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 化学练习 3 绝对经典 A4纸

期末复习 化学2

1.常见金属R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 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 .该金属可能是铁 C .R 的活泼性比Ag 弱 D .R 表面有固体析出 2.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3.(2012嘉兴)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对下列纯净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 B .二氧化碳和臭氧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 .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4.(2012嘉兴)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 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5.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 )

6.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敏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A. 在盐酸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 B. 在烧碱溶液中加入Ba(NO3) 2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在烧碱溶液中加入CaC0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在烧碱溶液中加入Cu0,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7.(2012嘉兴)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 →ZnCl 2②Zn(OH)2→ZnCl 2 ③ZnCO 3

→ZnCl 2。则( )

A .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 .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进行 C .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 D .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8. (2012绍兴)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 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 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 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9. (2012绍兴)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0.(2012嘉兴)已知Fe 2 O 3在氢气流中加热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生成Fe 3 O 4、FeO 或Fe ,上述反应利用了氢气的性。为了探究某次实验中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某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生成的固体称量后放人硫酸铜溶液中(已知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反应,且不溶于水) 。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并再次称量,若发现固体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则可认为产物中有Fe 。

11. (2012绍兴)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性质:能燃烧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

12. (2012绍兴)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 4,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进入。

13.(2012义乌)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致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

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1)N 2+3H2=====2NH3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催化剂

(2)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NH 3取代H 2的优点:

①由于NH 3比H 2沸点高,所以更易 ,便于储存和运输。 ② NH 3泄漏时易发现是因为 ,同时它易溶于水,便于处理。

14. (2012绍兴)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0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NH 3 H 2

无色、刺激性 无色、无味

-77.7 -259.2

-33 -253

456 0.0015

0.6942 0.0899

颜色、气味

熔点(℃)

沸点(℃)

25℃水中溶解度(g/L)

标况下密度 (g/L)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15. 天然水中一般都溶有Ca(HC03)2、Mg(HCO3)2等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这些溶解的物质会变成溶解度更小的碱和碳酸盐等其它物质,所以保温瓶中常会形成由碱和碳酸盐等组成的水垢。

查阅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知道水垢中含有Mg(OH)2,和CaC03后,提出了是否有Ca(OH)2和MgC03的猜测。于是,进行下列研究。

(1)通过实验发现,水垢中不存在Ca(OH)2,他们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一定量的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产生气泡停止后,测量B 装置增加的质量,从而推出混合物的组成。这种方案受到乙、

丙同学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改进装置后,利用正确的方法测得5克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 放出2.2克C02,说明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MgC03。

16.(2012宁波)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 化关系。 其中单质I 为红色固体,氧化物I 和单质Ⅲ均为 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则: (1)反应①中 (填化学式) 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 (3)根据题意,写出反 应④的化学方程 式。

17. (2012湖州)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无水硫酸铜

H 2 (混有H 2O )

第17题图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1.5克,纯度为76.7%。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18.(2012义乌)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 2、CO 、CO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 SO 2、CO 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 3难溶于水;

II. SO 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它气体不能。

实验探究:(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 2,把它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实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所需药品并完成实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 (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E 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 。 ②若观察到, 证明原气体中有CO 2; ③若观察到 现象, 证明原气体中有H 2无CO 。

19. (2012金华)某气体可能由CO 、CO 2、H 2、H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研究其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有些固定装置已经省去)。

请回答:

第27题图

(1)若该气体中含有H 2,则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A 处没有明显现象,据此现象,你能确定气体中CO 2的存在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20. (2012金华)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 3、CaO 、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

验。

碱石灰

请你在不影响其他气体检验的前提下,对上述装置提出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使实验能确定CO 2是否存在。

(1)若X 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 溶液的溶质是 ; (2)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21.(2012 宁波)实验室有一样品,已知是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小科把样品平均分成两份,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 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其中一份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溶液A ;

步骤二:将另一份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粉末B ;

步骤三:将溶液A 、粉末B 混合,结果产生无色气体0.5克,并得到不溶物32克和不含Cu2+ 的强酸性溶液。 (1)溶液A 的溶质中,除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外,还含有 ; (2)计算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 (3)计算粉末B 中铁的质量; (4)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

22.(2012义乌)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下: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克和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A 和28.8克黑色固体B 。 (1)求白色沉淀的质量; (2)推断黑色固体B 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期末复习 化学2

1.常见金属R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 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 .该金属可能是铁 C .R 的活泼性比Ag 弱 D .R 表面有固体析出 2.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3.(2012嘉兴)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对下列纯净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 B .二氧化碳和臭氧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 .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4.(2012嘉兴)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 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5.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 )

6.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敏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A. 在盐酸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 B. 在烧碱溶液中加入Ba(NO3) 2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在烧碱溶液中加入CaC0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在烧碱溶液中加入Cu0,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7.(2012嘉兴)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 →ZnCl 2②Zn(OH)2→ZnCl 2 ③ZnCO 3

