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授课提纲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

(2014年9月)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材料: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这一主权领土割让给英国,还要赔偿他们用来攻打中国的军费2100万银元。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飘扬了一个世纪的“米”字旗,被五星红旗所取代,香港这块紫荆花盛开的地方,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履行香港防务职责。1999年12月20日,离开我们四百多年的澳门,也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百年沧桑,被人家夺走了的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又收了回来,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国家的富强,但只有富强,英国人能痛痛快快地把香港交还给我们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我国国防的强大!

大家可能会问,国富民强了,国防不就自然而然强大了吗?我们再来翻翻宋史。两宋之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较汉唐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基础较前朝提升了一个量级,国家财政和民间财富的聚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来看一个数字:宋代煤炭广泛使用,使钢铁产量猛增,单是铁一项,据美国宋代经济史专家罗伯特〃哈特威尔估算,神宗时期年产量达到约15万吨,相当于整

个欧洲18世纪初时的年产量总和。而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北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票性质的准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真正的纸币——会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金融创新,也是经济发达的直接证据。然而,由于宋朝创立者赵匡胤是兵变起家,为维护统治基础,对武将极其不信任,将“崇文抑武”作为家训传承,军事无能,军威不振,处处防范将帅,处处分兵防守,使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当面临辽、西夏、金的外患时,又采取消极防御,输送岁币的办法,换取暂时的和平。及到靖康之耻,徽钦二宗北俘而去,南宋建立,高宗偏安杭州,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金议和,杀掉正准备直捣黄龙的岳飞。在强大的外敌连续打击下,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权和文明,宋朝终于被元蒙所灭,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声叹息。

由此可见,富国不强兵,终究一场空。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证,它维系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说,“国防,乃国家生死存亡之道”,有了国家就必须有国防。为什么说国防具有威慑和实战的双重功能?从国防发展的历史看,国防斗争的形式,不仅双方在战场上进行武力的较量,而且通过多种非武力的形式进行斗争。特别是以武力为后盾,通过非武力的手段,造成威慑,迫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威慑形式,在国防斗争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

所谓国防的威慑功能,就是指国家凭借可以构成报复的强大国防力量,从心理上遏制敌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或迫使敌人慑服于自己的威力。这实际上是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发展和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有人根据两次

世界大战的间隔时间推算,断言20几年后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可是至今50多年了还没有发生,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威慑力量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战后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大量研制核武器。现在世界各国拥有的核弹头5万多枚,总当量约为130亿吨至160亿吨,如果按全世界人口平均分摊,全球居民平均每人头上压着两三吨梯恩梯的核威力。这些核武器,美俄手里就占有90%以上,其核力量足以将全世界反复摧毁几次。由于核武器拥有极大破坏力,又有极大的威慑力,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使用,怕互相报复,互相摧毁,因此谁也不敢随便发动世界大战。

我国也是拥有核武器国家之一,虽然与超级大国的核力量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绝非微不足道的,如果被迫奋起反击,也会给某些大国造成不堪承受的损失。这也反是映了我国国防上已具有核威慑的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防建设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陆续升天,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我们还要在太空建起空间站,俯瞰整个世界,掌握每个国家的最新动态,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已列装入海,第一艘自主设计制造的航母也在建造之中,这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国家才拥有的海上“巨无霸”。

第二个问题,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祖国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世界上一切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国防教

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国防观念。这里所指的国防观念,是指以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是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国防观念还可以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具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行为。当前,虽然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全民性的反侵略战争不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是,全民的国防教育不仅不能放松和削弱,而且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

纵览世界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一个民族,凡是具有群体的国防观念和进击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中华民族,有习文善武的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史上具有奠基性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法四大家尽管在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上不尽一致,但在武备方面的思想却十分接近。儒家的“足食足兵”,墨家的“非战寝攻”,道家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法家的“富国强兵”,都体现了对武功和国防的重视。千百年来,这些思想在我们民族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对民族延续和自立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不能不看到,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两千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以后,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对尚武持贬斥态度,给民族的优良传统带来的严重腐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梁启超认为,缺乏自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导致国家虚弱腐败的重要社会心理根源。他曾为我国民间存在的“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的传统“感到羞愧和愤慨”。革命先驱孙中山,一向把尚武与民族存亡的大计联系在一起。1919年,他挥笔为精武体育会题写“尚武精神”四

个大字,并撰写《精武本纪序》,指出:“我同胞处于竞争剧烈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是同样的道理。

国防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把它灌输到全民之中,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中华的重任,也负有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义务。由于长期和平环境影响,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建设从过去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目前,很多人的国防观念淡薄了:有的认为,现在是天下太平,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加强不加强国防建设,关系不大;有的人认为,军事是部队的事,与自己挂不上钩,对不上号;还有少数人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害怕打仗,不愿参军和不愿参加民兵组织等等,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问题: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对于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战争风险加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际间的各种冲突不断,局部地区爆发战争或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安全形势已显渐入动荡的迹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看上,中国周边安全正受到最为突出的十个威胁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患于未然。

(一)军事演习泛滥成灾

近几年来,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可谓“层出不穷”。虽然军事演习不是战争或军事冲突,然而有的军事演习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

个大字,并撰写《精武本纪序》,指出:“我同胞处于竞争剧烈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是同样的道理。

国防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把它灌输到全民之中,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中华的重任,也负有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义务。由于长期和平环境影响,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建设从过去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目前,很多人的国防观念淡薄了:有的认为,现在是天下太平,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加强不加强国防建设,关系不大;有的人认为,军事是部队的事,与自己挂不上钩,对不上号;还有少数人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害怕打仗,不愿参军和不愿参加民兵组织等等,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问题: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对于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战争风险加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际间的各种冲突不断,局部地区爆发战争或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安全形势已显渐入动荡的迹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看上,中国周边安全正受到最为突出的十个威胁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患于未然。

(一)军事演习泛滥成灾

近几年来,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可谓“层出不穷”。虽然军事演习不是战争或军事冲突,然而有的军事演习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

的震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演习中出现了易引发冲突的因素。2000年11月,美国与日本进行一次秘而不宣的联合军事演习,就在军演正酣时,俄罗斯空军多架战斗机数次掠过在日本海参加演习的美国“小鹰”号航母,成功突破了航母和其它舰只的防空预警雷达。俄罗斯的这种冒险差点酿成两个大国之间的“擦枪走火”。去年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舰队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演习前,俄罗斯远东空军派出2架图-95战略轰炸机,围绕日本列岛周边飞了一圈。接着,俄海军又在相当靠近日本的海域展开演习。这都使日本和美国感到十分难受,日本专门派出飞机和舰艇,监视俄海军一举一动。

二是演习隐藏着干涉中国的意图。多年来,美国假借各种名目在中国周边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其中,美国与菲律宾的军事演习更值得关注——在东南亚国家中,美国与菲律宾每年举行的军事演习次数是最多的,针对中国设定的演习可谓不计其数,且近年来其目的性更强。2012年6月底,美菲两军在菲国西南部地区举行了“海上联合战备训练演习”,重点在靠近南海的苏禄海地区展开,演练海上防御、港口安全等科目。在南海地区军事形势动荡的背景下,美菲联合搞这种科目的军演,其意图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规模渐大、强度愈高。近年来,在中国周边出现的军事演习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渐大。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2012年9月举行的军事演习出动了50多艘水面舰艇、50多架作战飞机和直升机,以及近万名官兵,使之成为近几年来俄太平洋舰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军演。我国周边军演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战强度更高。冷战后的军事演习出现的新变化是关于非传统安全的军事演习增多,表明各国更加重视来自非传统军事安全领域的威胁,积极研究和探讨应

对措施。但这并不能说明周边国家不重视传统安全隐患,近些年军事演习针对传统安全所占比例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实战接触”与实战演习连续不断,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俨然互不相让之势。

(二)引发南海冲突的因素日益复杂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南海就是“咽喉”。在南海地区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矛盾是其中“主线”,便成为可能诱发南海地区军事冲突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南海地区的四大群岛中,东沙群岛由台湾控制,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绝大部分由我方控制(但中沙群岛的最大岛礁——黄岩岛由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中有控制价值的岛礁已经被各方瓜分完毕,再出现公开占据岛礁的可能性不大,而重新争夺已控制的岛礁控制权,这种可能性也不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可能诱发南海出现军事冲突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安全”为由,驻军或巡航南海。从全球海上航线的战略地位来看,通过南海的航线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多个国家运输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航线通过南海,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航道,其中,日本和韩国进口石油的90%以上都依赖南海航线输入;另一方面,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兵力机动也要经过南海地区,这里是美军太平洋战区与其中央战区、非洲战区甚至欧洲战区之间进行兵力机动的主要通道,对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具有战略意义。所以,南海地区航线的安全对诸多国家至关重要,成为多个国家的利益交汇点。一旦南海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区外的大国或区内的国家极可能向争议的岛屿派出军队或扩大巡航范围。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中国与其它控制南沙岛屿的

国家之间出现军事冲突并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二是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南海地区周边国家的国内政治形势并不是十分稳定的,某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堪称激烈。这种政治斗争极可能引发南海军事冲突,以转移其国内斗争的视线。这方面事例在大国也不鲜见。1998年上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因桃色丑闻,进而陷入国内政治斗争。为转移国内视线,克林顿于1998年8月20日命令红海地区的军舰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导弹打击。从表面上看,美国采取这样的打击行动是为了报复同月7日恐怖分子对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制造的爆炸事件。但实际上,克林顿做出近似战争行动的“大反应”,颇有转移国内斗争视线的考虑,以减弱来自反对派和公众的压力——须知,美国先进导弹只打击了苏丹的一个制药厂和阿富汗境内的几个残破房屋而已。

