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生活化教育
摘要:生活化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在《纲要》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它既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
关键词:兴趣 活动 生活化
《纲要》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它既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下面谈谈我在进行幼儿生活化教育中是如何选择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的和实施活动过程生活化的。
一、生活化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一次晨间锻炼,我组织幼儿玩蹦蹦床活动时,轩轩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我家床跟幼儿园的蹦蹦床一样,也能把人弹起来,我试过了。”“哟,轩轩家里也有蹦蹦床了!”听我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我家大沙发也是一个蹦蹦床,我家枕头也是一个小蹦蹦床……”这时,潇潇小朋友嚷起来:“我家有个弹簧小人,只要将开关一按,小人就会弹起来,跟幼儿园的蹦蹦床一样,因为它的里面装着一跟弹簧。”听他这么一说,有的幼儿也发现了:“蹦蹦床上有好多弹簧!”有人问:“轩轩,你家床上装弹簧了吗?”“没有啊,没有也能弹起来。”“骗人”有的幼儿反驳着,他们争论了起来。没有弹簧能否弹起来呢?此时,幼儿的兴趣全部指向了这个问题。于是科学活动《弹性》很自然地就生成了。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妈妈的节日》、《制作小礼物》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⒊从幼儿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产生活动内容
一年四季的轮换交替、动植物、气象、风俗等的变迁无不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自然是神奇的,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童话、神话色彩的世界,这给幼儿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动内容。如: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当幼儿看到风儿吹过时万物的变化,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树叶沙沙,那是风姑娘在歌唱;花儿弯腰,那是风姑娘在跳舞;小姑娘裙摆飘飘,那是风姑娘在和她捉迷藏……此时就因势利导,开展了《风在哪里》的语言创编
浅谈幼儿生活化教育
摘要:生活化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在《纲要》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它既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
关键词:兴趣 活动 生活化
《纲要》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它既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下面谈谈我在进行幼儿生活化教育中是如何选择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的和实施活动过程生活化的。
一、生活化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一次晨间锻炼,我组织幼儿玩蹦蹦床活动时,轩轩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我家床跟幼儿园的蹦蹦床一样,也能把人弹起来,我试过了。”“哟,轩轩家里也有蹦蹦床了!”听我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我家大沙发也是一个蹦蹦床,我家枕头也是一个小蹦蹦床……”这时,潇潇小朋友嚷起来:“我家有个弹簧小人,只要将开关一按,小人就会弹起来,跟幼儿园的蹦蹦床一样,因为它的里面装着一跟弹簧。”听他这么一说,有的幼儿也发现了:“蹦蹦床上有好多弹簧!”有人问:“轩轩,你家床上装弹簧了吗?”“没有啊,没有也能弹起来。”“骗人”有的幼儿反驳着,他们争论了起来。没有弹簧能否弹起来呢?此时,幼儿的兴趣全部指向了这个问题。于是科学活动《弹性》很自然地就生成了。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妈妈的节日》、《制作小礼物》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⒊从幼儿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产生活动内容
一年四季的轮换交替、动植物、气象、风俗等的变迁无不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自然是神奇的,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童话、神话色彩的世界,这给幼儿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动内容。如: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当幼儿看到风儿吹过时万物的变化,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树叶沙沙,那是风姑娘在歌唱;花儿弯腰,那是风姑娘在跳舞;小姑娘裙摆飘飘,那是风姑娘在和她捉迷藏……此时就因势利导,开展了《风在哪里》的语言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