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职业中毒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18% -18%,在职业中毒病例中,急性职业中毒占22.14% -39.16%,慢性职业中毒占60.14% -77.16%。职业中毒总人数变化从2000年到2005年较平稳,从2006年起,呈波浪形上升趋势,但其增幅远小于职业病总数和尘肺病新发病例人数的增幅。其中,急性职业中毒总人数略有下降趋势,慢性职业中毒总人数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且中小企业职业中毒发生率高。

化学品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2008年3月10日,已登记化学物种类达到34,155,289种。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问世。

职业中毒的定义

在化工工程中,由于接触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组织、系统的损伤和病变,从而产生的中毒叫职业中毒。其中可以分成四类。

1.急性职业中毒

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果急救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后果严重,容易造成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急性职业中毒一般可按LD50将毒品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五级。

2.慢性中毒

长时间长时间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迟缓,初期病情较轻,与一般疾病难于区别,容易误诊,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严重的慢性中毒。

3.亚急性职业中毒

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是接触工艺毒物一个月或六个月的时间,发病比急性中毒延缓一些,但病程比慢性中毒快得多,病情也叫严重。

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

工业毒物在人体积聚到一定量,对人体产生一定损害,但在临床变现没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

这是职业中毒发病的前期,在此期间若能及时发现,与毒物脱离接触,并进行适当疗养和治疗,可以不发病和很快恢复正常。

职业中毒事件级别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例,或死亡4例以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例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参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分类。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 )、硫化氢 (H2S)、甲烷(CH4)、氰化物等;刺激性气体主要指氯气(Cl2)、氨气(NH3)、光气、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等;金属和类金属主要指金属和类金属单质及化合物,常见的如砷化氢、磷化铝等;农药中毒则指包含有机磷、有机氯、有机锡、有机氟在内的常见农药。

职业中毒分析

表二 1989至2003年我国不同行业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1989至2003年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报告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史起,年均6.1起,占同时期全国年平均中毒事故(33.7起/年)的18%;报告的中毒事故涉及12个行业、15种工作岗位,约卯个用人单位,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15年间共报告刺激性气体中毒1330例,中毒死亡72人,年均中毒88.7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0.3%,总中毒死亡率为5.4%,均小于同期其他化学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总中毒率(56.8%)和总中毒死亡率(20.9%),导致中毒的主要化学物:氯气、无机酸、氨和光气是刺激性气体中导致中毒的主要化学物,四者累计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中毒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中毒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中毒死亡人数的62.0%、73.5%和72.3%,其中氯气中毒发生最多。

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88起,共有3828例中毒患者,平均每起事件有中毒人数13例;其中171起事件出现死亡患者共348例,总的中毒病例病死率为91.09%。139起窒息性气体职业中毒事件中,共涉及中毒人数711例(占总中毒例数的18.157% );死亡例数236例(占67.182% ),病死率为33.119%;其中CO和H2S两种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事故124起(占窒息性气体事故的89.121% )。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以NH3、Cl2和光气等为主;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事件以苯、甲苯、二甲苯等为主。 2013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4起,中毒637例,死亡25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5起,中毒230例,死亡25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是一氧化碳,共发生80起303人中毒。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904例,以有色金属、轻工(农副食品加工、电子、制鞋等行业)、冶金、机械和化工行业居多。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砷及其化合物和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分别为285例、232例和231例。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

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位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运行正常。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和天和乡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18点50分,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上行线103K+300M处(淮安市淮阴区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0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鲁HO0099液氯槽车由北向南,冲出隔离带到逆向车道,与鲁QA938挂卡车(运输液化气空钢瓶)相撞,致使鲁QA938挂车翻入路边沟中,鲁HO0099车侧翻在逆向车道,车身与槽罐脱离,并导致液氯大量泄漏,造成京沪高速公路交通中断。

淮安市消防支队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江苏省消防总队接报后又先后调集南京、徐州、连云港等支队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增援。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成功对泄漏的液氯槽车进行了堵漏,共安全疏散附近村庄3000余名村民,救出70余名中毒群众并护送到医院救治,并对整个事故处理过程实施了安全监护。