三是为抑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利益拓展方向,某些国家特意制造事端。人们通常认为,苏联的垮台与其陷入与美国之间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呈不可阻挡之势,这是某些国家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如何阻遏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了某些国家的“心病”。对此,美国就是一个不甘心放弃阻遏中国发展的国家,为了参与南海事务,美国已于2009年7月与东盟签订条约,扩大与签字国的贸易份额,同时在“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加强合作。此外,美国还倡议东盟有关国家在国防工业方面制定与北约类似的标准,以便促进美国与东盟国家在武器装备上的“可通性”和“对威胁共同反应的有效性”。美国已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国防工业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美国这种倡议无异是想加强其在南海地区事务的参与深度,其战略企图就是通过在南海地区制造事端,分散中国的发展精

力,限制中国的利益拓展方向。

由此推论,美国支持南海地区某些国家故意制造事端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在这方面,越南就是比较突出一例。近年来,越南与美国关系逐渐紧密,美国在军事上也开始微妙地扶助越南。2012年7月,东盟各国海军司令在越南举行会议期间,越南海军司令声称南海“有潜在军事冲突的可能”,实际上充分表明越南有制造与相关国家军事冲突的企图,这可能是引发南海地区军事冲突最直接的因素。

(三)军事关系渐成“绳索”

由于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却相对坚挺,越来越多的国家“心理上出现不平衡现象”,加之某些舆论的煽风点火,中国日益成为某些大国利用军事关系遏制的对象。

一是美国改换手法遏制中国。自2012年起,美国将对台军售由官方程序改为私企进行。这一出售军火手法的改变,实际上一方面是为规避来自中国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为更大胆地对台军售打下伏笔。同样,在韩国建立军事基地问题上,美国也改换了手法。近年来美国在韩驻军不断受到韩国民众抗议,美国也开始从韩国撤军,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持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军事存在,是美国面临的一大难题。由此,美韩两国“突发创意”,将韩国本土之外的济州岛打造成军事要点,为此韩国从2007年起在济州岛大肆动工扩建军事基地,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济州岛海军基地将成为“民军复合型海军基地”,并称美国军舰可以临时停泊济州岛海军基地,中国和日本等其它国家也完全可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军事基地完全是为美国海军“量身打造”的。

二是俄罗斯进一步拉近与朝鲜的军事关系。冷战时期,苏联一直与朝鲜保持着良好的军事关系,而冷战后,俄罗斯与朝鲜的军事关系一度停滞。近年来,俄朝军事关系逐渐升温。俄罗斯甚至一度要表示与朝鲜军队举行联合军演。众所周知,朝鲜是极少与其它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如果朝鲜军队与俄罗斯军队实现了这种演习,表明俄朝军事关系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而朝鲜是与中国保持着紧密军事关系的国家,如果朝鲜转向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那么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是否会下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变动如何,又成为需要观察的问题。

三是印度和日本等国加强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推行“向东看”政策,不断加大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尤其是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关系,企图借此牵制中国。2012年印度国防部长称,愿意为越南军事力量的升级提供“一切帮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印度已向越南提供了苏制和俄制常规武器的零部件,计划帮助越南海军进行潜艇等水下力量训练,两军积极组织联合演习。此外,印度还加强了与澳大利亚、印尼、新加坡等国的军事关系,通过海军舰队访问等形式,扩大了印度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同样,日本也加大了同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近年来,日越军事关系不断升温,2012年越南国防部长与日本驻越大使就两国军事关系进行了务虚性磋商,期望尽早签署国防合作意向书,强化国防合作,重点在各级军官的互访、军事经验交流、日方协助越方培训军官、增强双方海上防务合作等。

(四)“热点”事件不断出现

在全球大国行列中,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最多的。在诸多问题中,

中国面临的是最严重的:一是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还没有实现真正统一,这在世界大国中堪称“独一份儿”;二是边界划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存在着领土争端,与印度之间不断出现边界问题导致的紧张局势;三是海洋划界问题没有解决,海洋权益纠纷不断出现,几乎涉及了所有中国的海上邻国。这一切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成为全球大国中最复杂的。不仅如此,某些国家还以争端或纠纷为切入点,制造各种危机,威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在陆地方向,印度不断制造边界危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还企图侵占中国更多领土。虽然1993年中印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协定》,但印度方面仍然不顾稳定大局,经常搞一些影响两国关系的动作,制造出影响两国军事关系改善的障碍。2009年上半年,印度向中印边境地区单方面增兵6万多人,其中包括两个山地师,还向其提斯普尔空军基地调集了一批现代化战机,又以坦克和步兵战车强化边境力量。2012年11月,印度第一次以“阿鲁纳切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之名,组建了5000多名针对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作战的部队。此外,印度还在“麦线”以南地区投入巨资,构筑各类军事工程,已经使得中印边境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恶化的势头。

在海洋方向,除了与周边东盟国家的权益纠纷,区外大国也故意制造事端。越南和印度两国政府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在军事、贸易投资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印度最大的石油公司欲与越南合作,在南海两块油气田投资开发,越方立即表示全力支持。

实际上,印度这个公司已经在南海地区投资2.25亿美元,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工作,此次只是扩大在南海的勘探范围。中国外交部已表示,希望有关公司不要卷入南海的争议中来。这表明,印度在南海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一切地参与争议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显示有进一步“搅浑”局势的用心。

(五)美国构建“点——线——面”军事布局

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了全球性的对手,但却时时都在担心自己的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受到威胁或动摇。为此,美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有潜力成为大国的国家,中国便成为美国担心的对象之一,认为中国将是可与美国进行全球性抗衡的潜在大国。目前,从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看,美国正在构建包围欧亚大陆,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具有“点——线——面”特征的军事布局。

一是重视提升印度的作用,使之与英国、日本形成针对欧亚大陆的“战略点”。二战时,英国被美国视为插手欧战的切入点,英美军事关系也非同一般,这导致二战后英国一直是美国全球称霸战略中的“马前卒”。二战后,日本又成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推行其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砝码”,自朝鲜战争以来,日本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冷战后,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也不断攀升,甚至在印度不顾国际公约而试爆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第一个解除了对印度的制裁,积极与印度发展军事关系,例如在印度近年进口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中,美制占着很大份额,可以认为,印度将成为继英国和日本之后,美国第三个用于推行遏制欧亚大陆战略的“关键点”。

二是构建完整的对华威慑战略线。从冷战后美军种种举措来看,美国已经将从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北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南海作为遏制欧亚大陆,尤其是遏制中国的一条战略线。为了完成威慑中国的战略线“闭合”,美国还将以关岛为“龙头”,将其打造成美军最大的海外前沿基地,将日本和澳大利亚作为“双锚”,从太平洋方向调整周边地区部署,作为美军兵力和作战物资部署重点,以此支持局部战争。

三是在全球构建反导防御体系。自“爱国者”防空导弹在海湾战争广为人知后,美国在全球大力推销PAC-3反导强化型,尤其在欧亚地区拥有众多客户(从东北亚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到东南亚国家,进而是南亚、中东乃至欧洲地区)。这些拥有美制“爱国者”导弹的客户已经无形中构建了一种在美国全球战略指导下的导弹防御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正在逐渐向中国“压缩”,在全球构成了向中国施压的“战略面”。如何突破美国的这种“点——线——面”军事布局,可以说是中国安全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调整

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几个大国针对中国的战略举措不断出现,这使中国的军事压力日益增大,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存在着被缩短的可能。

首先,俄罗斯加大了对远东地区军事事务的重视。2008年,俄罗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将本土6大战区调整为西部、南部、中部和东部4大战区,其中,东部战区包括了全部原远东军区和部分原西伯利亚军区,海军太平洋舰队也隶属于该军区。这使中国面对着俄罗斯一个完整的战区,即形成了一支整体性力量,仅陆上力量就包括4个军、9个摩托化步兵旅、1个坦克旅、1个海军陆战旅和7个武器装备储备基地等。此外,东部战区频频与其它战区乃至外国部队在本区内联合军演。2010年6月,俄东部

战区所属兵力与空军远程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空降兵、航天兵和战略火箭兵等约2万人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出动70架飞机、2500件大型武器装备、30多艘舰艇。这些充分表明俄罗斯在加强东部战区实力。

其次,日本加大了在其西南方向的军事部署力度。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军事战略调整总体上表现两大特点:一是针对假想敌由苏联转为朝鲜和中国,中国尤其是重点;二是日本本土部署重心从北向南转移,尤其重视西南列岛和钓鱼岛问题。目前,日本自卫队的总体规模大约24万左右,大都部署在了本土西南部,更进一步向琉球群岛方向延伸。去年5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11-2015年度)》,明确提出在西南海域离岛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在国土最西南端的与那国岛建立军事基地等,目标直指中国。

第三,美国收缩海外军事部署的同时,却强化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先后宣布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计划,减少在北约机构中美军人员,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一方面,美国将驻韩国和日本本土的人员(包括驻日本冲绳的近2万美海军陆战队)撤出,陆续移师关岛;另一方面,美国重点加强关岛基地建设,计划投入150亿美元,把关岛打造成其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将能同时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泊位和多个战略核潜艇泊位,空军基地也将得到扩充。可以说,美国对关岛的投资是二战结束以来对军事基地的最大举措之一,其针对性不言自明。