→ZnCl 2。则( )

A .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 .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进行 C .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 D .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8. (2012绍兴)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 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 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 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9. (2012绍兴)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10.(2012嘉兴)已知Fe 2 O 3在氢气流中加热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生成Fe 3 O 4、FeO 或Fe ,上述反应利用了氢气的性。为了探究某次实验中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某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生成的固体称量后放人硫酸铜溶液中(已知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反应,且不溶于水) 。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并再次称量,若发现固体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则可认为产物中有Fe 。

11. (2012绍兴)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性质:能燃烧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

12. (2012绍兴)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 4,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进入。

13.(2012义乌)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致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

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1)N 2+3H2=====2NH3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催化剂

(2)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NH 3取代H 2的优点:

①由于NH 3比H 2沸点高,所以更易 ,便于储存和运输。 ② NH 3泄漏时易发现是因为 ,同时它易溶于水,便于处理。

14. (2012绍兴)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0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NH 3 H 2

无色、刺激性 无色、无味

-77.7 -259.2

-33 -253

456 0.0015

0.6942 0.0899

颜色、气味

熔点(℃)

沸点(℃)

25℃水中溶解度(g/L)

标况下密度 (g/L)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15. 天然水中一般都溶有Ca(HC03)2、Mg(HCO3)2等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这些溶解的物质会变成溶解度更小的碱和碳酸盐等其它物质,所以保温瓶中常会形成由碱和碳酸盐等组成的水垢。

查阅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知道水垢中含有Mg(OH)2,和CaC03后,提出了是否有Ca(OH)2和MgC03的猜测。于是,进行下列研究。

(1)通过实验发现,水垢中不存在Ca(OH)2,他们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一定量的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产生气泡停止后,测量B 装置增加的质量,从而推出混合物的组成。这种方案受到乙、

丙同学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改进装置后,利用正确的方法测得5克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 放出2.2克C02,说明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MgC03。

16.(2012宁波)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 化关系。 其中单质I 为红色固体,氧化物I 和单质Ⅲ均为 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则: (1)反应①中 (填化学式) 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 (3)根据题意,写出反 应④的化学方程 式。

17. (2012湖州)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无水硫酸铜

H 2 (混有H 2O )

第17题图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1.5克,纯度为76.7%。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18.(2012义乌)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 2、CO 、CO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 SO 2、CO 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 3难溶于水;

II. SO 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它气体不能。

实验探究:(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 2,把它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实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所需药品并完成实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 (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E 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 。 ②若观察到, 证明原气体中有CO 2; ③若观察到 现象, 证明原气体中有H 2无CO 。

19. (2012金华)某气体可能由CO 、CO 2、H 2、H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研究其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有些固定装置已经省去)。

请回答:

第27题图

(1)若该气体中含有H 2,则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A 处没有明显现象,据此现象,你能确定气体中CO 2的存在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20. (2012金华)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 3、CaO 、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

验。

碱石灰

请你在不影响其他气体检验的前提下,对上述装置提出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使实验能确定CO 2是否存在。

(1)若X 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 溶液的溶质是 ; (2)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21.(2012 宁波)实验室有一样品,已知是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小科把样品平均分成两份,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 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其中一份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溶液A ;

步骤二:将另一份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粉末B ;

步骤三:将溶液A 、粉末B 混合,结果产生无色气体0.5克,并得到不溶物32克和不含Cu2+ 的强酸性溶液。 (1)溶液A 的溶质中,除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外,还含有 ; (2)计算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 (3)计算粉末B 中铁的质量; (4)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

22.(2012义乌)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下: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克和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A 和28.8克黑色固体B 。 (1)求白色沉淀的质量; (2)推断黑色固体B 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相关内容

  •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 对有些学生来说,初一能决定中学生活的基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后边所有的成绩和表现是在初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初一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后边初二初三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中考就会很困难. (初一的基础性) 初二: 数学:二次根式到高考都是热点 英语:几 ...

  • 201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 ...

  • 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
  • 语文教材 范围:包括什么阶段?包不包括大学语文?思考这个问题.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心中,好的语文课并非在死抠课文和课本,而是要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培养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的 ...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广东省大综合邓远源: 首先是说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宜的,我为什么那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呢?因为我觉得许多学习方法就从读书中来,所以无论是哪一个年级同学,我首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且大家都会发现有很多同学他很用用功了,用了很多时间,有一些同学他用的时间是其他同学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 ...

  •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精选
  •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精选 自主学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大, 原子小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运动的, 原子是静止的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2.气体压强增大, 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压强增大, 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b.压强增大, ...

  •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课题1.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自然科学.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举例: ...

  •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基础检测 1.1,0,2.5, 462 ,1.732,3.14,106,,1中,正数375 有 ,负数有 . 2.如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 ...

  •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

  • 2014年江西[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
  • 高等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