单循环。如头索类、圆口类和绝大多数鱼类。

6、动脉球:由腹大动脉基部膨大而成,不具横纹肌,无搏动能力,有平滑肌,具有弹性,内壁无瓣膜。

7、动脉圆锥:软骨鱼类心脏的一部分,能有节律的搏动,

位于心室前方。

8、螺旋瓣: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回肠管径较粗,肠壁黏膜下层有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

9、栉鳞:是骨鳞的一种,和圆鳞相似,只是游离缘有数排锯齿状突起,见于比较高等的硬骨鱼类。

10、圆鳞:脊椎动物硬骨鱼类和肺鱼类地一种鱼鳞,由真皮演变成地骨质鳞,鳞片光滑,略成圆形。

11、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原始鱼鳞。由位于皮肤里的椭圆形基板和露在外面的棘突(鳞棘)两部分组成。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是同源器官,又称“皮齿”。

12、歪尾:尾椎的末端曲而伸展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叶小而略为突出,这种尾型内外均不对称。见于古代的甲胄类、盾皮鱼类,现代的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鳐和鲟等种类。

13、正尾:尾椎的末端仍翘向尾鳍上叶,但仅达尾鳍上叶基部,其较发达的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支持,因而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根据鳍形的变化有新月型、叉型、内凹型、平截型、圆形、双凹型等。

14、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鳞式=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1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的鳍式为:

D Ⅱ,19-20;P Ⅰ,16-18;VⅡ,8-9;A Ⅲ,5-6;C 20-22。D P V A C,分别代表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

16、输尿管:上接肾盂,下接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形。

17、膀胱:是一个储尿器官,在哺乳类,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型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

18、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成体阶段执行排泄机能的器官,位于前肾的后方。

19、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相关内容

  • 液体压强经典习题(有典型例题)
  • 液体压强经典习题 例题1. 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 (g=10N/Kg) 例题2. 有一根盛有液体的长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然后逐渐倾斜,则液体 ...

  • 鳟鱼的钓法
  • 赤眼鳟俗称马浪.红眼鱼.野草鱼等,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身体的色彩,背部和两侧呈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眼睛的上方有一明显的红斑,因而又称红眼马浪,最大个体近3公斤.鳟鱼的资源分布广,我国五大水系中四大水系均有分布. 近年来,由于长江加强了环境保护,一度稀少的鳟鱼种群又恢复如初,在长江沿岸钓取鳟鱼已是 ...

  • 生物必修三 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
  • 综合测评(三)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5·临沂高二检测)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 值 [ ...

  • 小石潭记练习doc
  • 中考题<小石潭记>专练 一.2007 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 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 ...

  •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一.( 08年山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淡水矶钓精要
  • 淡水矶钓精要1之基础篇 作者:qiaoq 在各大论坛里关于淡水矶钓的文章较少,或是不够全面,近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土办法,遂想把这些办法写出来,希望与喜欢淡水矶钓的钓友朋友多多交流,如果钓友们从中受益或是改变以往对淡水矶钓的看法,我即深感欣慰. 一.矶钓当手竿用的误区. 让我下决心购买 ...

  • 冬季钓鱼阀竿使用方法
  • 阀竿的用法 阀杆越来越受广大钓友的喜爱,特别是在冬季阀杆往往能使钓友得到很多以外和惊喜,所以我 整理了三个关于阀杆的使用及技巧,望大家多多捧场. 一.什么是筏竿 筏竿,顾名思义就是在渔筏上垂钓的一种钓竿,属于插节式钓竿,一般有1.8米两节,2.1, 米两节,2.7米3节等型号,竿体上装配有密集而又小 ...

  • 试论小分子团水应用的研究报告
  • 试论小分子团水应用的研究报告 前言 经过弱电场高密度磁力线的这种电磁场中的水,在场效应作用下,水分子团分解成六个水分子结构集合成离子状的水,国外人称六角水,即是正六角型雪花状离子结构.科学工作者王毅康,三宅篁等称离子水.陈维新.杨二等人称磁化水.我把他们的名称合在一块称磁化离子水. 在电磁场的两个极 ...

  •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整理归纳
  •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一)„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 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 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