此外,印度日益加强在中印边界的军事部署。1998年核爆炸后,印度大力推行“优势与扩展”军事战略,其目的一是维持对中

国的军事压力,确保占领地区,二是增加与中国边界谈判“砝码”,尽可能支持其对中国领土的要求。可以说,印度对我藏南地区的军事投入在其整个防务中占据重要位臵。随着战略视角从南亚转向世界,为取得与中国的“核对称”,印度将其战略威慑的重点“由西向北”转移:

其一,重点发展威慑中国的核导弹。随着中程战略核导弹完全覆盖巴基斯坦,印度已具备对巴基斯坦的核战略威慑能力。而印度仍然用冷战思维看待中国,认为中国“要以导弹核武器对印度构成威胁”,所以“孜孜以求”覆盖中国全境的远程战略核导弹。

其二,大力巩固边境军事优势。目前,印度在3个同中国接壤的邦,部署有第4军、第33军以及阿萨姆步枪团、廓尔喀步枪团等准军事部队,兵力近10万。2008年5月,印度边境道路委员会宣布,5年内在靠近与中国边境地区修建61条高等级战略公路,总里程达3800公里,其中21条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2009年2月,印度政府又批准在中印边境地区修建73条公路。印度舆论认为,这些举措目的是“应对中国威胁”,抗衡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为提高陆上威慑能力,印度计划到2020年部署包括1500辆T-90S在内的4000辆坦克集群,还准备花费几十亿美元更新自动步枪、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发射器等。2010年11月,印度军方宣布在“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组建了首支5000人的“阿鲁纳恰尔侦察兵”。据2011年9月28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将在3个月内组建3.6万联动兵力(主要是1260名军官和35011名士兵组成的山地突击兵团),以及在东北诸邦署苏30、间谍无人机和战术导弹编队等。以上这些扩军换装、加强战备设施的举动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目的所在。

(七)领土分歧和海洋权益纠纷

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与周边邻国存在领土分歧和海洋权益纠纷是最多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受到有关国家的压力也在增大。

一方面,有关国家认为当今是与中国争夺领土、海洋权益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国真正强大之前,中国将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不可能轻易与其它国家发生战争或军事冲突,有些国家因此频繁使用武力来侵犯中国领土和海洋权益,因而得寸进尺、咄咄逼人。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近年“动作”越来越粗暴——长期以来,当中国渔船到钓鱼岛附近捕鱼时,日本仅仅驱赶我渔民,但2012年9月日本手段“升级”,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先与中国渔船撞击,再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对中国渔船进行登船检查并抓扣。2012年9月份,甚至上演了“购岛闹剧”。几乎与此同时,菲律宾对与中国争议的态度也趋于强硬,2009年2月菲律宾参议院通过了“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将中国所有的黄岩岛和南海部分岛礁“宣示主权”。这是自1994年菲律宾政府以“黄岩岛位于菲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为由,宣称对该岛拥有“海洋管辖权”之后,又一实质性的侵占行动。

在南海海洋权益纠纷方面,越南更是“软硬兼施”以求获取最大利益。2011年6月,越南在南海进行了9个小时的实弹演习,就是向外界表明越南有能力使用武力“保护”其海洋利益。2011年7月,越南召开第十三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常务副总理阮生雄讲话称:“采取措施捍卫国家主权,保护主权海域内的渔民、经济和贸易,以及油气的开发和利用活动。”越南在南海问题上“软硬兼施”,已经为南海问题的解决设臵了很大阻力。

另一方面,某些国家视中国争取维护南海安全稳定为“软肋”,不断采取攻势行动,以尽可能赢得利益,越南的表现尤为突出。目前,越南在南海地区的海上油井数量是最多的,但对此并不满足,近年来不断借助别国石油公司来扩大南海采油规模,已经与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多家石油公司签署南海合作采油合同。中国方面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然而越南对此臵若罔闻,其实质就是“抓紧”中国争取南海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战略机遇期”。

不容忽视的是,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煽风点火”,恶意破坏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就美国来讲,以“保障通过南海的国际航道安全”、“依照盟约保护盟友安全”和“石油公司经营等美国利益受到威胁”为由,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同时不断鼓噪“中国威胁”,期望加强与南海地区的有关国家的军事关系,进而让南海地区某些国家“邀请”美国军事介入。就日本而言,在“南下”军事战略指导下,以“保护南海地区的国际航道安全”为由,对南海地区事务参与也颇热心,企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应对东海与钓鱼岛问题的精力。同理,印度在“东向”政策推动下,也加大了参与南海地区事务的力度,希望借此牵制中国同北印度洋有关国家的交往,为此印度加强同越南的军事关系,又从经贸和能源入手,全面加强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又伙同美日等大国共同进入南海,分担来自中国的压力。

总之,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不断介入,使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化、国际化。

(八)“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

随着中国日渐强大,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方针,主张建立和

谐世界。然而世界上不时出现极为不协调的声调,即“中国威胁论”,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首先,某些国家是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大力发展军事,制造安全动荡。1998年印度核爆炸试验前,印度反复强调“正受到来自中国的核威胁”,为其研发核武器制造舆论。随后,印度军政高官不断放风“受到中国的军事威胁”,为其加大军事投入、提升军力制造借口。实际上,这是印度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军力崛起的关注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印度因害怕国际社会出现“印度威胁论”而肆意宣扬“中国威胁”,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不道德的,有违国际公理。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却经常鼓噪中国军力发展“过快”,鼓吹中国“扩张”(包括中国海军冲出第一岛链,中国向南海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军事”等),夸大中国的军事投入和新式武器。美国这样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用意有:其一,向中国周边国家推销武器装备;其二,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关系,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其三,巩固美国全球军事体系,以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也经常夸张和歪曲中国的军事行动,如“中国舰艇编队通过琉球群岛中间的宫古海峡,威胁了日本安全”,如“中国的军队正在南海采取扩张性军事行动”等。实际上,日本是为本国提高军力和“走出国门”制造借口,也为日本军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调整制造舆论,同时也是为紧密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来制造依据。可以说,是大国“挑头儿”制造“中国军事威胁”,推动某些小国大力发展军力,促使西太平洋地区出现军备竞赛的某些迹象,使安全形势不时动荡。

其次,某些国家以“中国经济、贸易、资源等方面威胁”为由,制造虚无的“中国威胁论”。由于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孟加拉、斯里

兰卡等在港口、交通等民用工程建设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作为“南亚大象”,印度感到“势力渗透危机”,为了遏制和丑化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印度制造出一个耸人听闻的“珍珠链”战略来描述中国在南亚的“雄心”。实际上,印度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南亚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乃至国家正常交往,恶化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另外,某些国家故意制造“中国资源贫乏论”,以此推断中国将与其它国家展开资源争夺,而南海和东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发争议不能说没有受这种论调的影响。目前,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地区开发新的油井也面临着重重阻力,暂时是将维护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稳定放在首位。然而某些国家却歪曲这些领土和资源纠纷,以此论证“中国资源贫乏论”,转移国际视线,维护本国既得利益,甚至诋毁中国发展方向和前景。

(九)非传统安全威胁

进入新世纪,全球安全形势出现新特点,即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行发展。就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而言,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十分严重。目前,这三股势力呈现出暴力化和政治化并行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或将重新抬头。2011年5月1日,美国特种兵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本〃拉登,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采取了疯狂的恐怖报复行动。在此之际,美国于2011年6月22日公布了“三步走”计划,至今年底将向阿富汗政府移交全部安全职责。美国的这一计划推动了恐怖事件新高潮,尤其是扎瓦赫里出任“基地”组织领导人后,恐怖事件急剧增多。最近,名为“哈卡尼”的恐怖组织开始崭露头角,据信今年针对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

的恐怖袭击事件就是其所为。

其次,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可能再度恶化。公众普遍关注亚丁湾地区的索马里海盗,实际上南海地区的海盗也对地区安全形势起着重要影响,近年袭击事件不断增多,甚至有人断言亚太地区的海盗活动重心正向南海地区转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主权争议使南海地区联合打击海盗难以开展,甚至令海盗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海盗一般都是以抢掠达到经济目的,但南海地区的某些海盗不排除背后有国家支持,使用国家官方不便的手段实现国家目的),打击具有相当大的阻力,也使南海地区的海盗容易在多国争议地区寻找“势力空白”,躲避打击。

最后,随着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逐渐紧密,中国有被边缘化的可能。随着冷战结束,亚太地区的军事对峙逐渐缓和,军事合作不断兴起,非传统安全领域(如反恐、救援、打击跨国走私)日益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外大国日益重视与中国周边国家进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区外大国也借此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影响力,扩大军火销售,进而促进传统军事安全合作。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中国与区外大国、与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次数同比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有下滑趋势。这表明我国在此领域正受到“排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随着人们对传统安全的关注日益回升,如何通过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来加强传统安全,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十)战略武器环境的恶化

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对发展战略武器的重视,中国面临的战略武器环境逐渐恶化,进而削弱了中国战略武器的威慑力。

