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梅兰芳练功]教案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积累9个词语。借助注释知道“跷功、蜚声”的意思,查词典知道“料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方设法”,辨析“硬”在“过硬”“硬是”两个词语中不同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读、圈、说”的方法学习第5节,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7节。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简单说说梅兰芳练跷功的事例,体会他的顽强的毅力。

4.以“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为开头,用“概括——具体”的方式把两个事例连起来说一说。

课前预习:

1. 借助注释理解“跷功”和“蜚声”,查词典理解“例外”和“料子”。

2. 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原来先生是怎么评价小时候的梅兰芳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评价梅兰芳的?用直线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内容。

3. 查找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了解梅兰芳。

4. 在预习的过程中,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能想办法自己解决吗?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简介梅兰芳,学习第1节。

1. 看图,简单了解梅兰芳及他扮演的角色。

2. 出示第1节,朗读句子。

3. 梅兰芳能够成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秘诀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3节。

1. 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用“原来先生是怎么评价梅兰芳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评价他的?”来说一说。借助关键词的理解读懂句子意思。【板书:原来 后来】

(1)交流:原来先生怎么评价梅兰芳?

① 【板书:不是学戏的料子】通过查词典理解“料子”。

“料子”是指“衣料”。我们查过词典,在这句话中是指人才。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就是?

② 这一节中还有一句话也是这个意思,是哪一句?

理解句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教师讲解理解“祖师爷”。指导读出先生的无奈。

(2)交流:后来人们怎么评价梅兰芳?

① 【板书: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学习生字“蜚”,借助注释理解“蜚声”,换词理解“蜚声海内外”。

② 文章中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找到句子,读一读。

朗读句子“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师小结: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后来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

2. 学习课文最后一节,了解文章主旨。

(1)引读最后一节【板书:顽强的毅力】

(2)小结板书,点明主旨。

师生合作串读板书:课文告诉我们 原来,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后来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练功),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3. 指导朗读课文第3节,体会梅兰芳一定要学好戏的决心。

【板书:下定决心】

三、深入学习,体会梅兰芳顽强的毅力。

1. 借助图片和课后注释理解“跷功”。【板书:跷功】(学习生字: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唱念做打是京剧演员的基本功,旦角演员必须要练做功中的水袖功、跷功等等功夫。这篇课文就举了“梅兰芳练跷功”这个例子。【板书:跷功】“跷”左边是足字旁,说明练的是脚上功夫,右边是个“尧”。

“跷功”课后有注释,预习时读过。【出示图片】看,跷:就是木头做的小脚。跷功,就是演员这么大的脚要踩着木头小脚又要走路又要舞蹈,多难啊!

2. 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梅兰芳练跷功呢?

3. 学习第5、6节,尝试简洁而连贯地说说第一个事例。

(1)默读第5节,用“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基本句式说说第5节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讲清时间、地点。【板书:一次 板凳上的砖上】

(2) 再读第5节,圈出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关键词。【板书:一炷香 腰酸腿疼 肿 坚持】

指导朗读句子:„„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

辨析“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指导朗读句子: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3) 在“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基本句式上,加上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关键词简单而连贯地说说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

师:他练跷功仅仅练了一次吗?从第6节中找答案。

师:他是练了整整一个秋天,所以应该说“整个秋天”。【板书:改“一次”为“秋天”】谁再连起来说一说。

(4) 引读课文第6节,理解“更上一层楼”和“想方设法”。

① 结合“更上一层楼”在古诗中的本意理解其在本文中的意思。

② 说说“想方设法”的意思,联系第7节了解梅兰芳所想的办法。

4. 运用学法学习第7节,尝试简洁而连贯地说说第二个事例。

刚才,我们通过 “读一读”文章内容,“圈一圈”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词语,再简要地“说一说” 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的方法,学习了第5节,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第7节。【出示:读一读 文章内容 圈一圈 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词语 说一说 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

(1)运用第5节的阅读方法学习第7节。

学生自学,交流圈画的关键词。【板书:冬天 冰场上 摔 青一块紫一块 继续】

尝试简洁而连贯地说说第二个事例。

(2)情境体验,感受梅兰芳苦练跷功的顽强毅力。

① 创设情景:教师演先生,学生演梅兰芳,展开师生对话。

师:“孩子,你摔得那么重,疼吗?”