山西太原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8年l月l日,山西省太原市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月1日16时许,该公司的焦油加工车间组织清理燃料油中间储罐,在没有对作业储罐进行隔离,也没有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一名负责清理的工人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就进人燃料油中间储罐进行清罐作业,进罐后即中毒晕倒。负责监护的工人和附近另外一名工人盲目施救,没有佩戴任何安全防护用品就相继进入罐内救人,也中毒晕倒。3人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从与发生事故储罐相连的两个产品储罐取样分析,硫化氢含量分别高达56微克每克和30微克每克。

重庆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

2008年1月9日重庆市某公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13人中毒(其中3人重伤)。事故发生在该公司的铁氧体颗粒生产车间。

1月9日,该公司员工在铁氧体颗粒生产厂房内进行菱锰矿和稀硫酸反应的中间试验。14时许,2名工人下到循环水池边去关闭反应罐底阀时,由于试验生成的含有硫化氢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反应罐进料口和搅拌器连接口逸出,在反应罐下部的循环水系统集聚,导致2名工人中毒窒息晕倒,落入1.6m深的循环水池。周边工人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相继进入循环水池施救也中毒窒息晕倒,事故共造成3名工人当场死亡,2名工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1人轻伤,3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

(1)职业中毒的预防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相距甚远,相关的制度如职业病报告制度、职工教育培训制度、职业有害因素告知制度、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设施制度、有害作业体检制度还远未落实。

(2)监管机构对于作为危化品的众多有毒物质的使用环节所进行的安全管理远未到位,职业中毒事故年年都在发生;急性中毒乃至死亡事故也时有发生;铅、苯中毒的危害持续至今;广为人知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所造成的危害依旧严重。

(3)部分企业守法自律观念薄弱,以牺牲职工健康和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利润的做法严重存在。企业管理人员未对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突发状况的应对工作加以重视,往往报持着侥幸的心理。或者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职业中毒的相关工作,未对厂区的工作条件加以改善,例如增加通风措施,给员工配备相应的个体保护工具等,导致了职业中毒人数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发病比例,难以下降。

(4)员工对相关的职业中毒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微。员工没有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了解如何应对突发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也不知道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一些毒物的侵害,从而防止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预防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职能;用人单位应加强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

(2)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对现场作业人员和救援组织人员要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

(4)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

(5)建立、健全生产设备维修和检修制度,杜绝因设备缺陷造成跑、冒、滴、漏现象。

参考文献

1.2000_2009年全国职业中毒状况规律分析和对策探讨_徐桂芹 2.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_张敏 3.我国职业中毒的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丁洁瑾 4.2004_2009年全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分析_裴雪松

5.2006_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_胡世杰

6.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_杜燮祎 7.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_王焕强 8.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研究_邢娟娟

9.职业中毒场所盲目施救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_王勇毅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94一2007 11.浅谈职业中毒事故分析_郑鑫

12.化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应急能力调查_樊晶光

职业中毒及诊断与预防

职业中毒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职业中毒是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职业中毒占职业病总数的12.18% -18%,在职业中毒病例中,急性职业中毒占22.14% -39.16%,慢性职业中毒占60.14% -77.16%。职业中毒总人数变化从2000年到2005年较平稳,从2006年起,呈波浪形上升趋势,但其增幅远小于职业病总数和尘肺病新发病例人数的增幅。其中,急性职业中毒总人数略有下降趋势,慢性职业中毒总人数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占前两位的化学毒物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且中小企业职业中毒发生率高。

化学品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2008年3月10日,已登记化学物种类达到34,155,289种。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问世。

职业中毒的定义

在化工工程中,由于接触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组织、系统的损伤和病变,从而产生的中毒叫职业中毒。其中可以分成四类。

1.急性职业中毒

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果急救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后果严重,容易造成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急性职业中毒一般可按LD50将毒品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五级。

2.慢性中毒

长时间长时间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迟缓,初期病情较轻,与一般疾病难于区别,容易误诊,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严重的慢性中毒。

3.亚急性职业中毒

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是接触工艺毒物一个月或六个月的时间,发病比急性中毒延缓一些,但病程比慢性中毒快得多,病情也叫严重。