首先,核威慑环境恶化。亚太地区长期只有中美俄三国拥有核武器,随着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核爆试验,2006年和2009年朝鲜两次核试验,中国周边出现了三个事实上的核国家。印巴朝三国还大力研发远程导弹,促使三国的核武器走向实战化。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某些国家还在觊觎(音:记于)核武器,显然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正被弱化,这方面优势地位正在下降。

其次,航母威慑力对比形成动态平衡。继1998-2003年装备3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之后,2009-2011年日本服役2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基本可视为轻型航母。而在2010年,日本政府已批准下一代“直升机驱逐舰”的预算,计划2014年服役。可以说,在政治许可的前提下,日本已拥有航空母舰技术和较大发展潜力。

20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后,韩国积极寻求发展航母,但长期不能如愿。1995年,韩国购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辅”级航母,对其技术进行了研究,后因亚洲金融风暴而暂时搁臵航母研发。进入新世纪,韩国全力推进3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服役,随着2011年8月中国航母平台试航,韩国又在计划新型航母的研发工作。

印度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长期对于航母的运用较有心得,目前正等待俄罗斯改装航母服役,同时在俄罗斯和西欧国家技术帮助下,努力研发本国航母,以尽快实现其至少三支航母编队的海军规划。

随着“辽宁号”入列,中国走出了拥有航母的第一步,开始跻身于“大型航母俱乐部”。不过从技术成熟度和性能指标上看,中国航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亚太地区“航母发展热”背后关于军

事实力、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比拼,中国发展航母这种战略性武器,已经投入亚太地区的动态博弈之中,似将形成动态平衡。

最后,随着社会基础越来越与互联网联结在一起,网络武器具备了战略武器的基本特征,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各国竞相投入。由于在网络空间无法形成一国绝对优势,威胁也处于动态变化,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博弈方面基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毕竟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发挥本国网络优势的突破口,取得某一点的优势,进而对潜在对手的军事行动造成干扰,甚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造成创伤。正因如此,各国不惜投入以争夺网络优势也就不足为奇。在这场“网络博弈混战”中,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和境内安全稳定态势都遭到恶化。尽管胜负尚难预料,但网络安全无疑成为维护中国发展稳定大局而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四个问题:中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和武装力量构成。

(一)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谋划、决策、指挥、协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臵、职权划分和相互关系等,是国家体制和军事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领导体制对发挥综合国力,实现国防目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设有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国家行政机关中管理国防事务的部门和武装力量领导指挥系统等。根据宪法、国防法和有关法律,中国建立和完善了国防领导体制,对国防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规定,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管辖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他武装力量。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会议还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设臵。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党的军事委员会,担负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军事委员会有关军事工作的决定,对内以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的名义下达,对外以国务院或国防部的名义下达。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中央军委是中共中央的军事工作部门,是统一领导全军的统帅机关,军委主席是全军统帅,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部是军委对外的名义。军委决定的事项,凡需经国务院批准,或需用行政名义下达的,由国防部长签署对外发布。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为了加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1998年,中央军委增设了总装备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存在,其职能和国家中央军委完全相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在国家生活包括国防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有关国防、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决策并通过必要

的法定程序,作为党和国家的统一决策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国防领导职权主要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在国防方面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有关国防方面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国防领导职权包括: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和人民武装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等方面的工作;领导和管理拥军优属工作和退出现役军人的安臵工作;领导国防教育工作;与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工作以及征兵、预备役、边防、海防和空防工作;法律规定的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与中共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同一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职权主要包括: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订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规定总部以及军区、军兵种和其他军级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批准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体制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计划,协同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有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中央军委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总部既是中央军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大军区在军委各总部领导下工作。

(二)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的武装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武装力量这种新体制,既可在平时满足维护国内安全的需要,又能在战时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优点,并使之更有力量。所以说,这一新体制符合我国的国情、军情,符合我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和特点,是新形势下完成国防使命的客观要求。

1、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要力量。中国人

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斗争中,创建和发展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它诞生与1927年8月,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后,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总兵力保持在250万以内。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有关各军兵种的具体情况后面还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预备役部队,是国家平时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能迅速转为现役部队而组建起来的部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准正规部队,是战时首批动员的后备力量,是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预备役部队。其师(旅)、团已列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于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建制领导,海、空军预备役师归海、空军建制,平时受海、空军和省军区双重领导。战时动员后,归指定的现役部队指挥或单独遂行作战任务。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

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新型主战坦克、导弹驱逐舰、歼击机和机动战略导弹等为标志的一批高新技术兵器陆续装备部队,表明我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新的、质的跃进。建军77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陆军发展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目前,我军不仅掌握着种类比较齐全的常规武器装备,而且拥有了具有了一定威慑力的原子弹、氢弹、战略战术导弹等尖端武器装备。应该说,当年以“小米加步枪”威震敌胆、扬威中外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力的现代化军队。所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的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一例外地表明,人民解放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以武装的形式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现役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武警部队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宗旨、原则,按照其条令、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武警部队特点进行建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享受人民解放军的同等待遇。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其前身为人民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建国初期,国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各级人民公安机关及公安武装,以后

其名称和领导体制几经变化。1982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地方内卫任务及内卫值勤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同公安部门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边防、消防等警种统一起来,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来根据形势需要,将交通、水电、黄金三支基建部队一并编为武警系列)。1983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由内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以及黄金、水电、交通、森林警察部队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其任务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卫部队(由各省总队和机动师组成)。这是武警部队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管理。其主要任务:一是承担固定目标执勤,保障国家重要目标的安全;二是处臵各种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三是反恐怖任务,主要是反袭击、反劫持、反爆炸;四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遇有严重灾害时,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第二类,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这是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其中,边防部队主要担负边境检查、管理和部分地段的边界巡逻以及海上缉私;消防部队主要担负防火灭火任务;警卫部队主要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主要领导及重要来访外宾警卫任务。第三类,黄金、水电、交通和森林部队。这是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的部队。其中,黄金部队主要担负黄金地质勘察、黄金生产任务;水电部队主要承担国家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其他建设任务;交通部队主要担负国家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公路、港口及城建等施工任务;森林部队主要担负森林的防火灭火以及维护林区治安、保护森林资源的任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

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总部、总队(师)、支队(团)三级领导机关。武警总部直辖若干师和大专院校。省级设武警总队,地区级设武警支队,县级设武警中队。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处臵突发事件、反恐怖任务,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固定目标执勤,主要是担负警卫、守卫、守护、看押、看守和巡逻等勤务。具体负责国家列名警卫对象和来访重要外宾,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各国驻华使、领馆,国际性、全国性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活动现场的安全警卫;对监狱和看守所实施外围武装警戒;对重要机场、电台和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等重要部门的机密要害单位或要害部位实施武装防守保卫;对铁路主要干线上的重要桥梁、隧道和特定的大型公路桥梁实施武装防守保护;对国家规定的大中城市或特定地区实施武装巡查警戒。处臵突发事件,主要是对突然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违法事件依法实施处臵,包括处臵叛乱事件、骚乱及暴乱事件、群体性治安、械斗事件等。反恐怖,主要是反袭击、反劫持、反爆炸。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主要有黄金地质勘察、森林防火灭火,参加国家能源、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遇有严重灾害时,参加抢险救灾。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武器装备轻便、精良。以步兵轻武器为主,兼有少量重型武器和特种武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自己的服装式样、识别标志和军衔等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重新组建以来,在巩固和加

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人民武装力量。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3、中国民兵

中国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后备力量。我国民兵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改称民兵或自卫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兵踊跃参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作战,支援前线,巩固后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中国民兵的组成

中国民兵的组织领导体制。中国民兵是国家的后备武装力量。全国的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各大军区按照上级赋予的任务,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民兵领导指挥机关;乡、镇、部分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有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和兵役工作。中国民兵的编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了民兵制度。民兵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既预备役军人)。28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岁—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女性公民只根据需要吸收参加基干民兵。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兵经过调整改革,在编制、训练、

装备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在重要战略方向和大中城市,已建立地炮、高炮、工兵、通信、侦察、防化和反坦克等民兵分队。民兵编为班、排、连、营、团。

(2)中国民兵的任务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民兵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国产化,基本上达到了与陆军连队相同的水平,并有一定的储备。反坦克和反空降的作战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部门,在保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斗争中,在抢险救灾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应该说,中国民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说,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随着战争的现代化,需要更多的民兵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规模上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因此,我国民兵在未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仍然是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武装组织形式和巨大的力量。

“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有尊严”,这是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的一条客观真理。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利益不受到侵害,就必须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繁荣强大、为国防长城永固贡献力量!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

(2014年9月)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材料: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这一主权领土割让给英国,还要赔偿他们用来攻打中国的军费2100万银元。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飘扬了一个世纪的“米”字旗,被五星红旗所取代,香港这块紫荆花盛开的地方,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履行香港防务职责。1999年12月20日,离开我们四百多年的澳门,也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百年沧桑,被人家夺走了的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又收了回来,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国家的富强,但只有富强,英国人能痛痛快快地把香港交还给我们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我国国防的强大!

