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的默写
一、钠
钠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粉末. 化学方程式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化学方程式
钠与硫在研钵中研磨或加热发生爆炸. 化学方程式
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钠与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钠与硫酸铜aq 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二、氧化钠(化学式和物理性质
1.氧化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3.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三、过氧化钠(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 )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6.过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四、氢氧化钠(化学式和物理性质 )
碱的通性:a :
b: 碱+酸=盐+水 化学方程式
c: 化学方程式
d: 化学方程式
五、碳酸钠(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 )
7.向碳酸钠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 a: b: 离子方程式 a: b:
8.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0.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六、碳酸氢钠(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 )
9.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0.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11.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2.碳酸氢钠与少量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3.碳酸氢钠与过量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4.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5.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6.十水合碳酸钠的风化 化学方程式
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铝
1、铝在氧气中燃烧: ;
2、铝在氯气中燃烧: ;
3、铝和硫共热: ;
4、铝与稀硫酸反应: ;
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6、铝和浓硫酸共热: ;
7、铝和浓硝酸共热: ;
8、铝和稀硝酸反应: ;
9、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
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1、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 ;
12、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 ;
13、铝和氧化铜高温共热: ;
14、铝和二氧化锰高温共热: ;
二、氧化铝
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 ;
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 ;
三、氢氧化铝
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
2、氢氧化铝与氢氧
应: ;
化钠 溶液反
3、加热氢氧化铝: ;
四、硫酸铝
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 ;
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 ;
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8、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
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
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 ;
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 ;
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 ;
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 ;
五、偏铝酸钠
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 ;
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 ;
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 ;
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
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 ;
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
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
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1、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 Fe在纯O 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 Fe与S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3) Fe与Cl 2 点燃:化学方程式: ;
(4) Fe与I 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2、铁与水反应:
(1)与水蒸汽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潮湿的空气里形成原电池,铁易被腐蚀,最终形成铁锈。
原电池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后续反应: ;
3、铁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
①铁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 ;
②铁和稀硫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2)与氧化性酸(与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
①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会使 、 钝化,加热反应。
②铁与浓硫酸:化学方程式: ;
③铁与足量浓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④少量铁与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⑤过量Fe 与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4. 铁与盐溶液反应:
(1)铁和氯化铜溶液: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2)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5.Fe 3O 4粉末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6. CO还原磁性氧化铁(工业炼铁):化学方程式: ;
7. CO还原氧化铁(工业炼铁):化学方程式: ;
8. 氧化铁和Al 做铝热剂的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
9. 向FeCl 2溶液中通Cl 2: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10. 向Fe(NO3) 2溶液中滴加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11. 向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用氯化铁溶液制作铜制印刷电路板: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13.Fe 和I 不能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Fe 和S 不能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Fe 的检验:
(1)常用硫氰化钾溶液:离子方程式: ;
(2)高浓度时加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 ;
16.Fe 的检验:
(1)常用: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后,再加氯水:
现象: ;
化学方程式:① ;② ;
离子方程式:① ;② ;
2+3+3+2-3+-
(2)高浓度时可以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
化学方程式:① ;② ;
(3)当Fe 和Fe 共存时,用酸性高锰酸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离子方程式: Fe + MnO4 + H = Fe+ Mn + H2O
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一、铜
1、铜与非金属的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与氯气反应
与硫反应(产物为硫化亚铜)
3、与酸的反应
铜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反应。
铜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稀硝酸等)能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与浓硫酸反应
与浓硝酸反应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二、铜的冶炼
