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呢?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呢?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相关内容

  • 有关思乡的古诗
  • 有关思乡的古诗 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 ...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日暮乡关何处是 --解读羁旅行役诗词 一.文化背景 1.安土重迁的心理 • 传统中国人的"家" • 士人的心灵家园 2.背井离乡的选择 • 主动:宦游之士.商贾贩夫 • 被动:逃难百姓.贬官迁客.戍边将士. 亡国君臣.和亲宫娥 3.人在旅途的吟唱 家园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 ...

  • 重庆江津四面山导游词
  • 各位团友: 山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每一片叶.每一棵树.每一朵云彩.每一缕阳光都可能会让大家演绎一份心情故事.朋友们抛却心中的承载,共同分享四面山带给我们心情的释放.首先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四面山概况. 四面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水.林.瀑为一体的天然园林.它以森林为基调,以瀑布为特色,以丹霞地貌 ...

  • 思念逝去的亲人的话语
  •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 梦断香消四 ...

  • 重庆-丰都鬼城
  •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上游距重庆市区172公里,下游距湖北宜昌476公里.从武隆坐大巴到丰都三小时,路上有雾,能见度不足50米,盘山路危险,但风景绝美.下午去了丰都鬼城. 鬼城位于长江北岸丰都老县城,有近2000年历史,传说是人死后灵魂归宿地.鬼城所在名山古木参天.寺庙林立,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 ...

  • 中秋节诗句
  • 篇一:中秋节的诗句 栾川县叫河中学有关中秋节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 ...

  • 家人的句子
  •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3.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福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4.宝贝,我们结 ...

  • 思念家乡的古诗集锦[1]
  • 思念家乡的古诗集锦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2.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 重庆旅游信息
  • 解放碑 该建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为低矮木质结构,称"精神堡垒".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建,题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1997年, -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 解放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