大家可能会问,国富民强了,国防不就自然而然强大了吗?我们再来翻翻宋史。两宋之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较汉唐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基础较前朝提升了一个量级,国家财政和民间财富的聚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来看一个数字:宋代煤炭广泛使用,使钢铁产量猛增,单是铁一项,据美国宋代经济史专家罗伯特〃哈特威尔估算,神宗时期年产量达到约15万吨,相当于整

个欧洲18世纪初时的年产量总和。而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北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票性质的准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真正的纸币——会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金融创新,也是经济发达的直接证据。然而,由于宋朝创立者赵匡胤是兵变起家,为维护统治基础,对武将极其不信任,将“崇文抑武”作为家训传承,军事无能,军威不振,处处防范将帅,处处分兵防守,使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当面临辽、西夏、金的外患时,又采取消极防御,输送岁币的办法,换取暂时的和平。及到靖康之耻,徽钦二宗北俘而去,南宋建立,高宗偏安杭州,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金议和,杀掉正准备直捣黄龙的岳飞。在强大的外敌连续打击下,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权和文明,宋朝终于被元蒙所灭,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声叹息。

由此可见,富国不强兵,终究一场空。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证,它维系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说,“国防,乃国家生死存亡之道”,有了国家就必须有国防。为什么说国防具有威慑和实战的双重功能?从国防发展的历史看,国防斗争的形式,不仅双方在战场上进行武力的较量,而且通过多种非武力的形式进行斗争。特别是以武力为后盾,通过非武力的手段,造成威慑,迫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威慑形式,在国防斗争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

所谓国防的威慑功能,就是指国家凭借可以构成报复的强大国防力量,从心理上遏制敌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或迫使敌人慑服于自己的威力。这实际上是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发展和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有人根据两次

世界大战的间隔时间推算,断言20几年后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可是至今50多年了还没有发生,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威慑力量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战后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大量研制核武器。现在世界各国拥有的核弹头5万多枚,总当量约为130亿吨至160亿吨,如果按全世界人口平均分摊,全球居民平均每人头上压着两三吨梯恩梯的核威力。这些核武器,美俄手里就占有90%以上,其核力量足以将全世界反复摧毁几次。由于核武器拥有极大破坏力,又有极大的威慑力,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使用,怕互相报复,互相摧毁,因此谁也不敢随便发动世界大战。

我国也是拥有核武器国家之一,虽然与超级大国的核力量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绝非微不足道的,如果被迫奋起反击,也会给某些大国造成不堪承受的损失。这也反是映了我国国防上已具有核威慑的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防建设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陆续升天,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我们还要在太空建起空间站,俯瞰整个世界,掌握每个国家的最新动态,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已列装入海,第一艘自主设计制造的航母也在建造之中,这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国家才拥有的海上“巨无霸”。

第二个问题,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观念和尚武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祖国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活动过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世界上一切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国防教

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国防观念。这里所指的国防观念,是指以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是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国防观念还可以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具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行为。当前,虽然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全民性的反侵略战争不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是,全民的国防教育不仅不能放松和削弱,而且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

纵览世界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一个民族,凡是具有群体的国防观念和进击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中华民族,有习文善武的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史上具有奠基性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法四大家尽管在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上不尽一致,但在武备方面的思想却十分接近。儒家的“足食足兵”,墨家的“非战寝攻”,道家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法家的“富国强兵”,都体现了对武功和国防的重视。千百年来,这些思想在我们民族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对民族延续和自立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不能不看到,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两千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以后,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对尚武持贬斥态度,给民族的优良传统带来的严重腐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梁启超认为,缺乏自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导致国家虚弱腐败的重要社会心理根源。他曾为我国民间存在的“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的传统“感到羞愧和愤慨”。革命先驱孙中山,一向把尚武与民族存亡的大计联系在一起。1919年,他挥笔为精武体育会题写“尚武精神”四

个大字,并撰写《精武本纪序》,指出:“我同胞处于竞争剧烈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是同样的道理。

国防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把它灌输到全民之中,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中华的重任,也负有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义务。由于长期和平环境影响,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建设从过去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目前,很多人的国防观念淡薄了:有的认为,现在是天下太平,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加强不加强国防建设,关系不大;有的人认为,军事是部队的事,与自己挂不上钩,对不上号;还有少数人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害怕打仗,不愿参军和不愿参加民兵组织等等,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问题: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对于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战争风险加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际间的各种冲突不断,局部地区爆发战争或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安全形势已显渐入动荡的迹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看上,中国周边安全正受到最为突出的十个威胁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患于未然。

(一)军事演习泛滥成灾

近几年来,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可谓“层出不穷”。虽然军事演习不是战争或军事冲突,然而有的军事演习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

个大字,并撰写《精武本纪序》,指出:“我同胞处于竞争剧烈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是同样的道理。

国防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把它灌输到全民之中,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中华的重任,也负有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义务。由于长期和平环境影响,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国防建设从过去长期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目前,很多人的国防观念淡薄了:有的认为,现在是天下太平,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加强不加强国防建设,关系不大;有的人认为,军事是部队的事,与自己挂不上钩,对不上号;还有少数人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害怕打仗,不愿参军和不愿参加民兵组织等等,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问题: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对于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战争风险加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国际间的各种冲突不断,局部地区爆发战争或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球安全形势已显渐入动荡的迹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看上,中国周边安全正受到最为突出的十个威胁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患于未然。

(一)军事演习泛滥成灾

近几年来,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可谓“层出不穷”。虽然军事演习不是战争或军事冲突,然而有的军事演习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

的震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演习中出现了易引发冲突的因素。2000年11月,美国与日本进行一次秘而不宣的联合军事演习,就在军演正酣时,俄罗斯空军多架战斗机数次掠过在日本海参加演习的美国“小鹰”号航母,成功突破了航母和其它舰只的防空预警雷达。俄罗斯的这种冒险差点酿成两个大国之间的“擦枪走火”。去年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舰队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演习前,俄罗斯远东空军派出2架图-95战略轰炸机,围绕日本列岛周边飞了一圈。接着,俄海军又在相当靠近日本的海域展开演习。这都使日本和美国感到十分难受,日本专门派出飞机和舰艇,监视俄海军一举一动。

二是演习隐藏着干涉中国的意图。多年来,美国假借各种名目在中国周边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其中,美国与菲律宾的军事演习更值得关注——在东南亚国家中,美国与菲律宾每年举行的军事演习次数是最多的,针对中国设定的演习可谓不计其数,且近年来其目的性更强。2012年6月底,美菲两军在菲国西南部地区举行了“海上联合战备训练演习”,重点在靠近南海的苏禄海地区展开,演练海上防御、港口安全等科目。在南海地区军事形势动荡的背景下,美菲联合搞这种科目的军演,其意图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规模渐大、强度愈高。近年来,在中国周边出现的军事演习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渐大。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2012年9月举行的军事演习出动了50多艘水面舰艇、50多架作战飞机和直升机,以及近万名官兵,使之成为近几年来俄太平洋舰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军演。我国周边军演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战强度更高。冷战后的军事演习出现的新变化是关于非传统安全的军事演习增多,表明各国更加重视来自非传统军事安全领域的威胁,积极研究和探讨应

对措施。但这并不能说明周边国家不重视传统安全隐患,近些年军事演习针对传统安全所占比例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实战接触”与实战演习连续不断,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俨然互不相让之势。

(二)引发南海冲突的因素日益复杂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南海就是“咽喉”。在南海地区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矛盾是其中“主线”,便成为可能诱发南海地区军事冲突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南海地区的四大群岛中,东沙群岛由台湾控制,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绝大部分由我方控制(但中沙群岛的最大岛礁——黄岩岛由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中有控制价值的岛礁已经被各方瓜分完毕,再出现公开占据岛礁的可能性不大,而重新争夺已控制的岛礁控制权,这种可能性也不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可能诱发南海出现军事冲突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安全”为由,驻军或巡航南海。从全球海上航线的战略地位来看,通过南海的航线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多个国家运输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航线通过南海,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航道,其中,日本和韩国进口石油的90%以上都依赖南海航线输入;另一方面,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兵力机动也要经过南海地区,这里是美军太平洋战区与其中央战区、非洲战区甚至欧洲战区之间进行兵力机动的主要通道,对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具有战略意义。所以,南海地区航线的安全对诸多国家至关重要,成为多个国家的利益交汇点。一旦南海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区外的大国或区内的国家极可能向争议的岛屿派出军队或扩大巡航范围。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中国与其它控制南沙岛屿的

国家之间出现军事冲突并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二是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南海地区周边国家的国内政治形势并不是十分稳定的,某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堪称激烈。这种政治斗争极可能引发南海军事冲突,以转移其国内斗争的视线。这方面事例在大国也不鲜见。1998年上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因桃色丑闻,进而陷入国内政治斗争。为转移国内视线,克林顿于1998年8月20日命令红海地区的军舰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导弹打击。从表面上看,美国采取这样的打击行动是为了报复同月7日恐怖分子对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制造的爆炸事件。但实际上,克林顿做出近似战争行动的“大反应”,颇有转移国内斗争视线的考虑,以减弱来自反对派和公众的压力——须知,美国先进导弹只打击了苏丹的一个制药厂和阿富汗境内的几个残破房屋而已。

三是为抑制中国发展的速度与利益拓展方向,某些国家特意制造事端。人们通常认为,苏联的垮台与其陷入与美国之间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呈不可阻挡之势,这是某些国家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如何阻遏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了某些国家的“心病”。对此,美国就是一个不甘心放弃阻遏中国发展的国家,为了参与南海事务,美国已于2009年7月与东盟签订条约,扩大与签字国的贸易份额,同时在“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加强合作。此外,美国还倡议东盟有关国家在国防工业方面制定与北约类似的标准,以便促进美国与东盟国家在武器装备上的“可通性”和“对威胁共同反应的有效性”。美国已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国防工业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美国这种倡议无异是想加强其在南海地区事务的参与深度,其战略企图就是通过在南海地区制造事端,分散中国的发展精

