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发展与前景的认识 2012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与前景认识 By 唐英觉 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 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 都为生命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影响。“结合医学”(有称“综合医学”或“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从两者的观念、方法到概念、范畴,各不相同,不可通约。因此,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符合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特点。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医,绝非无可作为,关键是“如何为”的问题。若以西代中,则中医错位。如此而为,则为必无为,为更无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医必须彻底摆脱从属于西医的地位,并牢牢站稳自己的科学位置,有位才会有大作为。因此,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首先要彻底走出完全“西化”的误区。

从辩证唯物史观来看,21世纪中华文化必将复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必将振兴。而中医药学二千多年来随着时代的要求,在各个时代都有较大的发展,如果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当时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的。由于近百年中医受煎熬,对比西方医学的突飞猛进,的确存在学术危机。中医药学21世纪的发展,的确需要来一次凤凰涅槃,中西医相结合的确是办法之一。过去50年中西医结合出了不少成果,如针刺麻醉、急腹症非手术治疗、青蒿素等等。但这一切并不能引起中医理论的质变,主要是在基础理论上未有重大的成果。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原因多于主观努力。余云岫、王斌的思想在卫生部门影响很大而且很深远,使针刺麻醉与急腹症的研究没有得到推广与提高。如果20世纪50年代中医治疗乙型脑炎受到卫生领导部门的重视而不是排斥,花大力气研究中医为什么没有微生物学说,却能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而且其疗效还远远高于世界医学,若研究至今一定能为医学作出大贡献。中医药学真正得到扶持是198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才开始,至今未到20年。中医中药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现在政府对中医越来越重视,是中医药学大有作为的时候。中医药学不是中医人群的,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扬瑰宝是全体炎黄子孙的责任。论卫生队伍,人数最多的是西医,但这支2000年已达到157万的庞大队伍,却95%以上与中西医结合无缘。当然追逐西方之成就是重要的,但追赶何时了。正如凌锋教授等专家在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成立时表示:跟在外国之后超越西方不容易,打个平手已很难了,若与中医药学相结合,超越西方便有可能了。可见毛泽东发动西医学中医是对的。但半个世纪了,合起来人数几何! 中西结合,搞好搞大,必须发动西医专家把目光投向中医,西医高等教育必须大量增加中医药学的课时,为今后的中西医结合打好百年基础。

在此,面对21世纪,必须使全国上下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正处于一个千载

难逢的全面振兴的前夜,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惠顾,必须抓住机遇,不可彷徨、蹉跎。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20世纪里,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暴露出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迫使西医不得不“回归自然”,希望从传统医学中求得互补与自救。而在世界的传统医学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者,唯独只有中医。其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尚处于粗浅的萌芽水平,实际上只是经验性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技术而已。当今,西医向传统医学求得互补,其视野已经集中在中医上了,所以“中西医并重”很可能发展为21世纪人类医学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是要把国外没有的地地道道、原原本本的中医,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但决不是把中医西化以后再送到国外去。

其二: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逐步把药材推向世界,那么中医就很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知识经济产业。

尽管由于人们所期望的中西医结合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目前甚至有学者认为用西医学方法对中医理论研究是徒劳的,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中医理论终将会被证实、接受、容纳、取代,中西医结合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未来应在医学平衡观的指导下运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向着宏观与微观更加深人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趋向同化而不过分强调区别,整体相容而能互为引用。如检测手段已被普遍作为中医诊病与观察疗效的内容,而辨证内容也成为西医临床的一个方面,世界医学难题将被这种结合所攻克。因此,我们要相信本世纪将是人类医学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李琦 尚晓泓

关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共识 王文健

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吕志平 贺松其

中西医结合发展前景的展望 吴咸中

对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 唐乾利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与前景认识 By 唐英觉 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 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 都为生命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影响。“结合医学”(有称“综合医学”或“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从两者的观念、方法到概念、范畴,各不相同,不可通约。因此,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符合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特点。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医,绝非无可作为,关键是“如何为”的问题。若以西代中,则中医错位。如此而为,则为必无为,为更无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医必须彻底摆脱从属于西医的地位,并牢牢站稳自己的科学位置,有位才会有大作为。因此,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首先要彻底走出完全“西化”的误区。