4.亚临床型职业中毒

工业毒物在人体积聚到一定量,对人体产生一定损害,但在临床变现没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

这是职业中毒发病的前期,在此期间若能及时发现,与毒物脱离接触,并进行适当疗养和治疗,可以不发病和很快恢复正常。

职业中毒事件级别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例,或死亡4例以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指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例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参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分类。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 )、硫化氢 (H2S)、甲烷(CH4)、氰化物等;刺激性气体主要指氯气(Cl2)、氨气(NH3)、光气、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等;金属和类金属主要指金属和类金属单质及化合物,常见的如砷化氢、磷化铝等;农药中毒则指包含有机磷、有机氯、有机锡、有机氟在内的常见农药。

职业中毒分析

表二 1989至2003年我国不同行业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1989至2003年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报告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史起,年均6.1起,占同时期全国年平均中毒事故(33.7起/年)的18%;报告的中毒事故涉及12个行业、15种工作岗位,约卯个用人单位,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15年间共报告刺激性气体中毒1330例,中毒死亡72人,年均中毒88.7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0.3%,总中毒死亡率为5.4%,均小于同期其他化学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总中毒率(56.8%)和总中毒死亡率(20.9%),导致中毒的主要化学物:氯气、无机酸、氨和光气是刺激性气体中导致中毒的主要化学物,四者累计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中毒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中毒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中毒死亡人数的62.0%、73.5%和72.3%,其中氯气中毒发生最多。

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88起,共有3828例中毒患者,平均每起事件有中毒人数13例;其中171起事件出现死亡患者共348例,总的中毒病例病死率为91.09%。139起窒息性气体职业中毒事件中,共涉及中毒人数711例(占总中毒例数的18.157% );死亡例数236例(占67.182% ),病死率为33.119%;其中CO和H2S两种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事故124起(占窒息性气体事故的89.121% )。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以NH3、Cl2和光气等为主;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事件以苯、甲苯、二甲苯等为主。 2013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4起,中毒637例,死亡25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5起,中毒230例,死亡25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是一氧化碳,共发生80起303人中毒。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904例,以有色金属、轻工(农副食品加工、电子、制鞋等行业)、冶金、机械和化工行业居多。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砷及其化合物和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分别为285例、232例和231例。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

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位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运行正常。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和天和乡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18点50分,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上行线103K+300M处(淮安市淮阴区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0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鲁HO0099液氯槽车由北向南,冲出隔离带到逆向车道,与鲁QA938挂卡车(运输液化气空钢瓶)相撞,致使鲁QA938挂车翻入路边沟中,鲁HO0099车侧翻在逆向车道,车身与槽罐脱离,并导致液氯大量泄漏,造成京沪高速公路交通中断。

淮安市消防支队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江苏省消防总队接报后又先后调集南京、徐州、连云港等支队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增援。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成功对泄漏的液氯槽车进行了堵漏,共安全疏散附近村庄3000余名村民,救出70余名中毒群众并护送到医院救治,并对整个事故处理过程实施了安全监护。

山西太原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8年l月l日,山西省太原市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月1日16时许,该公司的焦油加工车间组织清理燃料油中间储罐,在没有对作业储罐进行隔离,也没有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一名负责清理的工人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就进人燃料油中间储罐进行清罐作业,进罐后即中毒晕倒。负责监护的工人和附近另外一名工人盲目施救,没有佩戴任何安全防护用品就相继进入罐内救人,也中毒晕倒。3人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从与发生事故储罐相连的两个产品储罐取样分析,硫化氢含量分别高达56微克每克和30微克每克。

重庆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

2008年1月9日重庆市某公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13人中毒(其中3人重伤)。事故发生在该公司的铁氧体颗粒生产车间。

1月9日,该公司员工在铁氧体颗粒生产厂房内进行菱锰矿和稀硫酸反应的中间试验。14时许,2名工人下到循环水池边去关闭反应罐底阀时,由于试验生成的含有硫化氢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反应罐进料口和搅拌器连接口逸出,在反应罐下部的循环水系统集聚,导致2名工人中毒窒息晕倒,落入1.6m深的循环水池。周边工人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相继进入循环水池施救也中毒窒息晕倒,事故共造成3名工人当场死亡,2名工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1人轻伤,3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