力,限制中国的利益拓展方向。

由此推论,美国支持南海地区某些国家故意制造事端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在这方面,越南就是比较突出一例。近年来,越南与美国关系逐渐紧密,美国在军事上也开始微妙地扶助越南。2012年7月,东盟各国海军司令在越南举行会议期间,越南海军司令声称南海“有潜在军事冲突的可能”,实际上充分表明越南有制造与相关国家军事冲突的企图,这可能是引发南海地区军事冲突最直接的因素。

(三)军事关系渐成“绳索”

由于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却相对坚挺,越来越多的国家“心理上出现不平衡现象”,加之某些舆论的煽风点火,中国日益成为某些大国利用军事关系遏制的对象。

一是美国改换手法遏制中国。自2012年起,美国将对台军售由官方程序改为私企进行。这一出售军火手法的改变,实际上一方面是为规避来自中国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为更大胆地对台军售打下伏笔。同样,在韩国建立军事基地问题上,美国也改换了手法。近年来美国在韩驻军不断受到韩国民众抗议,美国也开始从韩国撤军,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持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军事存在,是美国面临的一大难题。由此,美韩两国“突发创意”,将韩国本土之外的济州岛打造成军事要点,为此韩国从2007年起在济州岛大肆动工扩建军事基地,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济州岛海军基地将成为“民军复合型海军基地”,并称美国军舰可以临时停泊济州岛海军基地,中国和日本等其它国家也完全可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军事基地完全是为美国海军“量身打造”的。

二是俄罗斯进一步拉近与朝鲜的军事关系。冷战时期,苏联一直与朝鲜保持着良好的军事关系,而冷战后,俄罗斯与朝鲜的军事关系一度停滞。近年来,俄朝军事关系逐渐升温。俄罗斯甚至一度要表示与朝鲜军队举行联合军演。众所周知,朝鲜是极少与其它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如果朝鲜军队与俄罗斯军队实现了这种演习,表明俄朝军事关系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而朝鲜是与中国保持着紧密军事关系的国家,如果朝鲜转向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那么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是否会下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变动如何,又成为需要观察的问题。

三是印度和日本等国加强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推行“向东看”政策,不断加大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尤其是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关系,企图借此牵制中国。2012年印度国防部长称,愿意为越南军事力量的升级提供“一切帮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印度已向越南提供了苏制和俄制常规武器的零部件,计划帮助越南海军进行潜艇等水下力量训练,两军积极组织联合演习。此外,印度还加强了与澳大利亚、印尼、新加坡等国的军事关系,通过海军舰队访问等形式,扩大了印度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同样,日本也加大了同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近年来,日越军事关系不断升温,2012年越南国防部长与日本驻越大使就两国军事关系进行了务虚性磋商,期望尽早签署国防合作意向书,强化国防合作,重点在各级军官的互访、军事经验交流、日方协助越方培训军官、增强双方海上防务合作等。

(四)“热点”事件不断出现

在全球大国行列中,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最多的。在诸多问题中,

中国面临的是最严重的:一是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还没有实现真正统一,这在世界大国中堪称“独一份儿”;二是边界划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存在着领土争端,与印度之间不断出现边界问题导致的紧张局势;三是海洋划界问题没有解决,海洋权益纠纷不断出现,几乎涉及了所有中国的海上邻国。这一切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成为全球大国中最复杂的。不仅如此,某些国家还以争端或纠纷为切入点,制造各种危机,威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在陆地方向,印度不断制造边界危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还企图侵占中国更多领土。虽然1993年中印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协定》,但印度方面仍然不顾稳定大局,经常搞一些影响两国关系的动作,制造出影响两国军事关系改善的障碍。2009年上半年,印度向中印边境地区单方面增兵6万多人,其中包括两个山地师,还向其提斯普尔空军基地调集了一批现代化战机,又以坦克和步兵战车强化边境力量。2012年11月,印度第一次以“阿鲁纳切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之名,组建了5000多名针对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作战的部队。此外,印度还在“麦线”以南地区投入巨资,构筑各类军事工程,已经使得中印边境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恶化的势头。

在海洋方向,除了与周边东盟国家的权益纠纷,区外大国也故意制造事端。越南和印度两国政府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在军事、贸易投资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印度最大的石油公司欲与越南合作,在南海两块油气田投资开发,越方立即表示全力支持。

实际上,印度这个公司已经在南海地区投资2.25亿美元,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工作,此次只是扩大在南海的勘探范围。中国外交部已表示,希望有关公司不要卷入南海的争议中来。这表明,印度在南海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一切地参与争议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显示有进一步“搅浑”局势的用心。

(五)美国构建“点——线——面”军事布局

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了全球性的对手,但却时时都在担心自己的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受到威胁或动摇。为此,美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有潜力成为大国的国家,中国便成为美国担心的对象之一,认为中国将是可与美国进行全球性抗衡的潜在大国。目前,从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看,美国正在构建包围欧亚大陆,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具有“点——线——面”特征的军事布局。

一是重视提升印度的作用,使之与英国、日本形成针对欧亚大陆的“战略点”。二战时,英国被美国视为插手欧战的切入点,英美军事关系也非同一般,这导致二战后英国一直是美国全球称霸战略中的“马前卒”。二战后,日本又成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推行其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砝码”,自朝鲜战争以来,日本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冷战后,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也不断攀升,甚至在印度不顾国际公约而试爆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第一个解除了对印度的制裁,积极与印度发展军事关系,例如在印度近年进口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中,美制占着很大份额,可以认为,印度将成为继英国和日本之后,美国第三个用于推行遏制欧亚大陆战略的“关键点”。

二是构建完整的对华威慑战略线。从冷战后美军种种举措来看,美国已经将从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北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南海作为遏制欧亚大陆,尤其是遏制中国的一条战略线。为了完成威慑中国的战略线“闭合”,美国还将以关岛为“龙头”,将其打造成美军最大的海外前沿基地,将日本和澳大利亚作为“双锚”,从太平洋方向调整周边地区部署,作为美军兵力和作战物资部署重点,以此支持局部战争。

三是在全球构建反导防御体系。自“爱国者”防空导弹在海湾战争广为人知后,美国在全球大力推销PAC-3反导强化型,尤其在欧亚地区拥有众多客户(从东北亚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到东南亚国家,进而是南亚、中东乃至欧洲地区)。这些拥有美制“爱国者”导弹的客户已经无形中构建了一种在美国全球战略指导下的导弹防御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正在逐渐向中国“压缩”,在全球构成了向中国施压的“战略面”。如何突破美国的这种“点——线——面”军事布局,可以说是中国安全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调整

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几个大国针对中国的战略举措不断出现,这使中国的军事压力日益增大,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存在着被缩短的可能。

首先,俄罗斯加大了对远东地区军事事务的重视。2008年,俄罗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将本土6大战区调整为西部、南部、中部和东部4大战区,其中,东部战区包括了全部原远东军区和部分原西伯利亚军区,海军太平洋舰队也隶属于该军区。这使中国面对着俄罗斯一个完整的战区,即形成了一支整体性力量,仅陆上力量就包括4个军、9个摩托化步兵旅、1个坦克旅、1个海军陆战旅和7个武器装备储备基地等。此外,东部战区频频与其它战区乃至外国部队在本区内联合军演。2010年6月,俄东部

战区所属兵力与空军远程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空降兵、航天兵和战略火箭兵等约2万人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出动70架飞机、2500件大型武器装备、30多艘舰艇。这些充分表明俄罗斯在加强东部战区实力。

其次,日本加大了在其西南方向的军事部署力度。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军事战略调整总体上表现两大特点:一是针对假想敌由苏联转为朝鲜和中国,中国尤其是重点;二是日本本土部署重心从北向南转移,尤其重视西南列岛和钓鱼岛问题。目前,日本自卫队的总体规模大约24万左右,大都部署在了本土西南部,更进一步向琉球群岛方向延伸。去年5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11-2015年度)》,明确提出在西南海域离岛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在国土最西南端的与那国岛建立军事基地等,目标直指中国。

第三,美国收缩海外军事部署的同时,却强化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先后宣布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计划,减少在北约机构中美军人员,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一方面,美国将驻韩国和日本本土的人员(包括驻日本冲绳的近2万美海军陆战队)撤出,陆续移师关岛;另一方面,美国重点加强关岛基地建设,计划投入150亿美元,把关岛打造成其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将能同时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泊位和多个战略核潜艇泊位,空军基地也将得到扩充。可以说,美国对关岛的投资是二战结束以来对军事基地的最大举措之一,其针对性不言自明。

此外,印度日益加强在中印边界的军事部署。1998年核爆炸后,印度大力推行“优势与扩展”军事战略,其目的一是维持对中

国的军事压力,确保占领地区,二是增加与中国边界谈判“砝码”,尽可能支持其对中国领土的要求。可以说,印度对我藏南地区的军事投入在其整个防务中占据重要位臵。随着战略视角从南亚转向世界,为取得与中国的“核对称”,印度将其战略威慑的重点“由西向北”转移:

其一,重点发展威慑中国的核导弹。随着中程战略核导弹完全覆盖巴基斯坦,印度已具备对巴基斯坦的核战略威慑能力。而印度仍然用冷战思维看待中国,认为中国“要以导弹核武器对印度构成威胁”,所以“孜孜以求”覆盖中国全境的远程战略核导弹。

