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思潮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国家哲学,于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其代表人物杜威的倡导下,在一些中国学者的大力宣传下,对当时中国青年的思想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主流思想对来自于美国的实用主义进行了大量了批判,使得实用主义影响甚微。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实用主义思潮由衰而盛,对中国青年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纵观全局,其影响利大于弊。
【关键词】 实用主义 青年 消极影响 对策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年而言,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文化的交流逐渐频繁,一些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在解放中国青年的思想的过程中,也加剧了对当代中国青年的腐蚀,实用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一、实用主义的理论特征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文pragma,其原意为行动、行为和实践。
实用主义最突出的理论特征就是鼓吹工具主义的 “价值至上”观,将认识中的价值关系、效用关系置于事实关系至上,甚至以人的主观需要的满足程度来排斥认识的客观性。其名言“有用即真理”集中反映了实用主义的特征。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理论,实用主义极力回避本体论方面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和争论,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确定实验和行为的方法,最终取得有利于人类的实际效果。即不管经验的来源,只管对付的方法,不探究目的的合理性,只强调方法的合目的性,这样就容易导致道德价值和功用理性的分离,与它所标榜的“人本主义”相分离。
二、实用主义对青年的消极影响
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在五四运动前期传入中国,随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建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实用主义思潮一度被打压,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主义思潮成为中国青年群体中盛行的主流思潮,对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无形中影响着青年的思想思维,指导着青年的社会实践活动。
1、 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用主义的“价值至上”观,强调“有用即真理”,评价一中理论是否对人类有用其标准在于是否对当前的社会生活产生切实的效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实用主义的影响逐渐加强,青年群体关于共产主义的信仰逐渐淡化。一些青年将一切理论看做一种工具,哪一种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使用哪一种,而不去比较哪种学说更为科学、更为理性。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越来越注重实际的物质利益,部分青年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当前的社会生活而言太虚幻、不够实际,不能对当前的社会生活起到现实的利益影响,因此看不到共产主义信仰对人类的意义,更倾向于当前的人类需要。因此,许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不感兴趣,不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用说共产主义信仰,当真正有部分人大声疾呼,自己想要为共产主义去奋斗的时候,这种行为有可能被大家看做是一种噱头,但当大家知道这种行为是真的时候,却没有人为其喝彩,得到的可能是“这个人太傻了”的评价。不言而喻,在当代的中国,真正拥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成为了少数派,真正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青年却只能在内心里为自己加油鼓劲,却不能为大家所理解。不得不说,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极大的损害了中国青
年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
2、 社会关系实用化、冷漠化。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青年群体越来越注重自身行为所能带给自己的切实利益,同时,这种思想也推广到了自己的社交群体中,使得社会关系日益实用化、冷漠化。一些青年对于费九牛二虎之力搞好社会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毋庸置疑,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但如果搞好社会关系只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却不能不让人怀疑了。一些青年在生活中遇到给予自己知识的老师装作不认识,害怕其可能有求于自己,然而在路上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公司领导却会跑过去打招呼,生怕留给对方不好的印象。更有甚者,部分青年在遇到老年人摔倒的时候,熟视无睹,在遇到小朋友被车碾压的时候选择了视而不见,只因为他们对于自己而言,那是一个陌生人,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没有利益联系。自小接受的助人为乐思想完全被舍弃,“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思想“遍地开花”。一位青年因为开车撞倒了人而没有逃跑,主动承担了责任。众多新闻媒体对此事件纷纷报道,对其赞赏有加,难道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吗?由此可见,实用主义的思想使青年在处理自己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利益,而非道德。这使得我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疑虑: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群体都是如此这般的话,这个国家又将会有何前途而言呢?