湿法炼铜(铁和硫酸铜反应)
电解精炼铜是如何除去Ag 、Au 、Fe 、Zn 等杂质的?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主要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三、铜的重要化合物
1、CuO CuO为黑色,而Cu 2O 为红色。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Cu (OH )2 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2+-+3+2+2+3+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3、CuSO 4及 CuSO4·5H 2O. 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俗名 或 。
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结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 ;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 ;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 ;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 ;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 ;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
8、碳与浓硫酸共热: ;
9、碳与浓硝酸共热: ;
10、工业上制备粗硅: ;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 ;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 ;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 ;
9、工业上生产碳酸氢铵: ;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
1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 ;
12、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13、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14、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15、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 ;
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 ;
1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 ;
18、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19、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20、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21、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
22、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 ;
四、碳酸钙
1、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 ;
2、碳酸钙溶于醋酸: ; ;
*3、碳酸钙溶于氯化铁溶液: ; ;
4、碳酸钙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 ;
5、高温分解碳酸钙: ;
6、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五、碳酸氢钙
1、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 ; ;
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 ;
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
4、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 ;
5、加热碳酸氢钙: ;
6、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 ;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氮气
1、镁在氮气中燃烧: ;
2、氮气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
3、合成氨反应: ;
二、氨气
1、氨的催化氧化: ;
*2、少量氨在氯气中燃烧: ;
*3、足量的氨和氯气反应: ;
*4、氨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
*5、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6、氨气和水反应: ;
7、氨水与盐酸反应: ;
8、氨水与醋酸反应: ; ;
9、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 ; ;
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4、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 ; *15、硝酸银溶液加入过量氨水: ;
*16、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 ;
*17、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二氧化氮反应: ;
18、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 ;
三、氯化铵
1、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 ;
2、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 ;
3、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
4、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共热: ;
*5、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 ; ; *6、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 ; *7、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 ; ; *8、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 ; ;
9、加热氯化铵: ;
10、加热碳酸氢铵: ;
*11、加热硝酸铵: ;
*12、强热硫酸铵: ;
四、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 ;
2、一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的总反应: ;
*3、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 ;
*4、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五、二氧化氮
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 ;
2、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的总反应: ;
*3、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六、硝酸
*1、锌与浓硝酸反应: ; ;
*2、锌和稀硝酸反应: ; ;
3、银与浓硝酸反应: ; ;
4、银与稀硝酸反应: ; ;
5、铜与浓硝酸反应: ; ;
6、铜和稀硝酸反应: ; ;
7、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 ; ;
8、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 ;
9、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
10、碳与浓硝酸共热: ;
*11、硫与浓硝酸共热: ;
*12、磷与浓硝酸共热: ;
13、氧化钠溶于硝酸: ; ;
14、氧化铜与硝酸反应: ;
15、氧化铁溶于硝酸: ; ;
*1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 ; *1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 ; ; *1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 ; ; *19、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 ; ;
*20、二氧化硫通入浓硝酸中: ; ; *21、二氧化硫通入稀硝酸中: ; ; *22、氢硫酸与浓硝酸反应: ; ; *23、氢硫酸与稀硝酸反应: ; ; *24、亚硫酸与与浓硝酸反应: ; ; *25、亚硫酸与稀硝酸反应: ; ; *26、氢碘酸与浓硝酸反应: ; ; *27、氢碘酸与稀硝酸反应: ; ;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反应: ; ;
29、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 ; ;
30、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 ; ;
31、氨水与硝酸反应: ; ;
*32、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 ; *33、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 ; ; *34、硝酸亚铁溶液与浓硝酸反应: ; ; *35、硝酸亚铁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 ; *36、硫化钠与浓硝酸反应: ; ; *37、硫化钠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 ; *38、碘化钾溶液与浓硝酸混合: ; ; *39、碘化钾与稀硝酸反应: ; ; *40、亚硫酸钠与浓硝酸反应: ; ; *41、亚硫酸钠与稀硝酸反应: ; ;
42、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
七、硝酸钠
*1、实验室用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备硝酸: ;
*2、硝酸钠受热分解: ;
3、铜和硝酸钠的酸化溶液反应: ;
*4、加热硝酸铜固体: ;
*5、加热硝酸银固体: ;