“你的跷功已经大有长进了,不要那么拼命了。”

“你身上都已经青一块紫一块了,休息几天吧。”

② 理解“一日不练三日空”。

③ 用一句感叹句表达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3) 朗读第7节,读出对梅兰芳的钦佩之情。

5. 比较两个事例,感受两个事例之间的递进关系。

(1)比较课文中两个讲梅兰芳练跷功的例子的不同之处。

(2)小结:这两个事例都是写梅兰芳练跷功的,第二个例子是梅兰芳自己要求的,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梅兰芳顽强的毅力。

6. 语言实践,深化主题。

(1) 用“概括——具体”的方式把两个事例连起来说一说。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积累9个词语。借助注释知道“跷功、蜚声”的意思,查词典知道“料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方设法”,辨析“硬”在“过硬”“硬是”两个词语中不同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读、圈、说”的方法学习第5节,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7节。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简单说说梅兰芳练跷功的事例,体会他的顽强的毅力。

4.以“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为开头,用“概括——具体”的方式把两个事例连起来说一说。

课前预习:

1. 借助注释理解“跷功”和“蜚声”,查词典理解“例外”和“料子”。

2. 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原来先生是怎么评价小时候的梅兰芳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评价梅兰芳的?用直线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内容。

3. 查找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了解梅兰芳。

4. 在预习的过程中,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能想办法自己解决吗?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简介梅兰芳,学习第1节。

1. 看图,简单了解梅兰芳及他扮演的角色。

2. 出示第1节,朗读句子。

3. 梅兰芳能够成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秘诀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3节。

1. 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用“原来先生是怎么评价梅兰芳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评价他的?”来说一说。借助关键词的理解读懂句子意思。【板书:原来 后来】

(1)交流:原来先生怎么评价梅兰芳?

① 【板书:不是学戏的料子】通过查词典理解“料子”。

“料子”是指“衣料”。我们查过词典,在这句话中是指人才。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就是?

② 这一节中还有一句话也是这个意思,是哪一句?

理解句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教师讲解理解“祖师爷”。指导读出先生的无奈。

(2)交流:后来人们怎么评价梅兰芳?

① 【板书: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学习生字“蜚”,借助注释理解“蜚声”,换词理解“蜚声海内外”。

② 文章中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找到句子,读一读。

朗读句子“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师小结: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后来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

2. 学习课文最后一节,了解文章主旨。

(1)引读最后一节【板书:顽强的毅力】

(2)小结板书,点明主旨。

师生合作串读板书:课文告诉我们 原来,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后来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练功),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3. 指导朗读课文第3节,体会梅兰芳一定要学好戏的决心。

【板书:下定决心】

三、深入学习,体会梅兰芳顽强的毅力。

1. 借助图片和课后注释理解“跷功”。【板书:跷功】(学习生字: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唱念做打是京剧演员的基本功,旦角演员必须要练做功中的水袖功、跷功等等功夫。这篇课文就举了“梅兰芳练跷功”这个例子。【板书:跷功】“跷”左边是足字旁,说明练的是脚上功夫,右边是个“尧”。

“跷功”课后有注释,预习时读过。【出示图片】看,跷:就是木头做的小脚。跷功,就是演员这么大的脚要踩着木头小脚又要走路又要舞蹈,多难啊!

2. 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梅兰芳练跷功呢?