3、 功利主义泛滥化。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对生活的影响,但其实践必须有效用,而且是对自身有切实的利益效用,在其观念的影响下,使得一些人放弃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原有的道德约束,片面的追求物质利益,一切为了自己。以学校中的青年学生为例,在高校中的奖学金评比过程中,部分成绩较靠前或居中者,为了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找到好工作,不惜花费重金或者利用人际关系去找人去伪造证书、或者让人帮其代写论文以获得加分资格等。
三、针对实用主义思潮的对策分析
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的,从个人角度讲,会误导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有可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因此,对于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的消极影响,绝对不能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个人认为,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并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用主义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主要是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由于国家一直注重于经济的发展,忽视了西方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使得西方思想得以肆无忌惮的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冲击和腐蚀。因此,应当在了解青年群体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改往日的一统天下的说服教育方式,通过多种现代化渠道,如网络等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开展对青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使其能够凭借自身的理论知识辨别不同社会思潮,坚决抵制不良理论的侵蚀。同时,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青年,对其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2、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建设。实用主义之所以能够横行于青年群体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青年群体缺乏自身的信念、信仰。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由于坚守传统文化而落后、挨打,因此,一些激进的中国学者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认为西方的才是最好的。其实,个人认为,当前中国青年集体缺乏信仰,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缺乏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极强的先进性,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究其本源,仍是西方思想,中国可以用其作为指导思想,但作为配套设施,中国应加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指引着中华民族开创了五千多年的先进文明,必然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作为本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更易于青年群体所接受。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在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建设。促进青年群体抵制实用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3、 加强对青年舆论的引导。青年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易冲动、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容易听从别人的言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发展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不断发展,对青年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众多青年获取信息都是通过媒体,因此要加强对舆论的监管,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年舆论的引导。近期引发众多关注的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新闻,就是对青年加强舆论导向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上注册时,网络提供者应加强对注册者的真实信息进行核对,使得部分人利用网络进行不法宣传、鼓动活动的阴谋不能得逞,对于青年舆论的导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有着较多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同时对青年群体舆论进行引导。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中国青年接受西方思想的冲击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积极面对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立思 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 周国丽.周彩霞 实用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
研究与评估)2009.3
3、 陈兰 陈原斌 实用主义与青年的生活观[J] 现代营销 2011.8
实用主义思潮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国家哲学,于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其代表人物杜威的倡导下,在一些中国学者的大力宣传下,对当时中国青年的思想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主流思想对来自于美国的实用主义进行了大量了批判,使得实用主义影响甚微。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实用主义思潮由衰而盛,对中国青年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纵观全局,其影响利大于弊。
【关键词】 实用主义 青年 消极影响 对策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年而言,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文化的交流逐渐频繁,一些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在解放中国青年的思想的过程中,也加剧了对当代中国青年的腐蚀,实用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一、实用主义的理论特征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文pragma,其原意为行动、行为和实践。
实用主义最突出的理论特征就是鼓吹工具主义的 “价值至上”观,将认识中的价值关系、效用关系置于事实关系至上,甚至以人的主观需要的满足程度来排斥认识的客观性。其名言“有用即真理”集中反映了实用主义的特征。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理论,实用主义极力回避本体论方面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和争论,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确定实验和行为的方法,最终取得有利于人类的实际效果。即不管经验的来源,只管对付的方法,不探究目的的合理性,只强调方法的合目的性,这样就容易导致道德价值和功用理性的分离,与它所标榜的“人本主义”相分离。
二、实用主义对青年的消极影响
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在五四运动前期传入中国,随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建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实用主义思潮一度被打压,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主义思潮成为中国青年群体中盛行的主流思潮,对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无形中影响着青年的思想思维,指导着青年的社会实践活动。