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的默写
一、钠
钠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粉末. 化学方程式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化学方程式
钠与硫在研钵中研磨或加热发生爆炸. 化学方程式
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钠与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钠与硫酸铜aq 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二、氧化钠(化学式和物理性质
1.氧化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3.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三、过氧化钠(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 )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6.过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四、氢氧化钠(化学式和物理性质 )
碱的通性:a :
b: 碱+酸=盐+水 化学方程式
c: 化学方程式
d: 化学方程式
五、碳酸钠(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 )
7.向碳酸钠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 a: b: 离子方程式 a: b:
8.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9.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0.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六、碳酸氢钠(化学式、俗称和物理性质 )
9.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0.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11.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2.碳酸氢钠与少量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3.碳酸氢钠与过量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4.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5.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16.十水合碳酸钠的风化 化学方程式
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铝
1、铝在氧气中燃烧: ;
2、铝在氯气中燃烧: ;
3、铝和硫共热: ;
4、铝与稀硫酸反应: ;
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6、铝和浓硫酸共热: ;
7、铝和浓硝酸共热: ;
8、铝和稀硝酸反应: ;
9、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
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1、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 ;
12、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 ;
13、铝和氧化铜高温共热: ;
14、铝和二氧化锰高温共热: ;
二、氧化铝
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 ;
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 ;
三、氢氧化铝
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
2、氢氧化铝与氢氧
应: ;
化钠 溶液反
3、加热氢氧化铝: ;
四、硫酸铝
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 ;
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 ;
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8、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
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
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 ;
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 ;
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 ;
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 ;
五、偏铝酸钠
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 ;
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 ;
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 ;
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
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 ;
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
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
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1、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 Fe在纯O 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 Fe与S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3) Fe与Cl 2 点燃:化学方程式: ;
(4) Fe与I 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2、铁与水反应:
(1)与水蒸汽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潮湿的空气里形成原电池,铁易被腐蚀,最终形成铁锈。
原电池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后续反应: ;
3、铁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
①铁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 ;
②铁和稀硫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2)与氧化性酸(与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
①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会使 、 钝化,加热反应。
②铁与浓硫酸:化学方程式: ;
③铁与足量浓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④少量铁与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⑤过量Fe 与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4. 铁与盐溶液反应:
(1)铁和氯化铜溶液: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2)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5.Fe 3O 4粉末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6. CO还原磁性氧化铁(工业炼铁):化学方程式: ;
7. CO还原氧化铁(工业炼铁):化学方程式: ;
8. 氧化铁和Al 做铝热剂的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
9. 向FeCl 2溶液中通Cl 2: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10. 向Fe(NO3) 2溶液中滴加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11. 向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用氯化铁溶液制作铜制印刷电路板: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13.Fe 和I 不能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Fe 和S 不能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Fe 的检验:
(1)常用硫氰化钾溶液:离子方程式: ;
(2)高浓度时加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 ;
16.Fe 的检验:
(1)常用: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后,再加氯水:
现象: ;
化学方程式:① ;② ;
离子方程式:① ;② ;
2+3+3+2-3+-
(2)高浓度时可以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
化学方程式:① ;② ;
(3)当Fe 和Fe 共存时,用酸性高锰酸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离子方程式: Fe + MnO4 + H = Fe+ Mn + H2O
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一、铜
1、铜与非金属的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与氯气反应
与硫反应(产物为硫化亚铜)
3、与酸的反应
铜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反应。
铜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稀硝酸等)能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与浓硫酸反应
与浓硝酸反应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二、铜的冶炼