其二,大力巩固边境军事优势。目前,印度在3个同中国接壤的邦,部署有第4军、第33军以及阿萨姆步枪团、廓尔喀步枪团等准军事部队,兵力近10万。2008年5月,印度边境道路委员会宣布,5年内在靠近与中国边境地区修建61条高等级战略公路,总里程达3800公里,其中21条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2009年2月,印度政府又批准在中印边境地区修建73条公路。印度舆论认为,这些举措目的是“应对中国威胁”,抗衡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为提高陆上威慑能力,印度计划到2020年部署包括1500辆T-90S在内的4000辆坦克集群,还准备花费几十亿美元更新自动步枪、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发射器等。2010年11月,印度军方宣布在“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组建了首支5000人的“阿鲁纳恰尔侦察兵”。据2011年9月28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将在3个月内组建3.6万联动兵力(主要是1260名军官和35011名士兵组成的山地突击兵团),以及在东北诸邦署苏30、间谍无人机和战术导弹编队等。以上这些扩军换装、加强战备设施的举动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目的所在。

(七)领土分歧和海洋权益纠纷

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与周边邻国存在领土分歧和海洋权益纠纷是最多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受到有关国家的压力也在增大。

一方面,有关国家认为当今是与中国争夺领土、海洋权益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国真正强大之前,中国将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不可能轻易与其它国家发生战争或军事冲突,有些国家因此频繁使用武力来侵犯中国领土和海洋权益,因而得寸进尺、咄咄逼人。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近年“动作”越来越粗暴——长期以来,当中国渔船到钓鱼岛附近捕鱼时,日本仅仅驱赶我渔民,但2012年9月日本手段“升级”,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先与中国渔船撞击,再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对中国渔船进行登船检查并抓扣。2012年9月份,甚至上演了“购岛闹剧”。几乎与此同时,菲律宾对与中国争议的态度也趋于强硬,2009年2月菲律宾参议院通过了“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将中国所有的黄岩岛和南海部分岛礁“宣示主权”。这是自1994年菲律宾政府以“黄岩岛位于菲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为由,宣称对该岛拥有“海洋管辖权”之后,又一实质性的侵占行动。

在南海海洋权益纠纷方面,越南更是“软硬兼施”以求获取最大利益。2011年6月,越南在南海进行了9个小时的实弹演习,就是向外界表明越南有能力使用武力“保护”其海洋利益。2011年7月,越南召开第十三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常务副总理阮生雄讲话称:“采取措施捍卫国家主权,保护主权海域内的渔民、经济和贸易,以及油气的开发和利用活动。”越南在南海问题上“软硬兼施”,已经为南海问题的解决设臵了很大阻力。

另一方面,某些国家视中国争取维护南海安全稳定为“软肋”,不断采取攻势行动,以尽可能赢得利益,越南的表现尤为突出。目前,越南在南海地区的海上油井数量是最多的,但对此并不满足,近年来不断借助别国石油公司来扩大南海采油规模,已经与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多家石油公司签署南海合作采油合同。中国方面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然而越南对此臵若罔闻,其实质就是“抓紧”中国争取南海地区安全形势稳定的“战略机遇期”。

不容忽视的是,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煽风点火”,恶意破坏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就美国来讲,以“保障通过南海的国际航道安全”、“依照盟约保护盟友安全”和“石油公司经营等美国利益受到威胁”为由,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同时不断鼓噪“中国威胁”,期望加强与南海地区的有关国家的军事关系,进而让南海地区某些国家“邀请”美国军事介入。就日本而言,在“南下”军事战略指导下,以“保护南海地区的国际航道安全”为由,对南海地区事务参与也颇热心,企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应对东海与钓鱼岛问题的精力。同理,印度在“东向”政策推动下,也加大了参与南海地区事务的力度,希望借此牵制中国同北印度洋有关国家的交往,为此印度加强同越南的军事关系,又从经贸和能源入手,全面加强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又伙同美日等大国共同进入南海,分担来自中国的压力。

总之,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不断介入,使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化、国际化。

(八)“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

随着中国日渐强大,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方针,主张建立和

谐世界。然而世界上不时出现极为不协调的声调,即“中国威胁论”,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首先,某些国家是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大力发展军事,制造安全动荡。1998年印度核爆炸试验前,印度反复强调“正受到来自中国的核威胁”,为其研发核武器制造舆论。随后,印度军政高官不断放风“受到中国的军事威胁”,为其加大军事投入、提升军力制造借口。实际上,这是印度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军力崛起的关注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印度因害怕国际社会出现“印度威胁论”而肆意宣扬“中国威胁”,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不道德的,有违国际公理。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却经常鼓噪中国军力发展“过快”,鼓吹中国“扩张”(包括中国海军冲出第一岛链,中国向南海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军事”等),夸大中国的军事投入和新式武器。美国这样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用意有:其一,向中国周边国家推销武器装备;其二,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关系,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其三,巩固美国全球军事体系,以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也经常夸张和歪曲中国的军事行动,如“中国舰艇编队通过琉球群岛中间的宫古海峡,威胁了日本安全”,如“中国的军队正在南海采取扩张性军事行动”等。实际上,日本是为本国提高军力和“走出国门”制造借口,也为日本军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调整制造舆论,同时也是为紧密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来制造依据。可以说,是大国“挑头儿”制造“中国军事威胁”,推动某些小国大力发展军力,促使西太平洋地区出现军备竞赛的某些迹象,使安全形势不时动荡。

其次,某些国家以“中国经济、贸易、资源等方面威胁”为由,制造虚无的“中国威胁论”。由于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孟加拉、斯里

兰卡等在港口、交通等民用工程建设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作为“南亚大象”,印度感到“势力渗透危机”,为了遏制和丑化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印度制造出一个耸人听闻的“珍珠链”战略来描述中国在南亚的“雄心”。实际上,印度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南亚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乃至国家正常交往,恶化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另外,某些国家故意制造“中国资源贫乏论”,以此推断中国将与其它国家展开资源争夺,而南海和东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发争议不能说没有受这种论调的影响。目前,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地区开发新的油井也面临着重重阻力,暂时是将维护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稳定放在首位。然而某些国家却歪曲这些领土和资源纠纷,以此论证“中国资源贫乏论”,转移国际视线,维护本国既得利益,甚至诋毁中国发展方向和前景。

(九)非传统安全威胁

进入新世纪,全球安全形势出现新特点,即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行发展。就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而言,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十分严重。目前,这三股势力呈现出暴力化和政治化并行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或将重新抬头。2011年5月1日,美国特种兵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本〃拉登,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采取了疯狂的恐怖报复行动。在此之际,美国于2011年6月22日公布了“三步走”计划,至今年底将向阿富汗政府移交全部安全职责。美国的这一计划推动了恐怖事件新高潮,尤其是扎瓦赫里出任“基地”组织领导人后,恐怖事件急剧增多。最近,名为“哈卡尼”的恐怖组织开始崭露头角,据信今年针对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

的恐怖袭击事件就是其所为。

其次,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可能再度恶化。公众普遍关注亚丁湾地区的索马里海盗,实际上南海地区的海盗也对地区安全形势起着重要影响,近年袭击事件不断增多,甚至有人断言亚太地区的海盗活动重心正向南海地区转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主权争议使南海地区联合打击海盗难以开展,甚至令海盗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海盗一般都是以抢掠达到经济目的,但南海地区的某些海盗不排除背后有国家支持,使用国家官方不便的手段实现国家目的),打击具有相当大的阻力,也使南海地区的海盗容易在多国争议地区寻找“势力空白”,躲避打击。

最后,随着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逐渐紧密,中国有被边缘化的可能。随着冷战结束,亚太地区的军事对峙逐渐缓和,军事合作不断兴起,非传统安全领域(如反恐、救援、打击跨国走私)日益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外大国日益重视与中国周边国家进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区外大国也借此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影响力,扩大军火销售,进而促进传统军事安全合作。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中国与区外大国、与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次数同比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有下滑趋势。这表明我国在此领域正受到“排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随着人们对传统安全的关注日益回升,如何通过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来加强传统安全,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十)战略武器环境的恶化

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对发展战略武器的重视,中国面临的战略武器环境逐渐恶化,进而削弱了中国战略武器的威慑力。

首先,核威慑环境恶化。亚太地区长期只有中美俄三国拥有核武器,随着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核爆试验,2006年和2009年朝鲜两次核试验,中国周边出现了三个事实上的核国家。印巴朝三国还大力研发远程导弹,促使三国的核武器走向实战化。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某些国家还在觊觎(音:记于)核武器,显然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正被弱化,这方面优势地位正在下降。

其次,航母威慑力对比形成动态平衡。继1998-2003年装备3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之后,2009-2011年日本服役2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基本可视为轻型航母。而在2010年,日本政府已批准下一代“直升机驱逐舰”的预算,计划2014年服役。可以说,在政治许可的前提下,日本已拥有航空母舰技术和较大发展潜力。

20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后,韩国积极寻求发展航母,但长期不能如愿。1995年,韩国购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辅”级航母,对其技术进行了研究,后因亚洲金融风暴而暂时搁臵航母研发。进入新世纪,韩国全力推进3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服役,随着2011年8月中国航母平台试航,韩国又在计划新型航母的研发工作。