(1)职业中毒的预防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相距甚远,相关的制度如职业病报告制度、职工教育培训制度、职业有害因素告知制度、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设施制度、有害作业体检制度还远未落实。

(2)监管机构对于作为危化品的众多有毒物质的使用环节所进行的安全管理远未到位,职业中毒事故年年都在发生;急性中毒乃至死亡事故也时有发生;铅、苯中毒的危害持续至今;广为人知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所造成的危害依旧严重。

(3)部分企业守法自律观念薄弱,以牺牲职工健康和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利润的做法严重存在。企业管理人员未对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突发状况的应对工作加以重视,往往报持着侥幸的心理。或者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职业中毒的相关工作,未对厂区的工作条件加以改善,例如增加通风措施,给员工配备相应的个体保护工具等,导致了职业中毒人数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发病比例,难以下降。

(4)员工对相关的职业中毒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微。员工没有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了解如何应对突发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也不知道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一些毒物的侵害,从而防止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预防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职能;用人单位应加强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

(2)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对现场作业人员和救援组织人员要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

(4)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

(5)建立、健全生产设备维修和检修制度,杜绝因设备缺陷造成跑、冒、滴、漏现象。

参考文献

1.2000_2009年全国职业中毒状况规律分析和对策探讨_徐桂芹 2.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_张敏 3.我国职业中毒的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_丁洁瑾 4.2004_2009年全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分析_裴雪松

5.2006_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_胡世杰

6.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_杜燮祎 7.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_王焕强 8.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研究_邢娟娟

9.职业中毒场所盲目施救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_王勇毅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94一2007 11.浅谈职业中毒事故分析_郑鑫

12.化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应急能力调查_樊晶光


相关内容

  •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1) 直接污染 2) 间接污染(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3) 其他来源的污染 食品中常见农药残留及毒性 有机磷 特点:高效低残留,化学性质较不稳定,易于降解而失去毒性,故不易长期残留,在生物体的蓄积性亦较低.急性毒性较强,慢性毒 ...

  • 职业病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探讨
  • 职业病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探讨 [摘要] 职业病医师是特殊的职业,从事着多学科专业,不仅需要具备内科学中神经.心脏.呼吸.血液.消化等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涉足皮肤.五官.影像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及预防医学知识.职业病临床医师主要来源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临床医学的医师在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 ...

  • [预防医学]专科作业
  • <预防医学>自学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自然环境 2. 碘缺乏病 3. 食物中毒 4. 相关系数 5. 疾病分布 6. 病因 7. 人群易感性 8. 躁声性耳聋 9. 地方病 10. 食品添加剂 11. 疾病监测 12. 医院内感染 13. 抽样误差 14. 生物转化 15. 急性中 ...

  • 职业卫生试题库
  • 恒坤化工职5月份职业卫生考试题库 一.填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2002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2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 未成年工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 孕期.哺乳期 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3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 ...

  • 2014年公卫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题目
  • 2014年公卫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真题 2014年7月 2日考点: 安徽省 第一站(**号题)胸外心脏按压,胸骨角.腋窝.前正中线的部位描述.第二站(**号题)乙脑的监测和控制措施,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和采样.第三站(**号题)一般理化指标的水采样,过氧乙酸的消毒液配置! 2014年7月2日安徽35号 ...

  • 县卫生系统处置突发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 XX 县卫生系统处置突发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职业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职业中毒事件对劳动者造成的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 ...

  • 什么是职业病及职业病防治常识
  • 什么是职业病及职业病防治常识 一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国政府认可并可获得工伤保险赔偿的职业病主要有十大类,115种职业病,详见法定职业病目录. 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 ...

  • 预防职业病知识讲座
  • 各位发电公司的领导,工友,大家好. 今天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学习有关职业病的防治知识,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要交流的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关职业病的一些基本概念(由于大家不是专业人士,我说的概念不完全是书面的概念.大都是表达里面的意思,如有不当的地方,请大家以国家文献 ...

  •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1111
  •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护理系普专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试卷 使用班级:09级普专护理1-12班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出题教师: 潘小兵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共50分): 1.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应计算的指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