3. 学习第5、6节,尝试简洁而连贯地说说第一个事例。

(1)默读第5节,用“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基本句式说说第5节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讲清时间、地点。【板书:一次 板凳上的砖上】

(2) 再读第5节,圈出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关键词。【板书:一炷香 腰酸腿疼 肿 坚持】

指导朗读句子:„„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

辨析“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指导朗读句子: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3) 在“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基本句式上,加上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关键词简单而连贯地说说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

师:他练跷功仅仅练了一次吗?从第6节中找答案。

师:他是练了整整一个秋天,所以应该说“整个秋天”。【板书:改“一次”为“秋天”】谁再连起来说一说。

(4) 引读课文第6节,理解“更上一层楼”和“想方设法”。

① 结合“更上一层楼”在古诗中的本意理解其在本文中的意思。

② 说说“想方设法”的意思,联系第7节了解梅兰芳所想的办法。

4. 运用学法学习第7节,尝试简洁而连贯地说说第二个事例。

刚才,我们通过 “读一读”文章内容,“圈一圈”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词语,再简要地“说一说” 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的方法,学习了第5节,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第7节。【出示:读一读 文章内容 圈一圈 体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词语 说一说 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

(1)运用第5节的阅读方法学习第7节。

学生自学,交流圈画的关键词。【板书:冬天 冰场上 摔 青一块紫一块 继续】

尝试简洁而连贯地说说第二个事例。

(2)情境体验,感受梅兰芳苦练跷功的顽强毅力。

① 创设情景:教师演先生,学生演梅兰芳,展开师生对话。

师:“孩子,你摔得那么重,疼吗?”

“你的跷功已经大有长进了,不要那么拼命了。”

“你身上都已经青一块紫一块了,休息几天吧。”

② 理解“一日不练三日空”。

③ 用一句感叹句表达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3) 朗读第7节,读出对梅兰芳的钦佩之情。

5. 比较两个事例,感受两个事例之间的递进关系。

(1)比较课文中两个讲梅兰芳练跷功的例子的不同之处。

(2)小结:这两个事例都是写梅兰芳练跷功的,第二个例子是梅兰芳自己要求的,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梅兰芳顽强的毅力。

6. 语言实践,深化主题。

(1) 用“概括——具体”的方式把两个事例连起来说一说。


相关内容

  • 梅兰芳学艺教案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优秀
  • 梅兰芳学艺 一.设计理念: 教学的开展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感情的熏陶感染.思维的撞击.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为目的的.关注的重点,不再只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的过程. 二.教材简析: < ...

  • 二 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识字1 more>> ·识字1-精彩教案好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识字1>课文内容 识字2 more>>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课文内容精彩推荐 识字3 ...

  •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梅兰芳-语文S版[小学学科网]
  • 五年级上册第24课<梅兰芳>教学设计 四川资阳某教师 xiaoxue.xuekeedu.com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本册教材第五单元(主题:中华文化).本单元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文中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影响.本课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 ...

  • 17梅兰芳练功
  • 17 梅兰芳练功 班级( )姓名( ) [课前预习] 1. 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悟出了什么? 3. 查字典理解: 硬是: 过硬: 蜚声: 例外: 4. 加部首组词: ( ...

  • D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 西顺河镇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孙军 第 1 页,共 1 页 9 母亲的恩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 2.学习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用"忙着"造句. 3.学 ...

  • 三年级语文国庆预习作业
  • 三年级语文国庆预习作业 姓名 预习方法: 从本单元开始,我们要学会将文中不理解的词句转化成问句的形式,流畅地向别人提问.由于问题从文中而来,所以我们要学会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根据问题的来源,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这三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以及课外相关知识的理解. 所以请你务必认真完成每课最后一道带 ...

  •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 柳州市北站路小学课题组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 ...

  • 小学语文教案
  • 27 两只小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能读准多音字"为". 2.用"应该.本领.爸爸"三个词练习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激 ...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 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 ,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 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篇课文的文眼就在"勤学苦练" .重在让学生体会梅兰芳之 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轻而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