从辩证唯物史观来看,21世纪中华文化必将复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必将振兴。而中医药学二千多年来随着时代的要求,在各个时代都有较大的发展,如果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当时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的。由于近百年中医受煎熬,对比西方医学的突飞猛进,的确存在学术危机。中医药学21世纪的发展,的确需要来一次凤凰涅槃,中西医相结合的确是办法之一。过去50年中西医结合出了不少成果,如针刺麻醉、急腹症非手术治疗、青蒿素等等。但这一切并不能引起中医理论的质变,主要是在基础理论上未有重大的成果。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原因多于主观努力。余云岫、王斌的思想在卫生部门影响很大而且很深远,使针刺麻醉与急腹症的研究没有得到推广与提高。如果20世纪50年代中医治疗乙型脑炎受到卫生领导部门的重视而不是排斥,花大力气研究中医为什么没有微生物学说,却能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而且其疗效还远远高于世界医学,若研究至今一定能为医学作出大贡献。中医药学真正得到扶持是198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才开始,至今未到20年。中医中药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现在政府对中医越来越重视,是中医药学大有作为的时候。中医药学不是中医人群的,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扬瑰宝是全体炎黄子孙的责任。论卫生队伍,人数最多的是西医,但这支2000年已达到157万的庞大队伍,却95%以上与中西医结合无缘。当然追逐西方之成就是重要的,但追赶何时了。正如凌锋教授等专家在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成立时表示:跟在外国之后超越西方不容易,打个平手已很难了,若与中医药学相结合,超越西方便有可能了。可见毛泽东发动西医学中医是对的。但半个世纪了,合起来人数几何! 中西结合,搞好搞大,必须发动西医专家把目光投向中医,西医高等教育必须大量增加中医药学的课时,为今后的中西医结合打好百年基础。

在此,面对21世纪,必须使全国上下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正处于一个千载

难逢的全面振兴的前夜,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惠顾,必须抓住机遇,不可彷徨、蹉跎。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20世纪里,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暴露出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迫使西医不得不“回归自然”,希望从传统医学中求得互补与自救。而在世界的传统医学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者,唯独只有中医。其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尚处于粗浅的萌芽水平,实际上只是经验性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技术而已。当今,西医向传统医学求得互补,其视野已经集中在中医上了,所以“中西医并重”很可能发展为21世纪人类医学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是要把国外没有的地地道道、原原本本的中医,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但决不是把中医西化以后再送到国外去。

其二: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逐步把药材推向世界,那么中医就很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知识经济产业。

尽管由于人们所期望的中西医结合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目前甚至有学者认为用西医学方法对中医理论研究是徒劳的,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中医理论终将会被证实、接受、容纳、取代,中西医结合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未来应在医学平衡观的指导下运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向着宏观与微观更加深人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趋向同化而不过分强调区别,整体相容而能互为引用。如检测手段已被普遍作为中医诊病与观察疗效的内容,而辨证内容也成为西医临床的一个方面,世界医学难题将被这种结合所攻克。因此,我们要相信本世纪将是人类医学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李琦 尚晓泓

关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共识 王文健

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吕志平 贺松其

中西医结合发展前景的展望 吴咸中

对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 唐乾利


相关内容

  • 浅谈对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的几点认识
  • Comprehensive medical│综合医学 浅谈对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的几点认识 叶建军 (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322000) 精神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太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而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 ...

  • 2015-2020年中国中药市场供需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中药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 ...

  • [心衰国际学院]季晓平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进展
  • 在2017年心力衰竭国际学院济南站活动中,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季晓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进展"的精彩报告. HF现状 上个世纪末 ◆确定了心肌重构是慢性心衰(HF)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 ◆肯定了导致心肌重构的主因为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神 ...

  • 高尿酸血症中医认识与治疗概述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12卷第6期No. 6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Vol. 12, ·881· ·综述· 高尿酸血症中医认识与治疗概述 陈玥颖 1 薛鸾 2 [摘要]高尿酸血症是一种 ...

  • 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 各相关单位:: 按照市委"关于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成委目督[2009]86号)要求,市卫生局.市体育局拟定了<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征求意见稿).现送呈给你们,书面征求你们的建议与意见.并请于2009年9月19日下午 ...

  • 审视中西医结合医学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10月第21卷第5期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TCM2009Vol.21No.5 审视中西医结合医学 ★ 刘应科 魏飞跃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2.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 长沙410007) 12 摘要:中西医结合的出 ...

  •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肩负着促进我国中药振兴和发展的重大使命[1]. 参考文献 [1]傅喆暾,马明华,赵勇. 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和评价[J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 16) : 90 - 91. 中 ...

  •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 卫生职业教育 V01.322014No.20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庞红威,尚雅珍,闫捷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认识误区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1246(2014)20一0150-02 近年来,本着切实推动中医药事 ...

  • CT在诊断腹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3.27.007 CT在诊断腹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齐燕辉 [摘要] 目的 探讨CT运用于腹部淋巴瘤诊断的现状及前景.方法 通过分析CT技术诊断的原理,CT在腹部淋巴瘤的分期.治疗.疗效评估及复发 结果 CT技术形象直观,中起到的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