湿法炼铜(铁和硫酸铜反应)
电解精炼铜是如何除去Ag 、Au 、Fe 、Zn 等杂质的?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主要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三、铜的重要化合物
1、CuO CuO为黑色,而Cu 2O 为红色。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Cu (OH )2 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2+-+3+2+2+3+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3、CuSO 4及 CuSO4·5H 2O. 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俗名 或 。
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结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 ;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 ;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 ;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 ;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 ;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
8、碳与浓硫酸共热: ;
9、碳与浓硝酸共热: ;
10、工业上制备粗硅: ;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 ;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 ;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 ;
9、工业上生产碳酸氢铵: ;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
1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 ;
12、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13、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14、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15、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 ;
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 ;
1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 ;
18、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19、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20、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
21、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
22、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 ;
四、碳酸钙
1、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 ;
2、碳酸钙溶于醋酸: ; ;
*3、碳酸钙溶于氯化铁溶液: ; ;
4、碳酸钙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 ;
5、高温分解碳酸钙: ;
6、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五、碳酸氢钙
1、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 ; ;
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 ;
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
4、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 ;
5、加热碳酸氢钙: ;
6、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 ;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氮气
1、镁在氮气中燃烧: ;
2、氮气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
3、合成氨反应: ;
二、氨气
1、氨的催化氧化: ;
*2、少量氨在氯气中燃烧: ;
*3、足量的氨和氯气反应: ;
*4、氨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
*5、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6、氨气和水反应: ;
7、氨水与盐酸反应: ;
8、氨水与醋酸反应: ; ;
9、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 ; ;
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 ; ;
*14、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 ; *15、硝酸银溶液加入过量氨水: ;
*16、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 ;
*17、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二氧化氮反应: ;
18、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 ;
三、氯化铵
1、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 ;
2、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 ;
3、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
4、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共热: ;
*5、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 ; ; *6、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 ; *7、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 ; ; *8、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 ; ;
9、加热氯化铵: ;
10、加热碳酸氢铵: ;
*11、加热硝酸铵: ;
*12、强热硫酸铵: ;
四、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 ;
2、一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的总反应: ;
*3、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 ;
*4、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五、二氧化氮
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 ;
2、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的总反应: ;
*3、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六、硝酸
*1、锌与浓硝酸反应: ; ;
*2、锌和稀硝酸反应: ; ;
3、银与浓硝酸反应: ; ;
4、银与稀硝酸反应: ; ;
5、铜与浓硝酸反应: ; ;
6、铜和稀硝酸反应: ; ;
7、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 ; ;
8、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 ;
9、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
10、碳与浓硝酸共热: ;
*11、硫与浓硝酸共热: ;
*12、磷与浓硝酸共热: ;
13、氧化钠溶于硝酸: ; ;
14、氧化铜与硝酸反应: ;
15、氧化铁溶于硝酸: ; ;
*1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 ; *1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 ; ; *1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 ; ; *19、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 ; ;
*20、二氧化硫通入浓硝酸中: ; ; *21、二氧化硫通入稀硝酸中: ; ; *22、氢硫酸与浓硝酸反应: ; ; *23、氢硫酸与稀硝酸反应: ; ; *24、亚硫酸与与浓硝酸反应: ; ; *25、亚硫酸与稀硝酸反应: ; ; *26、氢碘酸与浓硝酸反应: ; ; *27、氢碘酸与稀硝酸反应: ; ;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反应: ; ;
29、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 ; ;
30、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 ; ;
31、氨水与硝酸反应: ; ;
*32、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 ; *33、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 ; ; *34、硝酸亚铁溶液与浓硝酸反应: ; ; *35、硝酸亚铁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 ; *36、硫化钠与浓硝酸反应: ; ; *37、硫化钠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 ; *38、碘化钾溶液与浓硝酸混合: ; ; *39、碘化钾与稀硝酸反应: ; ; *40、亚硫酸钠与浓硝酸反应: ; ; *41、亚硫酸钠与稀硝酸反应: ; ;
42、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
七、硝酸钠
*1、实验室用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备硝酸: ;
*2、硝酸钠受热分解: ;
3、铜和硝酸钠的酸化溶液反应: ;
*4、加热硝酸铜固体: ;
*5、加热硝酸银固体: ;