1、 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用主义的“价值至上”观,强调“有用即真理”,评价一中理论是否对人类有用其标准在于是否对当前的社会生活产生切实的效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实用主义的影响逐渐加强,青年群体关于共产主义的信仰逐渐淡化。一些青年将一切理论看做一种工具,哪一种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使用哪一种,而不去比较哪种学说更为科学、更为理性。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越来越注重实际的物质利益,部分青年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当前的社会生活而言太虚幻、不够实际,不能对当前的社会生活起到现实的利益影响,因此看不到共产主义信仰对人类的意义,更倾向于当前的人类需要。因此,许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不感兴趣,不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用说共产主义信仰,当真正有部分人大声疾呼,自己想要为共产主义去奋斗的时候,这种行为有可能被大家看做是一种噱头,但当大家知道这种行为是真的时候,却没有人为其喝彩,得到的可能是“这个人太傻了”的评价。不言而喻,在当代的中国,真正拥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成为了少数派,真正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青年却只能在内心里为自己加油鼓劲,却不能为大家所理解。不得不说,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极大的损害了中国青
年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
2、 社会关系实用化、冷漠化。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青年群体越来越注重自身行为所能带给自己的切实利益,同时,这种思想也推广到了自己的社交群体中,使得社会关系日益实用化、冷漠化。一些青年对于费九牛二虎之力搞好社会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毋庸置疑,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但如果搞好社会关系只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却不能不让人怀疑了。一些青年在生活中遇到给予自己知识的老师装作不认识,害怕其可能有求于自己,然而在路上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公司领导却会跑过去打招呼,生怕留给对方不好的印象。更有甚者,部分青年在遇到老年人摔倒的时候,熟视无睹,在遇到小朋友被车碾压的时候选择了视而不见,只因为他们对于自己而言,那是一个陌生人,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没有利益联系。自小接受的助人为乐思想完全被舍弃,“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思想“遍地开花”。一位青年因为开车撞倒了人而没有逃跑,主动承担了责任。众多新闻媒体对此事件纷纷报道,对其赞赏有加,难道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吗?由此可见,实用主义的思想使青年在处理自己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利益,而非道德。这使得我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疑虑: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群体都是如此这般的话,这个国家又将会有何前途而言呢?
3、 功利主义泛滥化。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对生活的影响,但其实践必须有效用,而且是对自身有切实的利益效用,在其观念的影响下,使得一些人放弃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原有的道德约束,片面的追求物质利益,一切为了自己。以学校中的青年学生为例,在高校中的奖学金评比过程中,部分成绩较靠前或居中者,为了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找到好工作,不惜花费重金或者利用人际关系去找人去伪造证书、或者让人帮其代写论文以获得加分资格等。
三、针对实用主义思潮的对策分析
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的,从个人角度讲,会误导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有可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因此,对于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的消极影响,绝对不能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个人认为,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并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用主义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主要是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由于国家一直注重于经济的发展,忽视了西方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使得西方思想得以肆无忌惮的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冲击和腐蚀。因此,应当在了解青年群体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改往日的一统天下的说服教育方式,通过多种现代化渠道,如网络等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开展对青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使其能够凭借自身的理论知识辨别不同社会思潮,坚决抵制不良理论的侵蚀。同时,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青年,对其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2、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建设。实用主义之所以能够横行于青年群体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青年群体缺乏自身的信念、信仰。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由于坚守传统文化而落后、挨打,因此,一些激进的中国学者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认为西方的才是最好的。其实,个人认为,当前中国青年集体缺乏信仰,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缺乏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极强的先进性,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究其本源,仍是西方思想,中国可以用其作为指导思想,但作为配套设施,中国应加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指引着中华民族开创了五千多年的先进文明,必然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作为本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更易于青年群体所接受。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在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建设。促进青年群体抵制实用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3、 加强对青年舆论的引导。青年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易冲动、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容易听从别人的言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发展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不断发展,对青年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众多青年获取信息都是通过媒体,因此要加强对舆论的监管,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年舆论的引导。近期引发众多关注的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新闻,就是对青年加强舆论导向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上注册时,网络提供者应加强对注册者的真实信息进行核对,使得部分人利用网络进行不法宣传、鼓动活动的阴谋不能得逞,对于青年舆论的导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有着较多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同时对青年群体舆论进行引导。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中国青年接受西方思想的冲击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积极面对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立思 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 周国丽.周彩霞 实用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
研究与评估)2009.3
3、 陈兰 陈原斌 实用主义与青年的生活观[J] 现代营销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