印度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长期对于航母的运用较有心得,目前正等待俄罗斯改装航母服役,同时在俄罗斯和西欧国家技术帮助下,努力研发本国航母,以尽快实现其至少三支航母编队的海军规划。

随着“辽宁号”入列,中国走出了拥有航母的第一步,开始跻身于“大型航母俱乐部”。不过从技术成熟度和性能指标上看,中国航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亚太地区“航母发展热”背后关于军

事实力、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比拼,中国发展航母这种战略性武器,已经投入亚太地区的动态博弈之中,似将形成动态平衡。

最后,随着社会基础越来越与互联网联结在一起,网络武器具备了战略武器的基本特征,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各国竞相投入。由于在网络空间无法形成一国绝对优势,威胁也处于动态变化,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博弈方面基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毕竟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发挥本国网络优势的突破口,取得某一点的优势,进而对潜在对手的军事行动造成干扰,甚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造成创伤。正因如此,各国不惜投入以争夺网络优势也就不足为奇。在这场“网络博弈混战”中,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和境内安全稳定态势都遭到恶化。尽管胜负尚难预料,但网络安全无疑成为维护中国发展稳定大局而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四个问题:中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和武装力量构成。

(一)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谋划、决策、指挥、协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臵、职权划分和相互关系等,是国家体制和军事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领导体制对发挥综合国力,实现国防目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设有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国家行政机关中管理国防事务的部门和武装力量领导指挥系统等。根据宪法、国防法和有关法律,中国建立和完善了国防领导体制,对国防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规定,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管辖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他武装力量。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会议还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设臵。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党的军事委员会,担负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军事委员会有关军事工作的决定,对内以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的名义下达,对外以国务院或国防部的名义下达。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中央军委是中共中央的军事工作部门,是统一领导全军的统帅机关,军委主席是全军统帅,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部是军委对外的名义。军委决定的事项,凡需经国务院批准,或需用行政名义下达的,由国防部长签署对外发布。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为了加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1998年,中央军委增设了总装备部。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存在,其职能和国家中央军委完全相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在国家生活包括国防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有关国防、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决策并通过必要

的法定程序,作为党和国家的统一决策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国防领导职权主要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在国防方面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有关国防方面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国防领导职权包括: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和人民武装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等方面的工作;领导和管理拥军优属工作和退出现役军人的安臵工作;领导国防教育工作;与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工作以及征兵、预备役、边防、海防和空防工作;法律规定的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与中共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同一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职权主要包括: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订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规定总部以及军区、军兵种和其他军级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批准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体制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计划,协同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有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中央军委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总部既是中央军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大军区在军委各总部领导下工作。

(二)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的武装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武装力量这种新体制,既可在平时满足维护国内安全的需要,又能在战时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优点,并使之更有力量。所以说,这一新体制符合我国的国情、军情,符合我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和特点,是新形势下完成国防使命的客观要求。

1、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要力量。中国人

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斗争中,创建和发展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它诞生与1927年8月,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后,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总兵力保持在250万以内。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有关各军兵种的具体情况后面还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预备役部队,是国家平时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能迅速转为现役部队而组建起来的部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准正规部队,是战时首批动员的后备力量,是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预备役部队。其师(旅)、团已列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于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建制领导,海、空军预备役师归海、空军建制,平时受海、空军和省军区双重领导。战时动员后,归指定的现役部队指挥或单独遂行作战任务。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

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新型主战坦克、导弹驱逐舰、歼击机和机动战略导弹等为标志的一批高新技术兵器陆续装备部队,表明我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新的、质的跃进。建军77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陆军发展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目前,我军不仅掌握着种类比较齐全的常规武器装备,而且拥有了具有了一定威慑力的原子弹、氢弹、战略战术导弹等尖端武器装备。应该说,当年以“小米加步枪”威震敌胆、扬威中外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力的现代化军队。所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的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一例外地表明,人民解放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以武装的形式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现役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武警部队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宗旨、原则,按照其条令、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武警部队特点进行建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享受人民解放军的同等待遇。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其前身为人民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建国初期,国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各级人民公安机关及公安武装,以后

其名称和领导体制几经变化。1982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地方内卫任务及内卫值勤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同公安部门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边防、消防等警种统一起来,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来根据形势需要,将交通、水电、黄金三支基建部队一并编为武警系列)。1983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由内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以及黄金、水电、交通、森林警察部队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其任务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卫部队(由各省总队和机动师组成)。这是武警部队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管理。其主要任务:一是承担固定目标执勤,保障国家重要目标的安全;二是处臵各种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三是反恐怖任务,主要是反袭击、反劫持、反爆炸;四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遇有严重灾害时,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第二类,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这是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其中,边防部队主要担负边境检查、管理和部分地段的边界巡逻以及海上缉私;消防部队主要担负防火灭火任务;警卫部队主要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主要领导及重要来访外宾警卫任务。第三类,黄金、水电、交通和森林部队。这是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的部队。其中,黄金部队主要担负黄金地质勘察、黄金生产任务;水电部队主要承担国家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其他建设任务;交通部队主要担负国家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公路、港口及城建等施工任务;森林部队主要担负森林的防火灭火以及维护林区治安、保护森林资源的任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

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总部、总队(师)、支队(团)三级领导机关。武警总部直辖若干师和大专院校。省级设武警总队,地区级设武警支队,县级设武警中队。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处臵突发事件、反恐怖任务,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固定目标执勤,主要是担负警卫、守卫、守护、看押、看守和巡逻等勤务。具体负责国家列名警卫对象和来访重要外宾,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各国驻华使、领馆,国际性、全国性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活动现场的安全警卫;对监狱和看守所实施外围武装警戒;对重要机场、电台和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等重要部门的机密要害单位或要害部位实施武装防守保卫;对铁路主要干线上的重要桥梁、隧道和特定的大型公路桥梁实施武装防守保护;对国家规定的大中城市或特定地区实施武装巡查警戒。处臵突发事件,主要是对突然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违法事件依法实施处臵,包括处臵叛乱事件、骚乱及暴乱事件、群体性治安、械斗事件等。反恐怖,主要是反袭击、反劫持、反爆炸。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主要有黄金地质勘察、森林防火灭火,参加国家能源、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遇有严重灾害时,参加抢险救灾。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武器装备轻便、精良。以步兵轻武器为主,兼有少量重型武器和特种武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自己的服装式样、识别标志和军衔等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重新组建以来,在巩固和加

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人民武装力量。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3、中国民兵

中国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后备力量。我国民兵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改称民兵或自卫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兵踊跃参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作战,支援前线,巩固后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中国民兵的组成

中国民兵的组织领导体制。中国民兵是国家的后备武装力量。全国的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各大军区按照上级赋予的任务,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民兵领导指挥机关;乡、镇、部分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有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和兵役工作。中国民兵的编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了民兵制度。民兵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既预备役军人)。28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岁—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女性公民只根据需要吸收参加基干民兵。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兵经过调整改革,在编制、训练、

装备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在重要战略方向和大中城市,已建立地炮、高炮、工兵、通信、侦察、防化和反坦克等民兵分队。民兵编为班、排、连、营、团。

(2)中国民兵的任务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民兵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国产化,基本上达到了与陆军连队相同的水平,并有一定的储备。反坦克和反空降的作战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部门,在保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斗争中,在抢险救灾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应该说,中国民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说,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随着战争的现代化,需要更多的民兵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规模上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因此,我国民兵在未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仍然是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武装组织形式和巨大的力量。

“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有尊严”,这是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的一条客观真理。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利益不受到侵害,就必须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繁荣强大、为国防长城永固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1-1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 2-12014年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包含专业课复习计划和 ...

  • 初一新生家长会上的讲话提纲
  • 初一新生家长会上的讲话提纲 各位家长: 你们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在今后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将同舟共计,荣辱与共,所以今天和大家见面,我非常的兴奋.非常亲切,再次感谢大家的到 ...

  • 备课写教案
  • 浅谈备课写教案 摘要:备课写教案是教师最起码的基本功,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对备课写教案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88-02 近年来,随着 ...

  • "三会一课"制度
  • "三会一课"制度 所谓的"三会"是指定期召开的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 "一课"指按时上党课.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认真坚持&qu ...

  • 七上历史教案
  •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 ...

  • 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总结
  • 为提高我市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综合素质、组织领导和业务能力,根据省厅统一部,我局从8月17日至8月28日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两期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班,对全市33个国土资源所、244名干部进行脱产封闭集中培训,每期培训5天。目前,培训活动已经结束。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 ...

  • 大学教学论基础提纲
  • 大学教学论基础 第1章 大学教学导论 1.1 大学教学的含义与意义 1 1.1.1 教学与大学教学的含义 1 1.1.2 大学教学的意义 4 1.2 大学教学的传统与演进 8 1.2.1 西方大学教学传统的演变及其影响 8 1.2.2 中国大学教学的古代传统与现代探索 11 第2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表 ...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臵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 ...

  • 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班工作总结
  • 为提高我市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综合素质、组织领导和业务能力,根据省厅统一部,我局从8月17日至8月28日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两期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班,对全市33个国土资源所、244名干部进行脱产封闭集中培训,每期培训5天。目前,培训活动已经结束。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 ...

  • 村务监督委员会培训授课提纲
  • 村务监督委员会培训授课提纲 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霍邱县民政局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简历及组织形式 (一)依法产生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三条明确: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